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308例消化系统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观察308例消化系统患者的舌象,从舌色、舌苔、舌形、舌态四个方面来分析消化系统中各病种的舌象特点。提示:病位在食管、胃、十二指肠、大、小肠的患者,舌色、舌苔以淡白舌、白腻苔、黄腻苔为最多,舌形以胖大舌、裂纹舌为多,舌态基本正常病位在肝胆者以青紫、绛舌最多,苔以黄腻、白腻为主,胰腺炎者以红舌、黄腻苔为多。在消化系统中医通过舌象辨证分析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骨节病患者早、中、晚期舌象特点进行分析,为研究不同时期证候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确诊为大骨节病的患者进行舌诊检查,记录舌象,对不同分期的舌象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患者舌色以淡红、淡白、淡紫舌出现比率高,舌形以正常舌形、苍老舌出现比率高,舌苔以薄白苔、白腻苔出现比率高。中期患者舌色以淡红舌、红舌,舌形以正常舌形、裂纹舌,舌苔以燥苔、黄腻苔出现比率高。晚期患者舌色以绛紫舌、淡紫舌,舌形以裂纹舌、淡嫩舌,舌苔以燥苔、剥苔出现比率高。结论:大骨节病早、中、晚期的舌象具有不同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采集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差异,以及舌象与病程关系,研究其病理特征,以期能够指导辨证用药。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舌象进行客观化采集并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舌色、舌形、舌苔上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早期和晚期舌色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舌形及舌苔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裂纹舌和剥苔占比较大,且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客观地反映了精神分裂症的舌象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存在明显差异,为辨证施治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象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图拍摄、观察舌图内容,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舌图数据处理等。结果:1慢性肾衰患者舌色中淡白舌出现比率最高,与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肾脏损害愈严重,舌质淡白愈明显;而淡红舌则与此相反。2该病舌苔中以厚腻与浊腻苔出现比率最高,而且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递进相关。3舌形舌态变化中,裂纹舌、齿痕舌、胖大舌、瘀斑舌均具有统计意义,其中裂纹舌与尿毒症、齿痕舌与失代偿期关系最为密切。舌态改变未发现与肾功能损害有明显联系。4慢性肾衰患者阴虚证中阴虚舌象(红舌、少苔或剥苔)并不多见。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反映在舌象上主要是以舌色、舌形、舌苔的变化为主;舌色淡白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该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的一项值得临床注意的参考依据;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递进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象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图拍摄、观察舌图内容,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舌图数据处理等。结果:1慢性肾衰患者舌色中淡白舌出现比率最高,与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肾脏损害愈严重,舌质淡白愈明显;而淡红舌则与此相反。2该病舌苔中以厚腻与浊腻苔出现比率最高,而且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递进相关。3舌形舌态变化中,裂纹舌、齿痕舌、胖大舌、瘀斑舌均具有统计意义,其中裂纹舌与尿毒症、齿痕舌与失代偿期关系最为密切。舌态改变未发现与肾功能损害有明显联系。4慢性肾衰患者阴虚证中阴虚舌象(红舌、少苔或剥苔)并不多见。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反映在舌象上主要是以舌色、舌形、舌苔的变化为主;舌色淡白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该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的一项值得临床注意的参考依据;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递进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量采集分析舌象特征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S01-B舌面诊测信息采集仪采集分析273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舌象信息,对所获得的舌象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分析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与舌象特征的关系。结果:273例患者共涉及18项舌象信息,舌色以淡紫、暗红、淡红为主;舌形以胖、齿痕、裂纹为主;苔色以白、灰黑、黄白相兼为主;苔质以薄苔、腻苔为主。经聚类分析,最终将273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舌象分为3类。第1类,舌胖、苔薄白;第2类,舌暗红或淡紫、苔黄白相间;第3类,舌淡红,有齿痕、裂纹,苔厚、腻或少苔、无苔,颜色灰黑。ARCOⅠ期患者舌色为淡紫、舌形为胖、苔色为灰黑、苔质少;ARCOⅡ、Ⅲ期患者舌色以暗红、淡紫、淡红为主,舌形以胖为主,苔色以白为主,苔质以薄苔为主;ARCOⅣ期患者舌色以暗红为主,舌形以胖、齿痕为主,苔色以黄白相兼、灰黑为主,苔质以薄苔为主。结论:通过舌面诊测信息采集仪定量采集分析的舌象信息可准确反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舌象特征,可作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象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图拍摄、观察舌图内容,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舌图数据处理等。结果:1慢性肾衰患者舌色中淡白舌出现比率最高,与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肾脏损害愈严重,舌质淡白愈明显;而淡红舌则与此相反。2该病舌苔中以厚腻与浊腻苔出现比率最高,而且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递进相关。3舌形舌态变化中,裂纹舌、齿痕舌、胖大舌、瘀斑舌均具有统计意义,其中裂纹舌与尿毒症、齿痕舌与失代偿期关系最为密切。