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电视建立之初,就强调以保证公共利益为根本宗旨,因此公共电视中的“公共”就意指公众、公益,久而久之,这也成了“公共”约定俗成的意义。而我国的公共频道由于产生的背景有别于公共电视,因此其“公共”二字也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在“公共利益”愈受重视的今天,我国的公共频道怎样完成它原本义不容辞而今却被忽略的任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公共利益的基本内涵“公共利益”是一个法律概念、政治概念和现代公共管理学的核心概念。有关公共利益的概念不仅遍存于各个国家的法律之中,而且也成为国家权力行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共频道的现状及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共电视名不副实,公共频道开播至今并没有真正把"公共利益"作为追求目标,在公众心目中,公共电视频道与普通的综合、专业频道一样,其定位与国外的"公共服务电视"相比,相去甚远.公共电视模式本身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电视,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公共电视的运行机制,并结合我国媒介环境,就我国公共频道的转型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立足农村,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频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公共广播电视的讨论很多,一些学者将我国的公共频道与西方的公共电视相比较,津津乐道于中国公共频道的不足和缺陷,这其实是犯了一个偷换概念的错误。西方的公共电视隶属于公共广播系统,通常以议会通过的《广播电视法》或专门的《公共电视法》为法律依据成立,是作为社会的公共财产(Crown entity)、不以赢利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否需要建立公共广播电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电视产业化进程中,电视市场化、商业化引发了诸多不适与种种问题,对公共电视的呼声也日渐响亮。报刊杂志上“公共电视的缺席”“公益性电视”等字眼频频出现.但目前的讨论多停留于拿国外公共电视作简单对比.很少和中国的现实国情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关于“中国是否需要公共广播电视”这个命题.应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社会发展的层面,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社会阶层发生了分化,公共领域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内公共电视频道的讨论早期往往着力于批判其公共性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而在认识到无法将西方公共电视的理论移植于国内公共频道上之后,关于公共频道的讨论则进入了冷却期。在本文中,笔者认识到中国的公共频道实则是政策性、公共性和商业化的集合体,并试图关注和诠释这三种特性和权力如何在公共频道身上共存、博弈和达到平衡,尤其关注的是三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否需要建立公共广播电视?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电视产业化进程中,电视市场化、商业化引发了诸多不适与种种问题,对公共电视的呼声也日渐响亮.报刊杂志上"公共电视的缺席""公益性电视"等字眼频频出现,但目前的讨论多停留于拿国外公共电视作简单对比,很少和中国的现实国情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关于"中国是否需要公共广播电视"这个命题,应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社会发展的层面,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社会阶层发生了分化,公共领域初露端倪,其结果既产生了对公共电视的迫切需求,又为公共电视的诞生提供了现实土壤:二是广播电视业改革的层面,在产业化后,我国电视又陷入结构单一、功能混乱的局面,对电视进行功能分离,公共化是必然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公共电视、公共频道的概念界定 公共电视的概念是在西方体制下提出来的,最早也源于西方,是典型的西方话语系统,其含义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较为认同的是:“公共电视作为一种公共财产的形式存在,以视听费或社会资助为主要收入来源,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和商业企业,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电视机构形态或电视体制”。  相似文献   

8.
秦远灏 《新闻窗》2013,(3):95-95
吉林电视台公共频道自2003年开创伊始影响力逐年扩大,公共的新闻的品牌不断加强。2013年1月15日,公共频道开播10周年之际,根据新闻立台的要求和理念,全面转型为公共(新闻)频道。"新闻"二字的嵌入使频道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9.
探索电视公共频道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年,我们的电视荧屏可谓丰富多彩,各家卫星电视纷纷跨省落地,综合频道、城市频道、影视频道、教育频道等专业频道让人目不暇接。近来,一个全新的电视频道——公共频道,又出现在了各省的电视屏幕上。在广播电视学术界,“公共频道”成为一个出现率较高的词汇,国家广电总局更是在不长的时间内数次召开全国公共电视频道会议,商讨加强公共频道管理的办法。公共频道,成为继有线无线两台合并、广播影视集团化、频道专业化之后,中国电视界又一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视的三大看点及其对民生新闻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频道,是近些年中国广电系统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怪胎,因为它的直接目的是要取消地市两级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播出,按照传统的谋略来讲就是杯酒释兵权。中国的公共频道,到底是修女还是舞女,这是个问题。修女,是非常高雅、神圣、具有宗教色彩的,而舞女是什么东西,大家都非常清楚。公共频道本身的意义应该是修女而不是舞女。而目前中国的公共频道,还愧对“公共”二字,不能承担起“公共”本身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国外商业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体现出成立公共广播电视的迫切性。而我们现在所谓的公共电视频道,只是当前广电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异化现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的公共频道。  相似文献   

