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与卒中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时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TCD检查115例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发现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0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12例,椎动脉起始部闭塞5例。检查这37例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记录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发病3个月(随访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随访时mRS评分。结果:有侧支循环者出院时NIHSS评分、随访时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无侧支循环者低(P<0.05)。结论:对于颅内或颈部主干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TCD评估侧支循环建立能评估预后,有侧支循环者预后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卒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流程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卒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急诊接诊时间、入院至卒中小组接诊时间、入院至得到CT检查结果时间、入院至实验室检查结果时间、入院至开始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2周,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卒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有利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内延误情况,缩短DNT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化管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因急性缺血性卒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流程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优化管理模式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分诊、实施CT、实验室检查及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溶栓1周后的神经功能状态(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分诊、实施CT、实验室检查及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管理模式可以优化诊疗流程,使患者尽快接受溶栓治疗,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及预后有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应用文拉法辛治疗效果与PSQI评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03—2016-03于鞍山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78例,依据治疗方法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前者予地西泮治疗,后者予文拉法辛治疗,观察两组睡眠障碍程度、NIHSS与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经治疗后睡眠障碍程度均降低,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PSQI评分(7.61±2.38)分、(8.25±1.63)分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应用文拉法辛治疗可缓解患者睡眠障碍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单元联合康复卒中单元对重症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卒中单元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54例为治疗组,神经科常规病房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ugl-Meyger评分、美国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3周感染率、其他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结果两组入院时Fugl-Meyger评分、NISHH评分、ADL评分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周Fugl-Meyger评分、NISHH评分、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6周出院时或随访两组Fugl-Meyger评分、NISHH评分、ADL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周感染率、其他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急性卒中单元联合康复卒中单元能促进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7例为观察组,同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1月、3月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的mRS评分、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的NIHSS评分均下降,但对照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2组的组间(F=15.941,P=0.009)、不同时点(F=13.173,P=0.014)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F=23.08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月、3月2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2组的m 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张皓  魏敬  倪敏  金海 《临床荟萃》2018,33(2):125
目的 研究血糖变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连续性入住我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进行TOAST 分型;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分为血糖变异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1.4 mmol/L)和对照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1.4 mmol/L),血糖变异组83例,对照组92例,其中男性78例(44.6%),平均年龄为(72.2±13.2)岁。患者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发病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定预后情况。比较血糖变异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血糖变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83例(47.4%)的患者存在血糖变异。血糖变异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74.7±12.7岁 vs 70.0±13.3岁,P=0.019)、糖尿病史(28例 vs 14例,P=0.007)、既往卒中史(16例 vs 6例,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变异组和对照组的TOAST亚型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血糖变异(OR=3.235,95%CI=1.185 8.130,P=0.022)、高龄(OR=1.114,95%CI=1.061 1.169,P<0.001)和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2.214,95%CI=1.713 2.863,P<0.001)是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糖变异、高龄和入院高的NIHSS评分与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预后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超高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4例,根据住院期间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HT组31例和非HT组73例,收集2组患者相关临床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发生HT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患者短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IHSS评分及大面积梗死均是发生HT的危险因素(均P0.05)。发病14 d时,HT组患者NIHSS评分为显著高于非HT组(P0.05);发病3个月HT组mRS评分3分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非HT组(P0.05)。结论:对于超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IHSS评分及大面积脑梗死是其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HT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在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8月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BI与FM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BI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在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疾病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对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9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疗程3月。治疗后1月和3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管侧枝循环开放率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2组的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1月、3月治疗组的MMSE、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改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患者血管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1.
