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球内金属异物是常见的眼外伤,我们对1次拍X线片定位后未取出异物者,利用原定位点附近置金属片2次定位行异物取出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996-07~1997-12前来我院就诊的球内金属异物患者(H次定位取出异物)共15例,15只眼,男10例,女5例,6~40岁,平均265岁。2方法本文15例拍正侧X线定位片,在定位处板层切开巩膜,行电盗铁性实验阴性,于是我们在巩膜创口处缝置1小金属片后立即行2次X线片定位,即从2次定位处行异物取出术,取出异物。3结果对15例1次定位未取出异物患者,都进行了2次定位异物取出术,结果全部取…  相似文献   

2.
报告眼外伤球内微小磁性异物病人22例,采用眼底镜常规检查发现球内异物,用导光纤维电烙定位,后径睡电磁铁取出,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视力恢复最好者增加9行,最少者增加3行。经过半年以上随诊观察,没有发生眼底出血及视网膜脱离情况。结果表明,该手术法定位准确,手术损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报告眼外伤球内微小磁性异物病人22例,采用眼底镜常规检查发现球内异物,用导光纤维电烙定位,后径路电磁铁取出,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视力恢复最好者增加9行(0.1增加到0.9),最少者增加3行(0.1增加10.4)。经过半年以上随诊观察,没有发生眼底出血及视网膜脱离情况。结果表明,该手术法定位准确,手术损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微小眶内异物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提高眶内异物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对15例眶内异物的CT表现结合临床手术中摘取异物的准确性,分析螺旋CT眶内异物定位的意义。结果对15例病人,18枚异物分别做螺旋CT扫描,并行立体重建,其中眼球内异物13枚,球壁2枚,其中一枚位于视乳头周球壁,1因手术危险性大放弃外,其余14枚均顺利取出异物。3枚球外眶内异物均亦顺利取出。结论螺旋CT在微小眶内异物定位正确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强力磁铁吸取玻璃体内金属异物的效果。方法 70例患者(73眼)玻璃体内金属异物分为球壁异物、前段玻璃体异物和后段玻璃体异物,每类异物分别随机采用电磁铁仪(电磁铁组)或强力磁铁(强力磁铁组)吸取。电磁铁组球壁异物5眼,前段玻璃体异物18眼,后段玻璃体异物15眼;强力磁铁组球壁异物4眼,前段玻璃体异物17眼,后段玻璃体异物14眼。特斯拉计测量电磁铁仪和强力磁铁的磁通密度,比较两组各类异物取出率、取出所需时间以及取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电磁铁仪和强力磁铁在0~5 cm距离内磁通密度相近。两组各类异物取出率和取出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类异物取出术后白内障、玻璃体积血和眼内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力磁铁吸取玻璃体内金属异物的效果与电磁铁相当,但其更为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6.
34例眼球异物定位平片与CT对照梁朝毅(广西区南溪山医院放射科)关键词眼球异物;CT检查;定位平片眼外伤,球内异物存留,能否手术取出,关键在精确定位诊断。我院应用角膜缘铅环标记,按一定比例正侧位投照法。诊断球内及球壁异物34例,其中部分病例作CT。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取出球内异物的方法、效果和并发症。方法:球內异物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病例36例,采用常规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异物经睫状体平坦部用异物镊夹出。结果:异物取出率100%,术后视力提高25例,不变4例,下降7例。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可以准确地取出各种异物,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坐标器和特制异物钳在子宫肌层内细小金属异物(断裂节育环、断裂缝针)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来寻找取出子宫肌层内细小金属异物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先采用三维立体坐标器行子宫肌层内金属异物精确定位后,再用带磁性的配套特制异物钳(均获国家发明专利)钳取88例子宫肌层内金属异物。结果88例子宫肌层内金属异物,其中25例为断裂残留于子宫肌层内金属IUD,63例嵌顿于子宫肌层内的断裂缝针,全部一次取出,平均手术时间为10.3min,无子宫大量出血、子宫穿孔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立体坐标器和特制异物钳应用于子宫肌层内细小金属异物取出术,是又一种定位精确,取出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无严重并发症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一种新的手术切口在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中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改良异物取出口治疗22例眼球内异物患者,观察其在降低手术并发症方面的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均一次性取出眼内异物,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无一例出现术中锯齿缘离断及术后异物取出口玻璃体增殖。结论 改良异物取出口可保持术中眼压恒定,异物取出后及时缝合异物取出口,其他眼内操作均经过23 G巩膜套管进出眼球,降低了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报道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平部切口摘除球内异物的联合手术,治疗眼球后段异物8例8眼。其中,3眼为非磁性异物,5眼为磁性异物,均一次手术成功取出异物。介绍了此联合手术的方法,并对其意义、适应证以及手术前的准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对其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也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1.
