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海波 《当代护士》2009,(10):51-52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2d、术后10d进行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于术前2d、术后10d进行效果评价分析。结果干预组术前2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高于术后10d(p〈0.01);对照组术后10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高于术前2d(p〈0.05);干预组术后10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术后的焦虑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术前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前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6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告知同意.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告知同意的基础上给予术前认知干预等。应用焦虑自评量表于入院时和术前1d进行效果评价分析。结果实验组入院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术前1d(P〈0.01);对照组术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实验组术前1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不同性别认知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术前干预能明显减轻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陈丹 《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697-169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老年白内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白内障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在围手术期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手术前、手术后1d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手术前、手术后1d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1d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术前、术后1d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d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术后14d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d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术后14d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负性心理情绪起到缓解改善作用,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患者焦虑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和手术前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手术后观察记录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鼻窦炎手术患者焦虑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黎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059-4059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实验组术前访视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对前置胎盘剖宫产妇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6.
杨漫红  彭辉 《当代护士》2013,(11):21-23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干预组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实施全程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心脏介入手术一般护理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入院当天和术后第1天进行焦虑状态评定.结果干预组经全程护理干预后其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状况及生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9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妇科手术前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观察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入院时、术前1 d、术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呈递减趋势(P0.01);对照组在术后SAS和SDS评分降低(P0.01);术前1 d和术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术前5 min心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围术期心理状况,降低生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围术期抗焦虑治疗对术后疼痛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抗焦虑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手术前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手术前后在给予常规处理的同时,与术前1d晚上和术后6h给予口服舒乐安定2mg~4mg。两组均于手术前1d和手术后48h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焦虑状况,采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程度。结果术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疼痛次数和哌替啶用量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围手术期抗焦虑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次数,减少术后哌替定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改善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负性心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接受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与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记录患者入院时、进手术室前、麻醉前、术后24h时的收缩压和心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结果干预组在进入手术室前、麻醉前及手术后24h的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术前1d、术后72hSAS和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24h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接受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增强抵御疾病的信心,对促进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的身心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面部除皱术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姬  罗鉴兰  李雪萍  李瑾 《现代护理》2007,13(6):1478-1479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面部除皱患者焦虑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面部除皱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和手术前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手术后观察记录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术前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诊治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3例心脏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2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在手术前进行心理、行为、认知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两组患者的焦虑值。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AS评分示均有轻或中度焦虑,但无显著性差异;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术前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心脏介入术患者的焦虑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疗效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重型肝炎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86例重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干预组有1例患者在治疗2d后停止干预疗法,故干预组实际入组病例为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干预,3次/d,15~20min/次。入院当天及出院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情况,并观察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较好。结论音乐疗法可以明显改善住院重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访视和健康宣教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状况改善的作用。方法将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在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由手术室护士施行访视和健康宣教;对照组则按传统方式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前1d及术后第4天进行心理状况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2组患者术前均存在着明显的焦虑情绪;术前1d的SA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焦虑分值较入院第2天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则显著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SAS测评结果显示,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有针对性的访视和健康宣教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焦虑程度,使患者以较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颌面部癌症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5年11月在头颈肿瘤外科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音乐干预,于入院时(T1)、手术前1d(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3天(T4)听完音乐后即刻评估焦虑程度(SAS)。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点的焦虑情况。结果2组患者T2、T3、T4时点焦虑分值(S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同时点焦虑程度组内比较:实验组T1-T2,T1—T3,T1-T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1—T3比较,P〉0.05,T1-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有助于缓解癌症患者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结合放松训练对广泛性焦虑症(GAD)的疗效。方法将80例GA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药物治疗和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配合放松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结果同组比较,第2、4、6周两组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2、4、6周研究组SAS及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4、6周对照组SAS及SD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4、6周两组HAM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第2、4、6周SAS、SD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结合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心理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癌症患者介入治疗术前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将56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第7d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癌症患者平稳度过术前等待期,从而使患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接受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影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患者为主导的护理干预,观察5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及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及SDS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其中干预组下降趋势更明显[SAS得分:(26.78±6.45)分比(52.98±6.78)分;SDS得分:(16.56±7.98)分比(38.16±4.38)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03,10.30;P〈0.01)。干预组SAS得分为(26.78-4-6.45)分,对照组为(38.35±6.5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P〈0.01);干预组SDS得分为(16.56±7.98)分,对照组为(23.01±5.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9,P〈0.01)。结论通过认知、心理、行为等以患者为主导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63例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儿的亲属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陪护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观察1个月。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亲属的焦虑抑郁状况,白拟一般项目调查表评定亲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度及学习需求。结果亲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8.95、12.97,P〈0.01)。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前84%的亲属对精神分裂症不了解,90%的亲属表达了学习的需要;护理干预后57%的亲属能基本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和康复、护理及如何预防复发等知识。结论精神分裂症息儿亲属焦虑、抑郁情绪突出;护理干预能改善这些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适合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以缓解患者介入术前焦虑情绪,为临床开展高质量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420例首次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单双日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210)和实验组(n=210),对照组采取个体式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集体式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患者焦虑情况,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焦虑发生率及SAS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前64.8%对照组患者及65.7%实验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焦虑发生率均较教育前降低且实验组焦虑发生率(17.1%)低于对照组(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3,P〈0.05);健康教育前对照组SAS评分为(53.85±3.78)分,与实验组(53.57±4.8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评分(45.65±0.94),(42.18±1.29)分均低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24,7.76;P〈0.05);并且健康教育后实验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9,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缓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焦虑情绪,集体式健康教育在减少焦虑人数及缓解患者焦虑程度上优于个体式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三步疗法对女性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CG)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女性CG伴焦虑抑郁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一般性心理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认知三步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结论认知三步疗法可有效缓解女性CG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