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菲律宾国家统计局干1993年与卫生部、菲律宾大学人口研究所和其他政府机构一起进行了一项研究,评价了人口增多在家庭水平上的不利影响,从而从儿童健康角度强调了计划生育的重要性。方法以调查日期前5年内出生的全部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1)家庭人口数;(2)被调查儿童是否是母亲有计划怀孕而生育的;(3)儿童在调查前2周内腹泻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及其治疗情况。为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分析中控制了其他可影响疾病发生和治疗的因素,如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疾病的暴露情况,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儿童的年龄和…  相似文献   

2.
紧急避孕(EC)是指在无避孕或避孕失败情况下所采用的补救措施。本院观察比较两种紧急避孕方法的临床效果、副反应以及对月经等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为2002年1月-2006年6月自愿要求紧急避孕,且无用药禁忌证的健康育龄妇女1100例,符合下列标准:①非产后及流产后;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已婚育龄妇女避孕套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套使用状况及分析避孕失败原因,以提高避孕套使用效率,减少非意愿妊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山东省8个市县农村20543名已婚育龄妇女在2002年1月-2005年6月期间的生育避孕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使用避孕套避孕的失败率和危险因素。结果近3年的避孕模式中,单纯使用避孕套的比例为45.1%,与节育器合用的比例为38.1%。避孕套避孕失败率为11.2%。避孕套避孕失败主要原因是未能坚持使用、套破裂和套滑脱。低年龄组使用避孕套失败的危险性增加,月经规律及没有月经期症状可降低避孕套使用的失败率,怀孕次数少和无流产史与使用避孕套避孕失败呈负关联。结论山东省农村避孕套使用率不断增加。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避孕套的正确使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并分析性别在避孕方法认识、选择与决定中的作用。方法:在四川省内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及结构式问卷方法调查。结果:有效调查已婚育龄男女2631人,男、女对避孕方法的认识较一致;避孕方法使用比例居前3位的依次是宫内节育器(55.8%)、避孕套(24.2%)和男性绝育(5.7%);选择男/女用避孕方法与调查对象对避孕方法、计划生育责任的认识以及男、女在家庭中的角色有关;避孕选择决定方式与性别因素和夫妻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关。结论:男性优势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调查人群对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促进性别的公平与公正及对妇女的赋权,构建合谐健康的两性关系、家庭和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5.
1996年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开展的加强中国妇幼卫生“社区与家庭健康促进项目”,其目的是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的利用率。为此,我县于1998年对婴儿死亡情况及死亡主要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内容对全县25个乡镇共574个行政村,1997年的出生数,婴儿死亡数,死亡原因及死亡地点,死亡天数,死前24小时就诊情况进行调查。2 调查对象和方法(1)各乡镇的社区诊断报告;(2)1997年活产数及婴儿死亡情况;(3)查阅资料(婴儿死亡个案、半年报、年报),整理核实婴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未成年少女避孕知识、态度、行为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杭州市下城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的128例因意外怀孕要求终止妊娠的未成年少女(年龄<19岁)进行避孕知识、行为及态度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避孕知识得分为8~15分,平均(12.85±2.12)分,(满分20分)。避孕行为方面:首次性行为应用避孕措施者78例(60.94%);近12个月持续应用避孕措施者仅35例(27.34%);避孕措施以避孕套为主。避孕态度方面:104例(81.25%)认为有必要了解避孕知识;74例(57.81%)认为应优先考虑方便的避孕方式;认为以不妨碍双方感觉为重的有28例(21.87%);而认为确保避孕效果的仅有12例(9.37%)。被调查者的避孕知识主要源自网络、传媒,而来自于学校及家人者仅占7.81%、6.25%。影响妊娠少女近12个月避孕措施应用的主要原因是抱着侥幸心理。影响少女重复流产的因素包括流产后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家庭生殖健康教育、学校生殖健康教育及男伴避孕知识掌握程度(χ2值分别为14.47、17.55、19.68、27.22,均P<0.05)。结论学校、家庭对少女缺乏性及避孕知识教育是导致少女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首次人流手术后加强少女及其伴侣避孕知识的宣教,改善其性行为态度可降低少女再次意外妊娠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区育龄男女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育龄男女生殖键康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二阶段的与规模(育龄妇女人数)成正比的容量比例(PPS)抽样方式获得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入户对其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我国育龄男女的生殖键康知识比较匮乏;对传统避孕方法、紧急避孕方法和避孕套的了解较少;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性传播疾病的症状和妊娠危险征兆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未婚人群。结论 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大力开展踺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要特别重视未婚人群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女性的特征,分析导致人流的诸因素,探讨降低人流率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720例人流妇女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1)人流女性年龄约20~31岁居多(78.9%),最小年龄17岁;职业以商业、服务业及无业者居多(55%);文化程度以初中及初中以下者居多(52%);已婚者占69.2%,未婚者占30.8%;本次人流以妊娠3次者居多(33.1%),以人流2次者居多(46.1%);未产妇占51%,经产妇占49%。(2)本次妊娠原因以未采用避孕措施者居多(57.5%),无措施的首位原因是不懂避孕知识(49.8%);避孕失败者为42.5%,失败的原因首位是避孕套(33.3%)。(3)本次人流原因中,已婚计划外妊娠占55.8%,未婚先孕者占30.8%,优生及其他原因者占13.4%。结论基层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与避孕节育知识缺乏,避孕方法需要改进;避孕率低和避孕措施不当是导致人流率高的主要原因,未婚先孕是重要原因;应加强对基层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及避孕节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并改进技术服务,以减少意外妊娠,降低人流率。  相似文献   

9.
