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短跑新技术理论的综述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短跑途中跑中,髋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环节,支撑腿膝、踝关节的主要作用是坚固的支撑,使髋的动力作用得以实现;摆动腿的折叠前摆(屈髋)和支撑腿的快速后摆(伸髋)在时空上的密切配合,使整个支撑阶段都具有使人体产生水平加速的动力作用,是途中跑的技术关键;以髋腰肌为主的屈髋肌群及股二头肌为主的伸髋肌群,是人体水平加速的主要原动肌;前支撑段是人体水平加速的重要动力阶段.  相似文献   

2.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像同步测试方法,揭示我国部分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摆动技术的肌肉用力特征。结果表明:短跑途中跑摆动技术的肌电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时序性,肌肉间的收缩具有高度协调性。折叠前摆阶段,摆动腿屈髋肌的主要电位活动是在摆动初期:运动员足蹬离地面至(另一腿)垂直支撑时刻前;垂直支撑时刻后,摆动腿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的活动明显,活动时间较长;下压着地阶段,其工作性质由被动拉长转为向心收缩使髋关节伸,同时还作用于膝关节使膝关节屈,神经肌肉活动的机制十分复杂。在专项力量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结合摆动腿髋关节屈伸肌群的发力特点,优选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腿后肌群对短跑运动的作用及训练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用 大腿后肌群是跑动中的主要屈膝肌群,它主要是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组成。由于短跑是一项大强度的极限运动,要求运动员全身肌肉协调配合完成技术动作。许多专家和教练员认为大腿后肌群是短跑运动员的一个薄弱环节,只有一些高水平世界级运动员的大腿前后肌群的力量才相当,并指出:大腿后肌群力量应至少是前肌群力量的75%~80%,不然就容易受伤。现代短跑技术的主要特征是突出摆动技术,强调以摆促蹬,蹬摆结合,纵观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摆动腿前摆时,  相似文献   

4.
<正> 股后肌群即大腿后部屈肌,它在短跑、跨栏、体操等体育运动中的作用较大,但一般人对其在运动中的特点和损伤机制不够了解,导致损伤经常发生,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一、股后肌群的结构机能特点 1.双关节肌:股后肌群是由外侧一块股二头肌、内侧两块半腱肌和半膜肌组成的双关节肌,它跨越髋和膝两大关节。  相似文献   

5.
一、短跑技术中肌肉放松的作用 肌肉放松能减小肢体的转动惯量,提高摆动角速度,提高频率。短跑中,从腿后蹬地结束脚离地面开始的屈膝前摆,是先屈膝关节,后屈髋关节。屈膝关节时,若充分放松傅展股肢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就更有利于股后群肌肉坐近固定时向心收缩工作,使小腿靠近大腿折叠,缩短了向前摆腿的距离,使整个下肢绕髋关节轴的转动惯量减小,  相似文献   

6.
股后肌群包括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属多关节肌,跨过膝关节和髋关节,既有屈膝的功能也有伸髋的功能。由于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股后肌群在短跑中的作用了解不够全面,在力量训练中只知道发展股四头肌的力量,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股后肌群力量的发展,致使大腿前后肌群的力量比例失调。其实股后肌群在短跑中的在每个阶段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股后肌群的训练应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在此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一、股后肌群的力量训练方法1.俯卧“背腿”运动员俯卧在跳箱(或鞍马)上,腹部置于箱头,髋关节以下部分在跳箱外边,…  相似文献   

7.
现代短跑技术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现代短跑技术特征的研究,提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的短跑技术,及在训练中加强运动员髋部屈伸肌群均衡发展,为现代短跑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摆髋带腿是指短跑运动员在快速的跑动中,其摆动腿向前摆动时,以髋部肌群始发用力带动大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动的一个技术动  相似文献   

