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际观测工作中 ,我们曾发现有时湿度计的差值突然增大 ,这种现象大多只出现在 1 4时至 2 0时 ,尤以 1 4时居多。经检查 ,干湿球温度表的读数无误 ,水杯里的蒸馏水是满的 ,杯口距湿球球部的距离也合适 ,湿度计的记录也正常 ,并且 0 2、0 8时的记录都正常。经进一步检查 ,发现是湿球纱布被扎线扎得过紧所致。因为 ,白天温度高 ,相对湿度较小 ,湿球水分蒸发快 ,由于扎线扎得太紧 ,水杯里的水不能正常地通过纱布的毛细作用传到湿球球部上 ,湿球球部水分供应不充足 ,球部没有充分湿润 ,导致其数值偏高而失真 ;夜间由于温度下降 ,湿度增大 ,湿…  相似文献   

2.
丛胜滋  杨必文 《气象》1976,2(2):10-10
在用百叶箱的干湿球温度表测定空气湿度时,我们曾发现有时湿球温度显著失真,实测的相对湿度与湿度计读数的差值突然增大,即实测的相对湿度值显著偏高。值班员当时检查读数无误,水盂里的水是满的,水盂与湿球表球部的距离也合适,湿度计的记录并无异常反应。而且02、  相似文献   

3.
利用干湿球温度表测定空气湿度,是当前所有气象台站都使用的常规方法,可是在冬季,由于湿球溶冰不当而影响湿度记录的情况在各地是屡见不鲜的。虽然记录能从毛发湿度计上获得补偿,但在毕竟影响了记录的精度和比较性。所谓“溶冰不当”主要是指:在进行干湿球温度表观测时,湿球示度不稳定(由零下上升到零度,或者从零度继续下降)或者湿球示度高于干球示度,使湿球无法读数,从而无法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观测工作时偶遇以下情况 :0 8时湿球温度正常 ,但 14时却明显偏高 ,而 2 0时后又恢复正常。经认真检查分析 ,发现是由于湿球纱布包扎不当———湿球球部下端的纱布扎得过紧所致。白天温度高 ,湿度小 ,蒸发快 ,湿球表面所需的水分大。而由于纱布扎得过紧 ,水杯里的水不能正常地传送到湿球表面纱布上 ,造成湿球球部水分供应不足 ,使其数值偏高而失真。夜间由于温度下降 ,湿度增大 ,蒸发较慢 ,湿球表面所需水分减少 ,因此湿球示值又恢复正常。因此 ,在更换湿球纱布时 ,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办法操作。切记 :要靠着球部扎好纱布 ,不宜…  相似文献   

5.
1 湿球纱布的包扎不规范日常工作中许多同志对湿球纱布的包扎不重视 ,认为只要包上就行了 ,尤其是球部下纱线扎的过紧 ,使水杯中的水上不到球部 ,加之天气炎热干燥 ,则纱布就会紧贴球部干在上面 ,使干湿球的温度相近。致使实测湿度值增大。因此湿球纱布的包扎一定要严格按规范要求来做。2 天气过程所致有时 ,观测正好处于降水等天气过程开始出现时 ,湿度开始上升或下降 ,而湿度计感应存在滞后性 ,此时实测值与自记值差值较平常偏大。这种情况属正常现象 ,如实观测记录并在值班日记中注明就行了 ,过会儿会自动恢复正常。3 湿度计故障所致…  相似文献   

6.
湿球温度失真的原因日常观测中,常发现实测的相对湿度与湿度计的读数差值突然变大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湿球温度失真、读数偏高所造成的。这种现象在08、14、20h三次定时观测中都可以出现。值班员观测时发现水杯里的水是满的,湿球读数无误,湿度计也无异...  相似文献   

7.
那是5月份的一个晴朗干燥的下午,温度较高,天气特别干燥。14时正点观测得到的一些数据如下,风向NNW,风速3m/s,干球温度26.5℃,湿球温度18.1℃,查算出来的相对湿度U为40,本站气压为1011.9hPa,而湿度计上的读数U_#为16。湿度计读数与干湿球查算得到的相对湿度误差达到24,这是罕见的现象。因为根据经验,U与U_#的误差从来没有超过20的。这里面肯定存在问题!我马上回到观测场,首先观察湿度计,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再去观察干球温度表,也一切正常;再看湿球温度表,水杯杯口与球部距离为3cm,这也是正确的;但是球部的上半部已经完全干燥、颜色发白了,下半部仍保持着湿润,再仔细一看,湿球下部包扎纱布的线扎得过紧。原因终于找到了,由于湿球下部扎得过紧,导致水分从水杯向湿球输送的速度减慢,而今天下午由于湿度小、气温高,湿球表面水分蒸发的速度相当大,超过了水分输送速度,因此出现了湿球上部、下部湿的情况,影响了相对湿度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1.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湿仪器用的防护设备。它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份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变化。2.①若溶冰不恰当,凡在定时观测正点前进行补测的,该时的湿度记录用干湿球补测值查算,气温仍以第一次干球观测值为正式记录。②凡在定时观测正点后进行补测的,则改用湿度计定时值(用规范规定的压、温订正法订正),配合第一次干球记录反查得出该时湿度记录(遇上发报时,湿度计可先借用前次观测的器差值进行订正,只作编报用)。  相似文献   

9.
避免湿度计笔尖超出上限的检定方法毛发湿度计是根据经脱脂或高温处理后的毛发(人发)能随空气湿度的大小而改变其长度的特性和原理,测量大气湿度。台站使用的湿度计,虽经检定是合格的,但仍发现有的湿度计在遇有高湿天气时,自记笔尖有超出自记钟筒上限的现象。致使记...  相似文献   

