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攻伤散外用跌打挫伤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伤散为石首市名老中医刘五龙先生验方,20多年来用于临床,屡治屡验。兹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生川乌、生草乌各500克,生桅子、红花各300克,桃仁、川柏、生大黄各400克,泽兰、岩尖各200克。 制法及用法:将上药共研粉末,视患处范围的大小,每个部位每次用3—6克,将药粉与凡士林膏搅拌后敷于患处,用绷带包扎,每次外敷6小时,每日2次,患者肿痛减轻后,  相似文献   

2.
24.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韩旭报道,对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型用瞿麦、木通、滑石、车前子(包)、大黄、栀子各10克,金钱草、白茅根各30克,冬葵子、炮山甲、王不留行各15克;肾气亏虚型用党参、补骨脂、茯苓、海金沙(包)各20克,黄芪、冬葵子、山药各15克,菟丝子、金钱草各30克,鸡内金6克;气滞血瘀型用当归、生地、炮山甲、桃仁、红花、元胡各12克,枳壳、小茴香、玄明粉、琥珀、大蓟、小蓟各10克,侧柏叶20克。均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结果:痊愈68  相似文献   

3.
治缩阴症方     
取当归15克,白芍20克,桂枝10克,木通9克,吴茱萸、生姜、大枣、细辛、肉桂、甘草各6克,用酒60克加水煎药,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治疗急性缩阴症。重者服药三剂可愈,轻者只需服一剂。本方还适用于阴寒内盛  相似文献   

4.
9.安徽省界首市葡萄酒厂卫生所朱连才报道,用通淋排石汤:金钱草、车前子、滑石、黄芪各30克,海金沙、瞿麦、穿山甲、鸡内金各15克,木通、黄芩、石韦、石菖蒲、泽泻、牛膝、川芎各12克,三棱、莪术、枳壳各10克,桔梗、甘草各6克。随症加减:尿血者加大蓟、小蓟、茅根各30克;腰痛者加续断、杜仲各12克;腹痛甚者加延胡索、香附各12克;肾盂积水者加葫芦巴、马鞭草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泌尿系结石57例,结果:治愈46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7%。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于1984年~1988年采用自拟清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175例,效果满意,今报道如下。方药组成:泽泻、获苓、琥珀、前仁、猪苓各10克,龙骨,牡蛎、石决明各18克,枣仁、柏仁、蒺藜各10克,忍冬9克,仙鹤草30克。有郁气者加郁金12克,失眠者加夜  相似文献   

6.
药物组成及用法: 海藻60克洗净阴干,黄药子60克共为细末,一日三次,每次饭后用黄酒(或开水)冲服1.5—3克。若患者素往心阳妄动,复受寒凉而致颈肿,症见局部皮色微赤,软硬兼杂,可引用黄芩、生地、地骨皮、蒲黄煎汤冲服;若肝郁气滞,症见颈肿坚硬,因怒易甚者,用青皮、芦荟、胆草煎汤冲服;若因忧思伤脾,症见颈软大如桶,用党参、香附、陈皮、白术煎  相似文献   

7.
多寐症治验     
方药:白术、伏等各12克,蒲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连服2剂,诸症消失。(半夏、自葛每日一剂,汪宗俊)⑧多寐症治验@汪宗俊~~  相似文献   

8.
美尼尔氏病又称内耳眩晕症,是眩晕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根据临床观察发现,病人发作时大多脾虚湿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我们用古方五苓散加味治疗,效果较好。方为:泽泻20克、白术15克,猪茯苓各10克,桂枝5克,怀牛膝15克,每天一剂,水煎取浓汁,分两次空腹时服用,一般1~3剂可见效。  相似文献   

9.
四、验方单方治疗(一)验方1,减味阿胶汤:陆南山曾报导用本方(阿胶、炒牛旁子、炙甘草、杏仁、糯米)治疗阴虚内热引起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之眼底出血,效果良好。(43)2,凉血散淤汤:庞万敏报导用本方(生地、夏枯草各10——30克、丹皮、芍药各5——10克)治疗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都喜欢在家中用中药泡酒来配制药酒,下面就向您介绍一些家庭常用药酒的配制方法:补气补血酒配方:人参、当归身各20克,黄芪25克,龙眼肉60克,川芎15克,熟地45克,50度米酒1000克。制法:浸泡一个月。功效:补气补血,适用于气血虚弱所引起的面色苍白无光泽、乏力、月经稀少色淡、月经延后等症。用法:每次服10~20毫升。不善饮酒者可将此药酒冲入汤水中饮用,或以此酒炖鸡效果亦佳。禁忌:感冒发热、溃疡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患者忌服。壮腰补肾酒配方:巴戟天60克,肉苁蓉45克,川杜仲33克,人参20克,鹿茸片18克,蛤蚧一对,川续断30克,骨碎补15克,…  相似文献   

11.
小儿在盛暑季节,长期发热不退(体温在38℃—39℃之间)。西医诊断为:小儿夏季热,中医谓之:“暑热症”。小儿夏季热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每年的6—9月力多发季节。用各种抗菌素活疗,疗效不明显;而中医应用“消暑汤”治疗之,效果满意,方药如下:北沙参6克、麦门冬6克、肥知母5克,淡竹叶5  相似文献   

