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层组播将组播功能从路由器转移到端系统,由端系统完成所有组播组通讯的功能.文章主要研究了面向单源流媒体非交互式应用的应用层组播系统.研究并实现了基于SSALMP协议的原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组播组的创建,组播组的加入和退出以及节点失效的处理,同时对其性能在局域网中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IPv4到IPv6过渡时期因特网的组播通信问题,提出了一种适于基于网络地址翻译和协议翻译(NATPT)的可扩展组播过渡方案(TMS).该方案将原边界路由器上实施的NATPT技术进行了扩展,并与IPv6域内的中心节点路由器(RP)进行消息通信以支持过渡网络中的组播服务.在通信过程中,NATPT路由器充当中继节点,连接IPv4方的应用层组播和IPv6方的网络层组播.利用佐治亚理工开发的网络拓扑生成工具GT-ITM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TMS方案可以明显的降低组播成员的传输延迟,降低网络的链路强度,能够较好的支持组播服务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3.
结合网络层组播和应用层组播的优势提出基于混合架构的组播方法.混合架构下的组播是在小规模网络中使用网络层组播,形成IP组播域,每个域中选出一个数据代理,而在IP组播域之间通过应用层组播进行连接.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架构的组播解决了IP组播区域部署限制问题,可以支持大规模网络,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网络上进行组播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应用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均部署相应的组播协议,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组播.介绍了数据链路层组播(二层组播)技术,提出了基于Struts框架的校园网多媒体二层组播系统,给出该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的实现.通过实验测试,从应用层、网络层到数据链路层均实现了组播,能有效地控制交换式以太网中的组播流,极大地改善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5.
lP组播方案由于其自身存在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未能获得广泛应用.随着P2P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P2P的应用层组播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文章对P2P应用层组播做了简要概述,详细介绍了目前主要应用层组播协议的实现,并指出应用层组播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现有基于分支路由器的组播路由机制能有效减少转发状态并提高可扩展性,但这些组播路由机制的加入时延较长,且对分支路由器失效的适应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分支路由器的快速分支组播(fast branch multicast,FBM)路由机制。FBM结合了已有分支组播路由机制的优点,并通过为接收者预先建立临时转发状态而加快组播加入过程。在NS2中对FBM和其他相关协议进行了实现。仿真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FBM不但可以加快组播加入过程,而且能对组播转发进行有效地控制,以快速适应分支路由器的失效。  相似文献   

7.
组播是一种高效的多点通信方式,IP组播效率高,但需专门的组播路由器,代价大,至今未能大规模部署.应用层组播数据的复制转发功能由终端主机完成,不涉及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更新,在Internet上容易实现,但终端主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如组播路由器,容易导致单点失效,且数据恢复困难.为解决应用层组播存在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树环结构的应用层组播方案,通过环结构来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采用主动随机转发技术来解决树环结构的多点失效问题.该方案既有效解决了应用层组播可靠传输问题,又降低了恢复时延和系统开销.  相似文献   