1992年9~11月,对云梦县部分居民进行了营养调查。现将居民营养状况评价如下。-:调查对象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清明河乡和胡金店镇共448名居民(膳食调查1岁以上,生化检测3个月以上,最高年龄90岁)。二、方法1.膳食调查:连续3天24小时个人询问法调查家庭成员个体的膳食情况,同时用称量法调查家庭总的膳食情况;2.生化检测: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居民血红蛋白。三、结果1.居民营养素摄入量(表1),从表1可见居民热能、视黄醇、烟酸、抗坏血酸、维生素E摄入量均达到国家推荐量RDA的100%;蛋白质、锌摄入量达到RDA的87%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东省艾滋病感染者子女的分布和生存状况。[方法]2005年3~4月,对山东省全部HIV感染者的18岁及其以下子女的一般情况、就学情况、HIV感染状况及其家庭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HIV感染者子女208人,分布在13个市、38个县(市、区)、142个家庭;做过HIV抗体筛查的128人,阳性1人;46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调查142个家庭,28个家庭有2名HIV感染者,1个有3名HIV感染者;95个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结论]HIV感染者子女分布比较广泛,受教育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应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曾艳群 《药物与人》2014,(6):311-312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妇女应用个体化授课法对避孕知识知晓的影响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68例行人工流产妇女,按照数字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予以基础避孕健康知识指导,研究组34例患者予以个体化授课法进行避孕知识指导,分析两组患者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及避孕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避孕知识了解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意外怀孕1(2.94%)例,对照组发生10(29.41%)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妇女应用个体化授课法对避孕知识知晓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1000名20~49岁已婚妇女对人工流产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已婚妇女在孕初期、避孕失败、经济原因及母体健康受影响情况下,对人流的赞成率分别为251%,536%,22%和168%;(2)已婚妇女对人流的态度不仅与妇女的年龄、教育、人均收入、童年时的居住地有关,而且和丈夫的避孕态度有关。(3)妇女对人流的态度与妇女的人流史有一定关系;大部分人流是由于缺乏适当避孕方法的意外妊娠。  相似文献   

13.
2002~2004年对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鼠形动物进行系统监测,采用夹日法,共捕获鼠形动物376只,隶属2目2科4属5种,种群分类为麝嗣(37.77%);褐家鼠(21.54%);黑线姬鼠(17.82%);黄胸鼠(11.97%);小家鼠(10.90%)。通过3年综合防制,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鼠密度逐年下降,2002年为0.75%;2004年为0.28%,达到了国家控制标准1%以下的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人工流产与生殖道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人工流产对生殖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三阶段的与规模(育龄妇女人数)成正比的容量比例PPS,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入户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05年11~12月。结果24.9%的调查妇女有过人工流产经历。随时间推移。调查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从1973-1980年的7.2%上升到了2001年以来的20.1%。人工流产比相应的由0.081上升到0.291。多因素分析显示,现用避孕方法、现用避孕方法副作用发生情况、生育子女数目、是否有临时性伴及生活地区对人工流产有一定影响,特别是现用避孕方法作用最为明显。人工流产妇女生殖道感染比例高于非人工流产妇女。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工流产率在不断上升,避孕失败在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中有重要作用,在推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及避孕方法的同时,需要加强避孕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家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总体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湖南省家庭暴力的现状。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在湖南省境内的城市、农村和工业区各抽取一个样本,共计9451户家庭,32720人。以多种形式的线索调查与深入细致的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家庭暴力现况调查。结果 (1)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为16.2%,当年内的发生率为11.6%,城市、农村及工业三地区的发生率和年内发生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9〈0.01);(2)夫妻暴力的发生率为10.2%、虐待儿童为7.8%、虐待老人为1.5%;(3)重组家庭的家庭暴力发生率最高(21.0%),夫妻独子家庭和多代大家庭次之(分别为20.1%和20.0%);(4)夫妻暴力以重组家庭最多见(14.7%),虐待儿童与虐待老人则以多代大家庭居多(分别为12.4%和4.1%)。结论 湖南省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以夫妻暴力多见,不同地区、不同的家庭结构其暴力发生率和暴力对象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吉林省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构成及变化,我们于1999年7月对吉林省农村育龄妇女进行了调查。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在吉林省内选取6个县作为调查样本中的一级抽取单位,每个县抽取1个乡,每个乡抽取2个村,每个村中抽取100户的整群抽样产生家庭的样本。每个家庭中的育龄妇女以18~49岁为主要调查对象。1.2调查方法。以调查人员持统一设计的封闭式户调查问卷,调查的标准时间定义为1998年12月31日,调查问卷中199O年的数据为1990年12月31目的数据。家庭调查问卷的统计由计算机完成。