张江  韩雪  宋方方 《临床荟萃》2018,33(12):1027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TOAST不同亚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29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TOAST分型。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比较两组及各亚型患者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的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疗效较对照组好(P<0.05)。3亚型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降低,BI评分均有增高。但是,LAA亚型变化得更明显,3亚型组间、不同时点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丁苯酞注射液在LAA亚型中的疗效好于CE和SAO亚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卒中严重性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AIS住院患者616例(AIS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脑卒中住院患者66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AIS患者进行CISS分型,比较各亚型间胆红素水平。将AIS患者分为胆红素升高组和胆红素正常组,比较两组入院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好转率。结果 AIS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为A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6,95%CI 1.012~1.041,P0.001)。CISS各亚型间TBIL、DBIL、IBIL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胆红素升高组入院NIHSS评分大于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NIHSS评分、神经功能好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IS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与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AIS发病的危险因素;胆红素水平在CISS亚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对AIS患者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按照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实施干预,在入院时及护理1个月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Barthel指数、HAMA及HAMD(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对2组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情感状态进行评价。结果与入院时比较,护理1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HAMA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干预,可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卒中后情感障碍,改善患者的预后。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后的短期预后以及TOAST、OCSP两种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93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85例,年龄(69.46±13.02)岁],其中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患者66例,未应用溶栓治疗患者127例,比较溶栓患者与未溶栓患者短期预后;分析TOAST分型、OCSP分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结果::溶栓组与未溶栓组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GCS评分、mRS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TOAST分型LAA 78例(40.41%),SAO 100例(51.81%),CE9例(4.66%),SOE3例(1.55%),SUE3例(1.55);其中SAO型占得比例最高(51.81%),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与LA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短期预后最好。OCSP分型中LACI 39例(20.21%),PACI 64例(33.16%),POCI 55例(28.50%),TACI 35例(18.13%),其中PACI组所占比例最高,而LACI组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短期预后好。 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TOAST病因分型和OCSP临床分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和临床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接诊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将其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再次闭塞率及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管再次闭塞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肯定,不仅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还能降低血管再次闭塞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NBP)治疗对早期痫性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 04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NBP治疗分为NBP组584例和对照组462例,比较2组在卒中发病14 d内痫性发作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早期痫性发作的影响因素。结果:NBP组早期痫性发作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3.4%v.s.5.6%,P=0.030)。大面积脑梗死(OR=3.451,95%CI 1.742~8.160,P=0.007)、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OR=3.002,95%CI 1.521~6.872,P=0.013)和梗死灶涉及脑叶(OR=2.030,95%CI 1.143~3.482,P=0.021)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痫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接受NBP治疗(OR=0.672,95%CI 0.461~0.870,P=0.033)是痫性发作的保护性因素。结论:NBP治疗可能有效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痫性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4例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阿托伐他汀40 mg/d)80例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84例,比较2组治疗14 d后血脂及NIH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随访2年后mRS评分、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2组LDL-C血清水平和LDL-C达标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32),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随访2年后,强化组的m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42),总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0),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结论:对于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可安全有效地达到更佳的降脂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Lp(a)水平及其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136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CISS分型标准将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5类。检测其清晨空腹血血脂各项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Lp(a)等,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ISS亚型与上述血脂指标水平的关系。结果 (1)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穿支动脉疾病亚组患者L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源性卒中与穿支动脉疾病亚组Lp(a)水平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发生有关(OR=1.011,P=0.009);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OR=1.020,P<0.001)。结论 Lp(a)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关系最为密切;高水平的Lp(a)可能是降脂治疗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血脂相关剩余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合超早期CT血管成像(CTA)对判断急性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对发病≤6 h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头颅CTA检查,并在入院、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70例患者中32例CTA检查显示血管正常,血管闭塞38例。NIHSS>8分组临床预后较差(P<0.01)。血管闭塞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高于无血管闭塞组(P<0.01),无血管闭塞组有25例(78.1%)预后良好,血管闭塞组预后良好17例(44.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闭塞组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比率(58.8%)高于未溶栓治疗患者比率(31.82%,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NIHSS评分及CTA显示的血管闭塞与否与早期临床预后相关(分别为r=0.25,P<0.05;r=0.73,P<0.001),入院NIHSS评分(OR=0.09, 95%CI=0.07~0.12, P<0.01)和血管是否闭塞(OR=0.12, 95%CI=0.01~0.24, P<0.05)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以NIHSS=8为分界点预测临床预后的敏感性56.65%,特异性85.29%,阳性预测值80.00%。CTA预测临床预后的敏感性为63.89%,特异性73.53%,阳性预测值71.88%;两者结合对预后预测的敏感性70.11%,特异性91.18%,阳性预测值88.00%。结论CTA显示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CTA结合NIHSS评分有助于提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与脑梗死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和腔隙性梗死(LACI)4组。研究对象于入院时采用NIHS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随访至发病90d时完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评估其认知功能。根据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PSCI组)及单纯脑梗死组,对MoCA评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其OCSP分型不同亚型均可导致PSCI,其发生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PACI(45.37%)、LACI(33.33%)、POCI(11.11%)、TACI(10.19%),差异有显著性(χ~2=20.417,P=0.000)。组间两两比较,PACI亚型PSCI的发生率较POCI亚型高(P<0.05)。(2)脑梗死OCSP分型4种亚型比较,发病90d时MoCA评分不同,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LACI亚型、POCI亚型、PACI亚型、TACI亚型(H=27.747,P=0.000)。TACI亚型认知功能损害较重,认知域损害较全面,以命名、语言、抽象思维、延迟回忆能力受损显著;LACI亚型认知功能损害较轻,仅部分认知域受累,以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受损为主。(3)与单纯脑梗死组比较,PSCI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发病30d时BI评分较低,差异有显著性(t=-9.725、6.311,P<0.001);PSCI组患者血清Hcy、hs-CRP、Cys-C、CHOL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4.296、-5.158、-2.942、-2.166,P<0.05)。(4)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90d时的MoCA评分与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Hcy、hs-CRP及Cys-C水平呈负相关(rs’=-0.813、-0.385、-0.600、-0.268,P<0.01);与发病30d时BI评分呈正相关(rs’=0.638,P<0.01)。(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发病90d时发生PSCI的影响因素有入院NIHSS评分、发病30d时BI评分、血清Hcy水平和脑梗死分型。结论对于LACI亚型脑梗死、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以及入院后血清Hcy、hs-CRP或Cys-C水平升高、发病30d时BI评分较低的患者,应格外注意其发病3个月时PSCI的发生。早期识别、早期积极干预PSCI相应危险因素,将对临床防治缺血性PSCI、延缓其进展带来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