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机体在细菌或病毒刺激下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是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类糖蛋白,是机体防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细胞来源和受体的不同,干扰素可分为Ⅰ、Ⅱ和Ⅲ型.Ⅰ型包括IFN-α和IFN-β,其中IFN-α有二十余个亚型,IFN-β仅有一个亚型,Ⅰ型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作用.Ⅱ型只有IFN-(γ),且只有一种亚型,除具有抗病毒作用,抗增殖活性外,其主要生物学活性为免疫调节作用.Ⅲ型包括IFN-λ1(IL-29)、IFN-λ2(IL-28A)和IFN-λ3(IL-28B).其中Ⅰ和Ⅱ型干扰素已被批准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2003年发现的Ⅲ型干扰素,尚未被批准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1].  相似文献   

2.
2003年,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分别发现了一个新的干扰素家族——Ⅲ型干扰素,又被称为干扰素-λ(IFN-λ)[1-2].IFN-λ家族由IFN-λ1、IFN-λ2和IFN-λ3组成,也被分别命名为IL-29、IL-28A和IL-28B.IFN-λ是一个由相关细胞因子组成的称为IL-10-IFN超家族的一部分,这个超家族还包括IL-10相关细胞因子(IL-10、IL-19、IL-20、IL-22、IL-24、IL-26)、Ⅰ型干扰素(13种IFN-α、IFN-3、IFN-ε、IFN-κ、IFN-ω)和Ⅱ型干扰素(IFN-γ)[3].  相似文献   

3.
IFN-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FN-ω属于Ⅰ型干扰素,因其实验阶段表现出高效的抗病毒活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DA)“绿色通道”已批准IFN-ω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国内对IFN-ω研究的报道较少,本文就目前IFN-ω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γ-干扰素受体(IFNGR)在雌性山羊颈动脉体中是否存在,探讨γ-干扰素(IFN-γ)是否可以影响山羊颈动脉体的活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IFNGR在山羊颈动脉体内的分布特点;利用IPP 6.0图像半定量分析系统分析IFNGR在颈动脉体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上的表达量差异。结果:在颈动脉体内IFNGR免疫阳性产物广泛分布,在Ⅰ型细胞、Ⅱ型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染色。IFNGR强阳性产物分布在实质细胞(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中;中等或强阳性产物分布在颈动脉体小叶间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弱阳性产物分布在小叶内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图像分析表明,IFNGR在实质细胞的相对表达量与非实质细胞结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体的实质细胞(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可能是IFN-γ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提示IFN-γ可能通过位于颈动脉体的Ⅰ、Ⅱ型细胞上的IFNGR,影响Ⅰ、Ⅱ型细胞对动物机体血液中的化学信息的感知和传递,实现IFN-γ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鸡干扰素-γ抗球虫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扰素-γ(IFN-γ)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主要由T细胞、NK细胞产生,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双向免疫调节作用。重组鸡干扰素-γ(rChIFN-γ)已被证明与鸡球虫病的免疫有关。本文就鸡干扰素-γ(ChIFN-γ)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球虫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与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Isaacs和Lindemnann发现了干扰素(IFN),认为干扰素是细胞对病毒感染应答中所产生的一种抗病毒物质。这种最初发现的干扰素对酸稳定,现称为Ⅰ(经典)型干扰素。后来大量实验表明,干扰素并不一定和病毒感染直接有关,许多非病毒物  相似文献   

7.