10.
1983年7月30日11时观测,发现自记与实测相差甚大:干球为35.2℃湿球为30.7℃,查出的相对湿度为71%,而自记相对湿度读数为54%,相差达17%。但当日8时相对湿度自记值与实测值仅差3%,记录显然有问题。我们立即查找原因。从另一台试用的线性毛发湿度计(B型)记录看,与相对湿度自记值是一致的,这就排除了自记仪器可能发生的示度误差及  相似文献   

11.
实测值减自记值称为自记仪器的器差值。由湿球温度表测量查算求得的相对湿度与毛发湿度计自记值之差称为毛发湿度计的器差值。影响毛发湿度计的器差因素是很多的,它不仅要受仪器本身摩擦力(如机构传递摩擦记录笔与自记纸之间摩擦等)影响,还要受干湿球本身与测量查算值误差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发生变化而影响。本文在认定干湿球测量查算所得的实测相对湿度值为基准的基础上,仅对毛发湿度计的器差变化规律作一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12.
1 某时风向风速输入和校对、预审时均为 C0 .1(EN 风记录 ) ,而省局收到的传输记录却为N0 .1 ,经查找原因为报表制作输入后未备注 ,虽报表输入、校对、预审均无错 ,但在传输前从制作到传输有 4~ 5 d的时间 ,如果谁无意中动了计算机的键盘 ,改动了记录 ,而预审员不知情 ,这样传输的记录就会出错 ,所以报表制作后 ,要先备份到软盘 ,以避免上述错误的发生。2  0 2时湿球溶冰不当 ,应用订正后的湿度计记录反查 e、u、Td,输入、校对、预审时 ,e、u、Td均有记录 ,而省局审核查询为 e、u、Td 均缺测 ,经查找原因为 ,在反查 0 2时 e、u、 Td …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站湿度计多次出现换纸后笔尖划平线现象.后将其换下测试,在划平线时将笔尖拨离钟筒重新反复操作笔杆按钮,或轻轻敲击机身则迹线恢复正常,检查各部件,没有发现松动或损坏现象,而且划平线均是做记号后从记号上端或下端开始,并且均出现在14~15时这个时段内,这说明该现象与做时间记录有关.  相似文献   

14.
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在气温低于-10℃时,必须使用毛发湿度计读数。而且对读数进行订正。订正曲线的绘制是把毛发湿度计读数及干、湿球温度表读数转换后的湿度值点在坐标纸上(规范规定不少于一百个点),按点的聚散趋势描绘成订正曲线。这样做具  相似文献   

15.
用不正常的湿球温度计算相对湿度,会使相对湿度记录失实。本文分析了湿球温度不正常的原因,及资料的处理方法。1 湿球温度不正常的原因和判别方法 (1)湿球温度表溶冰不当 在巡视仪器时,湿球温度表己结冰。对湿球进行溶冰处理后,如观测时湿球温度仍不稳定;或湿球溶冰后,所读得的湿球温度大于干球温度(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当其差值超过0.2℃时),可认为是溶冰不当所致。 (2)湿球温度大于干球温度 在大雾天气,若出现湿球温度稍大于干球温度现象(允许差值为0.1℃),按规范规定,可作为正常记录。但当相对湿度<95%…  相似文献   

16.
秋季的早晨,浓雾消逝后总会发现湿度实测与自记值差值很大,有时高达百分之十几。细心的观测员发现这一反常现象后总是再次复读于湿球温度。复读无误后,就产生了疑惑,在找不出康因的情况下,也只好作“复读无误,也许是湿度计故障造成”的交代。但在以后的对比观测中证明了湿度计正常,校对员还是要提出错情。而不大留心的观测员,在校对员提出湿球温度读误(手球有比较)的错倩后,尽管知道自己观测时是绝对复读了干湿球温度的,但找不到说明这一现象的合理理由,也只好自认倒霉。本人在长期的观测中发现,产生这一反常现象确实是湿度计…  相似文献   

17.
张旭 《气象》1989,15(4):8-8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常会遇到毛发湿度计示值和干、湿球温度表观测的湿度值相差较大。如只根据其差值(以下简称订正值)调整湿度计笔位,不但往住调不好,甚至会使误差更大。这里简要介绍一些调整时要注意的问题和办法。  相似文献   

18.
宏雷 《气象》1977,3(3):20-20
去年8月19日08时观测,突然发现湿球示值(16.3℃)比干球示值(15.8℃)高,并一直延续到09时以后才消失。当时读数经别人复读无错。仪器也是完好的。 我们知道,在冬季气温低于0℃,遇上湿球纱布正在结冰或在冰面情况下,是可能出现湿球值略高于干球的现象的,但当时是8月  相似文献   

19.
冉启贤 《气象》1990,16(3):65-65
《气象》1988年第10期刊登了“如何处理这个记录”的文章,读后浅谈一点看法。该站1988年2月26日14时定时观测出现了干、湿球温度都在零度以上,而湿球结冰的情况。为保证记录的真实性,该站保留了这一特殊记录。我认为这属于湿球溶冰不  相似文献   

2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湿球温度表的溶冰观测是:当湿球纱布冻结后,应及时从室内带一杯蒸馏水对湿球纱布进行溶冰,待纱布变软后,在球下部2~3 mm处剪断,然后把湿球温度表下的水杯从百叶箱内取走,以防水杯冻裂。笔者下站检查业务工作,曾发现某站的气温是-1.1℃,但湿球纱布还未剪短。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原因是当气温达0℃以下,湿球球部的纱布不一定结冰,但水杯内的水会结冰,从而使湿球纱布浸入水中的一部分也结冰,造成影响湿球纱布的正常吸水及湿球表面的蒸发和热量交换,常会形成水上部分纱布似冻非冻,导致湿球温度表示度不稳定,甚至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