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科技快递     
正可对抗登革热的蚊子从今年夏季开始,广州暴发了远比常年严重的登革热疫情,这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是蚊子(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巴西的一项研究可给人们对抗登革热予以启示:近万只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蚊了被释放到自然中。沃尔巴克氏菌可在60%的昆虫体内找到,可阻断登革热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列一张威胁人类的致命动物排行榜,蚊子肯定会名列榜首,而且不同于老鼠、毒蛇,它们简直是防不胜防。人被各类蚊子(如按蚊、伊蚊、库蚊等)叮咬而感染的疾病有疟疾、乙脑、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这些疾病也被统称为蚊媒病。近期在中南美洲密集出现并已在世界多地散见的可导致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的病例,就被认为是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所导致的。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继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声称,已经从埃及伊蚊身上找到了决定蚊子性别的基因——"Nix",并已用它来改变雌蚊的性器官。研究人员把Nix基因注入到蚊子的胚胎中,超过2/3的雌蚊长出了雄性生殖器和睾丸。随后,研究小组又把Nix基因从雄蚊身上移除;之后,它们长出了雌性生殖器。科学家早就知道,有一种基因控制着蚊子的性别,但是没有人能找到这种基因。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分析,找到了这种天然存在于雄蚊体内的基因。接着,他们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07,(8):129
研究人员报告说.两个萨摩亚岛上的雄性蝴蝶在被大量毁灭后(可能是一种杀死雄性的寄生虫造成的),仅用了10代就恢复了。这些发现揭示了正选择对“抑制”基因的强有力的影响.并能在蝴蝶种群中相当快地传播。沃尔巴克氏体细菌抑制雌性联珠斑紫蛱蝶(Hypolimnas bolina)的细胞而且被传给雌性的后代。该细菌杀死雄性胚胎.雄性对联珠斑紫蛱蝶来说是繁殖的死胡同。奇怪的是.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不同岛屿上的联珠斑紫蛱蝶种群受沃尔巴克氏体影响的程度不同。Sylvain Charlat和同事研究了两个萨摩亚岛上蝴蝶的性别比,并将其与2001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当时雄性的数量极低。  相似文献   

5.
<正>疟疾是世界关注的虫媒传染病,世界范围内每年约发生2.5亿疟疾病例。目前,因缺乏有效的上市疫苗用于疟疾的预防,急需新型无抗药性、绿色环保的蚊媒控制策略,从而控制疟疾的传播。据相关研究成果介绍,疟疾的传播与感染始于其病原体疟原虫在蚊体内的有  相似文献   

6.
正美洲大陆最危险寨卡病毒之所以能够走出非洲森林,主要因为该病毒通过伊蚊传播。最初很可能是从一只森林里的蚊子转移到了城市蚊子的身上,这为病毒打开了向都市人群传播的巨大空间。据统计有20多种伊蚊都会感染寨卡病毒。这些蚊子当中的两种被认为是当前疫情的主要传播媒介。一种是在热带地区分布很广的埃及伊蚊,它在南美洲是优势种;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7.
在多米尼加出土的一块琥珀里,保存着一只占生代二叠纪的蚊子老祖宗,证明蚊子早在亿万年前就已在地球上肆虐了。迄今地球上已发现3500多种蚊子,其中至少有60多种蚊子能咬人。既咬人而又传播疟疾、脑炎、黄热病、登革热、血丝虫病等疾病的有按蚊、伊蚊、库蚊等。  相似文献   

