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未受到外源损伤时,糖尿病真皮组织中细胞的行为表现特征。方法以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对照者(对照组)的皮肤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PCNA、cyclin B1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组织蛋白提取ELISA法测定p53、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真皮组织胶原排列松散杂乱,纤细的浅层胶原范围广。两组真皮组织中PCNA、cyclin B1和Bax表达无明显差别;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真皮组织中凋亡细胞表达明显增加(P<0.01),p53水平增高而Bcl-2水平减低(均P<0.05)。结论无外源性损伤时,糖尿病真皮组织已有病理改变。凋亡细胞比例增加,相关的凋亡调控蛋白表达异常。提示糖尿病创面有一个异常的愈合起点。  相似文献   

2.
肾小球肾炎中肾小球细胞的凋亡与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小球细胞凋亡与增殖在肾小球肾炎中的表现。方法:将非增生性肾炎8例,增生性肾炎12例及伴肾小球硬化的增生性肾炎8例病人的肾活检标本,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方法的并结合光镜形态学检查检测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的增殖细胞。结果;非增生性肾炎肾小球细胞增殖数与凋亡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增生性肾炎;增生性肾炎肾小球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伴肾小球硬化的增生性肾炎;伴肾小球硬化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胎盘绒毛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和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对20例早产妇女(观察组)和20例足月产妇女(对照组)的胎盘组织进行分析,检测其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结果 早产胎盘绒毛细胞增殖指数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是(31.77±1.92)%和(3.37±1.20)%,正常足月产胎盘绒毛细胞增殖指数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是(20.24±1.32)%和(10.64±1.5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胎盘绒毛细胞增殖和凋亡在早产中无特殊意义.早产和足月产都是自然分娩而胎盘绒毛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数不一致(有差异).提示分娩发动可能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4.
增殖和凋亡的失衡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是一类经过多阶段逐步演变而来的多基因疾病。它的发生源于遗传物质 (或基因 )的改变 ,经历很长时间积累了一系列的基因变化 ,最终导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异常。无限增殖的细胞易发生转化 ,而且不能分化成熟 ,就产生了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克隆性异常增生就形成肿瘤。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分子机制主要有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端粒酶的激活。如果把细胞周期的驱动机制比作一辆汽车 ,那么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端粒酶则分别为油门、刹车和油箱[1]。如果出现“油门过大”、“刹车失灵”、“油箱的油持续存在” ,都会导致细胞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5.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tumor,GTT)是一组以滋养细胞异型增生为特征的疾病,多于妊娠流产或正常产后发生,是妇科常见的疾病.GTT包括部分性葡萄胎(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PM)、完全性葡萄胎(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CM)、侵袭性葡萄胎(invasive hydatidiform mole,IM)、绒毛膜上皮癌(choriocarcinoma,CCA)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细胞衰老、增殖和凋亡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细胞增殖、衰老和凋亡的变化。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TUNEL)等技术原位检测了20例银屑病患者(试验组)皮损和10例正常人(对照组)皮肤细胞中与衰老细胞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SA-β-Ga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细胞。结果:银屑病皮损中衰老细胞、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数均比正常人皮肤增多,试验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55%/10%、80%/30%、70%/20%,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衰老细胞与凋亡细胞的增加共同对银屑病增殖代谢加快起到部分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7.
恶性淋巴瘤中细胞凋亡与增殖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恶性淋巴瘤中细胞凋亡与细胞殖的特征,探讨其发生机制。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观察其特征,以每平方毫米面积中的凋亡细胞数作为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用枸橼酸-微波-ABC法检测PCNA表达并以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作为增殖指数(PCNA index,PI)。结果:与反应性增生相比,在大多数淋巴瘤类型中AI显著减小,PI显著增大,而AI/PI在所有淋巴瘤类型中均显著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基底细胞癌(BS)中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与BS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本院和湘雅医院病理科1995~1999年活检BS标本41例,意外死亡病人的正常皮肤组织8例。所有组织均经10%福尔马林固?..  相似文献   

9.