12.
本方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甘草七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沿用于一切阴虚型外科疾患。近代以本方为基础随症加减,又用于内科、妇科、泌尿科等症。 1、顽咳:一妇女早晚咳甚,痰少,咽喉干痛而痒,膝下常冷,冬季更苦,小腹坠胀,大便不爽。伴舌淡红,苔薄白,脉细。陕西省洛阳钢铁厂职工医院用本方加味:白术、巴戟各1 2克,附块、白芥子各9克,麻黄、肉桂、  相似文献   

13.
舌缩症 一位女青年于一天午餐后,突然发生舌头阵发性自两边向上、向内收紧卷缩,此时舌质呈暗紫色,伸展困难,语言不清,惊恐不安,并有恶心呕吐等症。平时无精神疾病 选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白芍60克,丹参30克,生甘草15克,生蒲黄10克,水煎服,每次冲全蝎末1.5克 同时,用蒲黄末撒布舌面。服用1剂后,舌缩即止。继服1剂而愈。  相似文献   

14.
朱××,女 19岁 社员。1972年2月26日就诊。主诉:初感舌部不适,逐渐发现舌体变胖,舌上有数个结节状突出物,微呈紫色,有增大之趋势,并伴有心烦,口苦、易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少寐多梦等症。经某口腔医院诊断为“舌毛细管型淋巴管瘤” (良性),嘱其定时来汉放射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病人要求用中药治疗,处方如下:木通、黄连各3克,竹叶、黄芩、山栀、赤芍、生地、麦冬各9克,郁金、生甘草各6克,半枝莲、白花蛇草各31克,灯芯草一束。每日一剂,先投七剂。另配外用药粉:黄连6克、青黛9克、冰片1.5克、共研极细末,涂擦于舌患部,早晚各一次。并劝告病者,勿烦恼,禁食辛辣香燥之品。  相似文献   

15.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专为治妇女妊娠因少腹宿有症病,下血不止而设。具有去瘀消症,止血安胎之功。笔者在辨证的基础上,将丸易汤(各药常用剂量分别为:桂枝9克,茯苓、芍药各15克,丹皮、桃仁各10克),引申治疗因血瘀为主的多种  相似文献   

16.
一、尿失禁、夜尿频:用中药补骨脂60克浸酒1斤,早晚各服1小盅.或用关节止痛膏一张,贴于脐下四横指处(相当于关元穴),每2日换一次.二,失眠:睡前10分钟嚼服熟枣仁(去壳)10粒,睡前不可饮茶或过于兴奋。三、眩晕,头昏:每日用菊花12克或决明子30克泡饮代茶。若系脑动脉硬化症,可  相似文献   

17.
<正> 笔者自1980年起化裁乌梅汤为乌梅煎剂,前后共收治门诊胆道蛔虫症住院病人128例,近期疗效较好,特介绍如下。蛔虫症发病初期多表现为寒证,继而气滞血瘀,久而化热,则可见热证。治则:安蛔、利胆、止痛,发热者则应清热解毒。方药:蒸乌梅18克,吴茱萸、川黄连各4.5克,蜀花淑3克,广木香6克,黄郁金、杭白芍各12克,延胡索、金铃子各10克,姜半夏9克  相似文献   

18.
盐茶茶叶3克,食盐1克。每天用开水冲服4~6次。适用于感冒咳嗽、火眼、牙痛等症。糖茶茶叶2克,红糖10克。开水冲泡,每日饭后一杯。有和胃通利、补中益气之功效,适用于大便不通、小腹冷痛、痛经等症。醋茶茶叶3克,食醋1毫升。每天开水冲饮3次。可治牙痛、痢疾、小儿蛔虫腹痛等症。蜜茶茶叶3克,蜂蜜2毫升。开水冲泡茶叶,待茶水变温后放入蜂蜜,搅匀。每日饭后1杯。可治便秘、脾胃不和。菊茶干菊花2克,茶叶2克。饭后开水冲饮。适用于干咳、咽痛、老年性白内障等。莲茶莲子30克,红糖30克。先将莲子用温水泡5小时,捞出后加入红糖30克煮烂,饮用时加…  相似文献   

19.
[方药]熟地30克,鹿角胶(烊冲), 炮姜、五灵脂、小茴香、焦白术、香附各9克,肉桂(冲)、白芥子各6克,麻黄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疗效]服5剂后,诸症消失,于下次  相似文献   

20.
8.带状疱疹神经痛唐氏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32例,经用药1~2个疗程后,临床痊愈1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用法:当归、大枣各12克,白芍20克,桂枝10克,细辛、通草、甘草各6克;疼痛在上(头部)酌加白芷,在中(胸腹部)加柴胡,在下肢加牛膝,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9.荨麻疹龚氏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荨麻疹患者55例,用药10天,临床治愈45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100%。用法:桂枝、通草、炙甘草、大枣、荆芥各10克,细辛6克,当归、白芍、蝉蜕各15克,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10.过敏性紫癜胡氏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