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分别用三种交联剂交联的PMMA。以PMMA和交联的PMMA为感湿膜制成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在10%~90%RH范围内,这些传感器的电容随相对湿度呈线性规律变化。交联的PMMA传感器具有正的温度系数,但与乙酸丁酸纤维素(CAB)传感器相比,PMMA的温度依赖性更小。交联的PMMA传感器能耐有机蒸气,在饱和丙酮蒸气中放置30min后,3次测试循环后在90%RH下传感器电容的变化约为1%。在高温、高湿、油烟气等各种苛刻环境中放置预定时间后,传感器的漂移一般在±2%RH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以轻度交联聚丙烯丁酯(PBA)为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戊二酰亚胺(PMI)复合物为壳的聚合物,经在PVC中使用结果表明:该改性剂能提高PVC的加工性,耐热性及抗冲击性。  相似文献   

3.
每期文摘的题目均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英文按其字母顺序排列在汉字之前,数字开头的题目排在最前面。  PEO/PMMA共混物中的松弛作用研究/Dionisio,M.(葡萄牙)/Macromolecules,2000,33(3):1002~1011(英)。为研究PEO对PMMA松弛过程的影响,将PEO/PMMA(PEO最高含量为25wt%)共混物的真实介电常数ε′和假设介电常数ε″作为频率和温度的函数进行测量,并将所得结果与纯PMMA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PEO的存在拓宽了PMMA的松弛过程,而且增加其松弛强度。较…  相似文献   

4.
根据氯乙烯(VC)/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乙烯基单体悬浮共聚合工艺的特点,确定了倒加料的聚合工艺,比较了丙烯腈(AN),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VC/PMI聚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了AN的用量和聚合温度对VC/PMI/AN三元悬浮共聚合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CR/MMA-AA自交联型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粘接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交联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A)存在下,研究了氯丁橡胶(CR)/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三元接枝共聚及产物性能,结果表明,在引发剂 为1.6 ̄2.0%,N-MAA用量为2.2 ̄2.6%,AA(AA+MMA)(质量比)为14%,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80 ̄85℃时,产物的性能较优。对产物还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和粘接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6.
自交联型SBS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粘接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混合溶剂中了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交联单体N-羟甲基丙烯酸胺(N-MAA)进行四元接枝共聚的反应条件及其产物的粘接性能。讨论了引发剂浓度、交联单体用量、单体配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物的影响。实验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剂BPO用量为SBS用量的1.8%—2.2%;交联单体N-MAA用量为SBS用量的16%—1.8%;BA/(BA+MMA)用量比为35%;反应时间为35—4.5h;反应温度为80—85℃。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分析鉴定。性能测试显示出该四元接枝共聚物对聚氯乙烯、SBS等难粘材料有较高的剥离强度。  相似文献   

7.
交联聚乙酸乙烯酯胶乳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二乙烯基苯、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AMA)为交联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交联聚乙酸乙烯酯(PVAc)胶乳。结果表明,AMA是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最理想的交联剂,其用量为单体量的2%时,交联度可达到85%以上。所用SLS的浓度为11.6mmol/L时,合成了交联度为87.4%、粒径为84.5nm的交联PVAc胶乳。  相似文献   

8.
交联聚乙酸乙烯脂胶乳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二乙烯基苯、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AMA)为交联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交联聚乙酸乙烯酯(PVAc)胶乳。结果表明,AMA是乙酸乙烯酯乳液聚合最理想的交联剂,其用量为单体量的2%时,交联度可达到85%以上。所用SLS的浓度为11.6mmol/L时,合成了交联度为87.4%、粒径为84.5nm的交联PVAc胶乳。  相似文献   

9.
纳米SiO2表面聚合物接枝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纳米SiO2颗粒表面通过引入过氧基因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研究了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纳米颗粒改性的影响。IR结果表明,在纳米SiO2表面已成功地接枝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离聚型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高南  于志钢 《涂料工业》1994,(1):8-12,36
本文采用聚氨酯中引入丁基二乙醇胺,形成带有叔氮原子的聚氨酯(NPU)和聚甲基丙酸甲酯(PMMA)中引入甲基丙烯酸(MAA)的方法,合成了带有离子键的离聚型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再通过引入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蓖麻油,改善了NPU/PMMA-MMA IPN的模量,延伸率和吸水性,并用DSC和TEM等研究了离聚型IPN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