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根据某履带车辆扭转振动(以下简称为扭振)的计算和试验数据,就车辆动力传动轴系的扭振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文章着重指出,发动机与车辆传动系统配套使用后,其频率和振型的变化特点,以及同单机系统的密切关系。不论是发动机设计工作者还是车辆设计工作者,重视整车的扭振计算和试验并有效地加以解决,才能保证车辆的安全可靠工作。  相似文献   

2.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转强迫振动响应灵敏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转强迫振动集中参数模型,采用直接导数法推导了扭振角位移和轴段附加扭振应力对轴系刚度的灵敏度计算公式,扩展了扭转强迫振动响应的灵敏度分析方法.以某车辆动力传动系统为实例进行灵敏度计算和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系统动力学修改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减小传动系统扭振响应,基于iSIGHT优化设计平台,集成自编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分析程序建立了反映系统振动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以联轴器刚度为设计变量,以多个轴段的附加扭振应力最小为目标,采用Pointer全能优化器求解,实现了联轴器刚度优化设计。优化后,扭振角位移及轴段附加扭振应力都显著减小。结果表明,通过iSIGHT优化平台集成扭振分析程序,形成了一个快速有效的优化系统,对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联轴器刚度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盖斯林格联轴节的振动特性出发,探讨了具有盖斯林格联轴节轴系的扭振计算方法,通过在八○式坦克上,采用刚性与弹性联轴节时的扭振特性计算与分析,以及对两种联轴节使用下的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响应进行的多点同步测量分析,阐述了盖斯林格联轴节对坦克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特性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应用扭振计算程序设计联轴节动力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车辆整车和传动系振动综合数学模型,对车辆悬挂系统参数对传动系扭振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着重对坦克履带车辆进行了分析计算,以此阐述探讨了该问题存在的规律,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双电机耦合驱动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的扭振问题,建立了包含两挡自动变速箱及行星排啮合刚度在内的传动系统集中质量模型;通过分析无阻尼自由振动振型,得到了传动系统各部分的相对振幅关系;计算了电机的临界转速,并找出了16个共振点车速;建立传动系统扭振模型,分别对急加速和缓加速工况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限制电机转矩变化率对改善扭振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分析和解决同时包含定轴与非定轴结构的双电机耦合驱动传动系统扭振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某车传动系统扭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了某车传动系统在采用橡胶联轴器和两种盖斯林格联轴器时的扭振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采用不同联轴器时传动系统的扭振特性.基于对三个方案的传动系统性能的分析对比,预测了传动系统可能存在的共振现象,并提出合理建议,这对于解决业已存在的扭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GT-Suite软件建立了某超重型多轴驱动特种车动力传动系统的非归一化多分支扭振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车辆在驻车变速箱空挡、驻车分动器空挡和车辆行驶3种工况下的扭转固有模态;通过试验获得了以上3种工况下系统的扭转固有模态.对比驻车变速箱空挡工况与驻车分动器工况可知,在联轴器隔振效果较好的情况下,变速箱对发动机的扭振特性影响不大.固有频率在驻车工况和行车工况下会发生偏移,因此,车辆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两种工况.  相似文献   

9.
传递矩阵法在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递矩阵法实用性强,常用于计算集总参数模型的动态特性.JAVA语言则面向对象编程,且能方便地实现跨平台运行.根据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分析的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编制了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分析程序,并以某型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为例,完成了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固有振型的计算,应用过程和结果分析充分说明了程序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机械传动系扭振通用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分析已有扭振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研究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的新方法──通 用模型法,它统一了定轴传动与行星传动轮系的模型。文中将任何一种齿轮传动系统定义为一个 多自由度多分支的振动系统,该系统由简单行星排、复合行星排、齿轮啮合对、弹性轴等子系统组 成,并指出任何一个具体的传动系统是由该系统中几个子系统及其耦合所组成,可根据传动系统 的具体结构和参数,调用通用模型程序,利用计算机实现方程自动组装与求解。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矩阵法的轴系扭振图形化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矩阵法是一种用于扭振分析的解析法。文中通过对不同振动数学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矩阵法求解轴系扭振的图形化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只需用户提供原始的扭振力学模型,且不受轴系分支结构和模型规模的限制。在具体实现时,该方法将扭振模块规划为两类模块单元,用这些模块单元可搭建成各种扭振力学模型,通过扭振模型中模块的遍历和当量系统的转换生成模型拓扑结构关系,并最终组集成求解所需的系统矩阵。应用实例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图形化建模方法通用且易于编程实现,它可以推广到数学模型为振动微分方程的其它模型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一台 N4 85柴油机为例 ,提出一种基于轴单元有限元模型的计算柴油机曲轴系扭振及优化设计减振器的方法 ,并开发了相应的通用程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连续分布轴系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耦合的模型和数学表达式 ,对轴系扭 /弯耦合的自由振动求得了解析解 .并对仅考虑轴系自重情况下的简支轴系扭 /弯耦合振动进行了求解 ,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 .发现了耦合频率与非耦合情况下的扭振和弯曲振动固有频率的对应关系 ,这对于轴系复杂振动形式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坦克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性质;建立了稳态随机扭转振动时激励的统计特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响应的统计特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计算与试验,得到了某中型坦克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统计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用于坦克发动机扭振减振器性能测试的试验装置的特点, 并着重介绍了该试验装置模拟轴系的设计思想和原理及参数确定的依据. 并介绍了实际发动机的轴系模拟研究及硅油减振器性能的实验研究的过程,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某液力机械行星变速结构涡轮轴紧固机构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有限元的扭转振动激励对于紧固件预紧力和内部接触力变化规律的研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在不同预紧力作用下螺母的轴向位移幅值变化规律和垫片止动舌与螺母、垫片内止动舌与螺纹轴的接触力的变化规律.由仿真结果可知:预紧力越小,螺母的轴向位移幅值在输入轴的扭转激励作用下逐渐增大的趋势越快,紧固件松动的趋势也越快.垫片止动舌与螺母、垫片内止动舌与螺纹轴的接触力出现周期性变化,随着紧固件的松动,其接触力幅值逐渐增大,止动舌受到疲劳断裂的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17.
高普  项昌乐  刘辉 《兵工学报》2022,43(10):2443-2450
频率自适应变刚度扭转吸振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是实现动力传动系统扭转减振的关键。针对某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建立含变刚度扭转减振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系统模型提出瞬态查表和稳态寻优结合的控制策略,有效地消除系统外部激励主导频率识别偏差,使变刚度扭转吸振器能够快速跟随外部激励主频,实现扭转吸振器的半主动控制。仿真和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综合控制方案能有效提升减振性能10%。  相似文献   

18.
一种齿轮副模型及其在多体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清泉  程颖 《兵工学报》2003,24(4):509-512
为了建立基于优秀的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的齿轮传动系统虚拟样机模型,对传统的齿轮副扭转振动模型进行动力学等价变换,推导出一种齿轮副传动模型。该齿轮副模型包含传统齿轮副扭转振动模型的全部动力学内容,能在ADAMS中方便定义,应用广泛。利用该齿轮副模型建立的齿轮系统模型能直接进行系统扭转振动固有特性、频域特性、考虑多种激励的动态响应等方面的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