9.
短跑运动员摆动腿前摆动作迟缓及产生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运动员在跑动中摆动腿前摆动作迟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撑腿后蹬转换为前摆的时间较长;二是摆动腿前摆速度缓慢。支撑与摆动是短跑中相互交替的两个动作,而摆动腿前摆的速度是人体获得向前运动的重要动力。在教学与训练中,大都采用抗阻力摆腿的练习方法,增大髋屈肌群的收缩力量,以达到提高摆动腿前摆速度的目的。从训练实践中我们得知,髋屈肌群力量的增长并非与前摆的速度成正比,摆动腿前摆的速度不仅与髋屈肌群收缩力量有关,而且  相似文献   

10.
<正>跑动的基本原理是以髋为轴的快速摆动,力量和工作肌群间的高度协调对短跑运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以肩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在短跑摆动——平动运动系统中具  相似文献   

11.
对短跑途中跑动力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短跑途中跑的前支撑阶段是人体水平加速的主要动力阶段;以髂腰肌为主的屈髋肌群和以股二头肌为主的伸髋肌群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原动肌;缓冲被赋予新的意义;途中跑时应增大脚着地点的距离;并尽快结束无效蹬伸。  相似文献   

12.
股后肌群在短跑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骨前、后肌群在短跑中是一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协助肌群,二者协助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短跑技术动作的正确与否,而股后肌群的收缩能力直接影响着股前肌群的收缩力。因此,必须把股后肌群视为短跑中的主要肌群并给于足够地重视,对其施以针对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石言序 《中华武术》2007,(12):20-21
一、短跑肌肉用力特点分析参加大腿后蹬动作的肌群有:使髋关节伸直的肌群是臀大肌、臀中肌后半部、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近侧支撑工作;使膝关节伸直的肌群是股四头肌的近侧支撑工作和小腿三头肌  相似文献   

14.
股后肌群是大腿后部屈肌,它的作用是伸髋和屈膝。在田径教学中,股后肌群拉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多发生在短跑、跨栏和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股后肌群的损伤不但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会使学生对田径教学产生恐惧和厌烦的不良心理反应。因此,如何防治股后肌群拉伤,就成为摆在体育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短跨项目力量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短跑、跨栏运动项目技术概念的更新和运动项目特点的再认识,力量训练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力量训练的器材和设备等,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在短跑、跨栏的力量训练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髋关节肌群和踝关节跖屈肌群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训练比例和投人,尤其是对伸髋肌群(包括股后肌群)的训练比例和重视程度,都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改进。相比之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短跑运动员途中跑过程中摆动腿前摆动作迟缓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支撑腿后蹬过直,踝关节肌群离心与向心收缩能力差,以及大腿股后肌群快速收缩力量簿弱,是造成摆动腿前摆动作迟缓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克服摆动腿前摆动作迟缓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许多研究表明,现代短跑途中跑技术更强调的是“快速伸髋”和“积极着地”技术。现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短跑途中跑腾空阶段前后摆动腿的后伸、后摆、前摆、下压着地技术及腾空过程中的仲髋技术对跑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在初中体育课堂短跑项目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大腿后侧肌群拉伤的问题,如果该问题发生在充分热身的情况下,那么其主要原因就是腘绳肌缺乏力量。腘绳肌主要指大腿后侧肌群,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组成,主要具有伸髋和屈膝的功能,在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体育课堂中腘绳肌的力量发展一直被体育教师忽视,训练方法也相对欠缺。本文主要是以“简单”为原则,  相似文献   

19.
应用遥测肌电仪的肌电信号和录像采集系统研究400m短跑中的下肢肌电活动规律.结果发现短跑下肢前摆下压、趴地时程的肌电时域指标大于后蹬、折叠后摆时程;在本实验条件下,股二头肌、腓肠肌是伸膝关节的主动肌;股二头肌与胫骨前肌在人体向前运动时的总力量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极点时速度明显下降与股二头肌在前摆下压、趴地时程的肌电振幅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跟踪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的训练学因素进行研究,得出股前肌群与股后肌群,大腿左右肢力量发展不平衡,造成弱势肢体股后肌群拉伤是损伤的主要原因, 股后肌群损伤的训练学因素还有:技术不合理、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负荷过大、柔韧性较差以及放松活动不重视,引起肌肉韧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