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枸杞雄性不育与植株发育进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枸杞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叶片中的活性氧在各个发育阶段的代谢变化进行了比较.与可育株相比,在营养生长阶段,O.-2的产生速率低,而H2O2 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较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可育株,但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差异则不明显.在生殖生长阶段,O.-2的产生速率高,H2O2 和MDA的含量也较高,SOD、CAT和 POD活性低于可育株.结果表明,枸杞雄性不育与植株发育进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新型化学杀雄剂CHA1诱导油菜品种638和82089雄性不育过程中叶片和花蕾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酶活性变化及MDA(丙二醛)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HA1处理下,油菜叶片中SOD、POD和CAT酶活性都升高,MDA含量降低;而在花蕾中SOD酶活性升高,POD和CAT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表明在CHA1处理油菜花蕾败育过程中,细胞中发生了氧化保护酶的活性变化和膜脂过氧化。  相似文献   

3.
用磷酸水溶液对马铃薯植株根际进行酸处理,调查酸处理植株(AT)的结薯特性,测定微型薯形成过程中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的含量。结果表明:pH 3处理3 d的AT植株平均每株结薯量最高,比对照增加了4.8倍,结薯始期比对照提前12 d。诱导微型薯过程中,AT和对照叶片SOD、CAT活性和Pro含量变化趋势相似;相同测定时间的AT和对照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及MDA和Pro含量存在差异。诱导微型薯1 d时,AT叶片的SOD和CAT活性恢复到对照水平,而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MDA和Pr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诱导微型薯5 d后,AT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始终显著高于对照,而MDA和Pro含量始终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水稻雄性不育现象,研究了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水稻不育系451A及保持系451B分蘖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育系水稻营养生长阶段的分蘖期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表现异常,不育系水稻SOD活性高于保持系,不育系水稻CAT活性低于保持系,导致不育系水稻MDA含量较高,这可能引起了水稻能量、物质代谢异常,膜脂过氧化逐渐积累,从而造成了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5.
B对花椰菜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不同 B质量浓度条件下花椰菜生长过程中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 2 )、丙二醛 (MDA)和谷胱甘肽 (GSH)含量以及脂氧合酶 (LO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1 )在缺 B条件下 ,随处理时间的延长 ,O- 2 、MDA含量增加 ;GSH含量 ,SOD、POD、CAT和 LOX活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 )正常 B处理条件下 ,O- 2 、MDA含量较低 ;GSH含量 ,SOD、CAT活性较高 .表明 B胁迫条件下花椰菜叶片活性氧代谢发生异常 ,活性氧清除能力减弱 ,膜脂过氧化加剧  相似文献   

6.
新高梨雄性不育细胞学特征及膜脂过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新高梨雄性不育的机理,观察了新高梨和丰水梨(可育)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并测定了花蕾发育过程中花蕾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新高梨小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晚期,败育主要表现为小孢子解体,绒毡层同时解体;在花蕾发育过程中,新高梨花蕾MDA含量和SOD活性(花粉成熟期除外)高于丰水,而POD、CAT活性低于丰水.  相似文献   

