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中药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岚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1):46-48,F003
中药药理研究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探讨中药与机体 (包括病原体 )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它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近年我国中药药理研究在如下几个方面有了新的进展。1 血清药理学方法学研究  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 ,有相当一部分药理活性实验和作用机理是在体外进行的 ,而利用中药粗提物直接进行体外实验 ,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受到很大影响。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是指给动物经口用药后一定的时间采血 ,取含药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研究方法 ,该方法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  相似文献   

2.
唐小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07-1708
中药抗Hp感染既可直接抑菌 ,还有可能通过整体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抗Hp的优越性。虽然目前在体外抑菌实验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 ,但由于体外抑菌试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无法从本质上来解释中药抗Hp真正的疗效机制。借助动物模型进行体内抗Hp的研究正在兴起 ,特别是现在从细胞动力学、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Hp对胃黏膜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3.
唐小梅  伍参荣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07-1708
中药抗Hp感染既可直接抑菌,还有可能通过整体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抗Hp的优越性。虽然目前在体外抑菌实验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体外抑菌试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从本质上来解释中药抗Hp真正的疗效机制。借助动物模型进行体内抗Hp的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现在从细胞动力学、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Hp对胃黏膜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4.
夏卿  冯小辉 《河南中医》2014,(3):456-457
目的:归纳总结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影响的相关文献,探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结果: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进行实验,能较准确的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作用结果。结论: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实验研究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5.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10余年来才兴起的一门中药药理体外实验方法学,它排除了传统中药体外实验中中药粗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又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 作用结果,在中药药理的实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本文从中药粗制剂与药物血清作用、药物血清量效关系、药物血清时效关系、制备药物血清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指出了它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 10余年来才兴起的一门中药药理体外实验方法学 ,它排除了传统中药体外实验中中药粗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 ,又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作用结果 ,在中药药理的实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本文从中药粗制剂与药物血清作用异同、药物血清量效关系、药物血清时效关系、制备药物血清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指出了它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中药复方对胃癌细胞株体外实验研究的概况。方法:对近十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与分析。结果:中药复方可通过对胃癌细胞株的毒性作用、影响细胞生长周期、抑制端粒酶活性、影响增殖和凋亡的相关基因表达、抑制胃癌细胞转移,影响信号传导通路等途径,直接或间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结论:中药复方对胃癌细胞株体外实验达到体外抗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药毒理学研究中体外细胞毒性的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毒性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大多数中药毒性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研究均处在探索和积累阶段。面对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有毒中药的毒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阐明毒性发生机制,建立评价中药毒性级别的客观实验数据和中药安全性的评价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现代毒理学的研究思路、手段和方法,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新方法应用于中药毒性标志物挖掘和毒性机制等方面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作为传统动物模型毒性评价的替代方法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发现早期、轻微和隐匿的中药毒性上具有显著优势。且基于人类细胞或细胞系的体外毒理学检测途径的定量自动化高通量检测与筛选,更是提高了中药毒理学的检测效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系统地梳理和综述关于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的优势、特殊性、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发展和完善中药毒性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ADME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全新的、在细胞水平上早期进行药物活性与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清除(excretion)和毒性(toxicology)实验的新型并行新药研究模式.这种被简称为ADMET.的实验系统近年来在国外各大制药企业中得到很快、很大的发展[1,2].ADMET研究平台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目前已有很多基于组织水平和细胞水平的ADME体外模型用于药物的研究,比较成熟的有用于肠吸收研究的Caco-2细胞模型、用于代谢研究的肝细胞模型、用于药物分布研究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模型和透血脑屏障模型.然而,目前对中药的ADME体外研究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本文总结了常用于ADME研究的体外模型,以期为中药的ADME体外研究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0.
