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β-环糊精敏化荧光法测定黄柏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盐酸小檗碱是黄柏的主要提取物,与β-环糊精可以形成包合物,产生敏化荧光作用.在7.50 mg/mL β-环糊精水溶液中,选择荧光激发波长(λex)345 nm,发射波长(λem)540 nm,工作曲线线性范围0.10~1.00μg/mL,检出限1.33 ng/mL,测得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1.56%.此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对中药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甲醇溶剂对芸香科黄柏属川黄柏的茎进行回流提取,利用硅胶、胺基硅胶和葡聚糖凝胶等多种柱色谱法对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核磁共振和电喷雾质谱等波谱技术以及与文献报道数据比对,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分别鉴定为二氢小檗碱(1),hediamine(2),2-methoxy-berbin-10-ol(3),3-methoxy-berbin-10-ol(4).并对化合物1的波谱进行详细归属,对化合物2进行单晶衍射实验,确定其绝对构型.所有化合物均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微弧氧化技术防护膜层的降解速度和生物活性,在纯镁超声微弧氧化膜层表面制备植酸掺杂盐酸小檗碱的复合生物涂层。方法植酸作为对照组,不同盐酸小檗碱为实验组,利用SEM、能谱、接触角测量仪等手段研究不同盐酸小檗碱添加量对复合涂层的表面的形貌、接触角、成分的变化以及耐腐蚀性影响。结果 BH处理浓度越大,复合涂层表面孔洞数量越少,孔径越小。添加2 g/L盐酸小檗碱制备的复合膜层综合性能最好。结论纯镁超声微弧氧化植酸-2g/L盐酸小檗碱复合膜层的耐降解性能及耐蚀性能显著提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小檗碱和溴化乙锭与DNA的光谱学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小檗碱(berberine)和溴化乙锭(EB)与ct-DNA的光谱学作用.在ct-DNA存在时,berberine和EB的荧光强度都有较大的提高,pH的改变对二者荧光光谱的发射峰位与强度影响不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随ct-DNA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减色效应;二者都使ct-DNA的圆二色谱正负峰的吸收强度有所增加;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表明,EB-DNA体系的发光强度高于berberine-DNA体系.在DNA的定量测定中,可用无毒、副作用的小檗碱代替有致癌性的溴化乙锭,为安全、无环境污染、定量测定DNA提供了新试剂使用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工业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乙酰柠檬酸三乙酯、柠檬酸三丁酯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在可食性膜中添加的可能性,及其对可食性膜机械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在60℃下,壳聚糖与甘油质量比为8∶5(即壳聚糖0.02g/mL,甘油0.0125g/mL),增塑剂体积分数在0.75%时,该膜的机械性能最佳。抑菌圈法检测表明柠檬酸三丁酯的添加不影响膜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膜包裹法处理实体桃,结果表明室温下放置10d,膜包裹法处理的桃果实日失重率达到30%以上,腐烂指数近60%,而对照组日失重率达到40%相似文献   

6.
7.
以葛根芩连汤为研究对象,其中葛根、黄芩、甘草与黄连配伍时,易产生沉淀,黄连中的小檗碱含量降低,药效下降.采用小檗碱/β-环糊精包合物与葛根、黄芩、甘草配伍,配伍后的沉淀明显减少,并通过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实验表明,小檗碱/β-环糊精包合物参与配伍后抑菌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合成4种8-羟基喹啉-7-醛-芳香酰腙新试剂.方法 取以Reimer-Tiemann反应原理制备的8-羟基喹啉-7-醛0.519 g(3 mmol)溶于30 mL 95%CH3CH2OH,在70~80℃条件下分别与等摩尔量异烟肼、苯甲酰肼、对羟基苯甲酰肼和邻羟基苯甲酰肼的10 mL 95%的CH3CH2OH溶液加热回流反应8 h后出现沉淀,冷却到室温后过滤分离,以80%甲醇水溶液重结晶,真空干燥24 h.结果 和结论元素分析、熔点、1H NMR、MS以及IR谱的数据结果表明合成得到了8-羟基喹啉-7-醛-异烟酰腙、8-羟基喹啉-7-醛-苯甲酰腙、8-羟基喹啉-7-醛-对羟基苯甲酰腙和8-羟基喹啉-7-醛-邻羟基苯甲酰腙,分别为黄色、淡黄色、淡橙红色和淡橙红色粉末样品,产率分别为72.3%、73.4%、83.8%和83.2%.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鼠肠道微生物和小檗碱进行体外厌氧共培养,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MS)分析小檗碱的代谢产物,探讨大鼠肠道微生物对小檗碱的生物转化过程.采用UPLC的方法,有效分离得到小檗碱及其代谢产物,再采用串联质谱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解析及鉴定.研究结果发现,在体外条件下,大鼠肠道微生物通过脱甲基、脱羟基、去亚甲基等反应将小檗碱转化为小檗红碱,药根碱等5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0.
