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或者管理方面的不当,春季很容易成为鱼类寄生虫病高发的季节。寄生虫对鱼体伤害很大,而且对渔业产量的影响极大,所以我们必须非常重视这类疾病。春季鱼类寄生虫病中尤其以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最为常见。1.车轮虫病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  相似文献   

2.
<正>3月份,进入初春时节,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或者管理方面的不当,很容易成为鱼类寄生虫病高发的时候。寄生虫对鱼体伤害很大,另外对渔业产量的影响也极大,所以我们必须非常重视这类疾病,尤其以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最为常见。一、车轮虫病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组织而引起。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  相似文献   

3.
正一、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锚头鳋病(1)病症:寄生在鱼的体表或口腔,寄生部位周围组织红肿发炎,伤口出血,肉眼可见红斑和透明、细长的虫体。(2)危害: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鲫、青鱼等,对淡水鱼的各龄鱼均有危害。(3)防治:全池泼洒鱼虫宁或中水暴发停,病情严重时,隔天再使用一次,剂量减半。2.车轮虫病(1)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组织而引起。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病鱼鳍、头部表现出一层白翳。鱼苗患病时,成群围绕池边狂  相似文献   

4.
黄玮  李安兴 《科学养鱼》2004,26(4):41-42
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liis),它们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能快速致死病鱼,所以要控制该病,必须进行及早诊断、及早冶疗,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当然,对该病的最好的预防措施是防止鱼体感染和发病。  相似文献   

5.
一、车轮虫病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它的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2.流行与危害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水质混浊且有机质多的池塘较易发生,适宜繁殖温度20~28℃,4~7月份较流行。鳗…  相似文献   

6.
<正>1月份是广东省最低温季节,寒潮频袭,甚至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水霉病、小瓜虫病发生风险很大,发病率大幅上升,在局部地区甚至有流行和暴发的可能,养殖生产者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不耐寒的温水性鱼、虾类,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冻死、冻伤。养殖品种冻伤后极易感染水霉病、寄生虫病而引起大量死亡,加强越冬管理,避免冻死、冻伤和暴发病害,造成经济损失。一、病情预测淡水养殖鱼类易发生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和水霉病等,各淡  相似文献   

7.
1.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其“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初孵仔鱼寄生虫患病鱼体不同浓度盐水浸泡梯度试验,研究新疆裸重唇鱼寄生虫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致病寄生虫有鲤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d Moroff)、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 Chen)和东方车轮虫(trichodina orientalis Chen et Hsieh)3种,其致病方式是通过粘连鱼体鳃部、鼻孔、体表等部位,引起鱼体组织发炎,无法游动或摄食,进而死亡。该寄生虫病防治方法为盐水浸泡,浓度为1.25%,在该浓度盐水中,即可以杀死致病虫体,又可以最小程度造成对鱼体生理组织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正光唇鱼俗称淡水石斑鱼,隶属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是一种名贵的小型溪流性鱼类。随着光唇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其苗种繁育逐渐走向规模化。但近年来,随着鱼苗放养密度的增加、引用水源的不稳定和人为管理不善等原因而导致病害频发,这给苗种生产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车轮虫病是一种主要危害养殖鱼类鱼苗、鱼种阶段的高发性寄生虫病,主要寄生在鱼体的体表和鳃部,导致其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而死,如防治不善,极易引起苗种大批量死亡。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10.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郾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  相似文献   

11.
3.寄生虫性疾病(1)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病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是斑点叉尾一种危害较大的原虫性寄生虫病。由于病鱼体表粘液增多,游动异常,常见鱼体与固体物摩擦,继而在体表、鳍条和鳃上出现大量小白点,故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White 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鱼类寄生虫病是鱼类病害一个重要的部分。在鱼类寄生虫病中,又可分为体表寄生和体内寄生两种。对于体表寄生虫病,治疗的方法很多,如全池泼洒药,下塘前鱼体消毒等,效果也都很好。但对体内寄生虫病,一直没有理想的治疗药物。与体表寄生虫相比,鱼体内寄生虫危害更大,如九江头槽综虫和舌状综虫裂头蚴常导致寄主大量死亡,粘抱子虫可使鱼类患疯狂病,等等。现有资料介绍的各种治疗鱼体内寄生虫的方法,效果都不理想。因此开发治疗鱼类‘体内寄生虫的新药十分必要。作者认为,借鉴畜禽寄生虫防治理论,将有助于新药的开发工作。1从我国渔…  相似文献   

