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盐酸益母草碱对阿霉素所致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发育正常受精后48h的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模型,用盐酸益母草碱+阿霉素(浓度为0+30mg/L,30mg/L+30mg/L,60mg/L+30mg/L,120mg/L+30mg/L)处理上述胚胎,分别于受精后60h、72h和96h时观察胚胎心脏的形态及心率的变化。结果各给药组以及对照组在给药后均出现心率减慢、心脏区域出血的胚胎心脏中毒现象。但益母草碱联合用药组的心脏毒性作用较小,且随着盐酸益母草碱浓度的升高,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作用明显减小。结论阿霉素对斑马鱼胚胎具有心脏毒性作用.而盐酸益母草碱对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1(matrix metallopeptidase 21,MMP21)基因表达下调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斑马鱼胚胎1~2细胞期采用显微注射吗啡啉反义寡核苷酸(morpholino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MO)的方法下调MMP21基因的表达.10体节期用RT-PCR方法检测MMP21-MO的有效性.设置0.5、0.75、1 mmol/L和1.5 mmol/L 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MMP21-MO注射组,以标准对照吗啡啉反义寡核苷酸(Con-MO)注射组和野生型(WT)组为对照.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斑马鱼胚胎发育情况,统计分析不同注射浓度斑马鱼胚胎死亡以及畸形数量.整胚原位杂交检测心脏特异性标志物(cardiac myosin light chain 2,cmlc2)在受精后28 h(hours post fertilization,hpf)及受精后48 h的表达,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后72 h斑马鱼胚胎心脏,分析各时间点斑马鱼心脏环化情况.通过计数各组斑马鱼胚胎受精后24、48及72 h心率和测量各组胚胎受精后72 h时心室收缩分数(ventricular shortening fraction,VSF),评价MMP21基因表达下调对斑马鱼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MMP21-MO能够有效抑制MMP21基因的表达.MMP21-MO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1 mmol/L MMP21-MO注射组胚胎畸形率最高,死亡率较低,畸形主要表现为心前区水肿、心脏环化异常、心脏搏动减弱和心率减慢.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MP21基因的表达下调导致心脏特异标志物cmlc2 mRNA在受精后28 h和受精后48 h时期异常表达,提示心脏环化前期阶段(cardiac jogging)和心脏环化(cardiac looping)过程异常.受精后72 h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心脏形态同样发现MMP21-MO注射组斑马鱼心脏环化异常.与对照组比较MMP21-MO注射组胚胎心率减慢,心室收缩分数下降.结论 MMP21基因表达下调导致斑马鱼心脏环化异常及心功能受损,MMP21基因可能在斑马鱼心脏环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2,4-二氯苯氧乙酸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造血干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 野生型斑马鱼胚胎暴露于2,4-D水溶液中,RT-PCR测定2,4-D暴露后斑马鱼胚胎cmyb基因表达水平,cmyb探针原位杂交和cmyb: eGFP转基因鱼系观察2,4-D暴露后斑马鱼胚胎造血干细胞的发育水平。 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显示,5、10mg/L 2,4-D组胚胎的死亡率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胚胎死亡率维持在8%,而20mg/L 2,4-D组胚胎的死亡率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胚胎死亡率逐渐上升,至96h时胚胎全部死亡。受精后48、72h暴露组胚胎孵化率随着暴露浓度增加而减少,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受精72h的LC50为16.3mg/L,95%的可信区间为(13.2mg/L,21.3mg/L)。与对照组相比,受精后48h 10mg/L 2,4-D组(t=13.11,P<0.001)和受精后72h 10mg/L 2,4-D(t=7.176,P<0.001)组胚胎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受精后48h 10mg/L 2,4-D组胚胎的造血干细胞标记基因cmyb(t=28.98,P<0.001)和原始红系祖细胞标记性基因gata1(t=13.60,P<0.001)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 2,4-D可能通过影响cmyb基因的表达导致斑马鱼胚胎造血干细胞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4.
卡马西平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斑马鱼为动物模型进行药物毒性作用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用不同浓度卡马西平处理发育48 h斑马鱼胚胎,于药物处理后8h、16h、24 h观察各组胚胎心脏形态变化,并计数心率.药物处理24 h后终止药物作用,并于4h、8h、24 h连续观察各组胚胎心率的恢复情况.