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R-CHOP)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87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化疗方案,且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根据是否发生HBV再激活分为HBV未激活组(n=174)与HBV激活组(n=13)。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免疫化疗对HBV再激活的影响及预后情况。结果 HBV激活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HBV未激活组[71(66,80)岁vs. 65(54,7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13/13,100.0%)患者HBV DNA由基线不可测转为可测,2例患者HBsAg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为阳性的时间先于可测及HBV DNA的时间。13例HBV再激活患者中,2例出现HBV再激活相关肝炎,未发生HBV再激活相关暴发性肝炎;7例(7/13,53.8%)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其中3例(...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1988年以来,采用~(32)P标记的HBV—DNA探针对634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DNA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病例来源 634例乙型肝炎均为我科住院患者,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第四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刘敏  李娜  张云  马骢 《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1):16-18,32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血清学模式前S1抗原(pre-S1-Ag)、HBV~DNA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含量,结合血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析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4例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用荧光定量一聚合酶联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DNA含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I,T和AST指标。结果HBsAg(+)、HBeAg(+)、HBcAb(+)模式的pre-S1-Ag检出率为79.4%,HBV—DNA检出率为97.1%,肝功能异常的为94.1%;HBsAg(+)、HBeAb(+)、HBcAb(+)模式的Pre-S1Ag检出率为52.4%,HBV—DNA检出率为83.3%,肝功能异常的为88.1%;在HBsAg(+)和HBcAb(+)模式中pre-S1-Ag检出率为33.3%,HBV—DNA检出率为66.7%,肝功能异常的为33.3%。结论HBV-DNA检测在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Vpre—S1-Ag,但是HBVpre-S1-Ag检测成本低廉,与HBV—DNA的符合度较高,是对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及HBV-DNA联合pre-S1-Ag检测可以提高HBV的检出率,更能真实地反映出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为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肝癌(HCC)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临床确诊的有明确HBV感染史的HCC患者312例,分析患者HBV DNA载量,定量检测HBV标志物(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分析其组合方式。结果①312例HCC患者中,HBV DNA阳性299例(299/312,95.83%)。HBeAg阳性者41例(41/312,13.14%),其HBV DNA载量为(5.79±2.53)Log10copies/ml;HBeAg阴性者271例(271/312,86.86%),其HBV DNA载量为(4.59±1.66)Log10copies/ml(P〈0.01)。②HBV标志物存在6种组合方式,6.09%患者HBsAg阴性,86.86%患者HBeAg阴性。结论 HBV DNA多为低至中等水平,HBV DNA阳性者中高病毒载量者仅为少数;HBeAg阴性者远多于HBeAg阳性者;HBsAg滴度较低,少数患者HBsAg阴性。  相似文献   

5.
周孝清  邱秀芹 《西南军医》2010,12(5):864-865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病毒标志物(HBV~M)组合与HBV DNA的关系以便指导免疫干预而阻断母婴传播。方法采用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268例孕妇检测感染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HBs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49.4%(83/168),HBsAg阴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11.10%(11/100),两者差异显著(P〈0.01),但HBsAg(-)组HBV DNA阳性数占总数中的11.7%(11/94)。结论临床仅根据HBV血清标志物抗原抗体的检测来判断病人的传染性是不全面的,应重视HBsAg阴性低水平HBV复制患者,结合HBV DNA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免造成宫内HBV感染。进行预防接种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药物停用1年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水平变化、病毒学应答特点。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采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ide analogue, NUC)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e抗原阴性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停药时及停药随访一年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自2017-01至2020-07,共有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HB患者。其中HBeAg阳性19例,HBeAg阴性21例。HBeAg阴性比HBeAg阳性患者停药后更易出现HBV DNA的复阳(P=0.031)和ALT水平升高(P=0.017)。HBeAg阴性患者停药后,HBV DNA复阳者1、3、6、12个月时HBsAg滴度有逐渐下降趋势,与HBV DNA阴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HBV DNA复阳患者转氨酶有逐渐升高趋势,仅1例患者出现乙肝复燃。