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为解决高浓度钠化钒液采用酸性铵盐工艺沉淀多钒酸铵困难的问题,以高浓度钠化钒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滴加法沉钒工艺进行酸性铵盐沉钒。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滴加沉钒工艺,控制反应p H为2.30、反应温度T为90℃、加铵系数K为1.0、A晶种加入量为10%时,沉钒率达到99%以上,多钒酸铵中TV含量为50.51%,Na2O为0.089%,S为0.074%,煅烧后,五氧化二钒产品质量符合YB/T5304—2011要求。此沉钒新方法可实现产能提高、能耗降低、废水处理量减少与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等效益。  相似文献   

2.
低钒铁水提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攀成钢含钒铁水的特点和设备、工艺实际情况,采用转炉双联提钒法,开展了低钒铁水提钒工业试验,生产出成品试验钒渣143.2 t。铁水提钒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优良,半钢[C]3.23%,[V]0.036%,温度1 395.5℃;钒渣V2O56.71%,TFe34.2%;钒氧化率76%,钒回收率为62.78%。提钒过程钒、碳元素氧化特征表明,提钒主要在吹氧前3 min进行,在4.5 min时结束;脱碳主要在提钒后期进行。  相似文献   

3.
低品位钒矿直接酸浸提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提钒工艺现状存在问题,根据物理选矿结果,确定了抛尾富集物酸法直接浸出钒的工艺方法。通过浸出试验,对酸浸提钒阶段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适宜的磨矿粒度、酸度、浸出温度、液固比和浸出时间等工艺条件,钒的浸出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
利用石煤钒矿浸出液中的钒和铁直接制备钒酸铁,考察了氧化剂种类及过量系数、时间、pH、温度对沉淀钒酸铁的影响。确定了石煤钒浸出液沉淀钒酸铁的最佳工艺参数:氧化剂氯酸钠的过量系数1.4、反应时间5h、pH=2.5、反应温度90~95℃,V2O5沉淀率达到93.73%。  相似文献   

5.
钒铝合金主要作为制作钛合金、高温合金的中间合金及某些特殊合金的添加剂,五氧化二钒是制备钒铝合金的重要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返溶除硅、碱性沉钒工艺制备的五氧化二钒符合钒铝合金原料的要求,纯度达到了99.5%,Si、Cr、Fe均小于0.05%。工业试验工艺稳定,五氧化二钒的纯度达到99.5%,杂质含量小于0.05%。确定的适宜工艺参数为:除硅剂A与硅摩尔比为1.05、除硅反应pH值为10.0,除硅反应温度为70℃、除硅反应时间为60 min、沉钒反应沉钒剂与钒摩尔比为3.1、沉钒反应温度为60℃、沉钒反应时间为60 min。  相似文献   

