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近年来诸如"马肉丑闻""挂羊头卖狗肉"事件时有发生,食品掺假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以及各国政府的关注。近年来普通PCR技术、实时荧光PCR法、多重PCR等技术快速发展,在肉制品成分鉴定及掺假鉴别的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PCR技术在牛羊肉制品的成分鉴定及掺假鉴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佘僧  李熠  宋洪波  陈兰珍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7):300-304,308
蜂蜜作为一种纯天然的食品,因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良好的保健功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随着近年来蜂蜜消费量的不断增多,蜂蜜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日益严重。因此,蜂蜜的真实性溯源研究也变得更为迫切。稳定同位素技术是食品真实性溯源的有效的技术之一,在蜂蜜的真实性溯源研究方面也有较多成果。本文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蜂蜜掺假、产地鉴别、品种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该技术的优点与不足,为进一步推进蜂蜜的真实性溯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羊乳具有营养价值高、蛋白质组成更接近人乳、脂肪球直径小及致敏性低等优点, 更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受到消费者和乳品企业的青睐。近年来我国羊乳产业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 但由于受羊乳产量和养殖规模的限制, 羊乳价格昂贵, 市场中存在羊乳及其制品掺假牛乳的现象, 且掺假手段多样, 难以辨别。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保障羊乳市场良性发展, 羊乳及其制品的纯正性、真实性检测已经成为热点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基于乳中蛋白质、脂肪和核酸差异的羊乳中牛乳掺假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介绍和探讨了各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同时展望羊乳掺假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旨在为牛羊乳混合掺假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料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粮油食品掺假鉴别研究一直是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特征标志物的粮油食品掺假鉴别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近年来在该领域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基于元素分析、色谱-质谱分析、DNA指纹图谱等技术的特征标志物在粮油食品掺假鉴别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展望了发展趋势,为粮油食品中特征标志物的发现及最佳掺假鉴别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综述氢(H)、氧(O)稳定同位素在植源性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研究进展,阐明影响同位素分馏的环境气候因素和引起同位素分馏的物理、化学过程,为植源性食品真实性鉴别建立统计评估的数据库提供参考。H、O稳定同位素在多种植源性食品产地鉴别、掺假鉴别、有机鉴别中等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H、O稳定同位素可较直观的反映谷物、果蔬、葡萄酒、茶叶产地纬度、海拔及相关气候信息,在产地鉴别、种植模式鉴别中发挥重要作用。果汁、酒类可利用H、O稳定同位素实现外源水及酒精的掺假鉴别。在植源性食品真实性鉴别中,利用H、O稳定同位素进行产地真实性、食品掺假、种植模式鉴别中均取得较好成果。H、O稳定同位素可被认为是食品真实性鉴别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IRMS)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手段,近年来已经较多地应用于食品质量、真实性鉴定和掺假等研究中。该文简述了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的发展及检测原理,重点论述近年来该技术在食醋和酱油酿造调味品的掺假及真实性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对其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指纹图谱技术在植物油鉴定和掺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纹图谱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获得的能够代表该物种特征的各种图谱数据资料的一种技术。它主要建立在对物质成分的系统研究之上,评价样品质量的真实性和稳定性。近年来,指纹图谱技术也逐渐应用到植物油的鉴定和掺假中。文中对植物油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在植物油品种鉴定和掺假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畜禽肉掺假问题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及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禽畜肉溯源分析和鉴别技术成为食品领域研究热点,畜禽肉中的源成分是用于区分鉴定不同物种的定性成分,在肉制品质量检测及肉制品真实性鉴别方面应用广泛.本文针对目前定性及定量检测禽畜肉中源成分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技术、基于脂...  相似文献   

9.
肉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成为广大消费者饮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肉及肉制品的加工生产中掺假问题频繁发生。因此开发出能够对肉及肉制品的掺假进行有效鉴别的技术与方法对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产品和消费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对掺假鉴别的侧重点不同,因而对相应掺假鉴别技术的要求也不同。本文阐述了目前用于肉及肉制品掺假检测的常见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免疫和质谱技术,基于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以及基于无损检测的传感器和光谱技术。同时也对目前已知方法所存在的鉴别盲区和新的掺假鉴别技术的开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肉类及其加工制品掺假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蓝莓、树莓为代表的浆果类水果素有“黄金水果”的美誉,由于产量低、保质期短和价格高昂,浆果果汁掺假、造假、错误标签等导致的食品质量和安全争议不断发生,果汁真伪鉴别技术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常用的浆果真伪检测方法主要是常规理化法和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这些方法在浆果果汁鉴定上各有优缺点。如理化方法的优势在于浆果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对产品中植源性成分的识别易受个体生长发育、加工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基于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更多的用于果汁中植源性成分的识别。面对浆果果汁掺假造假现象,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常用于浆果及其果汁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感官技术、理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近年, 肉制品掺杂掺假情况频繁发生, 主要掺假方式是在高价肉制品中掺入廉价的肉类原料, 且在商品标签中不注明成分, 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本研究针对目前常见的肉制品真伪鉴别方法, 包括基于形态学、代谢学、蛋白质学和基因学这4大类真伪鉴别方法, 分别介绍各个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 为肉及肉制品真伪鉴别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肉类掺杂掺假的高光谱成像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类的掺杂掺假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对社会经济、健康、环境等方面具有潜在影响。近年来,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导致肉类掺杂掺假现象层出不穷、多种多样,针对此类问题研究行之有效的检测技术与方法以保障肉品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高光谱成像技术以快速、非侵入、图谱合一等优势在食品农产品检测领域发展迅速,不仅可同时提取图像及光谱特征信息,还具备让肉类掺杂掺假"快速现形"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未来市场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肉类掺杂掺假现状,简述了高光谱成像原理及相关研究中数据解析方法,在探讨现有肉类掺杂掺假定性判别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基础上展望进一步研究突破方向,以期为相关肉品市场监管办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类农产品掺假检测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3.
