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智慧灯杆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智慧灯杆发展特征和趋势分析,系统梳理其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深入探讨从功能分散到高度集成、从智慧节点到智慧生态、从固定场景到弹性场景、从软件定义灯杆到软件定义世界、从数据标准到数据治理等基于智慧灯杆系统关键技术发展路径,旨在提供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建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生态重构,全面支撑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城市路灯设施点位多、数量大、覆盖范围广,智慧灯杆作为承载智慧城市感知层的基础设施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探讨了5G基站与智慧灯杆的融合建设,以促进智慧城市中智慧照明、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市政的发展,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节约能源和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分析了"5G+智慧灯杆"设施的属性和优势,提出了"5G+智慧灯杆"建设构想。最后,给出了"5G+智慧灯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路灯在城市中所承载的功能决定了其布局密、覆盖广、规律性强的特点,并存在电力的优势;在物联网时代,灯杆已不仅仅用于道路照明,而是一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智慧灯杆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浅析智慧灯杆的经济效益,并对智慧灯杆的建设模式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智慧城市建设,尤其是建设5G微基站所需的站址资源对灯杆及其产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针对多功能智慧灯杆应用现状,对其子系统选址模型逐一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功能智慧灯杆系统建设应考虑顶层设计,采用分级分类策略,构建综合选址方案,真正实现"多杆合一""一杆多用",促进智慧城市照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冯涛  王澍  罗庆  陈奕  徐川子 《电工技术》2023,(16):30-32
多功能智慧灯杆是城市照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从多功能智慧灯杆的发 展现状入手,分别介绍了智慧灯杆的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设计,最后结合项目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LED显示屏作为多功能智慧路灯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新型产品的研发设计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促进多功能智慧路灯杆的建设发展,同时可以作为发布公益类广告及商业广告的平台。显示屏的可视范围对多功能智慧杆在信息发布上影响大。传统多功能智慧路灯杆采用单面平面屏或双面平面屏,显示的可视角小、可视面积有限。多功能智慧杆用环形LED显示屏丰富了多功能智慧路灯杆的整体造型,增加LED显示屏的可视面积,加强多功能智慧路灯杆上显示功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在产业政策及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城市道路智能化逐步向灯杆综合利用发展,普通灯杆向智慧灯杆过渡。智慧灯杆作为构建城市市政物联网的关键设备,需要一款端设备接入能力强大、具备边缘计算功能的网关。本文论述了适用于城市道路智慧照明领域的物联网技术框架及其关键技术,并介绍了该技术架构在智慧照明领域的工程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5G网络建设为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政策的提出,属于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智慧灯杆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时期。介绍了当前我国智慧灯杆的建设发展现状及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相关支持政策,解析了"新基建"与智慧灯杆建设的区别点和协同性,对智慧灯杆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从统筹布局、标准规范、技术研发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运行系统愈加复杂。燃气、供水、电力、交通、通信等城市生命线不断经历着改建、扩建和新建,基础设施种类不断增加,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监测预警手段方式还相对滞后,存在重救援轻预防、重预案轻预警等问题。在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技术的赋能下,智慧灯杆已成为智慧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为更加有效解决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中的检测预警手段滞后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尝试一种以智慧灯杆为主要依托,以物联感知和视觉图像融合技术实现智能监测功能为基础,打造高度集成的、多功效的智能应用场景为目标,共同创新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的技术路径,实现城市生命线监管、研判效率,实现信息汇聚、预警研判、综合决策、高效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10.
吴刚  张伟  裴勇 《灯与照明》2021,45(1):22-26
智慧灯杆物联网大数据系统平台以智慧灯杆为载体,集成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音视频监控设备、5G基站、一键呼叫救助报警等各种智能设备,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系统融合了立体感知时空数据资源的信息服务,在智慧灯杆物联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融合设备属性、地理位置、运行状态等各种立体感知的时空数据,形成智能调度、控制、管理策略,为用户...  相似文献   

11.
袁媛 《供用电》2014,(10):23-26
智慧城市标准是智慧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促进城市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效应用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标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介绍了ISO、IEC、ITU-T国际三大标准化组织的智慧城市标准化最新动态以及我国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进展,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形态,基于全面感知、宽带互联和智能应用,创造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能源互联网是由互联网与新能源技术整合而形成的新型能源体系。能源互联网在实现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的同时,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良好支撑。在阐述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和历程以及能源互联网发展缘起和特点的基础上,梳理了能源互联网与智慧城市间密切的关系,总结了能源互联网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各领域的应用,并对能源互联网支撑智慧城市发展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伟  吴刚  张培 《灯与照明》2021,45(1):31-34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逐渐兴起,而智慧路灯作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承载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路灯的智能化调控和管理,优化现有控制系统,满足市民的日常照明需求,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是智慧城市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分析现有路灯控制系统的方式,并结合智慧城市给出智慧路灯智能调控系统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运行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瓶颈问题,由此产生了智慧城市发展模式。阐述了智慧城市与智能电网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智慧城市发展对智能电网的需求,解析了智能电网建设成效,在智慧城市与智能电网的内在关联上做了初步探索与研究,指出智能电网将有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各类设施在路灯杆上搭挂的需求,推广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应用和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了复合型路灯杆设备的研发,并同步开发基于其的智慧城市运行平台,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从设备、平台、标准3个层次推进路灯杆综合利用的规范化、智能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手段,也是武汉市复兴大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武汉市不仅具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科教、信息基础体系,而且科学地提出了"113"的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摸索,武汉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智慧城市示范应用不断深化,支撑性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大量智能电网技术应用到城市各个领域,成为智慧城市的强大支撑。分析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战略结合,对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的进一步结合进行了论述,提出以智慧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安排智能电网支撑项目,积极参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意见建议,阐明了建立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8.
王雪  陈昕 《中国电力》2018,51(8):85-91
当前中国城市智慧能源系统建设还存在建设内容不明、框架不清、与城市规划建设脱节等系列问题,亟需明确城市智慧能源系统顶层架构。在系统梳理世界主要国家城市智慧能源系统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可供借鉴的建设经验,描绘了中国城市智慧能源系统的总体图景,重点从建设条件、整体规划、综合服务平台、政策机制等方面对城市智慧能源系统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城市智慧能源系统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对未来能源互联网和城市智慧能源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设智慧城市是国家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照明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介绍了国外在智慧照明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和探索,为我国开展智慧照明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龙 《现代建筑电气》2014,(1):I0006-I0006
<正>"以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为双核的智慧城市不仅将深刻影响与改变到整个城市的经济运行模式,也将给城市的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与动力,深远地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并将智能建筑全面提升而进入云端,让整个城市飘起智慧云。"智慧城市建设已被明确为国家战略,提升到了全国的层面加以谋划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要实现两大最基本的革命:一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流动方式和公共服务的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