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内侧小切口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2—2018-02诊治的165例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79例采用内侧小切口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小切口组),86例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前臂屈伸弧度、前臂旋转弧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65例均获得随访,小切口组随访时间平均9(5~36)个月,闭合复位组随访时间平均11(6~6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肘关节不稳及内固定松动。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闭合复位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前臂屈伸弧度、前臂旋转弧度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内侧小切口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更好,可有效降低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和术后肘内翻畸形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安全的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型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38例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年龄2岁4个月~13岁,平均8.5岁.按Gartland分型:ⅡA型12例;ⅡB型26例.患肘软组织损伤程度按Tscherne分度,Ⅰ度30例,Ⅱ度8例.受伤原因均为意外摔伤,不伴有其他部位的骨折,术前检查患肢均无神经和血管损伤体征.手术在伤后4~48 h内完成.电视透视下手法闭合复位,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ⅡA型选择肱骨外髁2枚克氏针同定,ⅡB型多用交叉克氏针固定或交叉和外侧三针固定.将骨折端牢靠固定.术后石膏固定6周,骨折愈合后拔针,进行可以忍受的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2.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恢复肱骨远端形态.无角度丢失而需要再次复位的病例.随访发现经过康复锻炼仍有3例肘关节活动范围没有恢复正常,但屈伸功能受限<10°.没有出现针道感染.有1例出现迟发性尺神经麻痹,术后4个月逐渐恢复.无肘内翻畸形.按照Flynn评价标准.优35例,良3例.[结论]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同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与闭合复位直接石膏固定比较,固定方式可靠,无复位角度丢失需要再次复位的病例,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是安全可行的治疗GartlandⅡ型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恢复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11月~2010年3月间收集7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病例,同时收集67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长臂石膏外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1个月后拆除固定装置并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系列观察随访至活动度恢复到健侧的90%为止.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及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后肘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情况对比分析.[结果]术前评价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肱骨髁上骨折组分别需14.05,16.23,3.05,2.11周可恢复肘关节伸、屈及前臂旋前、旋后四个方向的90%活动度.前臂远端骨折组中,肘关节伸、屈及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要恢复到预期目标分别需2周和4~5周.两组患者在肘关节伸屈、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固定1个月,肘关节伸屈功能恢复至正常需3~4个月,前臂旋转功能恢复需2~3周,旋后较旋前功能更易于恢复,肘关节屈曲功能恢复最慢.长臂石膏外固定一个月对儿童肘关节功能恢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内固定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无神经、血管损伤。平均随访15个月,肘内翻1例,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优30例,良2例。结论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固定术后不需要石膏外固定,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外侧进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介绍一种外侧进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外侧切口,用两枚克氏针从外侧进针作交叉内固定。结果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4例轻度肘内翻(<5°)。结论外侧进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稳定性好、功能恢复良好、肘内翻发生率低并可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儿童Garta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实施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儿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5.8周。随访6~18个月,依据Flynn肱骨髁上骨折评定分级,优良率达92.59%(25/27)。未发生Volkmann挛缩、尺神经损伤及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3-12采用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165例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以肱骨外髁为进针点分散置入2枚克氏针,以肱骨远干骺端外侧为进针点穿入1枚克氏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0~50 min,平均35 min,无复位丢失。165例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无骨折再移位、针道感染、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Flynn功能评分:优138例,良27例。结论采用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术中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在保证稳定固定的同时不会损伤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完全移位旋转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年至2011年间由本院3位不同的骨科医生治疗的51例儿童肱骨外髁完全移位旋转骨折(JAKOB Ⅲ期,男40例和女11例),手术开始尝试闭合复位内固定,失败后则直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案,通过测量术前术后骨折移位量以观察治疗质量,使用Hardacre标准对疗效进行评级。结果:1位医生因缺乏经验,有3例患儿一开始就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复位后骨折移位小于2mm为标准,有11例闭合复位失败患儿接受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在本研究51例患儿中,37例(72.5%)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儿其骨折旋转移位减至2mm以内。本研究并没有发生关节受限、疼痛、肱骨滑车或小头坏死、骨不连、畸形愈合或骨骺早闭等的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能有效治疗儿童完全移位、旋转的肱骨外髁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及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4例,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损伤。结果34例均获随访,时间3周-到2年,平均10个月,预后优:30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4%。