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德镇明清陶瓷博古装饰纹饰主要在明末及清代流行,是景德镇陶瓷装饰重要纹饰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对其研究相当薄弱,笔者对景德镇明清陶瓷博古装饰特色和对民国、当代瓷器的装饰影响进行了分析比对,以期使人们对景德镇陶瓷博古纹与当今陶瓷装饰变化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正陶瓷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凝聚着古代陶瓷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表现着中国人民的审美心理,再现中华文明的演化、进步与发展历史。陶瓷装饰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起,历经各个不同时期,始终贯穿于陶瓷制作的全过程,被表现在一切陶瓷材料上,并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特质特性发挥出它的独特艺术魅力。一、陶瓷装饰的形成陶瓷的出现大约八、九千年的历史,但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它同人类的长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先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泥土在高温烧成后能结成硬块,从中受到启发,经过塑造成型并烧制的陶器也就开始出现了。  相似文献   

3.
方华明 《中国陶瓷》2007,43(2):58-59
中国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经过历代陶工们辛勤劳动和不断创新,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陶瓷装饰纹样。从原始陶器的彩绘到釉的发明、化妆土的运用、雕刻方法的出现和彩绘装饰的普及,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闪现时代光辉的精美之作。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审美感受和制作工艺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陶瓷装饰形式。  相似文献   

4.
宁钢 《中国陶瓷》1993,(2):37-38
陶瓷在工艺美术范畴里,她是最早以美的姿态丰富了人类生活。随着历史的发展,陶瓷美术与姊妹艺术相互影响下,因此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劳动人民创造出不同的陶瓷装饰技法,出现了不同的艺术特征。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多种多样的陶瓷传统装饰方法,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传统的装饰方法既为后人提供借鉴,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又被人为地使之程式化,约束着陶瓷  相似文献   

5.
倪洲 《江苏陶瓷》2021,54(5):10-11,18
传统陶瓷装饰艺术既包含有时代延续的传统美,也有现代新兴的时尚元素,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与观赏价值,适合布置在居住空间的品种和类型也十分多样,是家居陈设的重要元素,也能给人们带来愉悦舒适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确定和强化空间风格类型,提升空间的整体文化氛围,还可以影响主人的艺术品位,以其蕴含的特殊内涵来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所以在应用方法上除了简单的图纹选择,还可以对传统陶瓷装饰艺术的意形进行提取、元素进行重组,使其美学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吴凡 《景德镇陶瓷》2014,(3):J0012-J0013
中国传统图案类型多种多样,运用在不同的装饰手法当中,然而陶瓷艺术是我国工艺美术当中不可或缺的。本文对中国传统图案在当代陶瓷装饰艺术中创新运用的两种基本形式即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和创新制瓷工艺对传统图案的表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着重讨论了创新运用在当代陶瓷装饰艺术发展中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7.
徐岚 《陶瓷研究》2020,(2):109-111
当代的陶瓷综合装饰,是作为各种陶瓷艺术形式的集成者。这种极具时代符号的表现形式,不单单是对陶瓷传统装饰继承,更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在这个过程当中无数艺术家推陈出新,创造出更为鲜活的艺术作品。陶瓷综合装饰,是将众多陶瓷装饰工艺糅合于同一作品,这种作品由于陶瓷这一特殊材质才能得以产生。这种艺术效果更为灵活、想象力更为丰富。更为当代的陶瓷工作者和普罗大众所喜爱。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众多经受过学院专业教育的年轻艺术家,在掌握陶瓷泥土特性的前提下,将西方的现代艺术理念融合于陶艺作品中,结合传统的装饰思维,创造出许许多多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8.
《陶瓷》2017,(3)
艺术的发展都要经过传统、继承和创新3个阶段,陶瓷装饰艺术也不例外。从泥巴变成陶器,再从陶器变成瓷器,从黑白色瓷到彩色,从单色到多色;从仅供生活使用的碗、盆、罐到具有造型和审美意识的豆、炉、瓶等,陶瓷装饰的创造精神由此得到彰显和体现,中国陶瓷装饰的熠熠生辉得益于不断创新。笔者还对当代陶瓷装饰的艺术风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自然给予人类造物活动灵感和启发,为创作提供了参照物,随着时间的发展与进步,陶瓷装饰在材料、工艺、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而以自然为灵感的创作源泉始终未变,本文从自然与陶瓷装饰的概述、知名陶瓷品牌装饰的自然元素、将自然元素应用在陶瓷装饰设计三方面,给设计者提供新思路,创造出更多美丽的陶瓷。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几千年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在今天人们的审美也多元化,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瓷艺术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传统陶瓷艺术装饰的基础上的更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路通 《陶瓷研究》2021,(6):128-130
中国古代陶瓷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窑址瓷器的装饰方法,凝结了古代工匠的汗水和心血.正是在不同装饰技艺的模仿与创新中,中国古代陶瓷才会具有如此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汪晶 《景德镇陶瓷》2014,(1):100-101
<正>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鸟禽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了解甲骨文中有鸡字,养鸡在我国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至少已有几千年,同时也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鸡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在中国绘画中鸡与吉谐音,兆示大吉大利,喜庆红火。在花鸟画中鸡的画作以大吉图居多,或工或写,或登高鸣唱,或篱间漫步,或花丛追逐嬉戏,或带领雏鸡到处觅食,自由自在,生机盎然。一、历代画家笔下的鸡描绘鸡类的卷轴面属于花鸟画科的分支翎毛类。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画科,在此之前,以鸡为主的绘画题  相似文献   