结果 卡马西平处理引起斑马鱼胚胎心率降低,随处理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升高下降越明显,卡马西平引起胚胎心率下降的24h EC50约为626.07 mmol/L,终止药物作用后8h,胚胎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卡马西平引起斑马鱼胚胎心率降低,并呈现量效依赖性,卡马西平对心率的抑制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辛脑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受精后3h(hpf)斑马鱼胚胎为实验模型,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25、50、100、200和400μmol/L)细辛脑溶液中,以不加细辛脑为对照组,每隔24 h更换1次细辛脑溶液,分别在24、48、72和96 hpf等时间点用显微镜观察班马鱼胚胎发育形态,记录24 hpf胚胎自主抽动次数,48 hpf心率、畸形率和死亡率,72和96 hpf孵化率和死亡率,利用RT-qPCR检测96 hpf斑马鱼胚胎Sepn1基因表达情况,采用Noldus斑马鱼幼鱼行为视频跟踪系统评价细辛脑暴露对幼鱼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细辛脑各实验组斑马鱼胚胎自主抽动次数随浓度增加而降低,100、200和400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细辛脑各实验组斑马鱼48 hpf心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72和96 hpf斑马鱼幼鱼出现了脊柱弯曲、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等畸形形态;与对照组相比,100、200和400μmol/L组96 hpf孵化率均下降,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400μmol/L组死亡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细辛脑浓度增加,96 hpf斑马鱼幼鱼运动速度和距离明显减小,200和400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200和400μmol/L浓度组活跃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96 hpf时,细辛脑各浓度组胚胎Sepn1基因表达下降,其中100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00和400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细辛脑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有致畸作用,并且影响其运动行为,建议婴幼儿慎用细辛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益母草挥发油对不同发育阶段斑马鱼胚胎毒性作用。方法:将1.5、3.125、6.25、12.5、25.0、50.0、100.0μg/mL的益母草挥发油处理受精后2 h(2 hpf)的斑马鱼胚胎,在12、24、48、72、96 hpf时间点记录斑马鱼胚胎发育情况。结果:益母草挥发油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致死性(12、24、48、96 hpf的LC_(50)分别为42.79±2.02、36.97±1.91、31.92±0.79、6.98±0.88μg/mL)和致畸性(48、72、96 hpf的TC_(50)分别为6.31±0.49、3.56±0.48、1.58±0.19μg/mL),同时使斑马鱼胚胎心率减慢,身体形态发生变化,且毒性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益母草挥发油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一定的毒性,为益母草挥发油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二甲基亚砜(DMSO)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方法 将受精后3h的斑马鱼卵分别暴露于含有0.1%、0.2%、0.3%、0.4%、0.5%、0.6%、0.7%((Ψ))DMSO试液中,观察不同浓度DMSO对鱼卵孵化率、死亡率及畸形情况的影响,评价DMSO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受精后24 h、48 h、72 h、96 h,DMSO浓度≤0.5%对斑马鱼胚胎无明显毒性效应;DMSO浓度≥0.6%时,斑马鱼胚胎在受精后48 h、72 h、96 h孵化率显著下降,死亡率增加并产生大量畸形.结论 用DMSO作为化合物的助溶剂研究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时,应选择DMSO的浓度≤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KB及其耐药株KBV200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测定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c2和cyclinB1的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结果:氯化两面针碱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显著抑制KB及KBV200细胞的生长,48 h IC50分别为(2.36±0.22) mg/L和(2.43±0.19) mg/L;与对照组相比,经3 mg/L氯化两面针碱作用, KB及KBV200 G0/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G2/M期细胞显著增多(P<0.01);cyclinB1的转录与表达降低(P<0.01),而cdc2的转录与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化两面针碱有可能通过下调cyclinB1的转录与表达来诱导KB细胞及其耐药株KBV200的G2/M期阻滞,从而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1-苯基-2-硫脲(PTU)可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的产生,保持斑马鱼透明,便于形态观察和信号检测。本文研究了PTU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和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生成,保持斑马鱼透明性的最佳浓度。方法用不同浓度PTU处理23 hpf(受精后,hours post fertilization,hpf)斑马鱼胚胎,作用57 h后观察80 hpf斑马鱼的形态学、生理学改变,计算死亡率和孵化率,测量心率和静脉窦-动脉球之间的距离。结果浓度为0.197mmol/L、0.296 mmol/L PTU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保持斑马鱼整体透明,对斑马鱼心血管系统结构和生理功能无影响,且不影响斑马鱼正常孵化过程。随着PTU浓度的增加,斑马鱼死亡率增加,孵化率下降,出现心包水肿,心脏畸形等改变,心率下降,静脉窦-动脉球之间的距离增大。