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瑞芳 《种子世界》2022,(5):0090-009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生物之间资源互补的原理,采用稻渔共生、稻渔轮作的方式,充分发挥水稻和淡水生物的资源优势,为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提高面积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各地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 3800 万亩,水产品超过 325 万吨。本文首先分析了唐山曹妃甸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现状,并根据现状,从完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基础设施,建立多元化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经费,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以及加强地方品牌建设,加快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探讨了稻渔综合种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截至2018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面积1680万亩,其中稻田养虾面积1261万亩,占比75%,超过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四成;2020年小龙虾养殖面积可能达到2000万亩……小龙虾,是国人餐桌上的至爱,也是不少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然而,在历时5年跟踪研究后,上述数字让农业专家高兴不起来。受短期经济效益驱动,一些地方盲目扩大稻田养虾规模,扩大沟坑占比,影响水稻生产,造成粮  相似文献   

3.
正安徽省蚌埠地区池塘泥鳅养殖起步较早,繁殖苗种总量省内领先,将泥鳅引入稻田养殖可以拓宽稻渔种养内涵,实现稻渔种养模式多样化,规避稻渔发展以虾为主模式单一市场风险。现就示范点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稻田选择和田间建设1.稻田选择选择面积15亩,长方形,长宽比为5∶3,周边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的稻田。2.田间工程  相似文献   

4.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稻渔综合种养可使农业从单一经营转变为复合经营,从平面生产转变为立体生产,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发展方向。为进一步促进稻渔综合种养研究的深入开展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综述了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发展概况,阐明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增产增效作用及与之配套的稻田工程技术、安全植保技术、安全施肥技术、鱼病防治技术、水质管理技术的实施过程,指出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展望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较快,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政府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调查发现,目前江苏稻渔综合种养以稻虾为主,与单纯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文章结合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苏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兰 《种子科技》2024,(5):51-54
稻田综合种养是以水稻种植为基础,并与水产养殖结合形成的一种复合型生态模式,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生产出更安全、更优质的稻谷和水产品,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稻田综合种养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稳粮增收实现一举多赢,既破解了国家稳粮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又解决了养殖业发展空间的问题,已发展成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绿色循环农业模式。2020年洪泽区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9.5万hm2,约占洪泽区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的75%,占洪泽区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3.8%。基于此,分析洪泽区稻虾不同种养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杰  李妍  季美娣  张娜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0):160-164
水稻+龙虾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一种典型模式,在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和提高稻田复合收益上作用明显。结合生产调研和查阅文献,分析了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阐述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根据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提出了稻田全程养殖龙虾、5—6月捕捞一季的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稻田选择、田间工程、苗种放养前准备工作、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成虾捕捞、水稻栽培管理、水稻收后田间管护等绿色高效技术规范,以期为发展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提高种植土地利用率,国内利用稻田养鳖或养鱼的报道不少,但利用稻田做多品种高效养殖的综合高效模式,一直只局限于面积较大的江南平原稻区,而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稻区成熟经验极少,为了探索不同类型山区稻鳖鱼高效种养新模式,2016年我们在浙江省云和县稻区进行了稻鳖鱼高效种养新模式试验,旨在为同样条件的山区稻田提高种养经济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黎平县19个乡镇街道充分整合扶贫产业资金,投入财政扶贫及其他项目资金731万元,在全县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蛙、池塘养鱼、池塘养虾等生态渔业产业,生态渔业扶贫产业资金覆盖全县1.1万户贫困户。2019年全县生态渔业产量完成4851吨。其中稻田综合种养17.5万亩,稻渔总产量4 239吨,实现渔业产值1.7463亿元,产业覆盖1.1万户贫困户3.2万  相似文献   