13.
14.
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中国古代陶瓷装饰艺术大量运用各类吉祥图案,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祈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改变环境和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生活和寓意吉祥的图案。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象征性,它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手法,是人类运用丰富的想象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关系进行概括和总结的结果。象征性在陶瓷装饰中的体现如:八仙过海,年年有鱼,都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第二是装饰性,它是指图案所具备的人工美,即以活跃的、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为基础,按照形式美规律来重新组合形象,用以表达吉祥图案的意义和装饰性,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具备特有的装饰特色。比如现代的陶瓷艺术当中,人们往往运用传统吉祥图案的特色与现代的构成形式结合产生现代意义的装饰。第三是艺术对载体强烈的依附性,这是中国传统工艺吉祥图案的鲜明特征,通过装饰器物,或其实用功能表现出来,其中吉祥图案在陶瓷中的体现也是极为普遍的,人们把各种表达吉祥如意的意念在陶瓷装饰中再现出来,形成各种各样的陶瓷装饰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传统陶瓷装饰形式散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装饰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种类之一。陶瓷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凝聚着古代陶瓷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表现着中国人民的审美心理,再现中华文明的演化、进步与发展历史。陶瓷装饰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起,历经各个时期,始终贯穿于陶瓷制作的全过程,并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特质特性发挥出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世界范围内出土的古陶器种类繁多,但中国历来被认为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因此西方陶器或多或少都与中国古陶瓷有着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在十八世纪达到顶峰,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在公元八世纪的时候,中国的瓷器开始在西方世界流传,中间数百年的时间,整个西方都为这种来自东方的精美陶瓷而倾倒,但当十八世纪以后,西方开始能自行大量生产硬质瓷器之后,东方陶瓷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中西方的陶瓷装饰艺术也由此走  相似文献   

18.
钟福洪 《陶瓷研究》2020,(2):120-122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腾飞,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简单程式化的装饰已经满足不了我们普罗大众的审美情趣。随着陶瓷装饰的设计思维越发的现代化,当代多元化的装饰元素不停的更新。其中陶瓷雕刻这一装饰题材,则富有无与伦比的亲和力以及强烈的装饰感。本文将陶瓷雕刻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着力探讨陶瓷雕刻的造型语言、肌理技法等的审美表达。通过对比陶瓷雕刻语言运用到当代陶瓷装饰中的可行性,也为当代陶瓷装饰的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吴丽玲 《景德镇陶瓷》2014,(2):35-J0036
传统陶瓷装饰是我国陶瓷文化艺术中的宝库.通过陶瓷传统装饰和现代装饰的比较分析,浅谈如何在传统陶瓷装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现代陶瓷装饰,并且强调陶瓷传统装饰在现代装饰中所发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陶瓷装饰与人类文化、审美等存在密切关系,在陶瓷业的发展初期开展就会在陶瓷装饰中运用到鱼纹图案,鱼纹图案不单单是在外观上能给人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而且还会通过造型或形态的改变与群众生活习惯、审美情绪等存在密切联系,充分展现出各时期陶瓷作品的设计特点及文化内涵。新石器时代发展背景下,鱼纹图案的应用也蕴含着古朴、神秘的质感,通过审美升级及创作者个人精神需求的满足,推动我国陶瓷装饰创新发展,影响当代人的文化与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