结论浓度不高于0.296 mmol/L的PTU溶液能有效抑制斑马鱼黑色素生成,对斑马鱼心血管毒性研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应用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进行化学品毒性鉴定的方法。方法 将健康亲代成熟斑马鱼进行交配产卵,产卵后收集斑马鱼胚胎,于受精后6 h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梯度浓度的甲醛(0、0.005%、0.010%、0.012%、0.014%、0.016%、0.018%、0.020%)、乙醇(0、1.0%、1.2%、1.4%、1.6%、1.8%、2.0%、2.2%、2.4%)、三氯异氰尿酸(0、2μg/m L、4μg/m L、6μg/m L、8μg/m L、10μg/m L、12μg/m L、14μg/m L、16μg/m L、18μg/m L、20μg/m L)、甲醇(0、0.6%、0.9%、1.4%、2.0%、3.0%、4.5%),在暴露后24 h、48 h、72 h、96 h、120 h观察斑马鱼胚胎的死亡情况。结果 甲醛、乙醇、三氯异氰尿酸、甲醇暴露后,随着剂量的升高,斑马鱼胚胎在各观察时间点出现死亡明显升高,甲醛、乙醇、三氯异氰尿酸、甲醇对受精后6 h斑马鱼胚胎的96 h LD50分别为0.001 6 mol/L、0.333 0 mol/L、7.514 0μg/m L、0.401 0 mol/L。结论 斑马鱼胚胎可用于化学品暴露的安全性评价,应用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进行化学品毒性鉴定是未来可发展的毒理学替代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用0、10、20、40、80、100 µg/L的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进行处理,进行畸形表型及浓度效应分析。研究0、2.5、5、10 µg/L的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自主运动、接触反应、自由泳动等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氯氟氰菊酯暴毒斑马鱼胚胎的主要畸形表型为心包囊肿大、脊柱和尾部弯曲、卵黄囊肿大等。与对照组比,20 µg/L及以上浓度暴露下斑马鱼胚胎的畸形率显著提高(P<0.05),而10 µg/L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无明显致畸效应。氯氟氰菊酯在胚胎受精后120 h(120 hpf)的半数致畸浓度(EC50)为38.61 µg/L。运动行为检测结果显示,2.5 µg/L暴露下斑马鱼胚胎的自主运动频率在19、21和22 hpf时显著升高(P<0.05),10 µg/L氯氟氰菊酯暴露下胚胎的自主运动频率在20和21 hpf时显著下降(P<0.05),且峰值由21 hpf延迟到22 hpf;5、10 µg/L组胚胎在27和48 hpf时对接触反应的运动距离呈显著下降(P<0.05);10 µg/L氯氟氰菊酯显著降低了仔鱼的自由泳动速度(P<0.01)。结论: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有严重的致畸效应,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对斑马鱼胚胎无明显致畸效应的低剂量氯氟氰菊酯即可显著影响其自主运动、接触反应、自由泳动等发育早期的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吉非替尼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及abcb4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斑马鱼,实验分为吉非替尼组、阿霉素和吉非替尼的混合液组、空白对照组.将吉非替尼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分别处理受精后0.5~1.5 h(0.5~1.5 hpf)的斑马鱼胚胎,观察胚胎和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及畸形率变化.统计各浓度不同时间点的胚胎死亡率,计算出IC50的数值;统计48 hpf和72 hpf的胚胎孵化率及120 hpf的畸形率;收集不同组别的斑马鱼胚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斑马鱼胚胎中abcb4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计算出吉非替尼在斑马鱼胚胎中的IC50为16.18 μmol/L.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吉非替尼(≥20 μmol/L)显著抑制胚胎的孵化,并有明显的胚胎致死效应和致畸效应;吉非替尼组的斑马鱼胚胎abcb4基因的mRNA水平变化不显著,而阿霉素和吉非替尼的混合液组的abcb4基因的mRNA水平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吉非替尼对斑马鱼早期胚胎中abcb4肿瘤耐药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但是吉非替尼能逆转易耐药药物阿霉素的耐药作用,提示使用斑马鱼可以构建肿瘤耐药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纳米TiO2与Cu2+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AB系斑马鱼为动物模型,以斑马鱼胚胎在72 hpf孵化率、96 hpf死亡率及120 hpf畸形率为指标,评价纳米TiO2联合Cu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 结果 (0.12~4)mg/L Cu2+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0~200)mg/L纳米TiO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无明显影响。纳米TiO2与Cu2+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有一定的发育毒性,但与单独Cu2+暴露相比,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畸形率明显下降,孵化率明显上升。 结论 纳米TiO2联合Cu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u2+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toxic effects of 3 nanomaterials, i.