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中β—桉叶醇和茅术醇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用毛细管GC法测定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中β-桉叶醇和茅术醇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丹皮酚为内标物,用毛细管GC法对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中β-桉叶醇和茅术醇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30种成药的含量测定表明,大部分成药中含有β-桉叶醇和茅术醇,β-桉叶醇含量最高的二妙丸为R4,含量达2.95%;三妙丸为S9,含量达3.31%;四妙丸为F2,含量达1.36%。茅术醇含量最高的二妙丸为R4,含量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成药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及知柏地黄丸中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含量的方法。固定相为Nova-PakC184μm,3.9mm(i.d)×150mmHPLC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1,每1000mL含磷酸二氢钾3.4g及十二烷基硫酸钠1.7g);检测波长为345nm;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7±2.38%,98.75±1.67%,98.38±2.31%。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医学正传》三妙丸中诸药的基原植物进行考证,为临床正确选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古代本草、方书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及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三妙丸的使用沿革,研究三妙丸及其加味方的使用历史。结果三妙丸中牛膝原载为川牛膝,其原植物或为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然清代、民国时期多用怀牛膝组方,其原植物为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现今临床川牛膝、怀牛膝皆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三妙丸中用怀牛膝。方中苍术原载为苍术,原植物为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现今多使用其栽培品以及北苍术A.chinensis(DC.)Koidz.。方中黄柏即为川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供应不足时亦可用关黄柏P.amurense Rupr.代替。结论三妙丸方中3味药的基原植物分别为川牛膝、茅苍术和川黄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细粉体技术对中药制剂体外溶出度的影响,以及丸剂的粒径对溶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成分,考察普通粉与超细粉二妙丸及不同粒径的超细粉二妙丸微丸的体外溶出度.结果超细粉二妙丸的T50和Td分别为61.60,19.48,17.84,8.97 min和102.3,33.29,26.98,14.77 min;粒径为2.4 mm的普通粉二妙丸的T50和Td分别为89.61,155.68 min.结论超细粉二妙丸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普通粉,且随着丸剂自身粒径的降低,体外溶出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非挥发性部位的指纹图谱。方法用HPLC法建立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非挥发性部位指纹图谱,进行方法学考察,并制订有效部位HPLC指纹图谱技术参数。结果有效部位群HPLC色谱条件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共确定11个共有峰。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为更好的控制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细粉体技术对中药制剂体外溶出度的影响。以及丸剂的粒径对溶出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成分。考察普通粉与超细粉二妙丸及不同粒径的超细粉二妙丸微丸的体外溶出度,结果 超细粉二妙丸的T50和Td分别为61.60,19.48,17.84,8.97min和102.3,33.29,26.98,14.77min;粒径为2.4mm的普通粉二妙丸的T50和Td分别为89.61,155.68min。结论 超细粉二妙丸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普通粉,且随着丸剂自身粒径的降低,体外溶出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妙丸加味在外科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从三妙丸的方药组成入手,分析外科下焦湿热证的病机特点主要是湿热瘀阻.结果:提出在用三妙丸治疗外科下焦湿热证时,佐以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消除湿热.结论:三妙丸在外科临床中根据不同的病证可酌情进行加味.  相似文献   

8.
