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乐光禹 《地质论评》1983,29(5):445-446
一、菱形地块和弧形构造带的形成机理:菱形地块和弧形构造带都受共轭剪切网络控制。垂直于共轭断裂边界的两对水平压力联合作用,产生非均匀叠加应力场,主应力方向渐变,形成反凸双弧,中央变形弱的部分即为菱形地块。二、中国西部的构造格局——东西向网眼状弧系:一系列菱形地块和弧形构造带相间排列,沿东西向延伸,组成复杂的网眼状弧系。弧系的西端在帕米  相似文献   

2.
白东构造带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的白东构造带,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整体东西向"S"型展布,堑心组合内断层成弧形交错、南北对掉的"包心菜"状构造。笔者以局部构造变形特征分析为手段,从各层位上堑心构造组合的特殊现象分析出发,认为本区自第三纪以来是在右旋走滑拉分背景下伸展走滑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多年实际工作的总结,旨在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划分钨矿床的工业类型,总结其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文中引用了湖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二○六队及瑶岗仙矿的一些资料,在此一并致谢。一、钨矿床的工业类型湘南地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成矿构造带中段之北缘。区内地层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基本齐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广泛出露。在这特定的地质环境下,提供了钨富集成矿的有利地质条件,使本区成为我国钨矿床重要产地之一。我们根据本区钨矿床的成因、矿体形态、围岩、矿石矿物组合和矿床的工业意义,将本区钨矿床分为五种工业类型(表1)。  相似文献   

4.
云南宁蒗地区菱形构造格局及其联合构造型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哀地区位于杨子准地台西缘;区域上属南北向川西一藏东构造带,其东为南北向康滇地轴,西为近南北向三江构造带。区域重磁资料反映了基底和盖层由北东向、北西向断裂系组成的区域菱形构造格局,宁蓑地区基本菱形构造格局实属其有机组成部分。因各菱形构造的边界条件及应力状态不同,在研究区内形成了各型联合构造。宁蒗东南区发育宁南菱形构造及其所决定的宁南反凸双弧联合构造。宁南反凸双弧联合构造东弧带追踪基底南北向构造所形成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是本区重要的喜山期主于控岩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5.
本区位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是我国钨矿的重要产区之一。区内钨矿床多集中于北北东—北东向与三条东西向主要构造岩浆带的交接部位(图1),具有类型多、规模大、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北部东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的交汇部位及中部早期东西构造受后期构造的切割或影响部位,东西向构造的走向发生变化,在平面上呈“孤形”展布,从而引起早期矿带走向、厚度等发生变化。由此形成弧形构造控制着早期矿产资源的分布。本文论述了弧形构造的成因,阐明了弧形构造的控 煤作用,并用实例分析了弧形构造的控煤模式。  相似文献   

7.
河池-宜州断裂带是一条东西向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雪峰山构造带南部,与扬子地块主体NE向的构造格局明显不同,其成因始终不明确。本文通过遥感构造解译、野外地质观察、构造剖面绘制、地震和MT剖面解释等手段,对河池-宜州断裂带东段进行了空间上由浅入深的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断裂带总体表现为向北逆冲的叠瓦构造分割了雪峰山南段构造体系和桂中坳陷构造体系;河池-宜州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次活动历史,其中现今构造格局主体由印支期和燕山期复合动力学机制下形成的,西段主要由印支期向南的弧形逆冲推覆阶段形成,东段主要由燕山期向西的弧形叠瓦式逆冲推覆奠定,它们的弧顶正好在宜州附近交接。  相似文献   

8.
许志斌  朱笑青  陈文一 《矿物学报》2007,27(Z1):536-538
黔东南地区有悠久的民采金历史(何立贤等,1993),本区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下江群、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及白垩系.岩性为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岩系,沉积构造保存良好,时见原生滑塌及包卷层理,常见鲍马韵律,这是浊积岩地层的基本特征.矿区虽无大规模的火山岩出露,但有明显的火山作用迹象,各组地层中均有火山物质发现.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和华南褶皱带的结合部,雪峰山的西南段.雪峰期构造运动基本奠定了区内北东向的构造格局.加里东时期区内发育两条近东西向的基底断裂带:北边为凯寨-高酿基底断裂带,南边为凯里-台江-剑河-启蒙基底断裂带,两条基底断裂带发生右旋剪切作用,强化了该区北东向构造格局(卢焕章等,2005;吴学益等,2006).燕山-喜马拉雅运动使本区东西向构造和部分北东向构造作左旋运动,并产生一系列北北东向构造.在两条东西向基底断裂带间发育了多条北东向、北北东向剪切带和褶皱构造及北西向断裂(图1).  相似文献   

9.
一工作地区为湘赣中部,其范围包括鄱阳湖、九岭山、洞庭湖、雪峰山之南东,武夷山、诸广山、南岭北面的广大地区,隶属于本区通常惯称的主要煤田有萍乐煤田、涟邵煤田等。本区位于我国东部第二新华夏巨型沉降带内。南边是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北边靠近规模巨大的淮阳山字型。第二条、第三条新华夏巨型复式隆起带分别从研究区东西两侧通过。多种构造体系在此复合。区内有与南岭带平行的一系列东西向构造,除属于南岭带的大东山-九疑山-铜山岭隆起外,还有赣南纬向构造带,塔山-永兴-彭公庙隆起,白  相似文献   

