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宇 《华夏医学》2007,20(6):1226-1227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按有无糖尿病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B组为原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组,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明显增高(P<0.01);其血压昼夜差值、节律变化及夜间心率变化与老年单纯性高血压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较原发高血压患者明显减少,提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时对患者的昼夜血压调节功能损害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ABP)及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方法按有无糖尿病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照组为单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进行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之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脉压、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大(P<0.05)。结论糖尿病可导致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BP及BPV增大,尽早评价ABP、BPV,对患者病情判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凤仙 《中外医疗》2011,30(6):106-10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及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尽早进行ABPM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节律改变,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11-161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及血脂异常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根据其不同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分为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30例、合并血脂异常组25例、合并房颤组24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22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6例。对所有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所得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组患者昼、夜平均血压及血压波动异常均显著高于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SBP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BP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BPSD)等指标较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脂代谢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更为突出,提示其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可能更加严重。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水平、血压昼夜波动幅度密切相关,24h动态血压监测可更加全面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5.
辜玉英 《四川医学》2010,31(5):627-628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在指导临床用药、护理以及在诊治高血压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偶测血压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偶测血压均高于动态血压均值(P〈0.05),24h动态血压节律均显示出两峰一谷及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较偶测血压更能准确地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同时为临床用药,护理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脉压与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10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老年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n=40)和老年高血压不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组(n=61)。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前列腺超声检查。结果 BPH组脉压高于非BPH组(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 h平均脉压与前列腺体积具有相关性(r=0.184,P=0.03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前列腺体积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脉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脉压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6年以来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5例,中青年组43例,老年组52例。所有患者均行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BPM各项数值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24h、白天及夜间脉压水平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两组收缩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24h、白昼及夜间舒张压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日间与夜间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青年组夜间与日间血压存在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同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老年组舒张压显著下降,脉压增大,昼夜节律消失;中青年组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8.
邓明尧  刘希超  何亚  陈良 《海南医学》2002,13(11):20-2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伤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ABPM)变化特点,了解动态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伤的诊断敏感性。方法:对3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明显靶器官损伤(心、脑、肾)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31例原发性高血压而无明显靶器官损伤患者动态血压进行比较。结果:合并明显靶器官损伤患者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负荷值增高,血压变异性增大,呈非勺型昼夜模式。结论:ABPM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伤的检查手段之一,可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愈后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位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仪观察82例伴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4h的血压变化。设46例住院高血压不伴睡眠障碍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伴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白天平均血压及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且以夜间血压增高更明显。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白天及夜间血压均较高,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夜间血压负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分析。方法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并发PAF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B组:无PAF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全部病例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24h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瓣膜退行性改变,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窦性心率患者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及时对心脏状况做出评价,将有利于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短阵房颤患者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张建国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860-861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杓型组38例;非杓型组30例;“白大衣”高血压16例;血压昼夜规律消失14例。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准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群  朱小红 《安徽医学》2009,30(4):382-38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压变化状况。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的24h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SBP、nSBP、收缩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血压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刘国正 《医学综述》2012,18(23):4104-410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在急性脑梗死过程中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和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观察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分析其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观察组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故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常规的抗凝、扩血管疗法时,应注意稳定患者24 h的血压波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餐后低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规律。方法选取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4例,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餐后低血压组(PPH)72例与非餐后低血压组(NPPH)4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两组动态血压指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来确定PPH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H检出率为63%,其中早餐后32.5%午餐后30.7%晚餐后22.8%;PPH组24h、白天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NPPH组(P0.05);PPH组血压变异性指标中24h收缩压变异系数、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NPPH组(P0.05);老年高血压PPH检出率与年龄、高血压持续时间、糖尿病发生率、餐前基础血压值成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PPH患者血压波动较明显以收缩压为著,且血压变异性大,年龄、高血压持续时间、糖尿病发生率、餐前基础血压值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PPH的独立危险因子,应加强重视与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2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18例正常者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水平,波动幅度,血压负荷及昼夜节律性变化. 结果正常者血压波动总体趋势呈现双峰一谷改变,血压负荷<10 %;但高血压组患者平均血压水平较高,波动幅度较大,血压负荷>54 %.结论 高血压病血压负荷增高,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分析。方法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并发PAF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B组:无PAF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全部病例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24h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瓣膜退行性改变,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窦性心率患者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及时对心脏状况做出评价,将有利于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短阵房颤患者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郭春华 《中外医疗》2014,(33):104-105
目的:分析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高龄高血压病患者104例,按照患者不同病情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为单纯高血压,研究组52例患者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昼、夜血压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SBP及nMBP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24 hSBP及24 hDBP血压参数均略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构成比率为55.78%(2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08%(12/52)(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较明显,监测其24 h动态血压有利于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锐红 《吉林医学》2009,30(17):1902-190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10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3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23例),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26例),观察各组的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加剧了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升高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应重视对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9.
李贵军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6):482-482,52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占云 《疑难病杂志》2011,10(7):527-528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方法运用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未合并腔隙性脑梗死(B组)患者32例和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A组)患者35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较未合并脑梗死组的血压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血压变异性亦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