胃癌形成中NF-kB的表达和其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形成中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 k appa B,NF—kB)的表达规律与其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探讨NF—kB在GC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ABC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15例正常胃黏膜(normal gastric mucosa,NGM)、30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30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和40例GC组织中NF—k Bp65、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NGM→IM→Dys→GC的形成过程中,NF—k Bp65的表达呈递增趋势,其阳性表达GC组(62.50%)和NGM组(6.70%),GC组和IM组(20.00%)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GC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则呈递增趋势,GC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不同程度癌前病变中NF—k Bp65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NGM→IM,NF—k Bp65与AI呈正相关(r为0.52,P〈0.05);从Dys→GC,与AI负相关(r为-0.49,P〈0.05)。在GC形成整个过程中,NF—k Bp65与PI呈正相关(r为0.57)。结论在GC形成过程中,NF-k Bp65的表达呈递增趋势;NF-k B的表达上调可能是GC形成的早期事件;NF—kB在GC形成的不同阶段均有促进细胞增殖作用,但对细胞凋亡的作用不同,早期促进细胞凋亡,后期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细胞凋亡与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在上述瘢痕组织中,表皮基底层下细胞PCNA阳性评分明显升高,而凋亡指数与正常皮肤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对24例宫颈鳞癌进行1个疗程的以顺铂为主联合羟基喜树碱、博来霉素方案的新辅助化疗,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化疗前后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化疗临床有效率为58.3%;化疗后宫颈鳞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由(0.386±0.078)降至(0.125±0.040),差异显著(t=22.859,P<0.001),而AI由(0.052±0.027)升至(0.248±0.078),差异显著(t=16.06,P<0.001);化疗后临床有效者AI升高程度高于无效者,差异显著(t=2.398,P=0.029).结论对宫颈鳞癌进行顺铂联合羟基喜树碱、博来霉素的新辅助化疗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加凋亡,PCNA表达的下调及AI上调可能是新辅助化疗抗癌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中期肺发育过程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基因p21、ki—ras在肺发育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小鼠肺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增殖与凋亡。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p21、ki—ras在胚胎肺发育中期的表达。结果肺组织在第12天细胞增殖的表达较强,而到第13天、第14天的细胞增殖趋于稳定。p21、ki—ras基因的表达主要在肺上皮细胞,随胎龄增长而表达颜色加深。结论胚胎发育中期细胞增殖与凋亡相伴存在。p21、ki—ras基因在胚胎肺发育中期有表达,说明这两个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在胚胎肺发育中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真皮和脂肪组织创伤愈合的差异性,探讨脂肪组织创伤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以杜洛克母猪为实验动物,用滚轴取皮刀在同一个体背部制作真皮及脂肪组织切割(n=6)或缺损(n=1)创面,采用自身配对观察比较创伤后1、2、4及12周的大体愈合情况.对于真皮及脂肪组织切割伤创面,于创伤后1、2、3周在创面中央取材,观察创伤处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创面修复细胞表面分子Ⅰ型胶原α2、瘦素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 从创面中央看,瘢痕只出现在真皮组织切割伤和真皮组织缺损模型.真皮及脂肪组织切割伤同体配对比较结果显示,前者切缘处新生胶原沉积量要多于后者,且胶原类型存在差异;但两者创伤处修复细胞均以成纤维样细胞为主,细胞表面分子Ⅰ型胶原α2、瘦素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呈阳性表达.结论 真皮组织损伤或缺失是形成瘢痕的主要因素,而脂肪组织损伤或缺失与瘢痕的形成并无直接相关性.与真皮组织切割伤相比,脂肪组织切割伤的创伤处纤维化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4.
