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蒸汽压缩式热泵干燥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阐述了蒸汽压缩式热泵干燥机在我国木材工业中的应用情况,蒸汽干燥与热泵干燥的区别,单热源与双热源泵干燥机的区别,并介绍了RCG30G高温双热源热泵干燥机的性能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袁野  葛天舒 《制冷学报》2018,39(5):59-66
传统热泵空调采用能效极低的冷凝除湿,因此需要增强除湿能力,提高能效。本文基于表面涂覆吸附剂的除湿换热器,提出一种新型一体式除湿热泵空调循环。建立了实验测试台,测试此新型循环在典型夏季工况下的送风含湿量、除湿量、送风温度及COP,并分析了关键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一体式除湿热泵空调循环除湿效果良好,除湿量约为7.9 g/(kg干空气),且系统COP能达到5.2以上,新、回风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送风温度和COP,新、回风含湿量的变化会影响送风温度、送风含湿量、除湿量及COP。  相似文献   

3.
王智超 《制冷学报》2007,28(2):36-41
研究了空气热泵(逆布雷顿)循环应用于干燥的可行性,建立了相对简单的模型对比热泵干燥技术与传统的空气通风加热干燥技术的能量效率,应用综合性能指标和热力学关系对系统各个部件进行建模。通过实验和模拟分析的方法表明,与传统的通风加热干燥技术相比,空气循环热泵式干燥机的能量利用效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干燥机的发展,分析了CO2的特性以及CO2热泵干燥机的原理,给出了干燥机评价指标,并以一台CO2热泵干燥机与传统电干燥机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热泵干燥机与传统电干燥机相比具有入口空气温度低、单位除水量大、节能潜力大以及干燥时间短等优势。最后提出了干燥机性能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干燥机的发展,分析了CO2的特性以及CO2热泵干燥机的原理,给出了干燥机评价指标,并以一台CO2热泵干燥机与传统电干燥机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热泵干燥机与传统电干燥机相比具有入口空气温度低、单位除水量大、节能潜力大以及干燥时间短等优势。最后提出了干燥机性能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热泵干燥垢计算和分析及对热泵干燥箱二燥过程的试验研究,认为热泵干燥箱的除水量随干燥温度和循环空气回风的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升高;单位除湿能耗比SPC在一定的循环空气回风的相对湿度下有一个最佳的干燥温度使得SPC最小,且循环空气回风的相对湿度越小,这个最佳干燥温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空气源吸收式热泵对于北方供暖的意义重大。为了提高空气源吸收式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和能效,提出了双级吸收式热泵、双级耦合吸收式热泵和增压吸收式热泵。通过建模和模拟分析,对这三种途径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若采用风机盘管末端,当采暖期内气温低于-25℃的时间很少时,双级耦合热泵的性能最好;否则可以考虑采用双级空气源吸收式热泵。室外设计温度为-15℃和-30℃时,空气源吸收式热泵的一次能源效率分别比燃煤锅炉高28%和19%。若采用地板辐射末端,则增压吸收式热泵的能效最高,室外设计温度为-15℃和-30℃时,一次能源效率可达0.953和0.874,分别比燃煤锅炉高36%和25%。考虑整个采暖期内气温较高时热泵的性能较好,则增压空气源吸收式热泵用于地板辐射采暖的节能潜力更为可观。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空气的除湿效果,同时结合高温水表冷器及雾化溶液除湿的特点,提出了高温水表冷器与雾化溶液除湿结合的复合除湿系统,对比分析了复合除湿系统与不同除湿方式的性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空气的温湿度变化,复合除湿系统的性能始终优于单一的高温水表冷器除湿和雾化溶液除湿系统。由于表冷器预处理后的空气的温度接近,空气在雾化除湿器中的除湿量差距也较小,复合除湿系统的除湿量变化幅度较小。复合除湿系统初投资较小,运行费用较低,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净现值为较大正值,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增加可靠性,热泵系统设计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热泵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不同之处,指出造成热泵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本文给出了空气-空气热泵系统设计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它们包括压缩机选择、制冷剂控制、气液分离器采用、高压控制、压缩机不间断运行和曲轴箱加热器等,为热泵系统可靠、安全、高效地运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转轮除湿的原理和研究现状,通过焓差实验室制取要求状态点的空气,研究硅胶转轮除湿器的性能,并采用除湿量、除湿性能系数和除湿效率三种评价方法评价其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闭式热泵干燥系统研究了50℃下海棠果的干燥曲线,并对干燥过程中热泵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和?分析。新鲜海棠果干燥300min后其含水率由672%下降至194%,同时,系统的单位能耗除湿量也由1.99kg/kW下降至0.11kg/kW,且其趋势几乎与干燥速率的变化一致。通过对系统各部件进行?损失和?效率计算,发现压缩机和干燥箱处的损失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2.
在高温低湿环境下大量除湿,对机组的除湿性能要求就比较高,不仅要求除湿后能达到较低的湿度,还要求很大的除湿量。通过对高温低湿环境下节能型高除湿量空气处理系统的理论研究,并结合某项目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这种节能型高除湿量空气处理系统方案合理可行,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逆布雷顿空气制冷机系统时间相关数学模型,对系统动态降温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详细阐述了系统主要部件板翅式换热器及透平膨胀机动态回热及降温数学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分析了逆布雷顿空气制冷系统不同入口压力、温度、流量及不同换热面积和膨胀机效率下的动态温降特性曲线,讨论了部分参数对系统动态降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确定的入口流量,提高系统入口压力可以加快系统降温速度和最大温降;此外,系统设计时采用较大的回热换热器面积和提高膨胀机效率也是实现更大温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热泵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热泵(地表水/地下水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太阳能热泵)、空气源热泵的特点,从而提出热泵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热泵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热泵(地表水/地下水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太阳能热泵)、空气源热泵的特点,从而提出热泵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工业大学热泵研究工作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总结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3年期间在热泵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热泵设备的开发与研究、空气/空气热泵空调器的研究、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应用的预测分析与评价、大型热泵站在我国应用的预测分析、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和土壤源热泵等,展示了哈工大热泵科研工作的概况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水环热泵与空气源热泵的影响因素,笔者以负荷率为切入点提出影响水环热泵的反向能效应,并阐明热泵系统运行规律。为了检验分析结果,以天津某办公建筑群为例对水环热泵与空气源热泵进行冬夏两季能耗测试与经济性评估,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运行受负荷率影响且其作用相对稳定,而水环热泵运行受负荷率与反向能效应的共同作用; 80%负荷率是水环热泵节能范围的变化拐点,相比空气源热泵,其冬、夏两季节能率分别为12. 7%和25. 2%;辅助热源使用状态对热泵总能耗具有显著影响,且其减小了不同系统间的能耗差异;水环热泵比空气源热泵经济性更好,其最小年费用节省37. 0%。  相似文献   