3,5-二甲氧基苯甲醛经格氏、氧化反应得到3,5-二甲氧基苯基烷基酮,然后经黄鸣龙还原和选择性脱甲基化、teuber氧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产率均在45%以上.产物结构经IR、1HNMR、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研究SOD酶对胂化物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加入外源性SOD和对胞液SOD的测量,结果发现胂化物引起细胞凋亡的过程,有氧自由基的参与,并且胂化物还导致细胞内SOD值的减少,可能是胂化物促进线粒体产生氧自由基,促进细胞凋亡,同时氧自由基与SOD反应,消耗一定量的SOD,从而使SOD值的降低,才导致了细胞内特别是线粒体中氧自由基大量聚集,启动了细胞凋亡过程,通过对SOD值的分析,说明SOD在细胞凋亡时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证明了氧自由基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龙葵碱对HepG2人肝癌细胞的N-乙酰基转移酶1(NAT1)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对氨基苯甲酸(PABA)为底物,以PABA被NAT1乙酰化为乙酰对氨基苯甲酸(Ac-PABA)的量反应NAT1酶的活性.观察不同质量浓度、不同时间龙葵碱对完整HepG2细胞NAT1酶活性的影响;龙葵碱对HepG2细胞细胞质中NAT1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T1酶活性测定中,龙葵碱能显著降低HepG2完整细胞NAT1的活性;龙葵碱能够降低HepG2细胞质内NAT1的活性,且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随着时间的增加NAT1转化产物的量逐渐增加,但龙葵碱能显著降低同一时段NAT1的活性.提示龙葵碱通过抑制HepG2细胞中NAT1的活性是龙葵碱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拟南芥突变体lac8-2和lac8-3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组已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证实,拟南芥At5g01040的编码蛋白Lac8具有漆酶活性.本研究通过PCR扩增技术,成功筛选出Lac8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lac8-2和lac8-3的纯合子.RT-PCR分析表明,突变体中没有Lac8基因的表达.因此,lac8-2和lac8-3均可作为Lac8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体,这为进一步研究Lac8基因在拟南芥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5.
皮蛋是中国传统食品,其水解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功效,具有良好的医学前景,但目前皮蛋发挥抗癌功效的途径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探究了皮蛋模拟胃肠道消化物(preserved eggs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digests,PESD)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将皮蛋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处理后,进行细胞实验,用CCK-8法进行细胞增殖分析,研究PESD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标记的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PESD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研究发现:PESD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对HepG2细胞增殖进行抑制,IC50为4.17mg/mL;PESD处理显著增加了S期细胞的占比(P<0.05),使HepG2细胞阻滞于S期;4mg/mL的PESD处理HepG2细胞24h后,细胞中cyclin A、cyclin E、ATM、chk2和CDC25A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而CDK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研究认为,皮蛋模拟胃肠道消化物是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来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ATM-chk2-CDC25A信号通路,上调cyclin A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下调CDK2蛋白的表达来实现人肝癌HepG2细胞阻滞于S期,影响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研究结果旨在为皮蛋抗癌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理解百草枯(PQ)对人肝的毒性效应,寻找新的方法增强肝对PQ的解毒能力,本文采用显微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了PQ处理24h对人肝HepG2细胞生长和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7.21mg/L的PQ处理即可抑制部分HepG2细胞的生长,23.36mg/L的PQ可导致HepG2细胞周期停滞,S期细胞明显减少、G1和G2期细胞明显增多,且细胞生长抑制和周期受阻程度与PQ处理浓度呈正相关.该结果表明,PQ对HepG2细胞的生长和周期具有明显阻滞作用,生长因子类或促增殖类药物可能有助于增强人肝对PQ的解毒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预先合成的半乳糖化壳聚糖—氟尿嘧啶偶合物(GC-FUA)为原料,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出了GC-FUA纳米给药体系,并结合单因素分析法筛选出其最佳制备条件为GC-FUA浓度2.0 mg/m L,TPP浓度1.0 mg/m L,p H值4.5,GC-FUA/TPP质量比12∶1.应用SEM、UV等表征该纳米给药体系多呈球形,大小较均一,且具有缓释性能;采用MTT法观察5-Fu、物理包封5-Fu GC纳米粒子、GC-FUA纳米粒子对Hep 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三者对Hep G2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GC-FUA纳米粒子作用较5-Fu和物理包封5-Fu GC纳米粒子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玻璃微流控芯片上HepG2细胞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包括细胞附着表面的修饰、细胞接种密度、培养基血清浓度以及更换频率4个方面,并与传统的孔板细胞培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比聚赖氨酸(Polylysine,PLL)、胶原蛋白(Collagen)具有更好的促细胞附着生长能力,1.0×106~2.0×106个/ml为芯片上适宜的细胞接种密度,提高培养基中血清体积分数到20%有利于芯片上细胞的生长,芯片上细胞培养基更换时间间隔应控制在8~16 h之内;经过优化后,芯片上HepG2细胞呈现出与传统孔板中HepG2细胞相同的增殖趋势、增殖率。  相似文献   

19.
构建Hlrg基因的定点突变体,研究突变Hlrg基因表达的蛋白对HepG2细胞的影响.首先利用数据库对Hlrg基因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用PCR法构建Hlrg基因的定点突变体.将突变的Hlrg基因克隆到pcDNA3.1(+)载体中,并稳定转染到HepG2细胞中.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观察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对HepG2细胞的影响.结果获得了针对Hlrg基因的定点突变体,亮氨酸拉链中的第二个亮氨酸被突变成丝氨酸.发现稳定表达HLrgm蛋白的HepG2细胞中出现一定比例的凋亡细胞.表明构建了Hlrg基因定点突变体,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血糖变化特点和确定2型糖尿病干预靶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患病因素对血糖影响的量化分析方法. 筛选出性别、体重等10维因素,再根据性别和年龄将人群分成9组,分别训练BP模型并提取敏感度,得出因素对血糖影响的量化值. 实验结果表明,体重对血糖变化的敏感度最大(0.244 9),体重、血脂水平和年龄敏感度各占总量的25%、35%和17%,且不同性别、年龄敏感度排序不同,为个体细化干预提供了判定方法;该方法可推广到其它疾病危险因素的量化分析,还可用于因素干预-判定-因素干预的良性循环中,有效提升个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