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X6井电成像测井测量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录井见到良好油气显示,石炭系地层岩性为凝灰岩,二叠系地层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灰质/白云质泥岩等,均为裂缝性储层。本文论述了电成像测井在X6井石炭系、二叠系地层中有效识别裂缝、确定裂缝发育层段及裂缝参数定量计算中的应用,分析了地层溶蚀情况,确定了该区的地应力方向,研究了X6井井旁构造,在X6井的测井综合评价和地质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沉积盆地内主要发育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和古近—新近系3套火山岩,火山岩大面积分布,烃源岩与火山岩伴生,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东部盆地以中酸性岩为主,主要发育原生型火山岩储层;西部盆地以中基性岩为主,主要发育风化壳型储层,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物性好于原生型储层物性,各种岩性、岩相均能形成有效储层。东部盆地主要发育岩性、断层—岩性油气藏;西部盆地主要发育地层型、构造—地层型、构造—岩性—地层复合型油气藏。松辽盆地深层持续沉降型断陷控制天然气区域分布,生烃断槽控制断陷内天然气分布,近邻生烃断槽的断裂构造带是天然气富集区带,优质火山岩储层控制天然气富集;新疆北部石炭系残留生烃凹陷控制油气平面分布,风化壳规模控制油气富集程度和规模,风化壳地层型有效圈闭控制油气成藏,正向构造背景控制油气运聚。指出中国火山岩有利勘探面积36万km2,预测火山岩中总资源量60亿t油当量以上,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红山嘴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为例,系统总结了火山岩岩性及电性特征、岩性识别及岩相展布特征、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等方面内容及研究方法。以期为推动我国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进程,丰富石油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垦东12块构造特征,总结油层发育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形成构造岩性油藏。研究表明该区的储层主要为曲流河沉积砂体,油源来源于周边四个生油洼陷,是通过不整合面、储集层以及断层运移到上覆地层后成藏的。揭示其独特的成藏特点,明确适应该区油藏勘探的技术系列,带动主体油田的扩边勘探。  相似文献   

5.
1引言 吐哈盆地红台油气田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境内,位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东部,主体为一背斜构造,其内部存在多条小断裂,使得局部构造复杂化;气藏为特低渗、低丰度构造一岩眭凝析气藏,储层薄、相变快,储层预测难度大,储层预测厚度存在不确定性,有效层受构造、岩性、物性多重因素控制,有效厚度预测难度大,仅通过地震资料进行平面砂体预测存在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实验区油田分布范围小、平面连通性差,受岩性控制,其整体是以构造控制为主的岩性构造油藏,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6%,平均渗透率为5.40mD,为中低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砂岩油藏,并且非均质性强,开发效果不是很理想。针对其油气产量递减快,地层伤害严重这一特点,利用储层岩样,模拟油藏条件,进行了储层岩石敏感性实验研究,从而确定出该地区潜在的伤害因素、类型和程度,为油田的后期的开发保护油气层和改善开发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延长石油油田的勘查目的油层,主要石油地质特点为: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岩性,成岩作用的控制物性,以及缺乏局部构造等。本文基于储层沉积相研究,对研究区域的储层砂体的岩石特征与成岩作用以及孔隙结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西峰油田董志区长8储层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构造面貌,油藏分布主要受岩性变化控制,属于低渗、低压、低饱和的裂缝岩性油藏。储层物性差且裂缝发育,裂缝的不规则展布加速了油井见水速率,2006年以来,油井含水上升快,产能损失是影响该区稳产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总结该区见水井治理的措施效果,分析该类油藏见水井治理最佳方法,为后期稳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埕岛油田是在前第三系潜山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披覆构造,是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在沙河街组具有广阔的勘探空间。在沙一段的油气勘探过程中,针对该区储层岩性、厚度变化大的特点,及常规地震资料难以识别描述储层的客观条件,采用地震分频处理技术开展储层预测,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地震分频处理技术是一项针对地层厚度和地质体非连续性进行成像或模拟的地球物理新技术,对各类储层的识别与描述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10.
