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探讨了城市采煤塌陷地区的现状与表现形式,在分析城市采煤塌陷地区生态与生活修复的内涵与原则基础上,针对鹤岗地区的塌陷地提出了3种生态与生活修复模式,为采煤塌陷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采煤塌陷地复垦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规模农业发展格局,然而以往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仅仅针对地块条件,较少考虑地块间的连通性问题,制约了复垦利用成效。本文首先对未修复采煤塌陷地地块与周边耕地进行景观连通性评价;然后以耕地为复垦导向建立了采煤塌陷地复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评价了研究区的采煤塌陷地复垦利用潜力。研究表明:(1)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复垦为耕地后对耕地生态网络结构的贡献程度均较高,连通性水平1级至3级的采煤塌陷地占总面积均超过98%;(2)徐州市共有采煤塌陷地11121.27公顷,其中有面积为7906.22公顷的塌陷未积水区景观连通性较高。其中复垦利用潜力为1级至3级的塌陷地适宜复垦为耕地,面积为6060.57公顷,占比76.65%。基于连通性分析的采煤塌陷地复垦利用潜力评价,可以为采煤塌陷地复垦专项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采煤塌陷地科学合理展开修复,缓解地区土地利用瓶颈约束。  相似文献   

3.
由于矿山企业常常只重视生产而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致使中国矿山破坏土地的复垦率仅为12%。淮北市作为年轻的采煤型矿业城市,应发挥其煤炭资源优势,实施“采煤与塌陷地生态修复”同步工程,为将来“矿竭”时城市转型奠定基础。为此,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发展生态经济,是淮北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由于矿山企业常常只重视生产而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致使中国矿山破坏土地的复垦率仅为12 %。淮北市作为年轻的采煤型矿业城市 ,应发挥其煤炭资源优势 ,实施“采煤与塌陷地生态修复”同步工程 ,为将来“矿竭”时城市转型奠定基础。为此 ,在生态修复的同时 ,发展生态经济 ,是淮北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平原矿区采煤塌陷地对生态的影响,结合张双楼矿的特点对塌陷地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针对塌陷地处理弊端,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平原矿区采煤塌陷地对生态的影响,结合张双楼矿的特点对塌陷地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针对塌陷地处理弊端,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破坏形势的进一步严峻,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采煤塌陷土地作为我国有效的后备土地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复垦,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的人地矛盾.论述了徐州市贾汪区煤矿塌陷地土地复垦模式与生态修复的实施情况,对相似地质条件下煤矿塌陷地的复垦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煤塌陷地上建设生态新农村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中从开滦吕家坨矿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其一、三采区采煤塌陷地稳定性分析和废弃矸石回填复垦可行性研究,提出利用废弃矸石回填一、三采区采煤塌陷地,作为尖角村搬迁村址的新途径,并介绍了开展尖角生态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市采煤塌陷地生态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工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对平顶山市采煤塌陷地建立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了条件分析,并从主导产业链的确定、园区产业链网模型和生态工业园区构建模式三方面进行了规划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本矿采煤塌陷地的实际,以工业技术为基础,以农业技术及生物技术为重点,采用土地复垦、生态开发塌陷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以位错理论模型为基础,根据塌陷的特点和煤矿开挖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煤矿塌陷机理的简化位错模型。利用水准观测数据,将蒙特卡罗非线性反演算法与简化位错模型结合起来对江西省某煤矿工作面开采导致的地表塌陷进行了反演解释。反演结果表明得到的塌陷趋势量和常规监测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以D-InSAR技术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煤矿沉陷监测作业。从D-InSAR技术基本工作原理分析、D-InSAR技术在煤矿沉陷监测中的数据获取与处理分析、以及D-InSAR技术在煤矿沉陷监测中的相关问题分析这3个方面入手,围绕基于D-InSAR技术的煤矿沉陷监测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D-InSAR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在进一步提高煤矿沉陷监测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姜敏  栾元重  任耀  班训广  刘阳 《煤矿安全》2012,43(10):188-191
针对山东某煤矿地表塌陷积水坑下开采3#煤问题,分析了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量;采用"双端堵水器"技术,实测了3#煤开采"两带"发育高度,与经验公式预计、UDEC模拟值比较,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为47.75 m,3#煤开采安全防水煤岩柱高度为70 m;并利用FLAC软件,模拟了不同落差的断层在不同煤柱宽度时受水威协程度。结果表明,该煤矿可以在积水区下进行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4.
韩鑫儒  张博龙 《陕西煤炭》2020,39(2):34-36,59
为了安全、合理地留设保护煤柱,解放压煤量、节约煤炭资源,开展了塌陷区地面沉降监测方案设计。详细介绍了杭来湾煤矿地面沉降监测点的设计方案、观测内容、观测方法以及观测仪器的精度,并说明了通过后续沉降观测值的数据分析预期能达到的结果等。评价塌陷区稳定性和演变规律,预期可以为矿井大采高综合机械化开采提供生态复垦、保安煤柱设计、资源回收等方面的参考资料,为保障矿井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潘越  孙鹏程  陈尉  郎洪芳 《煤》2013,(2):4-5
依据河流动力学理论及流体力学相关理论确定煤泥水沉降实验方法,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煤泥水的沉降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煤泥水的沉降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快速沉降阶段和缓慢沉降阶段,从入口处向水仓内,快速沉降阶段下降速率逐渐降低,缓慢沉降阶段速率则趋于相同。在井下水仓中,煤泥水快速沉降阶段与缓慢沉降阶段之间沉降速率存在明显拐点,而矿井水的沉降速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谷松 《勘察科学技术》2011,(2):54-55,59
营城煤矿由于长期开采,造成了地表塌陷,影响到长吉铁路的正常使用.该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该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重点评价了营城煤矿地表塌陷对长吉铁路的影响,为煤矿区地表塌陷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关于煤矿利用矿山遗迹开发旅游项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苑立清 《中国矿业》2004,13(10):80-81
矿山遗迹是矿山关闭后遗留下来的采运系统和各种设施的总称,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的人文资源,其内在的价值可以通过发展旅游项目得到进一步开发,从而使矿山资源能够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钱营孜煤矿地表沉陷的D-InSAR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恒源煤电(皖北)的钱营孜煤矿为试验区,利用两景L波段的ALOS PALSAR影像,采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技术获取了该矿区在2010年1月13日到2月28日间的地面沉陷信息,并与同一时期该矿区地面监测站所获取的沉降变形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地面站水准测量的结果一致,说明使用该技术能很好地完成监测平原地带的煤矿区地面沉陷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张顺峰  胡瑞林  武雄 《煤炭学报》2012,37(Z2):301-306
以山西平朔井东矿浅埋厚煤层4201,4301,4302,4303及4401工作面开采为例,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各工作面依次开采后的地表沉降量、沉陷影响半径及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进行了动态预测,得出各工作面最大沉降量为6.4~10.3 m,沉陷影响半径为80.5~106.6 m,垮落带与导水断裂带最大发育高度为140.5 m。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区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地表动态填挖与截水排水设计,有效预防了地表径流汇聚于沉陷洼地,再经由断裂带进入矿井造成的矿坑突水灾害,并为后期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