宫内感染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机体内HBV清除与1型T辅助细胞/2型T辅助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有关,通常将γ干扰素(IFN-γ)产生水平作为Th1细胞功能的指标,以白细胞介素4(IL-4)产生水平作为Th2细胞功能的指标,因此,研究IFN-γ/IL-4型细胞因子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IFN-γ/IL-4细胞因子失衡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产生干扰素是生物体对各种不同的刺激如病毒抗原以及致有丝分裂物的一种反应。按诱导物和产生细胞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类型的干扰素,即:Ⅰ型或α和β型,Ⅱ型(免疫)或γ型干扰素。关于恶性肿瘤细胞与免疫活性细胞相互作用能产生干扰素以前曾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R-150在小鼠NKT细胞免疫功能中的作用及对小鼠Ⅰ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miR-150基因敲除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免疫器官NKT细胞数量变化;细胞内染色和ELISA检测NKT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采用STZ处理建立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体内注射α-Galcer活化NKT细胞,观察miR-150敲除对小鼠糖尿病发生的影响.结果:miR-150基因缺失不影响小鼠外周NKT细胞的数量,但导致NKT细胞IFN-γ产生显著增加;采用STZ处理小鼠并同时给予α-Galcer活化NKT细胞,发现miR-150敲除加速小鼠糖尿病的发生.结论:miR-150基因敲除促进小鼠NKT细胞IFN-γ的产生,活化miR-150敲除NKT细胞加速小鼠Ⅰ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活化的巨噬细胞是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巨噬细胞可以通过T细胞及其产物而激活,其中包括γ干扰素(IFN-γ)这就导致产生杀菌物质如过氧化氢的能力增强,IFN-γ已被看作是激活巨噬细胞的一种主要T细胞产物。然而作者的研究发现IFN-γ在某些情况下可担当调节因子,而不是单独起着活化因子的作用,这种变化要取决于巨噬细胞状态-是静止的,还是活化的,以及所用活化剂的种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LE病人体内Th1/Th2及Tc1/Tc2比例失衡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SLE病人(活动期病人15例,稳定期病人20例)及正常人20例外周全血经PMA(20ns/ml)和离子霉索(ionomyein,1μmol/L)刺激4小时后,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T细胞(主要为Th细胞)及CD3^+CD8^+T细胞(Tc细胞)胞浆内IFN-γ及IL-4的表达水平。血清抗dsDNA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尿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SEE活动期病人Th细胞中IFN-γ的阳性百分率明显低于稳定期病人及正常人,Tc细胞中IFN-γ的阳性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人;IL-4的阳性百分率各组问无明显差异。稳定期病人仅Tc细胞IFN-1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人。血清抗dsDNA抗体(+)病人Th和Tc细胞IFN-γ的阳性百分率明显低于抗dsDNA(-)病人;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中任何一种)异常增高的病人Th及Tc细胞中虽IL-4的阳性百分率无变化,但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的病人。Th及Tc细胞中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与尿蛋白含量无明显关系。结论:SLE病人体内存在1型及2型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并与疾病活动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α-2b干扰素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IFNα-2b)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体内机制。方法:随机将家兔分为空白对照(NC)组、动脉粥样硬化(AS)组、病毒感染动脉粥样硬化(V)组、干扰素治疗非病毒感染动脉粥样硬化(IFN-Ⅰ)组、干扰素治疗病毒感染动脉粥样硬化(IFN-Ⅱ)组。复制AS模型,于第1、3、5、7周酶法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7周后主动脉苏丹Ⅳ染色测AS斑块面积/总面积,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测胸主动脉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的表达程度。结果:NC组、IFN-Ⅰ组、IFN-Ⅱ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小于AS组(P<0.05),AS组小于V组(P<0.05)。NC组、IFN-Ⅰ组、IFN-Ⅱ组PDGF-B的表达低于AS组、V组(P<0.05)。结论:病毒可能是AS的始动因素,PDGF-β可能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AS进展的主要因素。IFNα-2b通过抑制病毒和下调PDGF-βmRNA抑制VSMC的增生,可能是其抑制AS的形成及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20世纪初,病毒学家发现,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的时候,两种病毒间普遍存在相互拮抗的现象,于是提出了病毒间存在着干扰(interference)的概念.1957年Issacs和Lindermann用灭活的流感病毒和鸡胚绒毛尿囊膜一起培养,产生了一种可溶性物质,该物质作用于其他鸡胚绒毛尿囊膜后,可以抑制随后攻击的活病毒繁殖,于是把这种物质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干扰素是产生干扰现象的主要原因.后来发现除两栖类外的大多数脊椎动物受病毒感染后均可产生这类抗病毒物质.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1980年,国际干扰素命名委员会指出: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的活性蛋白,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IFN-α1b)对人γδT细胞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促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IFN-α1b预处理的Daudi细胞作为靶细胞;用IFN-α1b预处理的γδ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LDH法检测γδT细胞对Daud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ELISA检测效靶细胞混合上清中γδT细胞分泌的颗粒酶B和γ干扰素水平;流式细胞计量技术检测IFN-α1b预处理Daudi细胞表面Fas受体和应激蛋白配体ULBP3/ULBP4的表达,以及γδ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和CD25的变化。