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外科2011年12月1日-2012年2月29日(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011年4月份资料(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共调查61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其中112例(18.30%)使用了抗菌药物,均为术前30 min预防性用药;101例(90.18%)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 h;共使用9种抗菌药物,其中5种属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类;3例妇科手术患者为二联用药,其余(97.32%)均为单一用药。612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更规范、合理。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合理,基本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但仍需持续改进,确保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医院2010年3-4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50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使用频率依次为一代头孢菌素33.34%、二代头孢菌素28.40%、大环内酯类22.22%;术前预防用药占68.00%,术前30 min~2 h用药占42.00%,术前未用药占32.00%。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骨科医师用药的培训,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监测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13年3月为干预前组,2014年3月为干预后组。2013年8月底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清洁切口手术患者367、324例,干预后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低于干预前(46.60% vs 77.38%)(P<0.00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干预前后联合用药比率分别为18.66%和4.64%,联合用药率下降,干预后已多采用单一用药。术前0.5~2 h或麻醉诱导开始时给药:干预前占43.66%,干预后占54.30%,术前用药比率上有所增高(P<0.05);用药持续时间≤48 h:干预前后分别占9.15%和29.14%,用药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01)。使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干预前组使用的主要为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头孢米诺;干预后组主要为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和头孢米诺。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提高了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应进一步加强干预措施的实施力度,使得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更加规范;医院感染;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妇产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2006年1月—2011年1月)与整治后(2012年1月—2017年1月)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各100份,从有无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和品种选择等6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对照组和干预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预防使用率降至18.00%,品种选择不合格率0.00%、用药指征不合格率16.67%、给药时机不合格率5.56%、疗程不合格率27.78%,各项指标较非干预组明显下降(P < 0.05);用法用量不合格率16.67%(P>0.05)。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后,该院妇产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干预措施有效,但不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仍偶有发生,需进一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药学干预后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3种手术Ⅰ类切口病历各10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选用药物品种、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及伤口愈合等进行对比。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9.3%降至干预后12.0%,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8.0%、100.0%、100.0%,降至干预后的16.0%、11.0%、9.0%;合理应用率高达91.0%;整改后的30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并且切口甲级愈合占98.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品种,由2010年的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62.3%改进为2013年的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88.9%,并且杜绝了无依据的更换药品。结论药学干预与行政干预显著降低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干预前、后医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察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2009年4-6月(干预前)及2010年11月-2011年1月(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各110份,对比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 经过干预,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方面较干预前均明显得到改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例,占0.91%,提高到88例占80.0%;抗菌药物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由8.53%降至5.91%,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比例由32.21%降至25.64%.结论 医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物费用,可为医院设计单病种临床路径及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某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77例清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7例清洁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绝大部分(165例,93.22%)于术前0.5~2 h给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62例, 91.53%)。在56例手术时间>3 h的患者中,仅3例(5.36%)于术中追加了一次抗菌药物。仅手术前单用一次抗菌药物者25例(14.12%);手术后用药3~7 d者67例(37.85%),>7 d者42例(23.73%),>48 h~3 d者20例(11.30%)。预防用药共7类20种,头孢菌素类占52.71%(主要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其次是青霉素类28.0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结论该院在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外科医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教育和临床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研究并分析我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05-2013-04一年时间内出院的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150份,从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及使用率、换药及联合用药情况、预防给药时机及用药持续时间等方面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为38%,预防用药主要以一、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青霉素类为主,联合用药率为10.53%。用药时机选择合理率为75.44%,平均用药时间为2.18天。结论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之处,需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法律规范,持续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6例骨科医院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调查和评价医院骨科Ⅰ类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骨科2002~2007年Ⅰ类手术切口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0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85.72%的病例预防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68.87%的病例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60.38%用药剂量过大;54.71%术后预防用药时间48 h。结论骨科Ⅰ类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剂量大、疗程长、首次使用时间欠佳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普通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方法自2010年起,对普通外科手术中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3类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依据《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措施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前,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28%(60/282),干预后为3.21%(15/4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P<0.05);平均住院天数,干预前为(4.09±2.99)d,干预后为(3.67±2.47)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4,P=0.000);干预后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减少;干预前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均为0.00%。结论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效果。