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47例五个病期流行性出血热(EHF)血象和骨髓象的改变。结果为血象中有31.9%的患者出现早幼粒至晚幼粒阶段的粒细胞;早期嗜酸粒细胞减少,恢复期又出现;单核细胞随病情的恢复而增多;异常淋巴细胞的出现率达89.4%,主要在发热期和休克期。此外,还有粒细胞中毒性颗粒、空泡形成等质的改变。骨髓象的主要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象与骨髓象的细胞学变化。方法:对应观察了血象与骨髓象中的异常细胞。结果: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出现为感染所致,对EHF的临床诊断是非特异性的。骨髓象中异常组织细胞由过氧化酶与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皆为阴性。发现骨髓象中异常组织细胞似与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有着直接的延续联系,结论:异常组织细胞检测对EHF诊断是一个特异的早期方法。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 ,好发于青壮年 ,病情凶险 ,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在治疗上至关重要。我们对在我院收治 ,临床诊断 2 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象骨髓象进行分析 ,大部分病例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1 一般资料男性 16例 ,女性 4例 ,年龄 18~ 5 9岁 ,其中 2 0~ 45岁 16例占 80 % ,外周血及骨髓采集对病日例数见表 1。表 1 外周血及骨髓采集对病日例数病日 1~ 2 3~ 45~ 6 7~ 89~ 10 >10例数 15 83 2 12 结果外周血象分析 :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粒细胞 4例 ,其中中性中幼粒细胞 1例 ,中性晚幼粒细胞 3例 ,16例白细胞总数超过10× 1…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至今仍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而在发病早期很难与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等鉴别。为此,我们对双例临床确诊的病例在发热期进行了血象及骨髓象检查,以探索本病早期诊断的方法,并探讨血象等与预后的关系,其结果如下:(一)白细胞系统:17例的白细胞总数大于10000/立方毫米,最高一例达57400。15例的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5.
1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骨髓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材料与方法本文观察对象系我院近年收治的17例出血热患者,均按1981年全国出血热会议的标准确诊。其中发热、休克、少尿期共11例(组Ⅰ),多尿与恢复期6例(组Ⅱ)。骨髓取材于髂嵴。骨穿抽吸骨髓0.2—0.3ml,制成厚薄适宜的涂片,wright氏染色满意后由专人计数和分类,每片500个(部分病例200个)骨髓有核细胞,并仔细观察全片。结果(一) 骨髓增生程度:骨髓增生减低组Ⅰ1例;组Ⅱ3例。骨髓增生活跃13例。(二) 粒细胞系统:(1) 17例均见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细胞肿胀、核固缩、胞浆空  相似文献   

6.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具有独特的血液学改变,但目前对其骨髓象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报道和分析了60例不同病期的EHF患者的骨髓象。临床资料一、材料本组均为1990年10~1991年4月期间住院病人。本组EHF的临床表现典型,且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EHF抗体IgM阳性。60例中发热期40例、少尿期7例、多尿期9例,恢复期4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8~68岁,平均35.95岁。二、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正>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病程中骨髓的一般功能状况及其与免疫发病、血小板减少以及早期诊断的关系,我们对临床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的36例病人进行了血象检查,10例病人进行了骨髓象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流行性出血热血小板、血象变化的观察魏丽张贤芝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462000)笔者自1989年10月~1995年12月观察住院及门诊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00例,重点观察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变化,白细胞分类计数,对诊断预后的意义。1对象及检验方法1...  相似文献   

10.
<正> 舌诊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为探讨舌象对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早期诊断、分期、分型和评价预后、指导预防性治疗的价值,我们于1990年11月~1991年元月对收治的200例EHF患者病程中的舌象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50例,年龄20~50岁,平均36.9岁;女性50例,年龄16~60岁,平均35.6岁。轻型40例,中型80例,重型80例。发热期50例,少尿期120例,多尿期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分布很广。目前国內外对本病尚无特异性实验诊断方法。为此,对本例流行性出血热外周血及骨髓象改变的观察予以报告。病历摘要. 邓××,女,44岁,泥水工人。因高热畏寒,头痛一周,呕吐、腹泻于1983年12月20日诊断  相似文献   

12.
自1991~1996年我们对病情符合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断标准[1]的103倒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各期古象进行观察,将结果报告如下:1各期舌象1.1发热期舌象:舌质较红或深红,纹理粗糙,去体肿胀;青苔略黄成黄,苔面干燥。病情越重,百质越红,舌质越粗糙,舌体越肿胀,舌苔越黄,苔面越干燥。1.2低血压休克期舌象:舌质白,纹理粗糙,舌体瘦薄;百苔灰,苔面干燥。病情越重,舌质越白,舌体越瘦小,青苔越灰,苔面越干燥。1.3少尿期舌象:舌质较紫或紫,有瘀点,百体大而厚;舌苔较灰或黑,苔厚而滑。病情越重,舌质越紫,瘀点越多,苔体越…  相似文献   