结果IFN-α1b分别预处理Daudi细胞和γδT细胞都能显著增强γδT细胞对Daudi细胞的细胞毒活性(P<0.0001);IFN-α1b预处理的γδT细胞分泌颗粒酶B和γ干扰素的能力显著提高(P<0.05);IFN-α1b能上调Daudi细胞表面Fas受体和应激配体ULBP4的表达水平,而应激配体ULBP3的表达没有变化;IFN-α1b还能上调γδT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水平,而CD25的表达没有变化。结论IFN-α1b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促进人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系Daudi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两者的联用能增强γδT细胞的肿瘤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共固定化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的协同抗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重组人干扰素(IFN-γ)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共固定化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生长的影响。利用光固定化方法将IFN-γ、TNF-α共固定在24孔聚苯乙烯培养板(PSt)上,培养Hela细胞,分别设为:共固定(IFN-γ+TNF-α)、单固定(IFN-γ、TNF-α)、游离(IFN-γ、TNF-α、IFN-γ+TNF-α)各组培养,研究癌细胞生长抑制曲线,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结果表明共固定化干扰素和人肿瘤坏死因子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最高达82%,显示IFN-γ对TNF-α具有良好的协同抗宫颈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肿瘤血管导向性干扰素IFN-α2a-NGR抗肿瘤效应的分子机制,发现影响干扰素敏感性的关键信号分子,提高耐药肿瘤细胞敏感性。方法:培养IFNAR高表达细胞株A549、IFNAR低表达细胞株MKN-45,通过MTT检测IFN-α2a-NGR的抗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Western blot检测IFN-α2a-NGR处理前后STAT1、p-STAT1、p53、OAS与SOCS1的表达变化,合成siRNA靶向干涉SOCS1。结果:IFN-α2a-NGR刺激后,A549中,p-STAT1、p53、OAS与SOCS1表达上调;MKN-45中P53、OAS无显著变化,SOCS1显著上调。靶向干涉SOCS1后,MKN-45对IFN-α2a-NGR的敏感性增加[抑制率从(14.69±1.05)%提高到(36.97±2.05)%]。结论:IFN-α2a-NGR与IFN-α2a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效应基本一致,p-STAT1、p53与SOCS1可影响细胞对干扰素的敏感性,通过siRNA沉默技术可提高耐药细胞株敏感性,为IFN-α2a-NGR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T-bet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0年T-bet被发现后,有关其基础及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从T-bet的产生细胞、诱导表达及其调控,到T-Bet介导IFN-γ的基因转录和对Th1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T-bet在Th1/Th2漂移性疾病中的作用都进行了研究,现就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IFN-α和IFN-γ逆转MR2细胞维甲酸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FN-α和IFN-γ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逆转MR2细胞对ATRA耐药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IFN-α、IFN-γ及ATRA单独或两种IFN分别与ATRA联合作用于对ATRA耐药的细胞株MR2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光镜观察、NBT还原实验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分化,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emia,PML)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种IFN均能抑制MR2细胞的增殖;IFN与ATRA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更加显著;但两种IFN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ATRA联合应用,二者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IFN也能诱导MR2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分化;二者分别与ATRA联合应用时作用更加显著,但IFN-γ ATRA组诱导MR2细胞分化的作用明显强于IFN-α ATRA组(P<0.05)。两种IFN都能诱导PML蛋白的表达。结论:IFN-γ与ATRA联合应用逆转MR2细胞对ATRA耐药的作用强于IFN-α与ATRA的联合,可能与IFN-α和IFN-γ信号传导途径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全血诱生γ-干扰素的酶免疫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微量全血诱生γ-干扰素(IFN-γ)的酶免疫测定法.将抗凝全血、脂多糖(LPS)、植物血凝素(PHA)、RPMI 1640培养基和HRP标记的抗IFN-γ单克隆抗体,同置于用抗IFN-γ多克隆抗体包被的反应板微孔中.此法IFN-γ最小检出量为0.5ng/ml,特异性、重复性均较好,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受体是Ⅱ类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的一类复合亚基受体,其在识别结合干扰素和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干扰素受体分为两类,即Ⅰ型和Ⅱ型干扰素受体.Ⅰ型是由位于人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Ⅱ型是由位于人6号和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近几年来,研究发现乙型肝炎、遗传性白内障、肺结核和脑型疟等患者的干扰素受体启动子多态性与这些疾病的易感性有关.尤其是发现干扰素受体启动子多态性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转归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对乙肝病的治疗和预后将起到重要作用.就近几年来干扰素受体启动子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