真皮及脂肪组织创伤后愈合差异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真皮和脂肪组织创伤愈合的差异性,探讨脂肪组织创伤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杜洛克母猪为实验动物,用滚轴取皮刀在同一个体背部制作真皮及脂肪组织切割(n=6)或缺损(n=1)创面,采用自身配对观察比较创伤后1、2、4及12周的大体愈合情况。对于真皮及脂肪组织切割伤创面,于创伤后1、2、3周在创面中央取材,观察创伤处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创面修复细胞表面分子I型胶原α2、瘦素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从创面中央看,瘢痕只出现在真皮组织切割伤和真皮组织缺损模型。真皮及脂肪组织切割伤同体配对比较结果显示,前者切缘处新生胶原沉积量要多于后者,且胶原类型存在差异;但两者创伤处修复细胞均以成纤维样细胞为主,细胞表面分子I型胶原α2、瘦素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呈阳性表达。结论真皮组织损伤或缺失是形成瘢痕的主要因素,而脂肪组织损伤或缺失与瘢痕的形成并无直接相关性。与真皮组织切割伤相比,脂肪组织切割伤的创伤处纤维化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和内膜组织Ki67基因、MMP2基因、Fa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6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患者从月经周期第2~3d开始,每日服用25mg米非司酮,连续服用1个月后行子宫手术;对照组病人入院后不服用任何药物,直接手术,术中均取瘤体及内膜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肌瘤及内膜组织中Ki67、MMP2、Fas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子宫肌瘤组织Fas阳性率为5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肌瘤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3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子宫肌瘤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3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MMP2和Fas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结论米非司酮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促进肌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李娜  熊姣  王东红 《重庆医学》2018,(16):2144-2147,2152
目的 探索人体卵巢癌细胞微RNA-1285 (miR-1285)的表达及其在卵巢癌病变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细胞中miR-1285的表达水平;同时在体外进行细胞实验,向人源SKOV3和OVCAR3卵巢癌细胞株转染miR-1285 mimics,运用噻唑兰(MTT)法对转染miR-1285 mimics成功的两株人源卵巢癌细胞进行体外增殖活力的检测,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miR-1285在患者卵巢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其对应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体外转染miR-1285 mimics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的细胞株,转染miR-1285 mimics的细胞株SKOV3,其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同样,转染miR-1285 mimics的细胞株OVCAR3其增殖能力也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卵巢癌患者的癌细胞中,miR-1285的表达明显降低,其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核仁素在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核仁素(又称C23)是真核细胞核仁中最主要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它不但直接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与成熟,还直接或间接参与细胞增殖、生长、胚胎发生、胞质分裂、染色质复制与核仁的发生等过程。最新研究表明,细胞凋亡的发生与核仁素蛋白的断裂和转位改变相关。核仁素双向核定位序列决定其在细胞核与细胞浆之间的物质转运以及细胞核功能的细胞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尿病皮肤伤前潜在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形成的机制。方法将16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8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致病12周后,肝素抗凝血收集血浆,取背部全层皮肤组织标本。测量血浆中糖化蛋白(GSP)、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观察皮肤组织学的改变,检测表皮厚度、表皮细胞周期、皮肤组织糖和AGEs含量;建立AGE-HSA干预的细胞培养体系,观测AGEs干预后表皮细胞周期和ECV304细胞的生长抑制。结果糖尿病大鼠毛色灰暗、枯黄、体质量减轻,皮肤明显变薄,表皮细胞数量减少,复层排列缺乏,表皮厚度[(0.016±0.007)mm]明显薄于正常对照大鼠[(0.037±0.0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真皮层部分胶原萎缩、肿胀,退化变性,并伴随程度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皮下脂肪进行性萎缩或消失。糖尿病大鼠血浆GSP和MDA含量升高,GSH下降,皮肤糖含量和胶原提取液的荧光值也显著升高(P均<0.01),真皮基质AGEs蛋白表达强烈且广泛,有的相互连接呈片状,正常大鼠真皮基质中亦出现AGEs蛋白的阳性表达,但均散在且淡染。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S期表皮细胞百分数(4.83±2.16)%与正常大鼠(5.01±2.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入G2/M期表皮细胞百分数(0.80±0.62)%比正常大鼠(2.86±1.10)%明显减少(P<0.05),而原代培养的表皮细胞经150μg/ml AGE-HSA干预48 h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CV304细胞在12.5、25及50μg/ml AGE-HSA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仍无显著性差异,而在100或200μg/ml AGE-HSA作用6、12、24及48 h后,各时相点的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糖尿病皮肤组织局部高糖和AGEs等毒性物质蓄积所致的皮肤组织自身的细胞或基质功能不良,是糖尿病皮肤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