8.
张仪,女,硕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媒介控制室主任。从事媒介生物学与防制工作二十余年,曾为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日本顺天堂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特邀研究员、访问学者。近几年主要围绕“医学寄生虫媒介生物学与防制”,针对寄生虫与媒介/中间宿主间相互关系以及寄生虫媒介防控开展多项研究,这些研究大多为该领域研究热点。经过努力获得了多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包括不同宿主特别是螺在疾病中的传播作用及生物潜能、螺内感染期幼虫的生物学特征、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疟疾传播媒介按蚊的分子免疫与分子生物学、我国媒传疾病相关媒介分布预测、媒介体内寄生虫检测监测技术及控制策略和新发传染病监测与预警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百科知识》2011,(11):48-48
最近,美国与埃及联合研究小组对开罗埃及博物馆的52具木乃伊进行了CT扫描,以研究古代疾病。扫描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木乃伊出现与动脉硬化症有关的动脉阻塞,这种疾病可导致心脏病或者中风。研究人员表示,一具公主木乃伊的年代可追溯到大约3500年前,她是迄今最古老的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422028,81571975,81522025,31300600)等资助下,清华大学程功研究员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MB)史佩勇(Pei-Yong Shi)教授在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最新合作研究发现,亚洲系寨卡病毒NS1蛋白188位点氨基酸的突变,导致其感染埃及伊蚊的能力增强,这可能是近年来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成果以"Evolutionary enhancement of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医学领域的本体理论研究日趋成熟,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是关于医学领域本体应用的研究国内外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国内外研究机构都在积极地研究具有推理功能和智能检索功能的智能知识库系统,但目前尚未出现可以应用的成熟产品.本文以高血压疾病为载体,将本体、知识库与高血压疾病知识结合起来,试图构建基于本体的具有智能推理功能的高血压疾病知识库,为高血压诊断专家系统建立可共享、可复用的诊断知识库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罗伊氏乳杆菌是来自人体的天然益生菌种,是少数可同时在成人与婴儿体内发现的乳酸杆菌,相对于其它乳酸杆菌只是阶殷性的出现在人体肠道内,罗伊氏乳杆菌可以在人的一生中都存在人体内。罗伊氏乳杆菌可避免肠道感染造成的疾病与腹泻;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可提升免疫力。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65号将罗伊氏乳杆菌列为可用于食品的菌种。本文研究罗伊氏乳杆菌在酸牛奶中的添加方式、罗伊氏乳杆菌的检测方法、罗伊氏乳杆菌保质期内菌数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1998年4月28~30日,“中国星火计划成就及适用技术产品展览会”在埃及首都开罗牧羊人饭店举行。本次展览会是应埃及政府特别邀请,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和埃及社会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展览的主要目的:以星火计划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GPS—RTK的原理和特点及在数字化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与传统控制测量比较,GPS—RTK测量作业效率高,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及在像控点联测中的快速、不受地域条件限制等特性。GPS网络RTK定位是近儿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精度的GPS定位技术,它利用多个基准站构成一个基准站网,然后借助广域差分GPS和具有多个基准站的局域差分GPS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消除或削弱各种GPS测量误差对流动站的影响,从而达到增加流动站与基准站间的距离和提高定位结果精度的目的。与常规RTK相比,该方法具有覆盖面广,定位精度高,可靠性强,可实时提供厘米级定位等优点,其应用前景广阔,是目前GPS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采取GPS网络RTK辅以常规RTK进行数字化测图研究。  相似文献   

15.
晶闸管原名可控硅,是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晶闸管比整流二级管多了一个控制门极,具有单向可控特性。由于它效率高、控制特性好、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EL-1/08型电力机车低压整流电路也得到普遍应用。晶闸管的应用技术主要是进行电力变换与控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信息     
《科学》最新内容 细菌的感染机制 两项新研究为引发几种致命疾病的感 染机制带来了更深的了解。这个机制是一 个类似针头的结构,它将细菌引发疾病的 蛋白输送到宿主细胞中。这个结构被称为“注射体”,带有这个结构的细菌引发一系 列的疾病,包括鼠疫、志贺氏菌病、沙门 氏菌病、伤寒以及婴幼儿腹泻。志贺氏菌 病每年造成约100 万人的死亡,新的研究 解释了志贺氏菌在进攻时如何保护自己。 Nicholas West 和同事用了一个矛和盾的 比喻。这个细菌用它的注射体进攻宿主, 激起肠道内膜中大范围的炎性反应。为了 保护自身不受与发炎有关的抗…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系统形式、节能特性、舒适性、安装便捷性、系统运行与维护检修等几个方面对可变冷媒流量热泵空调系统与一般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了比较,并提出在实际应用中,应将这两种空调系统各自的特点和建筑本身的特点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整个项目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并经多方分析论证,选择最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蚊子趋光、随气流而动等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多功能灭蚊器。该灭蚊器设计的基本思想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诱蚊,即利用LED发出的紫外光来吸引蚊子;第二步是灭蚊,即驱动风扇产生气流将蚊子风干脱水致死。区别于市面上的灭蚊器,本设计除了具备诱蚊灭蚊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实现了多种功能,如定时、光控、预约、时间和温度显示、LED亮度和风扇吸力强度可调等。多功能是本设计最大的亮点,使产品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可在市场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供水系统摇蚊孳生严重影响城镇供水水质安全,通过观察分析摇蚊的生长生活习性及其在供水系统的迁移与消长特点,揭示了供水系统摇蚊孳生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为预防控制摇蚊孳生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太空育种技术在国内外率先开发了高效专一的蚊幼虫微生物杀虫剂,并应用于供水系统摇蚊幼虫的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比较系统地研究开发了多种摇蚊控制应用关键技术,为解决困扰我国供水企业摇蚊孳生的难题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3):272-273
我国首个杀蚊微生物基因组——球形芽孢杆菌C3—41菌株全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日前由武汉病毒所的科研人员完成。相关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细菌学》和《应用微生物学》杂志上。球形芽孢杆菌是专一感染各类蚊幼虫的天然病原菌,C3—41菌株是武汉病毒所筛选出来的优良杀蚊细菌,由其开发的我国首个注册微生物杀蚊剂已连续应用了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