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出了许多新型转基因农产品,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必须重视评价生态风险的工作。基于此,介绍了转基因水稻的概况,土壤中转Bt基因水稻的残留性及其对土壤菌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梅 《世界农业》2002,(5):36-37
基因技术对农药生产和使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冲击,基因技术的最大成果是转基因作物的产生,它从一诞生就迅猛发展。而转基因抗病虫和耐除草剂作物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将对农药的生产和应用产生重大影响。一、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1983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转基因作物,随后,人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新型作物的热潮席卷全球。美国至今已批准进入大田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就有近50种,其中包括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重要的粮、油和纤维作物,以及蔬菜、水果、牧草和花卉。在发达国家积极开展转基因作物培育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开…  相似文献   

3.
水稻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作者的科研实践,介绍水稻转基因领域的主要进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1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水稻“克螟稻”选育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根瘤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基因方法。[方法]通过对经典水稻转基因方法的优化和改进,高效获得转基因水稻苗。[结果]使用成熟胚,采取升汞灭菌,侵染时农杆菌的OD600值为0.1时,转化效率最高,较原方法提高约23%。[结论]该研究为以根瘤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基因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热加工会导致食品中DNA的降解和破坏,为研究热加工过程对转基因水稻检测的影响,试验采用水煮、高温灭活、高温烘干和微波4种外源模拟热加工的方法处理目前我国3种转基因水稻(KF6,KMD1和TT51-1)。并按照国家标准对相应的参数进行检测,内源基因SPS,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和抗虫基因Bt,4种参数的PCR扩增结果显示,热加工过程无论对内源基因和外源插入基因的检测都有影响,表明现行的标准对转基因水稻加工品的检测存在局限,同时我们重新设计了针对抗虫基因Bt 的引物用于检测热加工处理的样品,扩增结果优于标准引物。  相似文献   

7.
铜肥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铜肥对宝山区富铜稻田水稻生产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宝山区土壤中的有效铜含量较高,能满足水稻对铜肥的需求,因而水稻生产中施用铜肥对水稻分蘖成穗影响不大,对水稻穗粒结构的影响也不明显,对水稻产量更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吕丹丹 《吉林农业》2011,(3):29+31-29,31
文章通过构建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依据对苏北淮安市涟水县225位稻农的调查,分析了稻农对转基因水稻的认知、种植意愿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稻农种植水稻的时间、稻农的家庭收入、转基因水稻可能存在的对人体健康以及国家主权的危害、高产等都对转基因水稻的种植意愿有着正的或负的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转基因水稻种植和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本文以水稻为研究对象,从生产方式、种植制度、经营方式、结构布局等不同角度总结分析气候变化与农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现有的研究主要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与水稻种植面积的影响,而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几乎"无人问津".鲜有的关于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适应性与脆弱性的研究发现,研究时段长短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区域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不尽相同.因此,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稻种植户的适应性行为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与完善气候变化与水稻生产双向互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下,给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进而直接导致我国北方的农业种植制度、栽培措施与种植面积发生改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推进,我国粮食生产趋势得到增长。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水稻的主要种植大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在水稻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气候变化导致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因素,提出了水稻生产与种植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在移栽和抛栽方式下的生长特点、生育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移栽和抛栽表现趋势相同,适龄早栽具有早发和早熟优势,秧龄20 d时大田营养生长期延长3~10d,早熟2~6 d;秧龄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不同施肥模式的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做到"科学、经济、环保"用肥,实现"增加产量、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目的,以绥粳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模式对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底肥+三次追肥产量最高、净产值最高、产投比最大,底肥+二次追肥、底肥+一次追肥表现次之,而一次性施肥处理是一种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应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13.
PGPR促生菌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稻上进行PGPR促生菌肥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生物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明显高于对照和单施N、P、K化肥,改善了水稻经济性状。使株高、穗长、单位面积穗数显著优于对照,有效分蘖比单纯施用化肥平均增加20个/m^2,结实率提高1.8%,处理区施用PGPR促生菌肥比单施化学肥料和不施肥对照分别增产26.0%和53.9%。  相似文献   

14.
不同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源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配方肥的水稻产量表现为腐殖酸配方肥含钾配方肥常规施肥CK。通过分析不同配方肥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可知,配方施肥分别比常规施肥增产906.0、2 118.0 kg/hm~2,增加经济效益2 370.0、5 268.0元/hm~2。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品种“特优45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不同氮肥水平处理,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生物性状、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氮肥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在低氮条件下,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等生物性状;但当氮肥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株高、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等指标随着...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耕作条件对两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主栽的两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半直立穗型品种龙稻5号和弯曲穗型品种东农428)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耕作方式(免耕、少耕、翻耕)的对比试验,最终进行了3种不同耕作方式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稻田免耕、少耕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均产生负影响,且免耕明显大于少耕;少耕栽培方式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翻耕、免耕栽培方式,由于免耕栽培方式对产量影响过大,经济效益并不是最高。  相似文献   

17.
综述国内外近地面臭氧(O3)浓度增加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臭氧单一因子和复合因子对作物的影响,大田试验研究的进展以及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我国同类研究中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施用甲胺磷、扑虱灵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及施药后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消长动态,并以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群落的丰盛度等生态学参数来衡量2种农药产生的生态效应及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施用甲胺磷田块的节肢动物各类群数量都急剧下降,害虫类恢复较快,天敌则比较缓慢,群体数量的急剧变化使得群落稳定性降低;喷施扑虱灵的田块,叶蝉、飞虱类等害虫数量明显下降且不易恢复,天敌类稍有下降。初步认为,在稻田使用选择性杀虫剂扑虱灵对群落物种数的恢复与保持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然控制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磷肥用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磷肥用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磷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磷肥显著提高了不同水稻品种产量,与不施磷(P0)处理相比,增产360~1 326 kg/hm2,增产率为5.9%~20.7%;不同品种对磷肥的反应存在差异,黄华占在不同磷肥用量(P0、P37.5、P75、P112.5)下产量均最低,与黄华占相比,产量最高的品种增产率分别为42.1%、48.3%、48.5%和56.2%。6个水稻品种的施磷量与产量间存在显著二次相关和线性加平台关系,理论最高产量为5 858~9 028 kg/hm2,推荐施磷量为30~99 kg/hm2;珞优8号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9 023 kg/hm2和16 095 元/hm2,且在磷肥用量为75 kg/hm2时磷肥利用率最高,与磷肥利用率最低的内香2128相比提高了20.0%。可见,不同水稻品种对磷肥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用具有高产、高磷肥利用率潜力的品种,并根据品种的反应合理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个糯稻新组合进行品比试验,鉴定各组合在安顺市西秀区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糯稻新组合的审定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安糯1870比对照增产38.87%,达8 421.35 kg/hm2,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