舌态改变未发现与肾功能损害有明显联系。4慢性肾衰患者阴虚证中阴虚舌象(红舌、少苔或剥苔)并不多见。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反映在舌象上主要是以舌色、舌形、舌苔的变化为主;舌色淡白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该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的一项值得临床注意的参考依据;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递进的一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肺癌患者舌象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肺癌患者舌象进行客观化探讨。方法:应用TP-Ⅰ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舌象参数。结果:肺癌组舌色、苔色、润燥、胖瘦、腐腻5个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舌象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舌象客观化研究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舌象特点,结合近年来舌诊的客观化和现代化研究,探讨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舌象形成机制。方法:选取60例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观察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特点。结果: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舌色以舌下络脉紫暗、暗淡舌、紫暗舌、瘀斑瘀点、红舌为主;舌形中胖大舌、齿痕舌所占比例均较大;苔质以厚苔、腻苔为主;苔色以黄苔、白苔为主。提示射血分数正常心衰患者中医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气虚为主,多兼阴虚;标实以血瘀为主,常兼痰浊、水饮、热晕。结论:根据射血分数正常心衰患者舌象特点,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大量舌诊客观化、现代化研究,推测该病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循环瘀血、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水通道蛋白调节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主证的舌象特征参数,为该病证临床诊断提供舌诊客观化指标。方法 使用Smart TCM-I型中医生命信息分析系统采集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舌象信息,提取并分析该病各主证的舌色、苔色、舌形、苔质特征参数。结果 各证候组在舌根部舌色H、S、V值,舌尖部舌色H、S值,舌中部及整体舌色H值,舌根部苔色V值,舌中部、右部及整体苔色H值,舌形的裂纹参数,苔质的剥落参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各主证的舌象特征参数具有差异性,将为进一步开展基于舌诊客观参数的糖尿病证候分类识别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糖尿病的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两种不同证型脾胃系患者的舌象特征差异,将计算机视觉技术融入中医辨识理论,为其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消化科专家门诊患者的舌象及四诊信息,其中肝胃不和型47例,脾胃虚弱型40例,提出舌象分区模型并将其划分为7个区域,通过观察两种证型患者舌色、舌形、苔质苔色、舌下脉络特征,并结合数值分析计算其颜色参数RGB、HSV的数值,从而获得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象特征信息。结果 肝胃不和型患者以淡红舌为主,多伴裂纹、齿痕、淡黄厚腻苔,舌下脉络偏青紫、长粗,结节迂曲明显;脾胃虚弱型患者以淡紫胖大舌为主,多伴裂纹、齿痕、淡黄腻苔,舌下脉络异常特征不明显。与肝胃不和组相比,脾胃虚弱组舌象及舌下脉络颜色参数R、G、B和V的数值整体较高(P<0.05),颜色偏明亮、淡白。结论 分区模型能够量化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象特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舌象诊断的准确性及证候辨识的参照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中晚期艾滋病患者舌象的观察.分析舌象与病情、病程的相关性,加深对中晚期艾滋病患者气阴两虚证的认识。方法:规定上午某段固定时间,用同一数码相机拍摄中晚期艾滋病患者的舌像;记录患者同期实验室资料,分析舌像特点及其与病情、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结果:晚期患者舌质暗淡,伴瘀斑,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腐腻,焦黄苔较为多见;舌质暗淡伴瘀斑的表现与病情、免疫状况、CD4水平有一定关系。结论;晚期艾滋病患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毒邪稽留血分等中医病理变化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舌脉指标在不同疾病的痰瘀互结证中分布的异同,为异病同治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以下简称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43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称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四诊信息、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卡方检验、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三病舌脉表现的异同。结果:三病出现频数最高的舌脉指标均为弦脉、滑脉、苔色白等。三病做卡方检验P〉0.05的指标有弦脉、滑脉、苔色白等,P〈0.05的指标有舌态歪斜、舌态强硬、舌质老等。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心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边有齿痕,舌紫黯、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脑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舌有斑点,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滑,心脑合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淡黯,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苔滑腻或厚腻、脉弦滑、沉滑或短脉。结论:在不同疾病的相同证型中,舌脉表现大体相同,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新疆喀什1499名中小学生舌象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远炎  陈红珍 《中医杂志》1998,39(3):175-176