6.
针对承钢特殊铁水条件(wV=0.15%~0.25% ,铁水温度为1280~1380℃),通过理论分析,采取N2-O2提钒模式,控制转炉提钒各工艺参数,得到合格钒渣和良好的半钢。生产实践表明,解决了对低钒、高温铁水的钒资源提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徐楚韶  李祖树 《四川冶金》1993,15(4):70-73,9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低钒铁水钒氧化的动力学,导出了脱钒正逆反应的限制环节和反应速度表达式,计算了铁水脱钒后的终点含钒量,获得了低钒铁水合理的吹钒温度制度。研究表明,顶底复吹工艺有利于含钒铁水的提钒。10t氧顶转炉吹炼含0.31%V的低钒铁水时,钒、碳氧化动力学与实验室研究规律一致,提钒工艺的技经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硅质石煤钒矿提钒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了"空白焙烧-碱浸"和"氧化剂氧化-酸浸"这两种提钒工艺的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空白焙烧-碱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矿样粒度0.074 mm、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3 h、氧分压10~100Pa、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3 h、烧碱浓度40 g/L、液固比1.5∶1.0,在此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到83.8%,比传统的钠化焙烧-酸(碱)浸工艺提高20%以上。在矿物粒度0.074 mm、氧化剂MnO2用量为5%、硫酸浓度为40%(质量分数)、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9 h、液固比为2.5∶1.0的条件下,氧化剂氧化-酸浸提钒工艺的钒浸出率可达72.4%,比传统的钠化焙烧工艺高出10%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氧化焙烧脱炭-硫酸氧化浸出-P204+TBP溶剂萃取-氨水沉钒的工艺方法,从江西某石煤钒矿中提取V2O5,考察了硫酸用量、萃取及反萃次数、反萃液pH值对工艺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钒矿破碎后在硫酸溶液中用氯酸钠进行氧化浸出,钒的浸出率可达到96%以上;用P204+TBP溶剂萃取和稀硫酸溶液反萃,再用氨水沉淀钒,最终得到纯度98.0%以上的V2O5产品;从石煤钒矿到V2O5的总收率可达86.14%~93.09%。该工艺对钒的回收效果明显,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对环境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钒渣焙烧提钒工艺钒资源利用率低、铬无法同步提取、"三废"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亚熔盐非常规介质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通过反应分离耦合工艺设计,提出了亚熔盐法高效清洁提钒新技术。亚熔盐新技术可将钒渣分解温度由传统工艺的850℃降至200~400℃,钒一次转化率可达95%以上,铬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可望突破传统钒渣提钒方法的资源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11.
对使用五氧化二钒和三氧化二钒混合料冶炼高钒铁的工艺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适宜的工艺参数,并对生产高钒铁的两种工艺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金属钒(V)、碳化钒(VC)和氮化钒(VN)制备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连科 《钢铁钒钛》1999,20(3):43-46
应用 热力学方 法,分析 和讨 论了( V - O- C- N) 和( V - O- H - N) 体 系 的热 力 学特 征。为以碳和 氢作为还 原剂,钒 氧化物 作为原料 ,制 备金 属 钒( V) 、碳 化钒( V C) 和 氮化 钒( V N) 提 供了理论依 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钒渣焙烧提钒工艺中存在焙烧温度高、炉窑结圈、转浸率低、产生大量氨氮废水等问题,研究了钒渣空白焙烧过程钒尖晶石相的氧化过程及机理,得出结论:钒铁尖晶石相在600℃以后即可完全氧化分解,钒渣经过750℃以上的温度一次焙烧后钒转化率>95%.通过钒渣NaOH水热碱浸实验,在180℃碱浸2h条件下可以使钒浸出率达到95%以上.在空白焙烧-水热碱浸过程中,无有害气体及废水排放,属于高效清洁提钒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对多钒酸铵(APV)的物料性质、熔化过程、熔化特点及温度控制等进行了分析,对熔化过程中的钒损失形态及操作工艺进行了讨论,并根据研究结果,采取了有效措施,使APV熔化过程中的钒回收率提高到了97.25%.  相似文献   

15.
钠化焙烧是目前钒渣提钒的主流工艺。介绍了承钢纯碱钠化焙烧水浸提钒工艺中过滤机设备上布水器存在的问题及化优过程。对比了采用原有管式布水器和新型槽式布水器时,不同料层厚度对残渣中可溶性钒及水含量的影响,以及布水器改型对洗水消耗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使用新型槽式布水器物料料层厚度在2 cm时,布水均匀性较好;洗水用量消耗在20 m3/h时,可使残渣可溶性钒含量降至0.07%以下,残渣水分含量低,在减少用水和降低残渣可溶性钒含量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孙朝晖 《钢铁钒钛》1995,16(4):32-35
研究了采用氧气顶吹法对含钒铁水进行的钠镁化处理。考究了镁砂的加入量,加入时间及渣中Na2O,CaO,MgO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与钠化提钒进行了比较。100kg级中应感应炉试验结果表明;在镁砂用量与碳酸钠用量之比约为1。3的情况下,钒氧化率为83.23%,脱硫率为77.49%,脱磷率为83.79%,攻为12.53%,渣中钒的直接水浸率为93.89%,并节约了20%的碳酸钠。  相似文献   

17.
攀钢转炉提钒工艺流程中钒的走向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杨素波  叶翔飞 《钢铁钒钛》1998,19(2):20-23,27
根据对攀钢转炉提钒工艺流程中钒走向的调查,给出了钒平衡试验结果,提出了提高转炉提钒工艺钒收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粉状五氧化二钒成型工艺及成型块度对钒铁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成型压力5 MPa,磨料粒度-160目,成型转速40 Hz,黏结剂比例10.5%~11%时,成型率可达到97.0%以上,成型密度≥2.3 g/cm^3。与粉状五氧化二钒冶炼钒铁相比,成型后的五氧化二钒块度为25 mm×25 mm×10 mm时钒铁反应过程更加平稳,钒铁回收率可以达到97%。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采用铝热还原法制备富钒储氢钒镍合金的工艺及其影响因素。产品性能经测试符合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含钒钢具有细化晶粒尺寸与沉淀强化相结合的特性,加入钒可以促进强度的提高和具有良好的焊接性。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和钒产业的发展,我国含钒钢的应用得到了稳步的增长。钒在板带钢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特别是在薄板坯连铸连轧带钢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