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贵州洋溪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12种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组成洋溪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12个优势种中,7个生态位宽度指数较大,说明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且能较好地利用环境资源,是组成洋溪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优势树建群种;枫香、杉木、鹅耳枥等树种在资源利用上有较大的重叠性和相似性;常绿阔叶林的构建种楠木以及大叶桂樱在整个森林群落有较重要的地位,但其生态位宽度和相似比例以及重叠值均不高,表明保护区演替后期的群落较少,建议在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中要加强对这些群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栲树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林分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有栲树分布的不同环境类型设置8个典型样地,以不同生境的样地作为资源位,以物种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状态指标,对栲树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栲树、罗浮栲、红楠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较宽的生态位宽度值,Ba为0.853、0.787、0.720,对群落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作用。杜英仅在两个资源位中出现,分布范围小,Ba为0.026,对资源利用能力弱;15个优势树种间的生态位高度重叠占4.8%,中度重叠占35.2%,低度重叠占60%,生态位重叠值不大,各树种因对共同资源的利用而产生的竞争不强,群落中优势树种间生态学习性相似,多数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综合分析表明,栲树林群落组成树种对研究区的环境适应性强,对资源利用充分,种间的竞争小,处在相对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深圳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特征,分析乔木层与灌木层各种群竞争与共存机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准确数据和理论指导,在野外布设典型样方进行植被调查,选取生态位宽度、重叠值和相似性3个指标探讨优势种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两种典型林分乔木层的优势种中生态位宽度Levins指数...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管理》2016,(2):68-73
基于对蟒河自然保护区内南方红豆杉分布群落的样地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南方红豆杉群落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南方红豆杉在群落中的重要值、Levins生态位宽度值以及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值均较大,表明其环境适应能力强,资源利用充分,在资源轴上的优势地位显著;2)南方红豆杉与其所处群落中生态位较宽的海州常山、鹅耳枥以及连翘的生态位相似性较大,但与它们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却不是很大,表明南方红豆杉与群落中其他物种在资源利用上呈现共享趋势,且不存在激烈的竞争;3)南方红豆杉群落中,其他物种之间存的竞争关系也较弱。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群落内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以及群落结构,利用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以20 m×20 m为基本测树单元,用物种重要值等作为基础指标,对东白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 hm2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统计,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公式对群落内15个优势物种进行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结果表明:(1)根据树种的重要值信息,木荷和马尾松在群落中占有显著优势,为该群落的主要建群种。(2)群落中木荷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其它物种,在维护群落结构和功能、创造群落内部环境等生态功能方面起到了决定作用,在资源轴上占据主要的生态位置,同时,马尾松、柯Lithocarpus glaber等主要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宽度也较大,而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山槐Albizia kalkora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反映出它们在资源位中的生态适应范围较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3)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来看,群落中各优势种对资源的利用相似程度较大,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0.6以上的有5...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方法调查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内3个蒜头果天然林群落,并运用Levins指数和Schoener指数对各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3个蒜头果天然林群落分别为槲栎群落、蒜头果-南酸枣-朴树群落和蒜头果-槲栎群落,各群落的性质和主要优势种组成及其在群落中的地位存在较大差异;槲栎群落主要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的大小顺序与其在群落中的地位基本一致,其他2个群落则变动较大;各优势种在不同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其中蒜头果和南蛇藤对各资源位的生态适应性较好,而其他树种则有一定或较强的选择性;各群落的上层乔木之间或生态习性相近的下层乔木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资源竞争较为激烈。针对各群落的演替趋势及蒜头果种群的生存现状,提出了蒜头果的主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星斗山珙桐种群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星斗山珙桐群落中珙桐种群及其6个主要伴生树种进行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主要优势树种的生态位较宽,珙桐与其伴生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但在环境条件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该群落是较为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8.
南亚热带4个不同演替阶段树种苗木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小波 《林业科学》2002,38(1):56-60
本文用净光合作用速率为指标从生态位宽度、重叠和理论生态位中心与现实生态位中心的偏离程度等方面来探讨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优势树种苗木对环境适应性的问题 ,并采用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光环境与苗木光合产物的输出和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森林演替先锋树种马尾松的苗木对土壤含水量变化 (变旱 )和全日照的光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演替后期种黄果厚壳桂对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的适应性最差 ;演替过渡种藜蒴对pH值的变化适应性最强 ,演替后期种黄果厚壳桂的适应性最差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中心偏离值都表现出演替过渡种藜蒴和荷木对矿物质浓度梯度变化适应性最强 ,这与它们苗木有较发达的根系相关密切 ,从而反映了森林演替过渡种比先锋树种和演替后期种有较强的对矿物质营养浓度等条件变化适应性。 4个树种苗木的生态位重叠度都较高 ,说明在森林演替过程中 ,各阶段的树种对资源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同时光合产物输出与分配规律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了 ,弱光对森林演替先锋树种马尾松的光合产物的输出与分配是不利的 ,而全日照的光环境却不利于森林演替过渡种和演替后期种苗木的光合产物的输出与分配  相似文献   

9.