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graphene oxide (GO), an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RGO), on zebrafish embryos. Methods The 2-h post-fertilization (hpf) zebrafish embryos were exposed to MWCNTs, GO, and RGO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1, 5, 10, 50, 100 mg/L) for 96 h. Afterwards, the effects of the 3 nanomateria on spontaneous movement, heart rate, hatching rate, length of larvae, mortality, and malformations I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RGO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hatching of zebrafish embryos. Furthermore, RGO and MWCNTs decreased the length of the hatched larvae at 96 hpf. No obvious morphological malformation or mortality was observed in the zebrafish embryos after exposure to the three nanomaterials. Conclusion MWCNTs, GO, and RGO were all toxic to zebrafish embryos to influence embryos hatching and larvae length. Although no obvious morphological malformation and mortality were observed in exposed zebrafish embryos, further studies on the toxicity of the three nanomaterials are still need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阿奇霉素诱导斑马鱼幼鱼心脏毒性的模型,为后续抗菌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受精后2 d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作为模型,以不同浓度的阿奇霉素处理斑马鱼胚胎3 d后,观察斑马鱼胚胎心脏形态并计算其心率和心搏量以评价斑马鱼胚胎心脏的功能。结果 0.3和1 mm浓度的阿奇霉素作用3 d后,可见斑马鱼胎心明显毒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胎心肿大,心率减慢和心搏量减小。结论阿奇霉素对斑马鱼胎心有明显毒性作用,且与阿奇霉素的浓度正相关,该模型可以用于后续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乙醇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和流出道发育的干扰作用,并初步探讨叶酸挽救乙醇所致心脏和流出道发育异常的最佳时段和可能机制。方法  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不同时段予以乙醇处理,观察胚胎的发育异常情况。将受精后7~12 h被予以乙醇组定义为乙醇处理组。在乙醇处理组胚胎的发育不同时段给予外源性叶酸进行叶酸挽救实验,观察各叶酸干预组胚胎的发育状况,探寻叶酸挽救的最佳时段。将受精后7~12 h给予叶酸组定义为叶酸挽救组。观察并统计乙醇处理组以及叶酸挽救组的胚胎发育异常百分比、存活百分比、心脏和流出道形态及其异常百分比、心率、心室收缩指数等指标来评估胚胎的发育状况。利用荧光显微造影的方法探查心脏流出道形态,采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和real-time PCR 方法检测胚胎bmp2b、tbx1的表达情况。结果  乙醇可干扰胚胎发育,乙醇处理组胚胎存在明显心脏和流出道形态异常以及心功能损害,在胚胎发育早期乙醇的干扰作用最明显。给予外源性叶酸能挽救乙醇导致的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受精后7~12 h叶酸挽救作用最显著。乙醇处理组胚胎心脏和流出道的bmp2b、tbx1表达下降;予以叶酸干预后,乙醇处理组胚胎bmp2b和tbx1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叶酸能有效挽救乙醇导致的心脏和流出道发育异常,其机制可能是上调乙醇处理组胚胎bmp2b、tbx1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核酸染料Goodview、Gelred和Gelsafe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受精后时间(hpf)为3hpf的斑马鱼胚胎随机分组,分别加入0、0.01%、0.02%、0.04%、0.08%、0.16%和0.32%浓度的Goodview、Gelred和Gelsafe 3种核酸染料,观察3种核酸染料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记录胚胎48 hpf心率,计算72和96 hpf孵化率,96 hpf死亡率及畸形率;同时观察了4、24和48 hpf 3种染料穿透胚胎膜的情况。结果 Goodview、Gelred和Gelsafe 3种核酸染料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037%、0.092%和0.130%。3种核酸染料0.04%~0.32%浓度组的胚胎48 hpf心率、72和96 hpf孵化率、96hpf死亡率和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3种核酸染料96 hpf死亡率、72和96 hpf孵化率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Gelsafe 0.08%~0.32%浓度组部分幼鱼出现心囊水肿和脊柱弯曲,0.32%Gelred组染毒后还出现眼点发育不全,Goodview0.04~0.16%浓度组部分幼鱼除心囊水肿和脊柱弯曲外,还出现尾部发育不全等畸形表征。0.01%Goodview 4 hpf能穿透胚胎膜进入胚胎内,随着浓度和时间增加,胚胎内荧光增强。而Gelred和Gelsafe 0.32%浓度下4 hpf未发现明显荧光蓄积点,24hpf和48 hpf仍未发现。结论 3种核酸染料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毒性,随着使用浓度的增加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