18.
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除霜热量补偿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冬季运行时,由于机组需要不断除霜,将导致机组供热能力不足、室内吹冷风、房间热舒适性下降等问题出现。为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相变蓄热技术解决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除霜问题的新途径。其基本原理是,将笔者研制的填充了DX40相变材料板的新型蓄热装置与空气源热泵机组相连接,当热泵机组在制热工况运行时,热泵机组向空调系统供热的同时也向相变蓄热装置蓄热;当热泵机组转换至除霜工况运行时,相变蓄热装置向空调房间放热,在提高房间热舒适性的同时,缩短热泵机组除霜时间,提高机组工作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该相变蓄热装置应用于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除霜性能的优良性。  相似文献   

19.
在分布式能源项目中,用能用户常要求热水供应温度达到60℃。常规的离心式热泵由于蒸发器输入温度过低,无法满足如此高的出水温度要求。采用离心式热泵+空气源热泵的双级热泵设计,空气源热泵可以将离心式热泵蒸发器侧输入温度提高至30~40℃,从而使离心式热泵热水满足供热要求。同时,空气源热泵和离心式热泵单独运行时还需满足制冷工况下的负荷需求。因此,为确保双级热泵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空气源热泵与离心式热泵工作特性的匹配是设计中的难点问题,特别是热量、流量的匹配和中间温度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静态加热式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器)能效比不断提高,根据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通过对热泵系统热力循环的各个过程的分析计算,提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提高能效比的方向和解决措施,为热泵热水机(器)行业产品的升级和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