10.
拓展稻田综合种养殖品种,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丰富市场供应,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稳步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在武夷山稻花鱼养殖示范基地,开展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华圆田螺稻田生态种养殖比对试验和成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周期139天,“稻+鲫+螺”模式总产量达9937.5 kg/hm2,比“稻+鲫”模式高出7.72%,比“稻+螺”模式低7.67%,总利润分别比“稻+鲫”和“稻+螺”模式高出25.83%和77.91%;其产出投入比、成本利润和销售利润率明显高于“稻+螺”模式。“稻+鲫+螺”生态种养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综合种养成效,但还需要优化水产动物放养的协同比例和管理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稻田多品种混养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近日,从山东省林业部门获悉,山东省烟台市颁布了关于实施花卉等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烟台市苗木花卉产业振兴规划》确定,2015年全市年林业育苗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百亩以上规模的种苗生产基地达到30个,总面积保持在5000亩以上,每年提供优良造林苗木3000万株以上,花卉种植面积扩大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庆市农业委员会根据作物品种布局、栽培制度、病虫历年和当前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分析,预计2018年全市大春主要粮食作物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重于上年,与常年相当,以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玉米螟、玉米纹枯病等病虫害为主,稻秆潜蝇、稻赤斑黑沫蝉、稻蝗、稻苞虫、稻曲病等病虫在局部地区发生较重。预计水稻病虫发生面积2400万亩(次)左右,玉米病虫830万亩(次)左右。  相似文献   

13.
经过几年的努力,海宁市已发展为浙江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主要的行道树苗木供应基地。全市花木面积达5.1万亩,产值1.75亿元。其中切花生产面积4100亩,产值8658万元。海宁市的切花生产起步于1998年,当时只有月季100亩。由于海宁地处长江三角洲,背靠沪、宁、杭三大消费市场,且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切花生产基地发展很快,到2000年,已发展切花面积800亩,到2004年达到了3700亩,到2005年,已突破4000亩,全市切花生产面积占浙江省切花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海宁的鲜切花生产以非洲菊、月季、菊花、百合、郁金香为主,同时也生产少量鹤望兰…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济宁市是全国主要苗木基地之一。2010年济宁市苗木面积20.1万亩,其中全国最大法桐(悬铃木)生产地李营苗木基地面积约10万亩。按树种分,法桐7.5万亩,占全市育苗总面积的37.3%;杞柳3.1万亩,占15.4%;杂交杨1.84万亩,占9.15%;国槐1.52万亩,占7.6%;紫薇1.23万亩,占6.1%;松类、侧柏、紫穗槐等荒山绿化树种1.0万亩,占5%;银杏、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赤峰市年降雨量350mm左右,属半干旱地区。谷子历年播种面积400余万亩,占全市粮食作物面积的30%以上,是全国谷子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大部分种在旱坡丘陵地上,水浇地种谷百万亩左右。1980年调查,全市325.1万亩谷,平均亩产48.5公斤,其中,水浇地亩产不足150公斤。谷子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及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科学种谷,对提高生产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生产上突出存在的问题有:  相似文献   

16.
稻茬免(少)耕麦1983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推广项目,近年来推广应用面积每年都已超过2000万亩,占我省稻茬麦面积的70%以上。其中,太湖地区各市、县和连云港市推广面积在80%以上。这项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后,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一、稻茬免(少)耕麦发展情况和推广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东营市地处渤海湾南岸、莱州湾西岸,黄河入海口两侧,全市盐碱地面积达187万亩。这些盐碱地,地下水位高、盐分含量大,非常适宜养殖南美白对虾,截至2013年,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2.7万亩,产对虾4.6万吨,平均亩产362.2千克,实现产值11.7亿元,效益6.1亿元。养殖南美白对虾已成为东营市盐碱地区域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8.
《科学种养》2008,(1):60-60
农业部在甘肃省定西市召开的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交流会上提出,发展马铃薯产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根本点和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主攻单产,提高品质,提升马铃薯产业化水平。发展马铃薯产业要坚持区域发展、种薯先行、科技兴薯和产业推进的战略方向,着力推进布局区域化,种薯良种化,种植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合作国际化,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亿亩,比2006年增加2500万亩;单产达到1200千克。比2006年提高200千克以上;加工比例达到20%,比2006年提高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截至目前,全国已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8000万亩以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0.
稻虾生态种养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2019年小龙虾产量达到177.25万t,养殖面积110.53万hm2。稻虾生态种养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减虫减害、提高土壤肥力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态效应。不仅可提供优质的稻米和丰富的小龙虾,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满足人们休闲观光的需求。本文综述了稻虾生态种养的产量、面积和主要技术模式现状,从稻虾生态种养对土壤、稻田水体环境、温室气体排放、稻田病虫草害影响方面综述其生态效应,从成本、收益和投产比等方面综述其经济效应,从增收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综述其社会效应,为我国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稻虾生态种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