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损伤小,克氏针固定有一定强度,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闭合复位经皮因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随着微创技术的进展,为了减少并发症和手术创伤,近年来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查阅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文献,对肱骨髁上骨折的分类标准、闭合复位方法与参考标准、各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进针技术及其疗效,以及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与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三花膏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科15例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在复位前应用三花膏促进消肿止痛,复位后应用三花膏促进骨折愈合软组织康复的治疗。结果:15例中优13例,良2例。结论:三花膏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较好且损伤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闭合复位后改良经皮交叉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闭合手法复位后,采用改良纵针与斜针交叉固定骨折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 563例。结果本组1 058例获随访0.5~15年,骨折固定后骨折端稳定,3~4周拔除钢针,骨折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改良经皮交叉钢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屈肘位肱骨髁部小切口入路置入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对用本手术入路治疗43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过程、随访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3例均获随访.根据随访时拍片,骨折均在6周内达临床愈合,其中解剖复位37例,近解剖复位4例.无发生肘内、外翻,神经损伤及骨化性肌炎和针孔感染等.[结论]屈肘位肱骨髁部小切口入路对骨折断端显露好,软组织损伤小,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器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新型组合式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架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的手术技术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3月采用新型组合式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架进行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30例,患儿取侧卧位,通过体位架实现利用患者胸壁进行反方向对抗牵引,单人手法复位后依靠前臂重量悬垂固定,透视满意后克氏针固定骨折断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28.0±3.7) min,C形臂X线机曝光次数为(4.5±0.9)次,术中出血量(23.5±6.9) ml,平均住院时间(3.5±0.9) d。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30例患儿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优良率为98.7%,术后骨折均完全愈合,均于术后1个月取出内固定。[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利用复位架进行手术治疗,可实现单人牵引复位操作,操作简便,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术中放射暴露,减少手术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0):1912-191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统计患儿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前、末次随访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作出评价,术后采用Flynn肘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有无Volkmann挛缩、肘内翻、针孔感染、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患肢出现针孔感染,经过及时治疗感染治愈,术后随访1年,随访期内克氏针无松动。末次随访VAS评分为(2.04±0.93)分,明显低于术前的(5.30±2.27)分(P<0.05);根据Flynn肘功能评分标准,术后优80例(93.02%)、良4例(4.65%)、可2例(2.32%);治疗总体满意率96.51%(83/86)。[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临床效果好,对患儿伤害小,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内髁1枚,外髁2枚)治疗。术后石膏托外固定3~4周,4~6周去除克氏针,指导患儿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19~72 min,透视次数11~32次,住院时间2~6 d。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未出现因内固定松动而失败的病例。术后3个月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7例,良2例,可1例。术后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畸形。1例术前正中神经损伤,术后2个月逐渐恢复; 2例术前合并肱动脉损伤,术后血运均良好,其中1例出现Pink hand。结论急诊闭合复位3枚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损伤小、固定牢固、愈合快、并发症少,患儿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治疗结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5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技术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7例。患儿平均年龄为6.8岁(3~12岁),均为闭合伸直型,在X线透视下,先行闭合复位骨折,然后经皮穿入2枚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46例获得随访,随访9—21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无缺血性挛缩,3例发生轻度肘内翻,2例出现尺神经麻痹,4个月后自行恢复。按Flynn评分,优30例,良16例,一般3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能避免骨折远端向尺侧的再移位,消除了肘内翻形成的因素,创伤小,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行制作的新型复位固定装置辅助经皮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3例采用新型辅助复位固定装置协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新型组),42例采用传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传统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新型组手术时间[(36.0±6.6)min vs (55.7±8.5)min, P<0.001]和术中透视次数[(19.8±3.2)次vs (36.7±6.3)次, P<0.001]均显著优于传统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6.7±3.2)个月,末次随访,两组Flynn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新型组的提携角显著大于传统组[11.2±1.4)°vs (8.0±1.3)°, P<0.001],但是,两组间Baumann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辅助复位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可缩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肘部损伤中发病率很高,肘部骨折占儿童所有骨折的10%,其中髁上骨折占75%[1,2]。对于GartlandⅠ型肱骨髁上骨折,仅须石膏固定即可;大多数GartlandⅡ型和所有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则需要复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Ⅱ、Ⅲ型)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针孔感染、Volkmans挛缩、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及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根据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优108例,良25例,可5例,优良率96.3%。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