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俚岛镇海湾22个海洋观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依据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理论,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海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内40.91%的采样点属于Ⅰ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为Ⅱ类海水水质.其中,水质Ⅱ类区位于临络湾与俚岛湾的半封闭海域,因该区造船业对水体造成污染且海水对流强度较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海水水质Ⅰ类区域靠近黄海,工业活动较少,水体对流较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厦门湾海域2018年春、夏、秋三季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西部海域、同安湾、九龙江河口区为污染严重的区域,为Ⅳ类水体;南部海域、东部海域和大嶝海域的水质状况良好,以Ⅰ类水体为主;DIN和DIP为影响厦门湾水质的主要污染物。结合采用面积比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厦门湾整体处于Ⅲ类水体状况,水质状况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福建沿岸主要港湾水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谢先全  晏路明 《台湾海峡》2002,21(2):147-153
本文应用灰色聚类和模糊聚类等方法对福建沿岸9个港湾的海水水质进行了定量分类评价,其结果表明各港湾的海水水质在总体上均属于第Ⅰ类,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厦门西港和厦门东侧水道海域铜,铅等重金属污染严重;沙埕港和闽江口普遍存在着DIP、DIN污染,湄洲湾,泉州湾,东册湾,兴化湾和三都澳也有个别污染物超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年秋季钦州湾东部近岸海域的水质调查数据,利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式对钦州湾东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钦州湾东部近岸海域秋季海水中DO,COD,BOD5,PO4-P,DIN,石油类,Cu,Pb,Zn,Cd,Cr,As,H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34 mg/L,1.10 mg/L,0.74 mg/L,0.02 mg/L,0.26 mg/L,0.023 mg/L,2.2μg/L,1.1μg/L,4μg/L,0.14μg/L,0.2μg/L,0.68μg/L,0.036μg/L。该海域海水中DO,COD,BOD5,石油类,Cu,Pb,Zn,Cd,Cr,As,Hg的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PO4-P和DIN的平均浓度超出了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以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钦州湾东部近岸海域水质级别为II级。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式进行评价,钦州湾东部近岸海域水质级别为I级。PO4-P和DIN是钦州湾东部近岸海域秋季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龙口湾水质现状,对其近岸布点进行报连续站与大面站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海域水质处于良好状态。主要污染物为营养盐、石油类,但在该海域基本不超标。海域无机氮的平均值为0.168mg/L,无机磷的平均值为0.015mg/L,石油类的平均值为0.039mg/L,均属于一类海水水质。  相似文献   

6.
威海湾入海污染物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潮流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计算威海湾受纳水体水质对排放源的响应关系,结合混合区的确定,计算了各排污口的最大允许排放量,为各个排污口排放的不同污染物制定相应的排放与削减量提供依据。威海湾望岛河和长峰河附近海域稀释扩散能力较差,污染物易滞留,现有排污量超过排污口的最大允许排放量,需要削减排污量;其余排污口尚有剩余排污量,南竹岛河排污口的剩余排污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铁山湾建港前后水体交换能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山湾是北部湾东北部较大的海湾,水深条件好,可用岸线长。为研究铁山湾建港工程前后湾内的水体交换能力,文章建立了平面二维的水动力模型以及平面二维对流—扩散模型,率定后水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运用二维对流—扩散模型计算了湾内不同区域的水体半交换时间,模拟结果表明:铁山湾的水体交换能力较强,工程前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29天,海域的水体交换能力主要受铁山湾潮汐作用的影响。铁山湾潮汐作用较强,潮差较大,且铁山湾口门开阔,这都为铁山湾的水体交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工程后铁山湾水体半交换时间为142天,工程前后铁山湾水体半交换时间仅相差13天,说明工程方案对铁山湾水体交换能力无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炜民  陈雷 《海洋通报》2007,26(4):116-120
利用2002年至2004年对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价了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乐清湾海水增养殖区营养盐超标严重,导致增养殖区整体水质超出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与增养殖区应达到的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不符,影响了增养殖区主导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并结合外标法,定量测定2009年4个航次桑沟湾海域水体中8种有机氯农药的质量浓度,探讨了有机氯污染物在该海域组成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DDTs类农药是桑沟湾水体中主要的有机氯农药种类。该海域有机氯农药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呈现8月份较高,10月和12月份次之,4月份最低。与其他海域相比,其有机氯农药质量浓度处于中等水平。桑沟湾的水体中HCHs和DDTs质量浓度均符合国家一类海水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乐清湾水交换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EFDC模式模拟研究了乐清湾水交换的三维过程和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计算水示踪剂质量浓度分析水体置换过程。结果表明,乐清湾水交换主要是由鹿西岛两侧流入的外海水体与湾内水体的交换,以及乐清湾口门西侧附近的湾内水体与瓯江北口径流冲淡水之间的交换。从口门到湾顶,水交换能力差别较大。以最窄的连屿至打水山断面为界,以南水体1个月基本可以完全交换,而以北水体2个月后仍然无法交换至湾口水平。连屿至打水山断面以北地形复杂,岛屿较多,污染物主要通过岛屿间的潮汐汊道输运,断面的瓶颈效应也使得断面以北的水体交换能力稍弱。在口门附近90%以上的水体被外海置换所需时间不到5 d,而此时湾顶水质未有太大改变;15 d左右,80%湾内水体被外海水置换;90%湾内水体被置换仅需40 d;70 d时的水体置换率达97%。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86年4、7和10月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通过对有机农药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来源和季节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CH含量在整个胶州湾水域都非常低,在这1 a中都〈0.100μg/L,在胶州湾水域HCH含量都优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在HCH含量方面更加清洁;水体中HCH的表层含量已经没有季节变化,这...  相似文献   