以群落样方为一维综合资源位,在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内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群落进行生态位研究,并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生态位的变化分析各种群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地位和发展动态。结果表明:1)群落Ⅰ和群落Ⅱ处在同一演替序列上的不同演替阶段,群落Ⅱ为群落Ⅰ后期的演替阶段。2)白桦属于生态位衰退型树种;蒙椴、蒙古栎属于生态位扩展型树种;白桦、黑桦、红桦、元宝枫属于生态位稳定型树种;大果榆属于生态位敏感型树种。3)群落Ⅱ阶段比群落Ⅰ阶段的生态位重叠值高,种间竞争更激烈。4)群落Ⅱ中桦树种群随着演替继续进行会衰退,群落将形成椴树和栎类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茂兰自然保护区四药门花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群对群落资源的利用和占据空间的能力,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四药门花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中四药门花、西桦、香叶树和虎皮楠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369、1.347、1.325、0.944;(2)生态位相似性比例<0.5的占总对数的70%,物种对环境资源的要求差异性较大;(3)生态位重叠度<0.5的占总对数的60%,群落中种间竞争并不激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4)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相似性、生态位重叠度并无明显关系,主要与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所处的生境以及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青海云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土壤水分、海拔2个资源位、7个资源水平,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计测公式,定量计测了祁连山青海云杉群落主要优势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资源位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影响大于海拔变化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影响;群落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群落优势种平均生态位宽度为0.958 6~0.203 2,很好地表征了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分布的幅度;在土壤含水率、海拔资源位上,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发生的种对分别占90.72%、86.72%,表明植物种在土壤含水率资源位上存在着潜在的竞争。这种结果与生态位宽度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方法、利用生态位宽度(Levins指数、Hurlbert指数、Feinsinger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对宛田红锥林不同资源位中20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Levins,Hurlbert和Feinsinger三个生态位宽度计测公式结果基本一致;红锥,九节,倒挂铁角蕨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群落环境的适应和资源利用能力最强;宛田红锥林各主要种群间对生态因子的需求较相似,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比较高,Cih值大于0.4的有109对,占57.4%;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一般较大,如红锥与球序鹅掌柴,九节与罗伞树的Cih值分别为0.709 7,0.741 6;宛田红锥林各主要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程度低,表明红锥林利用相同资源位而产生的种间竞争不激烈,群落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种间联结是不同物种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联性,通常是由群落生境的差异影响了物种的分布而引起的(Greig-Smith,1983).种间联结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了解物种间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群落的结构特征,探讨环境差异对植物群落的影响,提供了一种客观认识自然种群的方法,为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蒋有绪,1982;史作民,1998;彭少麟等,1999).  相似文献   

14.
通过植物群落学的调查方法,对位于冀北山地河北省围场县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及物种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共记录到乔木树种1种,灌木6种,草本30种。灌木层和草本层的α多样性指数在一定海拔梯度下所呈现的趋势大致相同,都是比较典型的双峰曲线。随着海拔差的增大,群落间β多样性指数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灌木层中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 Turcz.)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草本层中披针苔草(Carex lanceolata Boott)、林地早熟禾(Poa nemoralis Linn.)和小红菊[(Dendranthema chanetii(Lvl.)Shih)]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海拔1125m地段生态位重叠度最大的种群为照山白(Rhododendron micranthum Turcz.)和女娄菜(Melandrium apricum(Turcz.)Rohrb.),海拔1250m地段生态位重叠度最大的种群为细裂叶蒿(Artemisia tanace-tifolia Linn.)和阴地蒿(Artemisia sylvatica Maxim.),海拔1325m地段生态位重叠度最大的种群为披针苔草和隐子草(Cleistogenes caespitosa Keng)。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林隙更新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林隙更新生态位的研究表明:同一树种在不同大小和年龄级林隙内的优势度不同,不同树种在同一大小和年龄级林隙内的优势度不同。根据树种在不同大小级林隙内的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可分为生态位幅度宽、中等、较小和狭小4类;根据树种在不同年龄级林隙内的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可分为对林隙时间生态资源利用充分、利用较充分、利用不充分和利用很少的4类树种。不同的树种或树种组对不同大小和年龄阶段林隙生态资源利用的不一致性,表明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树种的林隙大小级生态位和林隙时间段生态位是相对分离的。分析表明,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中有很大一部分树种是属于低密度、狭生态位的树种。从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大量低密度、狭生态位树种的存在表明热带山地雨林是一种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16.
