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港口建设项目“三同时”静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综述了“三同时”全过程动态2管理模式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2.
卜泰祥 《山东环境》1998,(3):26-26,2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程竣工验收是“三同时”管理的最后一项工作内容。它是环境保护投资转化为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标志,也是“三同时”管理的最终归宿。建设项目竣工后环保工程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重要依据之一。环境监测站对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报告,不...  相似文献   

3.
安海蓉  田晶 《环境保护》2004,(9):12-14,30
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管理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2003年建没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看到“三同时”制度执行面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污染设施投资力度有所下降;地区和行业执行“三同时”制度发展不平衡;“三同时”项目管理重心有所下移,可以说建设项目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的状况有喜有忧,总体形势依然严峻。笔者建议: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基层环保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4.
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管理和排污收费是我们环境保护最早执行的三项行之有效的老制度。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的执行,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新污染的防治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早在1973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就对“三同时”作出了首次规定。  相似文献   

5.
建设项目环评与“三同时”制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伟  梁鹏 《环境保护》2006,(12A):42-4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环境管理制度是我国两项相辅相成的强制性环境管理制度,是建设项目管理中预防新污染产生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两大法宝,是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化、制度化。然而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三同时”制度还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实施,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各类新增的建设项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行政审批制度的各项改革等情况下,“三同时”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这有可能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有序地开展以及环保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是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具体执行中存在着在项目选址、立项阶段,环境保护部门参与决策不够;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区域环境保护目标脱节:“三同时”制度的管理概念模糊不清;法律责任不明等六个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三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事“三同时”行业监察工作的体会淄博市石油化学工业公司王至礼我市从1987年开始试行办理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的审批,几年来比较有效地消除了一些重大事故隐患,创造了连续安全生产1087天的新记录,制止了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本文试就参与化工建设项目劳动...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改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两项法律制度。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我国目前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现状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八项制度”之一,该项制度要求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扩建和改造建设项目)的建设中,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设施要与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营。为了贯彻“三同时”制度,有关政策规定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要向工程项目审批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验收监测是工程竣工环保验收之前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验收监测检查建设单位是否认真执行“三同行”制度,按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落实了污染治理方案,通过实地监测考核污染治理设施是否达到工…  相似文献   

10.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规定作为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之一,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在新形势下,针对影响“三同时”制度执行的种种现象和问题,环保部门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可采取什么措施,笔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的重要体现。即,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新、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2.
刘梅  任永军 《山东环境》2000,(7):155-155
“三同时”制度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在有效地控制新、改、扩建项目环境污染和破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由建设项目在设计、施工、竣工阶段不同的环境管理要求构成的完整体系。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防范和约束措施,直接影响了这项制度的作用。对多数建设单位而言,过了“三同时”审批关,  相似文献   

13.
工业类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监测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晶 《环境保护科学》2009,35(2):121-123
提出与生态类建设项目相对应的工业类建设项目竣工“三同时”验收监测中的技术关键点、影响验收质量的相关因素及需要注意的验收细节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结合验收中的实际做法指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同行业做好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监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为贯彻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全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切实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和生态破坏,渭南市政府决定,确定2002年为渭南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年”。市政府近期制定了《渭南市2002年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年”活动,旨在通过“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年”活动,落实全国第五次环保工作会议和全省第七次环保工程会议精神,提高环境管理工作水平,严肃查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环保一票否决,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的贯彻执行,使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5.
近日,省环保局印发通知,要求各设区市、扩权县(市)环境保护局加强建设项目试生产“三同时”监管。强调:一是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二是对在建设期未按照环评批复要求建设、  相似文献   

16.
控制新污染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我国在1973年首次提出了防治新污染的“三同时”规定,并于1979年将此规定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之后,我国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便有较大进展。然而,自开展“三同时”管理工作至今的10多年  相似文献   

17.
《环保科技》2009,15(1)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作者:詹爱华)贵州省在新、改、扩建项目剧增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十一五”以来,全省环保部门共审批建设项目11940个,验收建设项目2105个,环评执行率为100%,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90%。  相似文献   

18.
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黑龙江省绥化市环保局在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中,建立风险机制,实行抵押金制度.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尝试,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一、实行“三同时”抵押金制度的原因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是我国20年环保事业的成功经验,对保护环境,控制污染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它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主要原因有:一是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发展迅猛,而这些企业法人的环境意识差,不履行环保手续,且这  相似文献   

19.
如何强化“三同时”环境管理山东省环保局李文然,彭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是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最早实施的一项制度,也是一项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制度。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为我国环境管理制度所独创,是防治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污染与破坏,...  相似文献   

20.
一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对建设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按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开工后不定期检查“三同时”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对未经验收合格的项目,坚决不准投入生产:严格按规定限制试运行期限,从源头遏制了违规排污行为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