13.
我县地处闽北山区,进入2月份以来,气温较往年偏高,鱼病的发生也比正常年份整整提前2个月。2003年2月26日笔者诊治的巴西鲷、湘云鲫、草鱼患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杯体虫病和钟形虫病并发症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病例。现就把这一病例的诊治方法小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症状患病鱼类一群群聚集漂浮于水面,游动不活泼,走近鱼群观察,鱼体被附灰白色絮状物,极似“水霉”,濒死之鱼身体失去平衡,最后挣扎死亡。对患病鱼类肉眼检查,巴西鲷头部、体两侧有不同程度冻伤,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呈灰白色,腹部、胸鳍、腹鳍和臀鳍基部充血,头部、背部和各鳍有“白…  相似文献   

14.
3.寄生虫性疾病 (1)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 病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是斑点叉尾鮰一种危害较大的原虫性寄生虫病。由于病鱼体表粘液增多,游动异常,常见鱼体与固体物摩擦,继而在体表、鳍条和鳃上出现大量小白点,故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White 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邓永强  黄小丽 《水利渔业》2005,25(4):90-91,109
小瓜虫病是淡水鱼类和观赏鱼类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鱼感染小瓜虫后,在血清和体表黏液中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主要是鱼受到小瓜虫体细胞表面膜蛋白的刺激,通过血液和体表黏液中淋巴细胞产生出来的,以阻止小瓜虫的运动并杀死虫体。目前还没有正式用于生产的小瓜虫疫苗,但实验室疫苗已研制成功,包括经冷冻和福尔马林处理后的死疫苗、小瓜虫活疫茁以及小瓜虫基因疫苗等。综述了,多年来小瓜虫病的免疫研究概况、鱼类对小瓜虫免疫反应类型、反应机制以及抗小瓜虫疫苗等。  相似文献   

16.
代森铵治愈尼罗罗非鱼车轮虫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车轮虫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鱼类寄生虫病,在我国多发生在传统的养殖鱼类中,罗非鱼中还不多见。一般采用常规治疗,即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遍洒,但低温时见效较慢,且药物短缺,成本高,效果不太理想。1984年笔者在一起尼罗罗非鱼越冬亲鱼大面积发生车轮虫的病例中,应用45%代森铵治疗,很快治愈车轮虫病。  相似文献   

17.
四季与鱼病     
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所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青、草鱼患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成鱼白鲢患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草鱼成鱼患大中华鳋病等。  相似文献   

18.
<正>刺激隐核虫病也叫海水小瓜虫病或白点病,是由寄生纤毛虫:刺激隐核虫病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海水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狮鱼,石斑鱼、金枪鱼、鮸鱼等鱼类。在养殖密度大,水质环境差,鱼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暴发。一旦发病,则极难控制,常造成大规模损失。广东的阳江市和饶平县先后出现了刺激隐核  相似文献   

19.
正就水产养殖疾病而言,寄生虫病发生的比重高达25.5%,除常见的车轮虫、斜管虫、孢子虫等寄生虫病外,小瓜虫病也是鱼苗养殖中经常遭遇的寄生虫病。小瓜虫能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其典型的症状为:鱼体表布满白色的小点,所以又叫白点病。这种疾病对鱼苗的危害较大,严重时致死率可达70%,有时甚至高达100%。斑鳢(Channa maculata)又称财鱼或生鱼,与  相似文献   

20.
放养鱼种,一般要进行鱼体消毒,而鱼体消毒一般用漂白粉、硫酸铜、高锰酸钾、食盐、敌百虫、孔雀石绿等药物。用高锰酸钾进行鱼体消毒可防治锚头鳋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等许多鱼类疾病,但在用井水养鱼的地方使用高锰酸钾消毒应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