乔木采用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灌木采用相对盖度和重要值,应用Smith公式、Hurlbert公式以及Levins的Shannon-Wiener公式和Simpson公式分别计算了岷江上游亚高山植物群落中14个主要乔木种和20个主要灌木种的生态位宽度;应用Pianka公式计算了它们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岷江上游亚高山主要森林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大,Smith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乔木有:粗枝云杉(0.900)、红桦(0.969)、紫果云杉(0.853)、岷江冷杉(0.894)、密枝圆柏(1.000)、油松(0.936)、辽东栎(0.923);灌木种中Smith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有:华西箭竹(0.497)、高山绣线菊(0.403)、缺苞箭竹(0.376)、窄叶鲜卑花(0.339)、柳叶忍冬(0.308).14种乔木的91个种对中只有40个种对有生态位重叠,占44%;20种灌木有226个种对,98个种对有重叠,占43%.在以较大区域为研究范围时,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是其所处生境的优势种,与其它种的重叠值不一定大;重叠值较大的种对分布的生境相近,能利用相同的环境资源,与竞争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东拉野桂花群落物种多样性及乔木优势种生态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以不同样地作为一维资源轴,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采用Levins和Hurlbert公式计算生态位宽度,用Schoener计算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值对宝兴县东拉山野桂花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和乔木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桂花群落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高,而乔木层最低,优势度乔木层最高,草本层最低。野桂花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与其他优势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较大,但生态位重叠值却较小,说明野桂花在种群中与其他乔木优势种利用环境资源的相似程度较大,而与其他种的潜在竞争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18.
浙江六十田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系数及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浙江省六十田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华东楠Machilus leptophyll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紫楠Phoebe sheareri、木荷Schima superba、东南石栎Lithocarpus harlandii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69、0.951、0.898、0.867、0.819和0.773,而香槐Cladrastis wilsonii、树参Dendropanax dentiger、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的生态位较小,仅为0.345、0.245和0.245;生态位宽度大的树种间一般有较高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香槐、树参和枫香的生态位宽度较小,但与其它树种的相似性却很高,表明这些树种对资源有较明显的共享趋势;从生态位重叠值来看,整体上表现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间都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生态位宽度较小的树种与其它树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小.  相似文献   

19.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与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海南霸王岭1hm^2热带山地雨林的网格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对全林分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以森林循环理论为指导,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的种群与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生活型的树种在利用垂直和水平生态资源上是相对分离的,绝大部分的灌木或小乔木树种的水平生态位宽度较大,垂直生态位宽度较小,中、大乔木则正好相反,而那些低密度、稀有种的生态位宽度最小。随森林循环过程的进行,各树种在不同阶段斑块内出现的频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占优势的乔灌木树种大都呈聚集分布的格局,个体数中等的树种大都呈均匀分布的格局,而那些个体数少的低密度种则大都呈随机分布的格局。随着森林循环过程的推进,每个树种所拥有的个体数和所占据的面积是逐渐减少的。森林循环不同阶段内的树种数随着个体数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减少的总趋势,尤其是由单个体和双个体所对应的物种数较多,3个以上个体对应的树种数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不同斑块之间组成相似性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斑块动态的连续性,相邻阶段斑块之间的相似性大于不相邻阶段斑块。以森林循环阶段为基础计算的生态位宽度表明,热带山地雨林中大部分低密度的树种或只集中分布在森林循环的少数阶段斑块内的树种对不同阶段斑块的生态资源利用较少,而那些在森林循环的不同阶段都出现,且个体数或断面积中等的树种,对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斑块的生态资源利用较大。  相似文献   

20.
采伐干扰下次生林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采伐干扰下的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用Levins、Schoener和Pianka等生态位测度公式定量分析闽北天然次生林采伐后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样地中黄绒润楠和刺毛杜鹃的生态位最大,属优势树种;甜槠、石栎和映山红为衰退树种,在林分生产作业中需加以保护。采伐干扰促进了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释放,各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伐后10~15 a达到峰值,随后下降,伐后20 a接近于未采伐林的生态位;各树种弱度和中度择伐的生态位宽度值约占其生态位宽度总值的50%。生态位重叠值在伐后10 a最大,随后下降,到伐后20 a趋于稳定状态。因此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的最优期为伐后10~15 a,最佳采伐干扰强度为弱度和中度择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