方法对某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1 39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4年1—6月收治的633例患者作为干预前组;2014年7—12月收治的765例患者作为干预后组(设置临床药师,加强对合理用药的管理与控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干预前后两组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分别为56.71%和2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6,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分别为60.45%、89.86%,给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49.58%、82.49%,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疗程≤24 h者分别为11.42%、29.95%,疗程>24 h者分别为88.58%、70.05%,联合用药比率分别为10.31%、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Ⅰ类切口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79%(5/633)、0.26%(2/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干预,其使用率显著下降,使该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规范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1 866例行Ⅰ类手术切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未干预组(2010年6月-2011年6月)1 034例和干预组(2011年7月-2012年6月)832例,统计分析两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资料;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未干预组100.0%、干预组9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率未干预组2.7%、干预组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干预组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7.9%、8.0%、16.8%、13.8%、3.5%,干预组分别为5.0%、35.1%、7.7%、8.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4h未干预组占93.6%,干预组占71.7%。结论合理的监管措施实施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现象可以得到控制,但存在不合理应用,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某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对该院甲状腺、乳腺、腹外疝3种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未干预前(2008年4-6月,非干预组,90例)和干预后(2010年4-6月,干预组,90例)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干预后,上述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无指征预防用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00%、46.67%降至42.22%、8.89%;药物选择不合理率由干预前的66.67%降至1.11%;术前用药不合理率和术后用药不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8.89%、68.89%降至7.78%、5.56%;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干预前的220.13元降至94.24元;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院所实施的干预措施对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医院2005-2012年的每年4月份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实行持续基础干预与综合干预前后的使用进行比较,探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方法 将2005-2010年的每年4月份(基础干预)及2011-2012年的每年4月份(综合干预)两个阶段干预后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005-2010年每年4月份实施基础干预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的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用药疗程逐渐合理,从干预前的6.7d下降至干预后的4.7 d;2011-2012年的 每年4月份实施重点综合干预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明显进步,使用时机、介入手术零预防用药率100.0%合理,使用率从基础干预后的90.0%下降到综合干预后的57.9%,使用疗程从4.5d下降至2.1d,联合用药从47.0%下降至2.3%,用药品种选择合理比例从1.9%上升至50.0%,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均为0.结论 采取重点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性,对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使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8月肿瘤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40例,分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各120例,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调查分析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合理应用率分别为4.17%及96.67%,非干预组患者分别为35.83%及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无适应证占30.00%、药物选择不当占26.67%、用量不当占6.67%、用药时机不当16.67%,干预组患者不合理用药为无适应证占2.50%、药物选择不当占0.83%,干预后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限制显著提高。结论医院采用的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腹外疝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FREE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回顾性调查某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323例出院的腹外疝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323例腹外疝手术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无正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病例。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为(4.46±2.98) d;单一用药占93.81%,二联用药占5.57%,三联用药占0.62%;使用抗菌药物八大类13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最多(主要为第三代)。调查结果显示,该院腹外疝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7.
手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评价手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12月出院的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103例病例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00%;药物使用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一、二代头孢菌素占43.33%、头霉素类占30.83%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占10.00%;103例患者中,63.11%的病例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用药档次过高占59.22%、用药时间过长占54.37%、用法、用量不正确占28.16%、预防给药时机不当占26.21%、更换药物无依据占12.62%等。结论手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较严重,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某医院类切Ⅰ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调查2005年1—12月出院的903例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100%,使用频度由高至低依次为青霉素类(455例次),第三、四代头孢菌素(232例次),喹诺酮类(132例次),第一、二代头孢菌素(77例次),克林霉素类(19例次);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多在术前2~24h或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8d。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指征把握不严、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机不当以及过度用药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干预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干预前的2012年1月-2015年8月、干预后的2015年9月-2017年3月行妇产科3种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各180例,调查研究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抗菌药物使用率、给药疗程、联合用药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干预后,妇产科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品种较为合理,大多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钠的使用率从3.33%下降至0.00%,头孢曲松钠的使用率从9.44%下降至0.00%;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4 h内病例比例由33.33%上升至77.22%,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8 h内病例比例由49.44%下降至13.33%;与干预前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22%、1.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干预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限制了第三代头孢菌素用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减少了该类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并未增加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某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08年5-6月出院的624例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624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00% ,其中单一用药274例(43.91%),二联用药272例(43.59%),三联用药78例(12.50%);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平均为8.37 d;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其次为喹诺酮类。提示该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不规范,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