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停药1年后,HBV DNA复阳率高,多伴有转氨酶升高,但临床观察安全。HBV DNA复阳患者HBsAg滴度有逐渐下降趋势,可能会增加患者远期HBsAg转阴率,提高治愈率,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舒伟平  赵伟  刘伟  罗婵 《武警医学》2002,13(12):721-722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是否通过产妇传播并在胎儿大脑组织表达。方法 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大脑组织,SP法检测HBsAg;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结果 HBsAg阳性颗粒在死胎的大脑胶质细胞浆、血管中点、灶状分布,大脑胶质细胞细胞核不着色。HBsAg阳性、(HBsAg、HBeAb、HBcAb皆阳性)、(HBsAg、HBeAg、HBcAb皆阳性)的婴母分娩的死胎大脑组织中HBsAg阳性几率分别为8/33、0/2、0/5例,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在胎儿大脑组织中表达;其表达与孕妇静脉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无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斑点杂交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液、唾液、尿液以及精液中的HBV-DNA和DNA-P。血清中HBV-DNA和DNA-P的阳性检出率基本一致。精液、唾液和尿液中HBV-DNA阳性者,血清中HBV-DNA均阳性。血清中HBV-DNA阴性者,唾液、尿液中均未检出HBV-DNA。血清中HBeAg阳性与否,在血清、精液,唾液、尿液中均能检出HBV-DNA。文章认为:(1)血清中HBV—DNA、DNA-P的检出率最高,传染性较强。(2)血清中HBeAg阴性者,四种体液中亦可检出HBV-DNA,不能排除其传染性。(3)唾液中HBV—DNA的检出率为45.45%,其流行病学意义值得重视。(4)精液中检出HBV-DNA,父系垂直传播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用原位杂交法和ABG法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以下称CAH)血清HBsAg阴性34例和阳性30例对比进行了肝内HBV DNA、HBcAg和HBsAg的检测。上述检出率在34例HBsAg阴性CAH者中分别为23.5%,23.5%和32.4%,30例HBsAg阳性者中分别为63.3%、56.7%和83.3%。结果表明,在我国,血清HBsAg阴性、HBV相关抗体阳性或阴性的CAH中,仍有少部分人肝内存在HBV DNA和HBV抗原表达,并与肝病发病机理有关。血清HBsAg阳性的CAH者中,无论血清HBeAg阳性,或抗HBe阳性、或HBeAg阴性,均有较高比例的肝内HBV DNA和HBV抗原检出。肝内HBcAg与肝内HBV DNA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HBV活跃复制指标;肝内HBsAg则不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国产基因芯片检测HBV—P基因突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选择14例服用拉米夫定48周时HBV—DNA定量检测仍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标本,用HBV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芯片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聚合酶基因,观察发生YMDD变异的情况。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上述血清标本中编码HBV—DNA聚合酶的P基因片段并直接测序,以对比检查P基因发生YMDD变异的情况。结果:14例患者血清标本用基因芯片均检出HBV—DNA,9例为野生株,5例发生YMDD变异,其中3例为M552I(YIDD)变异,2例为M552V(YVDD)变异,同时均伴有L528M变异。与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结果完全相同。结论:国产HBV基因突变检测芯片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快速、简便等优点,可以替代繁琐的DNA序列测定和分析,可作为临床监测HBV—DNA变异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病毒聚合酶抗体(抗-HBp)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构建HBV反转录酶/DNA聚合酶(HBV-Pol)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QE30-Pol,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用间接ELISA法检测274例乙型肝炎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抗-HBp抗体,并与HBV-D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比较。结果成功将HBV-Pol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并在大肠埃希菌M15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在检测的27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HBeAg+/抗HBc+,HBsAg+/抗HBe+/抗HBc+,HBsAg+/抗HBc+患者血清中的抗-HB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8%、57.9%和13.2%,平均阳性率58.8%,而正常人血清抗-HBp均为阴性。运用此法测得的血清抗-HBp阳性率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359)。结论成功表达了HBV-Pol片段并且建立了血清抗-HBp抗体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Pol抗体的血清学意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采用SP_(65)特殊质粒与人类的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重组。制备了Bio—HBV RNA探针,能特异地与HBV DNA杂交。并将该探针与缺口转移(Nick—translation)方法标记的Bio—HBV DNA探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出Bio—HBV RNA探针的敏感性比Bio—HBV DNA探针的敏感性提高10倍。本实验还分别应用了两种探针同时检测了70例乙肝病人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各为31.42%,28.57%(P>0.25)。