7.
离体锥栗叶片暗诱导衰老过程中 ,随浓度增加 ,超氧物岐化酶 (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 CAT)活性及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 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先降后升 ;随时间的延长 ,SOD、POD、CAT活性及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均逐渐降低 ,而 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却增大 .实验证明 ,低浓度的精胺 ( Spm)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高浓度的 Spm则有加速衰老的趋势 .推测 Spm在叶片衰老过程中 ,可能是通过活性氧和乙烯而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程亮 《现代农业科技》2015,(11):136-138
为了揭示生防菌的致病机理,用3株生防菌粗毒素处理猪殃殃叶片,测定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生防菌粗毒素对叶片防御酶活性及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株生防菌粗毒素使猪殃殃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MDA含量上升;毒素处理后的猪殃殃叶片中POD、SOD和CAT的活性均较不处理的对照升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雄性败育与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关系,以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湿地松种子园中的雄性不育株和雄性可育株为试验材料,对其小孢子叶球和针叶的SOD、POD活性及MDA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湿地松小孢子叶球SOD活性在整体上差异不明显。POD活性及MDA含量在同一时期不育株比可育株高,且差异明显。针叶SOD和POD活性雄性不育株比可育株低,POD活性差异很明显。针叶MDA含量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差异不明显。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SOD、POD活性及MDA含量在多数采样时期雄性不育株小孢子叶球明显比针叶高,而可育株小孢子叶球均比针叶低。研究认为,小孢子叶球中较高的POD活性及MDA含量可能是引起湿地松雄性败育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水稻幼苗叶片受稻瘟病菌侵染后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以水稻感病种质日本晴、抗病种质武运粳7号为材料,接种本区域稻瘟病菌混合小种,测定水稻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氧清除酶系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稻瘟病菌侵染后水稻抗病材料、感病材料幼苗叶片内SOD、POD、CAT等活性氧清除酶系活性均增强,且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呈增加趋势。感病材料日本晴活性氧清除酶系活性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11.
郑蕊  岳思君  柳玲  李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06-7507
[目的]揭示枸杞雄性不育败育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枸杞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叶片及花蕾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研究枸杞雄性不育性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结果]在减数分裂期和花粉成熟期,雄性不育株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宁杞1号。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春梢生长期最高,在展叶期最低。在生殖生长阶段,宁杞1号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随着花蕾的发育,YX-1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宁杞1号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在减数分裂时期和花粉成熟期,YX-1的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宁杞1号。[结论]不育株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可育株,可能是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大豆不育性自然变异的发现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8-2003年从8327份大豆资源和414个大豆杂种后代群体中分别获得11和6个不育新种质。对这17个不育种质与原亲代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10个从大豆资源群体所获得的不育种质与原亲本相似,其不育性可能由基因突变所致。17个不育材料中13个雄性完全不育,4个部分不育,由人工平行杂交试验结果及不育株自然结荚状况可将不育种质的雌性育性分为可育、部分不育和完全不育3类,雌雄育性组合有6种不育类型。17个不育材料中7个为雄性完全不育-雌性可育类型(MS-FF),其中NJS-3H、NJS-4H、NJS-8H具有良好的自然异交结荚能力;2个为雄性完全不育-雌性部分不育类型(MS-FPS); 2个为雄性部分不育-雌性可育类型(MPS-FF);另各有1个分别为雌雄完全不育(MS-FS)、雌雄部分不育(MPS-FPS)和雄性部分不育-雌性完全不育类型(MPS-FS),还有3个表现雄性不育,雌性育性有待进一步分析。遗传分析表明新发现的核不育材料均为由核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材料。其中NJS-8H(单显性基因遗传的MS-FF类型)、NJS-2H和NJS-12H(单隐性基因遗传的MS-FPS新类型)、NJS-9(可能受双隐性基因控制的MPS-FF类型)、NJS-7H(受双隐性基因控制的MPS-FPS类型)、NJS-10H(花和叶形均异常的MPS-FS类型)等不育性类型为以往未曾报导的。其他材料的不育性均受单隐性基因控制。5个品种大群体测定结果,不育性突变频率为0~1.87×10-4,通过自然变异选择可获得不同类型的大豆核不育种质,应重视自然变异的选择与积累,以供进一步雌雄育性变异与生殖生物学研究及其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不育系雌配子体休眠解除期(Ⅰ)、游离核停止分裂期(Ⅱ)、败育期(Ⅲ)时,取油松可育系和不育系胚珠、珠鳞及由胚珠诱导的悬浮细胞为材料,比较了它们在重量(w)、可溶性糖(ss)、游离氨基酸(aa)和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连体胚珠在Ⅰ期,ss、aa和sp低于可育系;Ⅱ期,ss、aa高于可育系,sp低于可育系;到Ⅲ期,只有aa高于可育系.不育系连体胚珠在3个发育时期,w和aa呈上升趋势,ss和 sp分别呈下降趋势.而可育系连体胚珠的鲜重(fw)、sp呈上升趋势,ss、aa呈下降趋势.在相同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条件下,相应连体胚珠发育时期离体培养的两系胚珠和悬浮细胞在fw、ss、aa、sp含量的变化上呈现与可育系连体胚珠相似的趋势,但不育系的fw、sp均高于可育系,ss、aa均低于可育系.不同育性和3个发育时期的连体及离体胚珠的fw、ss、aa、sp差异极显著,不同育性悬浮培养细胞的ss、aa、sp差异极显著.珠鳞的发育与胚珠的发育表现出相关性.我们认为,不育系胚珠内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在含量上的不足或配比上的不协调,使胚珠在 ss、aa和sp代谢上出现紊乱,可能导致了不育系胚珠的败育.   相似文献   