10.
赵剑畏  顾金声 《地质论评》1987,33(5):402-407
本文研究了宁镇地区Fe、Cu多金属矿床与地质构造关系后认为,这些矿床与燕山晚期成矿岩体有关外,还严格受构造条件控制。虽然断裂、褶皱、不整合面和层理在本区都能控矿,但以断裂构造为主,一般大部分矿床、矿点沿层间压性断裂呈带状分布,尤以压性断裂的偏张部位成矿最好;宁镇弧形构造、东西向构造和新华夏系反复活动及其复合关系,对岩体、矿体分布有一定影响,但以宁镇弧形构造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地质概况本文所述的锡多金属成矿带,位于新华夏系第三巨型隆起带大兴安岭南段.区内出露地层有志留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而以二迭系和侏罗系分布最广.本区以华夏系构造最发育,其次是纬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三者构成全区的构造格局. 区内共有中酸性岩体661个,约占总面积的17%.岩浆活动可分为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个旋回.华力西期岩浆活动主要受东西向构造控制,构成以酸性岩浆为主的规模较大的杂岩体;印支期岩浆活动受东西向及北东与东西向断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新生代陆内构造活动最强烈地区。基于野外构造观测、横跨山前及前陆盆地区的三维地震构造分析与解释,结合地震地质属性提取分析,识别出祁连山北缘-酒泉盆地西段窟窿山-柳沟庄带隐伏的弧形褶皱-逆冲带,该弧形构造是造山带基底逆冲构造楔体垂向差异抬升与向前陆方向差异运动的产物;该弧形结构控制本区下白垩统地层裂缝发育、分布与破裂强度,并与本区先期断裂、裂缝带产生构造叠加效应,形成弧形构造“中央强裂缝发育带”,是形成构造裂缝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3.
二十多年来,广西冶金地质战线在锡钨矿的找矿勘探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对原生锡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本文是对所掌握资料的一个初步整理和归纳,以期对今后的找矿工作有所助益. 区域地质构造特点本区位于东亚大陆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西缘,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中段.区内发育东西向、南北向构造体系及其他各种扭动构造型式.构造的基本骨架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基本定型,燕山期更趋复杂化.加里东期以来,桂北、桂东南、桂东长期隆起,其他地区则下沉.隆起  相似文献   

14.
北秦岭地区的构造体系主要为纬向构造体系,在其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叠加了它的变种首阳山弧形构造和武都山字型构造体系,此外,祁吕贺山字型及北东向构造在本区也有零星分布。本文根据构造体系特征,结合地层、岩浆岩、矿产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本区铁、铜、多金属矿产划分为几个构造成矿带:武都山字型东翼反射弧多金属矿成矿带;老厂-红山梁帚状构造控制的铁矿田;首阳山弧形构造西翼北西西向铜(铁)成矿带;沙沟街-老铁厂东西向铁矿带和其它成矿带。以上主要热液-矽卡岩型(或热液复合)矿床或矿体相对富集部位有如下特征:矿床相对富集于反射弧顶部,帚状构造靠近收敛部位,反“S”型曲率最大部位,“入”字型分支交汇处及所夹之锐角区间。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北缘兴地断裂地质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地断裂位于塔里木盆里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是本区主干断裂之一,它以规模大,埋藏深、活动时间漫长、线性特征明显、变形复杂为特征,对本区的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矿产的形成与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是本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研究它的地质特与发展演化,对认为本区的区域构造,进行本区的矿产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西南岔金铜矿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西南岔金铜矿带位于吉林省东端,呈南北向带状展布。经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初步确定本区有东西向构造带、南北向构造带、新华夏构造系及北西(北北西)向构造系(图1)。一、小西南岔地区构造基本特征由于本区构造长期发育,多期活动,导致各方向,各种类型的构造形迹之间相互切割、利用、改造、进而使本区的主要成矿元素金、铜等多期活化、转移、富集,造成了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复杂性。各构造体系的基本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胶南造山带西段区域构造格局及变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胶南造山带西段显示了以韧性剪切带为主,穹隆构造、弧形构造及复杂的叠加褶皱共存的构造格局。主要的剪切系统有近水平拆离型、平行造山带走向的高角度走滑型、呈弧形展面上的推覆型和造山带边缘隆-滑型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18.
刘细元 《华北地质》2003,26(4):233-240
江西萍乡地区位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两大构造单元对接带的西段。自中生代以来,北部形成了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南部形成了复杂的滑覆构造,铸成了本区北推、南滑的构造格局。通过调研发现,许多推、滑覆体之下掩覆了大片含煤岩系,为寻找隐伏煤田带来了新的希望,南、北构造“交汇带”也是钴多金属矿床较理想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9.
赣东北地区构造概况本区处于九岭东西构造带、华夏系永新-乐平拗褶带和新华夏系怀玉山-武夷山隆起带之复合部位.构造复杂、矿产丰富,尤其是新华夏系构造控制矿床分布的规律极为明显.本区地史上经受了长期的、多次构造运动和不同方式应力的作用,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构造形迹.古老的东西向构造组成本区的基底构造,表现为强烈的、南北向水平挤压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线型紧密褶皱;较新的  相似文献   

20.
徐州胡寨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受郯庐断裂带影响,在掀斜、伸展过程中,形成东西向构造带及徐宿弧形构造格局,直接控制了区内的岩浆活动。基于胡寨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钼(金)矿(床),对区内侵入岩与火山岩的时空关系、岩石化学性质、微量元素含量、蚀变特征、矿(化)点地质特征进行归纳分析,通过与国内已知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对区内斑岩型钼(金)矿成矿远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