驴肉及其制品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味道而深受人们喜爱。因其价格居高不下,市场上存在商贩掺假销售问题,极大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危害身体健康,且扰乱了市场诚信。目前,中国尚未建立驴肉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标准。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驴肉产品检测方法。近几年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其衍生技术成为鉴别驴制品真伪的研究热点,新兴的DNA条形码和数字PCR技术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驴肉及其制品的形态、代谢物、蛋白质、核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光谱法、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PCR及其衍生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DNA和蛋白质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肉制品的真实性鉴定,但肉制品经加工处理后,DNA和蛋白质很容易发生降解和变性,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则足够稳定。伴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以肽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鉴定方法逐渐应用于肉制品的真实性分析。本文将从肉中肽生物标志物的分离鉴定方法、肽生物标志物在鉴定不同肉制品及肉制品中外源蛋白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肽生物标志物在鉴定肉品真实性应用中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食品溯源提供更丰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DN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制品主要成分标识的真实性是全球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特别是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掺假和标识问题已引发全球关注。如何对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进行鉴定和标识已成为产品真实性鉴定的热点。基于DNA分子稳定性强的优点,DNA检测技术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诸多领域,体现出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本文重点从动物源性检测的靶序列DNA选择和DNA分析技术研究2个方面,阐述了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讨论动物源性成分定量分析的可能性,为我国实施动物源性成分量化监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肉类作为人体摄入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健康的追求,肉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与此同时,肉制品新鲜度、掺杂掺假等肉制品品质领域的质量问题较为多发。为改善传统肉类检测方法耗时费力的现状,肉品质量的检测方法也逐渐趋于多样化。近红外光谱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生物、医药、食品在内的诸多领域。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法结合可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无损、高效的优势,适用于肉品及肉制品现场实时监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畜禽肉制品新鲜度、品种鉴别与掺假分析、产地溯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肉制品品质分析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利益的驱动下,肉制品掺假行为屡禁不止,因此肉制品鉴伪技术逐步发展。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常见的基于DNA检测的肉制品鉴伪技术,包括经典的PCR、qPCR、DNA条码技术,新兴技术如下一代测序技术、极灵敏的HRM、用于基因诊断的LAMP,经典DNA标记如微卫星技术、RAPD、AFLP、RFLP、序列特征扩增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为肉制品掺假鉴伪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肉制品在食品消费中占很大比例,近年来,肉制品掺假问题日益严重,肉制品掺假鉴别和溯源分析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通过感官及形态的肉类鉴别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肉类掺假鉴别的需要。随着现代分析仪器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多种蛋白质分析法、DNA分析法和无损检测方法日趋成熟。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如免疫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均可定量检测,但不适用于加工肉制品。基于样品特征光谱的无损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具有独特的优势。基于DNA的检测方法,特别是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结果重复性好等优势,将成为未来肉类物种鉴别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核酸分子学方法的肉类成分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斌  李文  白蓝  刘华  蒋玮  吴潇  王荣谈  唐雪明 《食品科学》2017,38(11):318-327
近年来,肉类掺假问题频繁发生。基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肉类成分鉴别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以及成本低的优点。本文综述了基于核酸分子学的肉类成分种属鉴别技术在肉类掺假检验中的应用,着重于量化各种方法的检测限,并重点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数字PCR技术在动物成分鉴别定量分析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做介绍。探讨不同来源的靶基因(核DNA和线粒体DNA)在动物成分鉴别中,定性和定量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The authenticity of food is currently a major issue for researchers, consumers, industries and policy markers at all levels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Particularly in the meat industry, products from game animals are susceptible targets for fraudulent labeling due to the economic profit that results from selling cheaper meat as meat from more profitable and desirable species. A part from meat species adulteration, illegal poaching of endangered game species may take place contributing to threat of wildlife populations. These reasons have encouraged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to ensure fair trade and labeling of game meats from production level to consumer use of end products. In the last years, full attention has been turning towards implementation of molecular genetic approaches for meat species identification because of their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s well as rapid processing time and low cost. This work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main PCR-based techniques applied to date to verify the authenticity of meat and meat products from game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