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公司法》中对股东请求解散公司的请求权的规定,存在解散的主体过于宽泛、解散的事由规定不明确、行使权利的先决条件不明确等主要问题,对于防止滥诉的规定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当在借鉴外国公司法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限定和细化诉讼主体、明确解散事由并增强可诉性、明确先决条件的判断标准、增加防止滥诉的措施等途径,进一步完善中国《公司法》股东请求解散公司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第183条规定了股东可以提起解散公司之诉的司法解散,为股东提供了一种新的救济途径,也为法官审判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尊重公司自治、防止股东机会主义以及司法适当干预方面,立法做了许多努力.但与发达国家公司法相比,仍存在需要考究的部分,如法院解散裁判问题、恶意诉讼问题以及诉讼担保和公司维持经营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公司司法解散之审慎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打破公司僵局,新《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但司法解散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在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并不完善的情况下,适用它需要更大的成本。因此对于公司解散之诉,司法者考量的不应仅仅是公司自治,而更需要对现实情况予以效率和公平的权衡,在用尽司法解散的替代制度之后,审慎适用公司司法解散。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是保护股东权益的一个救济制度,具有很大的功能,但由于规定过于简单、原则、抽象,其不足也是明显的。从指导司法实践角度考虑,建议在《公司法》司法解释中针对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原被告主体资格、案件管辖、法院立案审查、解散公司要件认定、举证责任分配、调解程序以及最后的裁判结果等方面做进一步细化规定,从而完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以更好地发挥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公司僵局进行司法救济是因为公司僵局会严重损害公司、股东及利益相关者利益而且公司处于僵局时股东自力救济出现困难.司法救济公司僵局也是弥补公司自治缺陷的有效途径.我国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僵局的司法解散制度,但救济措施过于单一.鉴于司法解散公司是一种严厉的救济措施,我国立法应规定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其他替代措施,并明确司法解散的公司维持原则、调解原则、谨慎判决原则.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发挥公司解散诉讼维护股东利益的功能,也为防止法院轻易解散公司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有必要对公司解散诉讼设计科学的程序规则。规定公司解散诉讼的原告资格时,既要杜绝小股东滥诉,也要防止大股东滥权。公司解散诉讼的审理要遵循商事主体维持原则、自治优先原则、替代措施优先原则和审慎的强制解散原则。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第183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同时,《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1条第1款对请求司法裁判解散公司的事由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以上规定并不明确,存在不少疏漏之处。为了确保公司理性顺畅退市,使得无法继续运营的公司能够按照既定规则退出市场经济的竞争舞台,使得资本得到更加合理的运用,文章对《公司法》和《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的法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中的一些疏漏,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司法解散诉讼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司法》创设了司法解散公司制度,用于破解公司僵局,有利地保障了股东、债权人及社会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但在公司僵局处理制度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缺陷:立法上未明确针对公司僵局进行规范,对公司僵局解决方式过于单一,司法解散公司制度在实体和程序上均存在较大的缺陷,缺乏事前预防公司僵局的机制等。文章提出了完善现行司法强制解散公司制度,引导建立公司章程预防公司僵局机制,创设强制股权置换制度及强制公司分立制度作为司法解散公司的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公司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且无力挽回,大股东操纵公司无视小股东的权利而损坏其利益时;《公司法》给与小股东解散公司的请求权.小股东行使解散公司请求权应当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公司已经渐渐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主体。每天不仅有大量的公司在各地注册成立,也有为数众多的公司由于自愿解散、被依法宣告破产、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等种种原因走向消亡。《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股东自愿解散公司规定了具体的程序,但在实践中部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司登记机关)出于保护中小股东及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取不同的标准并因而出现了一些既损害了股东的权益又不能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初衷的法律问题。本文拟对这些法律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几点完善有限责任公司自愿解散注销登记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公司法》第183条明确规定了法院可判令公司解散,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司法解散公司制度。但应看到,该规定仍过于概括,尤其是替代性救济措施的缺失,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造成对少数股东的不公平损害。故应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出一套司法解散公司制度下的替代性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公司法增设司法解散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公司法规定了司法解散公司诉讼的提起主体、事由及程序等方面.但有些内容仍需在以后的司法解释和实践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公司特别清算制度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法通过规定公司设立制度,使社会组织能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同时也通过规定公司清算制度,使法人实体依法丧失法人资格退出市场。公司设立制度与公司清算制度同等重要。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清算制度略显粗糙,在解散原因、清算程序的设计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公司清算制度做了一些较为具体的规定,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的清算制度仍然不能有效地迫使公司在解散事由出现后及时退出市场,应当寻求新的途径,杜绝空壳公司的存在.我国公司清算制度的设计需要确立"利益平衡"的理念,进行体系化设置,并且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进一步强化清算义务人及清算人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新修订的《公司法》中正式确立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引发了学术界对该问题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现行法律规范及相关的论著均忽略了具体诉讼制度的构建,使得这一制度仅流于理论,难以付诸实践。完善相关的诉讼制度是有效的解决公司人格滥用问题十分重要的途径,文章试对公司人格否认之诉相关制度的完善予以分析和论证,以期对该制度的实际操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修订后的公司法赋予了人民法院介入公司非破产解散案件的权力,但是缺乏具体的制度规定,司法可操作性不强,在程序性方面的规定还需进一步具体完善。  相似文献   

17.
司法解散制度作为股东权利救济方式的一种,虽然我国新《公司法》明确赋予了立法上的肯定,特定主体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请求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及时救济自己的合法权益。但由于目前我国立法规定并不完善,存在过于粗糙、可诉性不强等缺陷,尤其是对司法解散诉讼当事人资格认定方面,不仅原告的资格确定不甚明确,对于被告更是完全没有规定。由此,深入研究司法解散诉讼当事人资格认定对我国司法解散制度的适用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股利之分配是公司股东投资公司的主旨。我国公司法确立了股东的股利分配请求权。但是,立法的简陋和规则的失范引致公司对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漠视,造成其在公司的财产动态的实现过程中的虚化。以股利分配请求权的权源作为逻辑始点,涉及了股利分配请求权之诉的类型化。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实现之路径应完善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诉讼构造,配置各类型之诉的程序规范,确立特定情形之下的强制,股利分配请求权之诉。期冀公司法修订时对股利分配请求权之诉予以立法层面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论公司法学的分析方法--法学与经济学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学作为以调整特定经济组织的设立、治理结构、运营、变更、解散、终止等法律关系为对象的法律学科,其基本研究方法是经济分析的方法。从历史必然性和逻辑一致性两方面来看,经济分析是必要的。从公司法调整对象的经济性,公司法经济与公平两个世界观的统一性两方面看,经济分析具有可能性。公司法分析的具体方法是成本效益分析法和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打破公司僵局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僵局无论对公司还是对股东的利益都构成严重的损害,本文阐述了我国新《公司法》肯定法院司法解散权的理由与弊端,并对打破公司僵局提出了自己的立法与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