臧晶  高汝龙 《铁道医学》1995,23(3):131-132
报道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平部切口摘除球内异物的联合手术,治疗眼球后段异物8例8眼。其中,3眼为非磁性异物,5眼为磁性异物,均一次手术成功取出异物。介绍了此联合手术的方法,并对其意义、适应证以及手术前的准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对其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也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2.
我院在1975年~1977年间,在收入院治疗的球内异物中,有三例为黄斑异物。我们依后极部巩膜表面的解剖标志定位,进行了异物取出术。三例均取出成功,而且保存了较好的视力,现将手术前后情况及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一般眼球内后部的异物定位,普常采用由角巩膜缘向后测量之法,但因后极部距角巩膜后缘太远,常易发生误差而造成手术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球内异物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9例(29眼)球内异物中20例行内路手术(玻璃体切割+球内异物取出术)9,例行巩膜外路手术(电磁铁吸出术+磁棒接力吸出术),术后观察疗效。结果 29例眼球内异物全部顺利去除,其中1例巩膜外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眼内炎,再次行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术;1例内路手术患者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再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例术后出现晶体浑浊,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本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除1例外路手术患者出现眼内炎外,余视力为0.5~1.0。结论眼球内异物取出术式选择应以最简单化、对患眼损伤最小的方式为主,尽量避免对已经受伤的眼球造成医源性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眼内磁性异物大小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手术方法 (包括经平坦部切口玻璃体异物取出、经角膜缘切口前房或晶体异物取出、经后巩膜切口球壁异物取出 )将眼内磁性异物定位后用永磁取出 ,且晶体异物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 ;比较不同大小异物的术前入院视力及术后随访视力情况。结果 :不同大小眼内磁性异物与异物引起的视力损伤及取出异物后的视功能预后有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5 )。结论 :眼内磁性异物的大小与视功能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球内异物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善洁  谢怀林 《微创医学》2006,1(2):130-131
眼球内异物是眼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球内异物特别是嵌顿于视网膜上的异物,以及非磁性异物的取出是眼科疑难手术之一,玻璃体切割手术为此类手术开辟了新的方法。使球内异物取出率明显提高,同时减少了其并发症,较好地保留或提高了患者的视功能。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我们行玻璃体切割术取出眼球内异物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交流分析基层医院对肢体及体表金属异物定位与取出方法。方法:对12例肢体及体表金属异物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全部经手术取出;手术时间最短10min,最长2h;30min内取出者75%,共取出异物19枚。结论:术前X线准确定位,采用垂直切口直达异物的手术方式成功率较高,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张承荣  李红 《衡阳医学院学报》1995,23(4):299-301,298
本文对236例238眼球内异物伤进行了分析,发现球内异物伤及玻璃体伤居多,易引起并发症和视力下降。应根据异物在球内的部位及异物的性质来选择手术,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还对异物的定位及手术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眼内异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22例22眼眼内异物经术前CT和(或)B超定位,行玻璃体切除、角巩膜裂伤缝合、晶状体切除、复杂视网膜脱离复位、激光光凝、巩膜外冷凝、球内注药、硅油或C3F8球内注入等手术方法治疗眼外伤所致球内异物。观察伤眼视力和外伤恢复情况。结果 20例20眼均一次手术成功取出异物,2例2眼手术未能取出异物转上级医院治疗。术后视力提高14眼(占63.6%),视力无改变6眼(占27.3%),视力下降2眼(占9.1%)。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眼球内异物最好方法之一,伤后及时诊断手术,可有效恢复伤眼的视力,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36例238眼球内异物伤进行了分析,发现球内异物伤及玻璃体伤居多,易引起并发症和视力下降。应根据异物在球内的部位及异物的性质来选择手术。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还对异物的定位及手术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郝均 《实用医技杂志》1996,3(7):495-495
<正> 笔者自1984年以来取金属异物共35例,其中25列是在X线萤光屏下一次取出,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20例,女5例,最大年龄49岁,最小年龄2岁,其中金属异物一处者22例,2处以上者3例,最多一例为16处散弹击伤,22例在门诊施术,3例住院治疗取出金属异物后出院。 二、操作方法:根据金属异物的入口部位及周围器官、血管、神经的分布,选择手术切口,一般是在距体表最近处避开血管神经走向切开,切口大小视异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