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70-2672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其生成与(或)破裂是导致眼底渗出、出血的关键,也就是直接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的直接原因。因此各种造成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与破裂的相关疾病,如湿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等已成为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如何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与(或)破裂已成为解决患者因眼底出血、渗出而致盲的关键,现阶段中医药人士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中医药治疗对于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及促进渗出、出血的吸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病理性近视(PM)已成为亚洲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其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PM的并发症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萎缩性视网膜性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牵引性黄斑病变。目前主要针对其并发症治疗,而萎缩性视网膜病变尚无干预措施。中医学认为,PM属"视瞻昏渺",证型多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故治疗以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为准则,主要以中药和针灸治疗为主。探讨中医及西医干预PM的发展十分必要,也符合中医"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3.
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谢学军对辨治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心得体会。谢学军创新性地将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大类,指出辨证时多从肝、脾、肾三脏论治。干性病变要重视升举脾之清阳;湿性病变中的黄斑出血首先要分清是单纯性出血还是脉络膜新生血管性黄斑出血,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黄斑出血时采取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列举了典型病案以供参考,希冀能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减凉血活血汤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病变的效果。方法对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病变患者28例(40眼),通过局部与全身辨证,予口服自拟加减凉血活血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视力、眼底及FFA变化。结果显效:17例22眼,占55%;有效:8例14眼,占35%;无效:3例4眼,占10%。结论加减凉血活血汤对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需通过增加病例数及延长随访时间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的表现。方法 对20例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检查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为隐匿性血管性色素上皮病变的12眼中有3眼在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检查中表现为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为隐匿性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的3眼中有1眼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表现为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结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检查在老年性黄斑变性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明睛颗粒对激光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后骨髓细胞动员的影响,探讨明睛颗粒防治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氪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以正常小鼠作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在治疗后7,14,28d外周血的CD34+细胞百分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并在治疗后28d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脉络膜新生血管情况.结果 治疗后7,14 d,模型组外周血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血GM-CSF及VEGF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后28d,治疗组CNV渗漏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 初步显示明睛颗粒能在早期抑制CNV小鼠外周血骨髓干细胞的动员,提示其对CNV的防治作用可能与抑制骨髓来源细胞参与CNV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多灶性脉络膜炎(multifocal choroiditis,MC)是一种特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侵犯中青年女性.常双眼发病,临床典型眼底表现为散在的脉络膜视网膜病灶,直径50~350μm,约1/3患者出现黄斑部或视盘周围脉络膜新生血管,导致视力下降。其病因不明,无明确的治疗方案,临床认为Tenon囊下注射和口服糖皮质激素有一定疗效。不靠近黄斑中心凹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行激光光凝治疗,慢性复发性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笔者近年治疗该病1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教师,自觉眼前遮挡、视物变形1月,主要是重影,严重影响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对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指标包括视力改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方法:将渗出性AMD患者66例(66眼)分为加味温胆汤组34眼和对照组32眼。对照组:给予基本药物治疗(维生素E片、甲钴胺胶囊等)。加味温胆汤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温胆汤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脉络膜厚度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血管渗漏情况进行临床检测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1个月内,最佳矫正视力、脉络膜厚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加味温胆汤组最佳矫正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血管渗漏情况差异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温胆汤治疗渗出性AMD安全、有效,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及减少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一定程度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但不能明显降低渗出性AMD患者新生血管渗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中西医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文献,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定义、预后、病理、检查、治疗等方面描述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特点,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疗效。方法 CEC患者42例42只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测量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渗漏病灶直径,行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观察黄斑中心凹厚度、CNV病灶渗漏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结果 1.黄斑中心凹厚度:治疗前(446±67.2)μm,治疗后3个月(297±21.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小者25只眼(59.5%)。2.CNV:治疗前CNV渗漏病灶直径(960±41.7)μm,治疗后3个月(540±25.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V完全闭合28只眼(66.7%),部分闭合9只眼(21.4%),复发5只眼(11.9%)。3.视力: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4.21±0.11(标准对数视力表),治疗后3个月时为4.74±0.17,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视力疗效:视力提高28只眼(66.7%),稳定9只眼(21.4%),下降5只眼(11.9%)。结论维替泊芬联合PDT治疗CEC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该治疗方法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黄斑变性方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黄斑变性方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zation,CNV)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邓亮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23+25-23,25