马世杰  田博宁 《硅谷》2014,(11):167-167
长庆油田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非均质性极强的岩性油气藏,而成像测井是为解决非均质性储层难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测井方法,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并将井壁以"伪岩心"图像的形式摆在人们面前,使得测井解释人员能够利用图像从岩性、裂缝、构造、沉积等方面对储层进行更精细的研究,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解释思路。能够使操作员在成像测井时及时的发现出曲线的质量问题,对于提高成像测井曲线的质量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利用岩芯、薄片、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等关系进行分析,表明了储层中孔低渗的特征。研究表明,西山窑组为低渗透砂岩储层,其物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基质成分及胶结程度。当储层物性和电性比较好时,其含油性高。通过对西山窑组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充分了解储层四性的内在联系并绘制了四性关系图版,得出其变化规律,对储层做出正确评价,为更高效的油气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文昌L低阻轻质油田的发现为背景,对其发现过程、油藏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着重讨论了油-岩对比、浅海相储层新类型、油气输导体系与运聚优势方向、新技术等几个关键问题。研究表明,文昌组浅湖相烃源岩的排油、运油效率高,能够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珠江组一段上部发育浅海滩坝储层新类型;盆倾断裂与区域性优质海相储盖组合构成了油气输导体系;东沙构造运动导致的断裂体系构建了深层油气与上部浅海滩坝储层间的桥梁。论文还提出了"垂向运聚、次生构造-岩性"油气成藏模式,并就勘探得到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歧南次凹沙一下自云岩储层纵向上沉积时间短、储层薄,横向上区域连片,储层预测难度极大。针对此现状通过测井模板识别白云岩岩性、随机反演技术预测储层的分布、LPM技术精细刻画储层边界和厚度的方法,开展特殊岩性储层预测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逐步深入,隐蔽性油气藏越来越成为勘探开发工作的重点,岩性油气藏是该类油气藏中的重要类型。面向岩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工作,面临着从定性到定量、从储层岩性到物性以及含油气性识别的挑战。岩性圈闭识别对地震资料的品质,特别是地震资料处理的保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资料处理结果的相对保幅性较低,就会制约精细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所以,如何提高地震处理成果资料的相对保幅性,进而提高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的精度,在当前显得较为紧迫。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地质与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沉积盆地内发育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和古近—新近系3套火山岩,火山岩与有效烃源岩近源组合匹配最有利,远源组合需断层或不整合面沟通,生烃中心控制油气分布;以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和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为主;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以近源组合为主,沿断陷高部位爆发相火山岩储层发育,斜坡部位喷溢相火山岩大面积分布,主要形成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中西部发育两种成藏组合,沿不整合面分布的风化淋滤型大型地层油气藏最有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对九龙山构造须二段地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总结了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九龙山气田须二下亚段气藏是形成于超低孔、渗型的储集岩层中的致密气藏。通过对储层岩性、物性,孔隙结构、裂缝发育情况分析后发现,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沉积作用控制有利沉积微相发育和分布、构造运动控制裂缝发育和分布、裂缝发育程度是天然气高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油气断控一沿梁聚集的理论的指导下,准噶尔盆地发现了许多油气聚集区,但并非断层附近的所有构造都存在油气的聚集,通过对石西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气成藏主要与圈闭条件、储层岩性及断层封堵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仪器分析方法,将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仪结合,分析研究冀东油田储层特性,总结了冀东油田储层的孔隙结构、储层岩性和储层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19.
叶凡 《中国科技博览》2013,(33):570-570
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勘探对象由简单构造变为复杂断块构造,油田开发中后期,主要油区含水量上升,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加之好多地区(包括深层地层)岩性致密,储层薄、夹层多等,想有效解决这些难题,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钻水平井或大位移井。本文通过水平井录井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钻时、气测、荧光、岩性等综合录井手段卡准标志层、预测A点、控制井身轨迹和油气显示发现、评价等工作对钻时、荧光、岩屑录井方法在水平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煤层气的聚集成藏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作用是影响煤层气成藏的最为重要和直接的因素。构造演化中,聚煤盆地回返抬升的时间早晚和长短及抬升的强度直接控制着煤层气藏的富集程度;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种不同控气构造背景类型影响了储煤层岩性组合与特征,从而决定了含气量的大小;不同性质构造及其组合、应力-应变环境对煤储层具有改造作用,造成煤层气的储存与散失、含气量的升高与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