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Ⅱ型糖尿病患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ILIB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58例Ⅱ型糖尿病患ILIBI有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经ILIB治疗后中层得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结论:ILIB能有效地改善Ⅱ型糖尿病患的血液变学状态,这对改善微循环,防治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43例患者采用低能是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LIB)治疗前后红细胞刚性系数(TK)的检测来判定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改变(ED)。结果显示ILIB治疗后TK值明显降抵(P<0.01)。说明ILIB治疗能明显改善ED。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疗法对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于温泉县各民族中随机抽取30名住院或门诊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行ILIB疗法,疗程前后化验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对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行ILIB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有显性差异。具体表现为,治疗后低切粘度非常显低于治疗前(P<0.01),高切粘度治疗后显降低(P<0.05);血浆比粘度治疗后非常显降低(P<0.01);红细胞压积治疗后非常显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总胆固醇治疗后显降低(P<0.05);甘油三酯治疗后显低于治疗前(P<0.05)。因此,ILIB疗法对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NFM)的影响。方法治疗组46例,在行常规疗法的同时加用ILIB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疗法,即复方丹参片3片加藻酸双脂钠0.1g,3次/d口服。受试者均于治疗前后测定全血病切粘度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并用XDM-300B型微循环动态图像仪检测NFM。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NFM各项积分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除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明显外(P<0.05),其余指标及NFM各项积分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ILIB能明显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对21例高血粘度患者采用ILIB治疗。一般治疗20次,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了有关指标。结果发现治疗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速度、血小板电泳速度、血浆粘度及血粘度切变率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而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则有显著上升(P<0.01)。提示ILIB对高血粘度患者有较好的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5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用光量子氧透射液体疗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系数、红细胞聚集系数和纤维蛋白原等显著改善(P<0.01),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47例肝原性糖尿病血液流变性的特点及降糖治疗后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降糖治疗后血流变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还原粘度(ηx),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I)和纤维蛋白原(PFC)等明显改善了(P〈0.01),说明了降糖治疗的重要性及血流变检测对于病情观察和疗效判定有重要意义,文章还就肝原性糖尿病血液流变的变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5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用光量子氧透镜体疗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系数,红细胞聚集系数和纤维蛋白原等显著改善(P〈0.01),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7例肝原性槽尿病血波流变性的特点及降糖治疗后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降糖治疗后血流变全血粘度(η_b)、血浆粘度(η_p)、还原粘度(η_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I)和纤维蛋白原(PFC)等明显改善(P<0.01)。说明了降糖治疗的重要性及血流交检测对于病情观察和疗效判定有重要意义。文章还就肝原性糖尿病血流变的变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检测21例脑血管病患者用磁极化量子血疗(QOB)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低切变率)和血浆粘度,其结果表明: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的不同切变率和血浆粘度均有显著的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提示QOB具有明显地改善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的作用,有益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Intravascularlaserirradiationonblood,ILIB)治疗脑梗塞4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后明显改善。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治疗后明显降低,表明该疗法有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液流变性质等功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21例肺心病与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的对比研究,表明:1.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低切变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脑梗塞组(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2.肺心病人尽管存在血液的高粘、高凝、高聚,但发生脑梗塞者却极少占14.29%.3.血液流变学障碍在脑梗塞的发病中并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囊化胰岛异种移植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同时观察与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在存活率、降血糖、血流变、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植组在移植术后70d 时全部存活,胰岛素治疗组8 只存活,移植术后100d 时测得血糖(6.51±1.08)m m ol/L,与胰岛素注射组(21.29±2.45)m m ol/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1)。血流变指标改变如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细胞聚集指数、高切还原和低切还原粘度等移植组均比胰岛素组降低(P< 0.05,P< 0.01)。移植组肝脏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显著轻于胰岛素治疗组。表明微囊化胰岛移植治疗实验性糖尿病有效,并能降低血流变指标和减缓肝脏的损害,对改善微循环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异舒吉防治心脑血管病机理。方法 观察异舒吉对3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氧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影响,并与用硝酸甘油治疗的30例作对照。结果 异舒吉能增加血清超氧化物化酶活性和前列腺素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血栓素B2水平,降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药理效应优于硝酸甘油。结论 异舒吉有抗氧化作用,消除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疗法对银屑病患者微循环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于治疗前后测定50 例男性患者(17~35 岁)的血液流变、甲襞微循环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存在血液粘度高和甲襞微循环异常。活血化瘀治疗使血液流变及甲襞微循环有明显改善。结论:活血化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从不同方面控制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芪丹通脉片(QDTMT)对高脂血症SD大鼠血液流变性,细胞流变性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同时用QDTMT灌胃。于第16d从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血脂、血液流变性、细胞流变性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结果:QDTMT能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AI),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DI),能够降低荧光偏振度,减少红细胞丙二醛(MDA)的含量。结论:QDTMT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紊乱、血液流变性,细胞流变性,红细胞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糖络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糖络通对四氧嘧啶糖尿病(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用四氧嘧啶180mg/kg皮下注射复制DPN大鼠模型,将血糖明显升高的大鼠按血糖高低随机分为模型组,糖络通高、低剂量组,并设正常大鼠作对照组。 观察糖络通对并发DPN的大鼠血液流变性各参数的影响。结果:糖络通能很好地改善大鼠不同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及血浆黏度,对高切、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RBC)聚集指数都有良性作用;且能加速RBC电泳速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结论: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性可能是糖络通防治DPN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肺心病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7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均评价监测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稀释后静滴;对对组只给予常规治疗。2周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各组前后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全血高切粘度、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定量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下降,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纠正心力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健康对照者的全血高、低切黏度值、血浆黏度值、红细胞比容、血沉及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脑梗死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血脂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尤其全血低切黏度值及血清TG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分析对临床诊断及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特性在脑血栓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8例脑血栓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脑血栓患者 RBC- C3 b RR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0 1) ,而 RBC- ICR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全血高切、低切黏度高于对照组 (P<0 .0 1) ,血浆黏度、血沉、血沉方程 K值、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0 1)。结论 :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血液流变学特性异常是发生脑血栓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