并对Bio—HBV RNA探针应用于临床检测乙肝病毒DNA的效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与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三者之间的关系,判断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方法对55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PreS1、两对半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V—DNA并分析3者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的模式中,PreS1与HBV-DNA检出率分别为5213%与88.4%,HBsAg(+)、HbeAb(+)、HBcAb(+)的模式中PreS1和HBV—DNA检出率分别为31.1%和47.5%,HBsAg(+)、HBcAb(+)的模式中PreS1和HBV-DNA检出率分别为47.3%和63.4%。结论PreS1能较好的反映HBV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和监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互相补充,更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112例。A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1b治疗,B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疗效、HbeAg和HBV DNA定量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高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低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低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14%(92/112),B组为84.82%(95/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自从HBsAg发现以来,人们对HBV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到目前为止,已先后证明与HBV相关的有5个抗原抗体系统,即: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抗—HBs);②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eAg/抗—HBc):③乙型肝炎e抗原—抗体系统(HBhAg/抗—HBe);④乙型肝炎Dane颗粒抗原—抗体系统和⑤乙型肝炎δ抗原—抗体系统(δ/抗—δ)。现就其临床意义,根据大多数资料较一致的看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宁  林国英  董友志  何海明 《武警医学》2004,15(11):817-819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366例血清中,有199例HBV DNA阳性,占54.4%.血清HB-/ml占65.2%;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占95.2%,≥106 copiessAg、HBeAg、抗阳性率占29.1%,≥106 copies/ml占17.6%.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5.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 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17.
PCR法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BV的感染情况及其与血清HB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和血清中HBV。结果:PBMCsHBV-DNA检出率为69%(38例/55例),血清HBV-DNA检出蓄为36%(20例/55例),PBMCsHBV-DNA与血清HBV-DNA无一致性,P<0.05,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PBMCs检出率优于血清检出率,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BMCs存在HBV-DNA。  相似文献   

18.
斑点杂交技术(又称32PHBV—DNA探针),是近年建立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方法,对乙型肝炎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我们应用这一新技术检测HBV感染各类患者的血清HBV—DN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郭银萍  张伯芳 《武警医学》2010,21(5):395-397
 目的 探讨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HBIG)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宫内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31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期注射过HBIG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为干预组;以40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期未注射过HBIG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HBV宫内传播发生率,探讨HBIG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分析HBIG对干预组HBsAg滴度、HBVDNA载量的影响,探讨其预防机制.结果 干预组有15例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对照组有15例发生宫内感染,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孕期HBIG注射剂量与HBVDNA拷贝数、HBsAg滴度无关(P>0.05).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孕期注射HBIG对HBV宫内传播具有保护作用,也未发现孕期注射HBIG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20.
HBV不同模式感染者血清HBV-DNA与Pre-S_2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不同模式血清Pre S2 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742例HBV感染者血清 ,同时进行HBV DNA和Pre S2 检测。结果 HBeAg阳性血清中 ,HBV DNA和Pre S2 阳性率分别为 89.8%和 88 3 % ,均明显高于HBsAg阳性 (第二、三模式 )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 2 1 8%和 5 5 6 % )和Pre S2 (阳性率为 6 3 2 %和 81 2 % )的阳性率 (P <0 .0 1)。结论 HBeAg(+ )患者血清中 ,HBeAg ,HBV DNA和Pre S2 三者有较好的相关性 ,均可表示病毒复制活跃 ;HBsAg(+ )患者血清中 ,Pre S2 阳性率 (分别为 6 3 2 %和 81 2 % )明显高于HBV DNA阳性率 (2 1 8%和 5 5 6 % ) (P <0 .0 1) ,此时Pre S2 (+ )不能作为判断HBV复制活跃的确切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