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功能复杂、分布广泛,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中药对星形胶质细胞新的功能和作用逐渐被发现并证实,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从不同角度探讨可能机制,以期予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有效途径.同时从单味提取物、复方两方面,将中药对星形胶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指出目前中药研究虽选用了祛瘀活血通络及芳香开窍类药物,但多局限在药物有效成分上,未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的进行药物选择,若在此方面加以改进可能更有效的促进实验及临床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胆囊癌恶性程度高,有效的治疗药物少。中药因其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且毒副作用较小的优势受到诸多研究者关注。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在胆囊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关的实验研究已走向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实验研究的机制可概括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转移和迁徙、影响信号传导通路、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现有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有效成分抗胆囊癌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中药有效成分虽然显示出抗肿瘤活性,但具体化学分子结构不甚明确;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体外细胞实验水平,动物体内实验研究较少,未来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当前,中药抗胆囊癌的机制大部分为经典的信号通路,下一步可寻找新的信号通路及新的作用靶点。另外,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增加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复方的研究,进一步发挥传统中医药抗肿瘤的优势。该文根据现有的实验研究作一综述,有利于研究者了解中药有效成分在胆囊癌实验研究的现状以便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对细胞因子和NK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中药在调节细胞因子和免疫效应细胞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表明,中药可广泛调节白细胞介素(LK_s)、干扰素(IFN)等的生成和活性,可影响自然杀伤细胞(NK)等的细胞毒活性。在分子、细胞水平开展中药免疫调节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药对于机体整合的药理作用和与功能状态相关的调节效应。文章亦分析了中药免疫药理的量效关系,体内与体外研究的关系,中药与有效成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述近5年来中药复方延缓椎间盘退变(interver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体外实验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CNKI、万方、PubMed(截止于2022年7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从细胞选择、培养方式和作用机制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中药复方延缓IDD体外实验对象主要集中在人、大鼠和兔的髓核、纤维环和终板细胞上。施加因素多取自临床常用的经方、验方,尤以补益肝肾及活血化瘀类为主。实验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中药对IDD影响的机制多是从促进椎间盘细胞增殖与自噬、抑制其凋亡、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降解等方面进行阐释,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Wnt/β-catenin、NF-κB、MAPK、Fas/FasL、mTOR、PI3K/Akt等。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中药复方对IDD模型有明确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通过影响与IDD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凋亡与自噬、炎性因子释放与ECM的降解等得到阐释,但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含药血清添加量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霖  张云  汪受传 《山西中医》2006,22(1):51-52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体外实验研究中,含药血清添加量是实验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在文献报道中含药血清的添加量是多样的,此实验中同样看到高浓度血清对细胞毒性作用,并就体外实验含药血清添加量的确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药由于在防治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多靶点作用途经、毒性相对小等潜在优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对中药作用机理研究力度加大、水平渐高,已达细胞、分子水平.该文对近十年来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体外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体外药理研究思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中药复方体外实验研究进展,结合个人工作体会,对中药复方体外药理研究方法、存在问题与发展展望初步综述与思考。提出要加强中药复方研究体外研究,需提高受试药物质量控制,一分为二看待药物直接或含药血清间接添加的试验方法,两者宜共同发展相互补充;注意细胞模型的合适性、宝药物的与药理相结合、弃进与基础指标相结合、谨慎揄结论;充分发挥体外实验快速、敏感、特异、易控等特点,复方整体与单味成分、化学  相似文献   

17.
就近几年一些中药通过肝肾细胞模型在体外评价其毒性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对中药体外肝肾毒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对近年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及胰岛系细胞模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介绍降糖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及中药单体在体外研究中取得的进展。糖尿病体外细胞模型以肝、脂肪、骨骼肌三大胰岛素靶组织细胞和胰腺、胰岛素瘤分离细胞为主,功能特点不同的细胞模型可为降糖中药的筛选和降糖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了解中药逆转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以便更好指导临床前新药研发。方法:本文通过采集整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逆转耐药性的作用机制方面作一综述。结果:目前对中药逆转耐药性的研究主要从整体动物模型、体外实验、细胞模型、蛋白基因等多层次进行, 并证明中药逆转耐药性主要通过对机体免疫系统以及相关蛋白、基因的影响而发挥作用。结论: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可以揭示中药逆转耐药性机制,研究开发具有逆转耐药性的中药,为中药在逆转耐药性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研究和探索中药药效作用的一种体外实验方法 ,对成分复杂的中药及粗提物制剂的药理实验提供了正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引起了医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由于含药血清与机体内环境相一致 ,从而排除了体内各种因素对中药及其制剂有效成分的影响 ,其科学性、可行性使中药药理研究易于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 ,可对成分不明或复方中药制剂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目前血清药理研究的成果及水平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实验报道越来越多。血清药理学实验的步骤很多 ,在许多重要环节上如处理不当 ,可使实验结果表现出假阳性或假阴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