2结果2.1农村育龄妇女采取的避孕方式构成,用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的避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以后的避孕节育相关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流动人口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信息、避孕方法的使用情况及相关的避孕知识等。结果:本次调查的1 414名有过性行为的流动人口中,目前避孕措施使用率为91.94%(1 300人)。其中宫内节育器占到51.08%,其次是男用避孕套(25.00%),结扎(17.15%),口服避孕药(3.69%)。与18~24岁的对象相比,年龄在30~34岁,35~39岁,40~44岁以及≥45岁的研究对象的避孕措施使用率较高(OR分别为2.16, 6.67, 2.47和2.84)。与家庭月收入低于500元的对象相比,收入越高的对象,其目前采取避孕的比例就越高(500元~、1 000元~、2 000元~、≥3 000元组的OR分别为2.19,3.11,2.32和3.18);与避孕节育知识得分≤16分的对象相比,得分为17~31分以及得分≥49分的研究对象避孕措施的使用率较高(OR分别为2.46和2.32)。结论:研究对象避孕方法的使用和选择受到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避孕知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后应继续加强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要把经济收入低、文化程度低和避孕节育知识薄弱的流动人口作为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避孕药具发放模式改革,提高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的可及性和使用满意率。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8个社区工作站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利用半年的时间进行避孕药具发放模式的改革,避孕药具发放采用统一药具发放专柜、统一药具发放品种、统一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的标识、统一布点、统一工作流程(简称“五统一”)的模式进行,1年后进行终点调查。结果对避孕节育有关知识的了解,终点组的比率明显高于基线组,在避孕药具发放可及性及满意度方面,2组避孕失败率、目前措施满意率、绝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计划生育率、男性参与率、IUD使用率、药具使用方便率、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终点组明显高于基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避孕药具发放“五统一”模式改革,可以提高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的可及性,使用率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门诊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调查,为制定合理的门诊补偿比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个新农合试点县的3373户共计13468人进行了两周患病就诊情况调查。[结果]两周患病率为8.8%,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5%)。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2.72%,略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2%)。就诊的主要机构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未就诊比例为21.3%,明显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45.8%);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买药(75.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两周患病就诊的因素为:家庭人口数、年龄、性别、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实施家庭账户。[结论]加强乡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和卫生资源的投入,扶持个体医疗机构,加强药品价格控制和药品销售的管理,为新农合的参合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02与2012年广东省居民食用油摄入状况进行比较,为食用油消费量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符合广东实际的居民控油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02年抽取8个监测点,1个大城市、1个中小城市、6个县级市(农村点),每个市(区)/县内均抽取6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30户家庭。2012年共抽取7个监测点,2个大城市、3个中小城市、2个县级市(农村点)。每个监测点(区/县)中均抽取6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30户家庭。采用问卷调查和膳食调查方法对抽中家庭≥2岁成员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经济收入情况;膳食调查采用称重法。对调查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2年共调查≥2岁居民4 801人(男2 408人,女2 393人);2012年共调查≥2岁居民3 222人(男1 466人,女1 756人);广东省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居民食用油平均摄入量,2002年分别为每标准人日31.2、33.1、33.8 g,2012年分别为每标准人日43.7、32.1、32.0 g;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居民食用油每标准人日摄入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30 g/标准人日)的人数占调查人群的比例,2002年分别为21.5%(117/544)、24.8%(129/521)、39.7%(1 483/3 736),2012年分别为35.1%(279/795)、24.8%(374/1 509)、29.1%(267/918);与2002年相比,2012年居民食用油摄入量超过推荐量的人数占总调查人群的比例,由36.0%(1 729/4 801)降低至28.6%(920/3 222),2个年度间超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年居民食用油摄入量超标率在3个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农村均高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均P〈0.01);2012年3个地区间食用油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城市均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均P〈0.01)。结论 2012年与2002年相比,广东省居民食用油的摄入量超过推荐量比例虽有所降低,但超标率仍较高,仍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