8.
现有基于分支路由器的组播路由机制能有效减少转发状态并提高可扩展性,但这些组播路由机制的加入时延较长,且对分支路由器失效的适应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分支路由器的快速分支组播(fast branch multicast,FBM)路由机制。FBM结合了已有分支组播路由机制的优点,并通过为接收者预先建立临时转发状态而加快组播加入过程。在NS2中对FBM和其他相关协议进行了实现。仿真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FBM不但可以加快组播加入过程,而且能对组播转发进行有效地控制,以快速适应分支路由器的失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应用层组播协议的分类,然后对基于隐含组播转发拓扑结构的应用层组播协议进行分析、总结,讨论了进一步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现有P2P应用层组播方案中存在的转发延迟较大、组播转发树结构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P2P应用层组播协议——DOMulti.该协议利用Tapestry路由和定位机制构建了深度有界且节点出度受限的组播转发树,该转发树不包含非组成员节点,从而优化了源到组成员节点间的传输延迟,提高了组播转发树结构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案相比,DOMulti在端到端延迟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更适合于P2P环境中的延迟敏感型组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IP组播需要进行路由器升级以及在可靠性和拥塞控制方面的不成熟,Overplay组播网络作为构建组 播服务平台的另一个可行途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实时多媒体应用对带宽需求的异构性,研究了异构环境下 Overplay网络中多速率组播在max-min公平性下的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算法,可对于任意给定的 Overplay组播树实现max-min速率分配,优化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由于IP组播需要进行路由器升级以及在可靠性和拥塞控制方面的不成熟,Overlay组播网络作为构建组播服务平台的另一个可行途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实时多媒体应用对带宽需求的异构性,研究了异构环境下Overlay网络中多速率组播在max-min公平性下的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算法,可对于任意给定的Overlay组播树实现max-min速率分配,优化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现有三个版本组成员管理IGMP的基础上,对多播路由器的组成员管理提出一种新的扩充策略.该策略认为多播路由器查询或主机报告物理子网中没有多播组成员存在,不是立即向上端路由器发送剪枝信息,而是根据该物理子网与多播组的上下文关系延迟发送剪枝信息,这样可以避免当很快可能有主机加入该多播组时再重新发送加入信息.这种机制能够减少由于物理子网成员的减少或增加引起路由器的剪枝而带来的代价,可以减少组成员维护的代价.用Petri网对策略进行了描述与论证,分析表明该策略下多播路由器的状态变换是活的以及循环的,多播路由器可以有效地节省总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Ad hoc网络中基于组播路由协议ODMRP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ODMRP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软件仿真的方式实现了基于Adhoc网络的ODMRP的路由协议的改进 .改进后的协议IODMRP通过新的路由选择算法使路由在最长时间内有效并使用主动探测的方式感知路径的状态 ,以达到充分利用Adhoc网络资源、提高节点通信质量的目的 .仿真实验验证了其性能  相似文献   

15.
异构网络中的分层组播:问题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异构网络中分层组播的研究进展.根据数据分层的特点指出要从可扩展性、公平性、是否解决IGMP延时、速率调整粒度等方面综合评估分层方案,将分层组播的设计过程分为层次组织、层速率分配和确定实施主体3个阶段,并据此将现有算法分为累加层与非累加层、静态分层和动态分层、端到端和路由器支持3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给出了动态分层、控制不良行为者、稀疏环境和无线网络中的分层组播等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拓扑感知和局部负载均衡的应用层组播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组播是一种适合大规模流媒体分发的方案。为了解决异质网络条件下Peer节点的负载均衡问题和降低覆盖层传输延迟,提出一个二层构架方案,覆盖网络根据网络距离进行聚类实现拓扑感知来降低覆盖层网络延迟;在聚类网络的内部,通过基于预期适应度的有偏游走算法构建局部负载均衡的覆盖网络。"中国教育与研究网"(Cernet)主干网上的实验验证了节点聚类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以O(lgN)的游走步长得到比现有系统更小的相对负载方差。  相似文献   

17.
To maximize the aggregate user utility in networks with both multirate multicast and unicast traffic, a unified convex program formulation of the problem is used to integrate multicast and unicast sessions into a common framework, which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the heterogeneity of multicast receivers. By applying a penalty function approach, a heuristic rate control algorithm is derived. In the distribut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lgorithm in IP networks, core routers employ Random Early Detection (RED) to mark packets in the case of congestion; end-users analyze congestion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update their rates to calculated optimal values. With an appropriate choice of utility functions and parameters, multicast and unicast sessions can share network resources in the proportional fair manner.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 the algorithm‘ s effectiveness. Study is also done on the effect of bandwidth discretization density upon resource allocation fairness in a layered multicast scenario.  相似文献   

18.
在Internet环境下,应用层组播系统的效率受到用户能力异构性的影响,但是在组播结构建立时,结点的能力难以准确得知;因此,提出一个可以在组播结构建立后优化组播树的应用层组播协议SmartTree。在SmartTree中,用户先加入一个覆盖网络,然后组成组播树。在系统运行中,组播树结构依据结点的能力动态优化。高带宽用户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得到利用,减小了组播源结点和用户结点之间的平均跳数和延时。模拟实验结果显示,第一次优化可以使用户结点的平均跳数减小2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