12.
公共电视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电视作为西方电视的一种制度,在为公众利益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媒介竞争加剧,电视的商业化趋向使电视媒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议论,中国的电视媒体也无例外。在这一背景下,重视并讨论公共电视制度在中国的必要性、可行性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石长顺教授主持的课题《公共电视研究》,对公共电视与公共领域的构建、公共电视的本土化运作、公共电视的公众利益表达和公共电视在中国建设的基础等问题作了专题探讨,以求对中国电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性的参照。  相似文献   

13.
公共经济学视野下对农电视传播的公共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商业电视和公共电视泾渭分明,以此为参照考量中国电视,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电视,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电视.在目前社会转型和电视转型的背景下,产业化成为我国电视业界和理论界的"理念共识".这种"共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对农电视传播公共性特征在理论关注上的忽略,以及实践操作层面上"认识自觉"的某种缺失.以公共经济学理论来考察,对农电视传播属于准公共物品;在现实操作过程中,不能把这个准公共物品简单地扔给市场,政府的"补位"不可避免;而电视媒介自身的认识自觉和操作实施,更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缺位与策略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电视资金来源看,目前中国广播电视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公共广播电视空有其名,而无其实。公共广播电视的缺位对于中国建立和谐社会极为不利,虽然中国广播电视目前需要解决广电传媒的产业化,但公共频道的缺位问题同样需要解决。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对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缺位及其对策进行探析。笔者认为,目前中国推广数字电视的浪潮正好为中国的公共广播电视频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电视体制改革,公共电视在电视市场商业化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但在近10年的探索中,我国公共电视某些方面被人们所诟病,比如,商业广告铺天盖地,公共电视嫌贫爱富,高雅文化受到排挤等等。其定位与国外的“公共服务电视”相比,相去甚远。说白了,我国的公共电视要想不被商业利益牵着鼻子走,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西方国家一般都采用公共电视和商业电视并存的双轨制广播电视制度,两种体制的互补和平衡构成相对持续良性发展的电视格局。鉴于西方国家广播电视体制的运行经验,为推动我国广播电视在国家民主化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应该尽早明确地确立公共电视与商业电视两种体制的分野,使其在公共使命的履行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以推动中国电视产业良性、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下"公共频道"对于公共电视理念与实践在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合法性"身份与"技术-效率"路径两个方面:其一,"公共频道"自1998年在中国电视界出现,它的缘起和内涌便与公共电视大相径庭,但因其身份表达的模糊性及衍生出的覆盖性,可能影响到公共电视的"合法性"身份及其理念在中国的推广.其二,作为公共电视实践自节目层面的"虾米模式"向制度层面的"大鱼模式"演进之中间路径的频道层面"小鱼模式",其发展空间与资源在当下中国电视界也被大量追求"最大化原则"、使用同一呼号且变相进行市场化竞争的"公共频道"所占用.  相似文献   

18.
刘丹 《新闻前哨》2006,(2):71-72
随着中国电视体制改革,公共电视在电视市场商业化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但在近10年的探索中,我国公共电视某些方面被人们所诟病,比如,商业广告铺天盖地,公共电视嫌贫爱富,高雅化受到排挤等等。其定位与国外的“公共服务电视”相比,相去甚远。说白了,我国的公共电视要想不被商业利益牵着鼻子走,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9.
孙艳君  邵薇 《今传媒》2011,(11):61-63
重庆卫视改版,不再播出商业广告。改版后的重庆卫视有了某些公共属性。通过对重庆卫视的改革进行概括地分析,认为这是对公共电视在中国的初步实践。承认我国政府对公共电视的影响不可避免,在这种形式下应重点改变商业对电视媒体的影响,这才是首要做的。通过对重庆卫视改革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反映中国目前电视市场环境和公众的意愿观点,探讨如何在重庆改革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公共电视。此文的独特性在于站在重庆卫视最新改革的实践中研究公共电视的发展,脱离了纯理论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20.
陈超 《新闻世界》2012,(1):15-16
20世纪90年代,针对广电系统出现的“散、烂、乱、小”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公共频道应时而生。制度改革设计者的初衷是通过设立省级公共频道实现“四级办电视”到“三级办电视”的转变,实现县广播电视台自办频道向播出时段的调整。然而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县电视台的职能不仅未能按照预设的改革路径转变,而是自发式做大,追求频道数量上的扩张,这也使其陷入内在发展扩容与外在政策受限的尴尬处境。只有地方党委、公共频道、行政主管部门三方合力,对县电视台在职能改革、播出平台和监管力度等方面给予关注重视,才能解决好县电视台在职能转变中出现的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