相淞华 《广西医学》1995,17(5):377-378
应用薄层层析法,以关黄柏、茅苍术和怀牛膝药材为对照分别鉴别三妙丸中黄柏、苍术和牛膝,并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三妙丸中小檗碱的含量。小檗碱回收率平均值为100.0%,RSD=1.93%,定性方法简便,灵敏,定量方法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四妙丸加味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四妙丸加味(白花蛇舌草、黄柏、苍术、牛夕、苦参、土茯苓、炒薏苡仁、防已、秦艽、炒麦芽、川楝子)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分为治疗组37例,应用四妙丸加味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口服阿昔洛韦片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8.4%,而对照组有效率35.1%.结论 四妙丸加味优于单纯应用阿昔洛韦口服治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频率,预示中医中药在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方面有着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病变.我院采用"异病同治"之法,以四妙丸加味治疗各种痹证,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 TCMSP、SEA、Swiss 和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四妙丸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和TCD数据库检索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疾病靶点。使 用Cytoscape 3.6.1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STRING平台对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SwissDock平台进行分子对接,预测主要化合物与关键靶点的结合度。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四妙丸中的28种活性成分及429个潜在靶点,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疾病靶点有494个,得到四妙丸与高尿酸血症的共同靶点有118个,并筛选出其中几个关键靶点AKT1、IL-6、JUN、TNF和CASP3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显示AKT1、IL-6、JUN、TNF和CASP3与小檗红碱、表小檗碱、豆甾醇、谷甾醇等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预测AKT1、IL-6、JUN、TNF和CASP3可能是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四妙丸可能通过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高尿酸血症。结论 四妙丸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协同治疗高尿酸血症,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四妙丸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四妙丸加味对痛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采用开放平行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四妙丸加味,30例对照组给双氯芬酸钠、秋水仙碱。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尿酸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及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疗效好,且无明显副作用,经济实用,是治疗痛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朱智涛  陈锋  袁宁  陈祖鹏 《吉林医学》2023,(12):3468-3473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四妙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药理作用以及机制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借助TCMSP平台筛选出四妙丸活性药物成分及靶标预测。从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出疾病靶标。采用R软件确定了四妙丸-LDH的交集靶点并利用STRING网站进行蛋白互作。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了药物成分-交集靶点网络。最后在R软件将交集靶标进行富集分析。结果:分析研究显示共挖掘到了四妙丸中活性药物成分75种及预测靶点2 902个、399个LDH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后得到四妙丸-LDH交集靶点45个,分析得到MAPK14、MAPK1、IL6、ESR1、FOS和JUN可能为核心靶点,汉黄芩素、槲皮素可能为四妙丸治疗LDH的关键活性化合物。GO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 004个,KEGG分析得到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可能为作用通路。结论:四妙丸中有多个对LDH有抑制作用的药效成分,多成分多靶标共同作用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病变。我院采用"异病同治"之法,以四妙丸加味治疗各种痹证,现总结报告如下:1痛风性关节炎病例:患者男,48岁,2011年4月6日以"第一跖趾关节红肿两天"就诊。既往无发病史。血清类风湿因子(RF)测  相似文献   

15.
超细粉体技术对二妙丸体内吸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超细粉体技术对二妙丸中指标成分小檗碱在动物体内吸收、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服用普通粉或超细粉二妙丸后的家兔血浆和小鼠组织中小檗碱的浓度 ,并用 3P97软件计算相应药动学参数。结果家兔分别给药 2种二妙丸后 ,药物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 ,主要参数普通二妙丸组为 :t1/ 2 (Ka) =0 .5 6 6 9h ,C(max)=187.72 6 9ng/mL ,T(peak) =1.4 185h ,AUC =6 897.870 1(ng/mL)·h ;超细粉二妙丸组为 :t1/ 2 (Ka) =0 .5 0 2 3h ,C(max) =2 5 1.6 2 0 8ng/mL ,T(peak) =1.0 70 1h ,AUC =5 4 33.6 2 0 6 (ng/mL)·h。小檗碱在小鼠体内各脏器中分布 ,超细粉组均高于普通粉组。结论 经超细粉碎技术处理的二妙丸在体内吸收、分布明显优于普通二妙丸 ,消除也较普通二妙丸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55例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采用四妙丸加味治疗,每天1剂,15天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29例,好转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2.73%。结论:四妙丸加味治疗高尿酸血症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43例,2008年2月-5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均符合急性湿疹诊断标准,年龄18-59岁,平均37.7岁。对二妙丸、红花清肝十三味丸、盐酸西替利嗪过敏;或合并严重内脏疾病:1个月内曾使用抗组织胺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湿疹的药物者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妙丸联合别嘌醇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别嘌醇片口服治疗,研究组接受四妙丸联合别嘌醇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及炎症反应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23/30),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关节肿痛指数评分、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次数和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四妙丸联合别嘌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肿痛症状,促进尿酸水平降低,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加味四妙丸治疗痛风37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伟忠  徐继建 《广西医学》2008,30(7):1017-1018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丸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痛风患者73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口服加味四妙丸,每日早晚各1次;对照组36例口服塞来西布胶囊0.1g,2次/d;观察两药对痛风镇痛及消肿的疗效。结果治疗丸组疼痛缓解与局部红肿消失的时间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四妙丸对痛风急性发作有良好的缓解疼痛和消除红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妙丸加扶他林片口服治疗老年膝关节滑膜炎临床疗效。方法94例门诊老年膝关节滑膜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四妙丸、扶他林片口服。对照组48例,扶他林片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占67.4%,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愈占48%,总有效率为89.4%。两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四妙丸加扶他林片治疗老年膝关节滑膜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扶他林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