目的:观察自拟凉血益视汤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10年12月门诊随访的58例CE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自拟凉血益视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8例患者显效3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CNV复合体厚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凉血益视汤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滋阴地黄丸对兔脉络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激光光凝建立CNV动物模型,ig滋阴地黄丸9.75,39g?kg-1,连续ig 30d后取右眼球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脉络膜中VEGF、PEDF及TF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兔眼脉络膜组织中VEGF,TF均呈强阳性表达,PEDF呈弱阳性表达,滋阴地黄丸低、高剂量组中VEGF,TF则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PEDF则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滋阴地黄丸低、高剂量组中 VEGF 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滋阴地黄丸低、高剂量组 TF 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滋阴地黄丸低、高剂量组中 PEDF 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表明滋阴地黄丸显著地抑制了 VEGF,TF 的表达,诱导了PEDF的表达。结论:滋阴地黄丸通过抑制脉络膜中VEGF、TF的表达,诱导PEDF的表达从而抑制CNV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归芍地黄汤联合TTT抑制CNV的实验研究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归芍地黄汤联合TTT治疗CNV对细胞因子VEGF、bFGF、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半导体激光建立CNV动物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TTT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中药联合TTT治疗组。于造模后4周行FFA检查,造模后8周再做一次FFA,并行HE和免疫组化VEGF、bFGF、PEDF染色。结果造模后4周,FFA检查可见CNV的渗漏。造模后8周,FFA检查显示中药联合TTT治疗组CNV渗漏减轻最显著。HE检查结果可见CNV,VEGF、bFGF染色显示中药联合TTT治疗组含量最低,PEDF染色显示TTT治疗组含量最高,而中药联合TTT治疗组和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VEGF/PEDF值中药联合TTT治疗组下降最为显著。结论TTT、中药对于半导体激光诱导的兔CNV动物模型可以促进其VEGF、bFGF的下调,PEDF的上调,调节VEGF/PEDF值,使CNV消退,综合来看,中药联合TTT治疗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天麻首乌片治疗高血压病120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天麻首乌片治疗高血压病(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尼群地平片(尼群地平片1号)治疗,同时加服与天麻首乌片(天麻首乌片1号)外形、包装相同的安慰剂(天麻首乌片2号);治疗组给予口服天麻首乌片(天麻首乌片1号)治疗,同时加服与尼群地平片(尼群地平片1号)外形、包装相同的安慰剂(尼群地平片2号);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降压幅度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天麻首乌片具有明显降压作用,且对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参灵扶正胶囊和清毒胶囊治疗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数据库中选择资料完整、连续治疗6个月以上的AIDS病例共220例,按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分为中医组(根据辨证结果给予参灵扶正胶囊或清毒胶囊,129例)和中西医结合组(参灵扶正胶囊或清毒胶囊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91例),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症状体征总积分和单项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和体重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CD4+细胞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的症状体征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咳嗽、乏力、气短、呕吐、自汗、脱发、胸痛等单项症状体征积分下降(P〈0.05,P〈0.01),卡洛夫斯基积分均有所上升(P〈0.05)。治疗后中医组体重有所增加(P〈0.05),CD4+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P〈0.05),而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前后体重和CD4+细胞计数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灵扶正胶囊和清毒胶囊可改善AIDS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但未能阻止CD4+细胞计数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催产素联合间苯三酚对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催产素联合间苯三酚在足月妊娠引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妊娠(孕周〉40周+5 d),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的待产孕妇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500 mL+催产素2.5 U+间苯三酚120 mg;对照组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500 mL+催产素2.5 U,两组液体滴速均从8滴/min开始调速至出现有效宫缩后维持该浓度和滴速,比较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情况(宫颈Bishop评分的变化)、引产成功率、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引产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产程时间,特别是第一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而产后2 h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产妇宫颈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催产素联合间苯三酚可提高足月妊娠产妇的引产成功率,缩短总产程,但不影响母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维持疗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9例晚期NSCLC一线治疗后疾病无进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药化疗(吉西他滨或培美曲赛多西紫杉醇),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方案维持疗法(中药汤剂、中药静脉制剂及穴位敷贴),21天为1个周期,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或患者拒绝继续治疗,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两组中位维持治疗周期均为2个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治疗组中位PFS为12.43周,对照组为10.0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middle survival time, MST)为18.80个月,对照组为16.7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结论中医综合方案维持疗法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疗效与单药化疗维持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对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并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58.93%)和总有效率(87.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病痛,并预防恶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