13.
贫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系指病人单位容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标准而言。男性红细胞少于400万,血红蛋白低于12克%;女性红细胞少于350万,血红蛋白低于10.5克%,即为贫血。由于红细胞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4.
李倩 《中外医疗》2013,32(3):30-31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异常改变,为临床上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该组共70例艾滋病患者,对其进行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并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0例艾滋病患者都有外周血细胞一系、二系或者三系的减67例患者(95.7%)的骨髓细胞增生活跃,3例患者(4.3%)的骨髓细胞增生减低。结论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异常时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它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进而干扰造血干细胞的增值和分化有关,同时还和AIDS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异常改变,为临床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组共55例艾滋病患者,对其进行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外周血细胞三系减少;血红蛋白及白细胞二系减少的患者9例;白细胞、血小板二系减少的患者10例;单纯血红蛋白减少患者4例;单纯白细胞减少患者15例;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5例;白细胞增高异常的患者3例.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淋巴细胞相对比例大大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增高,且小部分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核稍向左偏移.经骨髓检查,36例患者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12例见有核细胞明显活跃,7例见有核细胞增生降低.另外,5例患者存在感染性骨髓象、4例真菌感染骨髓像,2例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骨髓象中,巨幼改变较普遍.结论:外周血细胞及核骨髓细胞的异常变化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其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进而干扰造血干细胞的增值和分化相关,同时还可能与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 (EHF)患者的血小板 (PLt)在各期的变化是很明显的。我院检验科测定了 34例EHF患者各期的PLt的变化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检察对象 :EHF患者 34例 ,符合卫生部1987年的诊断标准 ,并经ELISA法检测EHF—Ab而确诊。其中男 2 7例 ,女 7例 ,年龄 15~ 65岁。正常对照组为 10 0例健康体检者 ,男 80例 ,女 2 0例 ,年龄 17~ 62岁[1] 。1 2 方法 :采静脉血 1 0ml加入盛有 2 0 μ1EDTA·K2 的硅化试管中 ,于 2小时内在COULTERAC·T10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PLt。全套试剂由…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 (EHF)为EHF病毒直接侵犯和免疫作用引起的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多种组织脏器损害。临床以发热、低血压、充血、出血、肾脏损害等为主要表现。我科收治的EHF患者 6 1例均做了肝功能检查 ,发现发热期谷丙转氨酶 (ALT)均有异常 ,说明EHF病毒可引起肝脏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现将临床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1例EHF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 5 5例 ,女 6例 ;年龄 18岁~ 6 2岁 ,平均 35 2岁 ;职业 :工人 5 2例 ,农民 7例 ,学生 2例 ;临床分型 :轻型 2 9例 ,中型2 4例 ,重型 5例 ,危…  相似文献   

18.
张娟  李明勇  贺元  龚茜 《四川医学》2017,38(9):981-984
目的探讨粒细胞缺乏症的外周血常规、骨髓象及铁染色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粒缺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108例确诊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外周血常规、骨髓象及铁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08例粒缺患者血常规按年龄共分为8组,>80岁组粒缺患者HGB,RBC明显减低,RDW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象按照增生情况可分为成熟障碍型和再生障碍型,其中成熟障碍型78例(72.2%),再生障碍型30例(27.8%),再生障碍型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成熟障碍型组(P<0.05);粒系、粒红比值比明显低于成熟障碍型组(P<0.05);铁染色结果显示,粒缺患者平均外铁为1+,铁粒幼红细胞比例平均为22%,内外铁均不缺。结论加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及骨髓象的监测,了解骨髓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变化,有助于粒细胞缺乏症骨髓象的诊断与分型,结合铁染色结果及病因分析有助于粒细胞缺乏症的及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由于抗生素的早期和不正规使用,伤寒细菌培养率较前下降,肥达氏反应又受许多因素影响,实用价值日益受到限制,绐发热待查拟诊伤寒的确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人们开始注意伤寒的骨髓象。我们对50例伤寒患者的血象及骨髓象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分析,了解骨髓检查对MM的诊断意义及MM患者外周血象改变。方法:对50例MM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骨髓片:98%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浆(瘤)细胞比例(44.9±20.1)%,范围13.0%~90.5%;粒系比例(31.8±14.5)%,范围3.5%~58.5%;红系比例(11.4±8.2)%,范围0~29.0%;淋巴细胞比例(11.5±6.9)%,范围4.5%~38.5%;78%患者巨核细胞≥7个。外周血:96%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84%患者白细胞数正常,68%患者血小板数正常,50例患者血沉:100~175mm/h。结论:建议对不明原因贫血、血沉明显加快、有主诉骨骼疼痛的中、老年患者应做骨髓涂片检查,避免漏诊、误诊,使MM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