对西域古城喀什1499名中小学生做舌象调查,舌体适中约2/3,胖大略高于1/3,齿痕合约1/4,舌裂15.8%;舌质以淡红为主(86.9%),舌苔以白薄苔为常见(94.2%,82.5%)。资料分析表明舌体、齿痕舌与体重相关;同时舌体、花剥舌与性别有关;舌胖、舌裂与花剥苔还随年龄增大而增多。但关系最密切的还是舌象与民族有关,即维吾尔族舌裂、绛红舌质、花剥苔、齿痕舌均高于汉族,而后者的厚苔、黄苔和舌边尖瘀点则高于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主要临床表征诊断权重。方法:邀请全国各地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现场填写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是判定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的临床表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表征的权重。结果:①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权重(wi值)为:舌象0.529>临床症状0.295>脉象0.176。②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舌象权重顺序为:苔腻0.497>苔白滑0.269>舌胖边有齿痕0.233;③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症状权重顺序为:胸闷胸痛0.222>肢体困重0.120>口粘0.112>体胖0.108>脘腹痞满0.091>面色晦浊0.082>大便粘滞0.076>嗜睡0.075>纳呆0.072>呕恶0.055);④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脉象权重顺序为:脉滑0.517>脉濡0.303>脉缓0.179。结论: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所有要素排序权重的结果中,苔腻、苔白滑、舌胖边有齿痕、脉滑、胸闷胸痛、脉濡、肢体困重、口粘占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表征总权重的80%,在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4种常见病理苔质的定量方法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用尼康5000数码相机拍摄舌象,输入计算机,建立苔质及疾病、证型数据库,作定量分析。结果厚苔和薄苔、润苔和燥苔、剥落苔与非剥落苔定量值有明显差异(P<0.001);癌症组腻苔与非癌症组腻苔定量值有差异(P<0.01)。结论在苔质的厚薄、润燥、腐腻等方面可以采用纹理特征分析进行定量化处理。厚薄苔、润燥苔、腐腻苔、剥落苔等病理苔质是可以定量的,且其定量值有特异性。其中舌苔剥落的面积越大,剥落的块数越多,这个定量值越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舌苔与临床病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210例,采用舌像采集仪采集舌象,舌象分析软件进行中医舌象分析.重点观察并分析舌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脏腑经络、临床转归的关系及不同苔色舌苔面积与神经功能缺损关系.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苔质以润滑苔、腻苔占大多数,苔色以白苔、黄苔占优势.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薄苔、润滑苔、白苔的比例不断减少,厚苔、燥苔、黄苔的比例不断增高,单一苔色的舌苔面积不断递增.随着病情的好转,薄苔、润滑苔、白苔的比例不断提高,厚苔、燥苔、黄苔、剥落苔的比例不断降低.结论 舌苔的变化对中风病邪性质的判断、病情轻重的评估、治疗效果的评价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风急性期舌苔薄、润滑、白者,病情轻,预后好;舌苔厚、燥、黄者病情重,预后差.相同苔色下,舌苔面积越大,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平和质与3 种偏颇体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的舌象特征.方法:以1687 例体检人群为对象,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各体质类型的得分;由中医师进行舌象观察并拍摄数字舌图,并对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和阴虚质4 组的舌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和质组中,属于正常范围的舌质(淡红舌、正常舌形)与舌苔(薄白苔)的出现率均不到50%.与平和质组比较,痰湿质组的暗红舌、厚腻苔、黄苔的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组的红/绛舌、厚腻苔的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组的红绛舌、瘦薄舌、少苔的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颇体质时,虽然异常舌象的出现率增高,并各具特征,但舌诊与体质辨识问卷相结合的诊断规律研究仍是体质辨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漳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漳州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和病机特点,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漳州市医院朝阳分院截至2020年2月18日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20例,分析有完整资料的1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特征和辨证分型。结果①症状:19例患者中发热14例(73.7%),稀溏便12例(63.2%),乏力、咳嗽各11例(各57.9%),少痰10例(52.6%),口干9例(47.4%),胸闷7例(36.8%),纳差、头晕各6例(各31.6%)。②舌象表现:从舌色看,舌淡红10例(52.6%),舌红5例(26.3%),舌淡白、红绛、淡黯、暗红各1例(各5.3%);从舌体看,舌体胖大兼齿痕2例(10.5%),单纯胖大1例(5.3%),单纯齿痕舌2例(10.5%),裂纹舌3例(15.8%),正常11例(57.9%);从舌苔看,腻苔10例(52.6%),薄黄苔5例(26.3%),薄微黄苔2例(10.5%),燥黄厚、薄白苔各1例(各5.3%)。③辨证分型:寒湿郁肺7例(36.8%),湿热蕴肺9例(47.4%),疫毒闭肺兼气阴两伤2例(10.5%),疫毒闭肺兼气阴两伤、痰瘀阻肺1例(5.3%)。结论湿邪致病是漳州地区新冠肺炎的基本特征,可见寒湿郁肺和湿热蕴肺两种证型,病情进展可发展为疫毒闭肺。病位以气分为主,病程缠绵,易伤津耗气,有基础病老年患者更易正气受损,虚实夹杂。治疗应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50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舌象及舌苔涂片细胞学观察,并以27例正常人作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人舌上皮细胞主要以角化前细胞为主。胃癌患者舌上皮细胞表现过度角化,角化细胞及超角化细胞明显增高。并且见到较多体积小,染色深暗的小角化细胞。本文并对不同舌象的胃癌患者,舌象细胞学特点及舌象与舌上皮细胞角化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