14.
辣椒核型雄性不育小孢子发育时期生化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2份辣椒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为试材,对不育株与可有株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的部分生化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初步探讨了这些生化特性的异常与不育性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花药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从小孢子母细胞期以后不育株明显高于可育株,过氧化氨酶活性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开始不育株明显低于可育珠;可溶性蛋白含量从小孢子母细胞期以后不育株明显低于可育株。  相似文献   

15.
萝卜雄性不育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物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 2个秋萝卜、1个春夏萝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材 ,研究了在不同发育时期萝卜叶片和花蕾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苗期和花期叶片中 ,不育系中各物质的含量均高于保持系 ;而不育花蕾中各物质含量均低于可育花蕾。认为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物质亏缺是导致其败育的重要原因 ,而营养器官中各物质向生殖器官运输受阻可能是导致不育花蕾中物质含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桃雄性育性与花器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和减数分裂期,花粉发生与发育期,花粉成熟期对雄性可育品种和败育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游离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优质丰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母本移栽密度及可育株拔除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A1B1(母本移栽密度7 500株/667m2、可育株采用挤浆识别拔除)制种产量最高(77.42 kg/667m2),处理A2B3(母本移栽密度5 625株/667m2、可育株采用看花识别拔除)制种产量最低(55.74 kg/667m2),极差为21.68 kg/667m2。可育株识别拔除技术间制种产量差异极明显,以挤浆识别拔除的处理(B1)平均产量最高(75.83 kg/667m2),分别较看花识别拔除处理(B3)和花蕾形态识别拔除处理(B2)增产33.95%和12.49%,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白榆D33雄性不育花芽发育的形态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形态的特征及内源激素在榆树雄性不育系花芽中的调控作用,在花芽发育的不同时期,观察白榆D33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Y3、Y4的花芽形态特征,并利用石蜡切片对其花药的内部形态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花芽发育过程的玉米素(ZT)、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可育株Y3、Y4相比,不育系白榆D33在花蕾发育期间,花丝不伸长,花药干瘪,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花粉而形成翅果;不育系白榆D33的ZT含量明显高于Y3、Y4,GA3含量动态变化较大,IAA含量出现下降趋势,并且在D33中GA3/IAA和GA3/ZT值动态变化幅度较大。不育系白榆花芽雄蕊发育不正常,花药不能产生花粉进行自花授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不育系白榆花芽的ZT、GA3和IAA含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以两个同质异核辣椒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花蕾发育过程中,1442A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均低于1442B和1442C,但13733C中的含量却明显低于13733A和13733B2;不育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育发生前高,而可溶性糖含量在不育发生后高;花冠露出之后,不育系花蕾中的MDA含量低于可育系,且随着花蕾发育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对新育成的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和营养生长期及盛花期叶片中的活性氧(O2^.-)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保持系花蕾相比,雄性不育系花蕾中O2^.-产生速率、H2O2及MDA含量较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较高,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与上述3种酶不同。叶片中虽有保护酶活性的差异,但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活性氧代谢的差异主要存在于生殖器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