12.
海口湾的台风及其对海水水质的影响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海口湾受台风影响全年以7~10月为盛行时期,尤以8~10月最盛.我们于1996年台风季节前、后在海口湾海域布设了10个监测站,进行了pH,DO,COD,PO4-P,NO2-N,NO3-N和SiO3-Si的监测,分析了它们在台风前后的变化,结合台风暴流的数值计算,初步探讨了因台风引起水质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台风、大浪和风暴流掀起海底沉降物或促使底层高营养盐的水体与表层强烈地混合,尤其是风暴流在湾顶辐聚,强烈的流速悬浮湾顶主要由生活污水排污口附近海域受污染的沉积物,一些污染物溶解于水体,伴随着台风而来的暴雨也将陆源污染物通过南渡江搬运到海口湾,使COD,PO4-P,NO2-N,NO3-N和SiO3-Si的含量台风后高于台风前.台风大浪和风暴流强烈的水交换作用使外海高DO的海水与湾内海水进行充分的交换,又使空气中的氧充分溶解于水体,使DO在该次台风后反而比台风前高,风暴流的水交换作用也使pH值在该次台风前后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5年5月、8月和10月对胶州湾近岸海域的水质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进行了该海域的水质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PO43--P在局部海域有超标现象,DIN则超标严重;E值在0.24~64.92范围,该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与往年相比,湾内部分水域COD、DIN及PO43--P含量有所提高,应根据海域纳污能力,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INTRODUIONThe Haikou Bay is an imPOrtant hay in Hainan Pmeince. Investigatnin of water qualitywas carried out three times every y6ar to understand the vatying trend of water quality fOr tak-ing pmpr countereres. betimes we may ee comParison conclustons of poIluting degreei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Bulletin Of HaikOu Bay. But the comParison conclusbo is notreareable because the ocea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wind, current,wave, tide, biolOgy, chemistry and so …  相似文献   

15.
纳污海水中COD生化降解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5-11月期间,采取渤海湾海水,控制不同的试验水温和不同的有机物起始浓度,采用试验室模拟方法,测定COD生化降解曲线。依据COD降解动力学理论,得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COD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经过归纳综合,建立了纳污海水中COD的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方程式。试验结果显示,渤海湾天津近岸排海污水COD生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降解速率系数足值介于0.023-O.076d-1之间。k值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k值越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莱州湾水交换对胶莱运河修建工程的响应,以及为海洋污染治理问题提供参考,以莱州湾为重点模拟区域建立了二维平面潮流和对流扩散模型,利用渤海、黄海、莱州湾地形及海洋环境资料,结合2018年莱州湾海水水质监测结果,初步分析了胶莱运河的修建对莱州湾海洋环境现状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胶莱运河建成后年径流总量约为7.2×109...  相似文献   

17.
海南三亚湾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海南三亚湾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各水质参数的周年变化,在对各水质参数进行污染指数计算的基础上,应用水质综合评价模式,对该海域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受河口和高含量测值的影响,三亚湾海域水质呈现轻度污染状态,河口水质已接近严重污染;(2)除重金属Pb外,该海域其它水质参数均未超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3)除重金属Pb外,该海域其它水质参数变化的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大亚湾北部沿岸污水排海位置优选的方法。根据研究海区的水深条件、海岸地形特点、欧拉余流流场、海流流速、渔业水产、旅游等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水质条件等,定性地确定6个预选排污海区。然后利用Roberts的近区初始稀释模型和二维水质模型,以南海石油化工项目的污水排海为例,定量地计算被确定的六个预选排污海区的稀释扩散输移能力。通过比较,认为大亚湾北部沿岸的污水不适宜就近排入靠岸海域。当污水量不大时,排污位置选在距马鞭洲岛南端以东约4km处(即C海区),可达到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效果。但当污水量较大,排海污染物量大时,排污海域的位置应选择在赤洲岛与黄毛山岛之间,即E海区.或在C海区与E海区之间。  相似文献   

19.
取水水质是影响海水淡化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07年5月、8月和11月3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胶州湾湾口海域海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个别近岸站DIN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pH、DO、COD、Cu、Zn、油类、PO43--P等指标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SS、TDS含量较低,Ca2+、Mg2+含量低于湾内,该区海水可作为淡化取水水源,预处理工艺中应关注钙、镁、铁和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海岸带开发对近海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水动力学、水质数学模型,以渤海湾海岸带的几种典型开发活动--围海造地、海水淡化和河口建闸为例,模拟分析海岸带开发活动对渤海湾近岸海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沿海围垦造成的潮通量、近岸流场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输移的变化;分析海水淡化工程浓缩海水的排放,高盐度高浓缩污染物对局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河口建闸后蓄积的污水排放方式对河口及近岸海域造成的影响,大量污水一次性排放会增大河口及近岸海域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