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医温病学术发展述要及对SARS病辨证论治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历史发展分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等6个时期概述了中医温病学术发展的脉络,并对非典型肺炎(SARS)的病因及初、中、恢复三期分为发热毒盛证、肺实喘咳证、肺脾气虚证提出了主症、病机、治则、方药。  相似文献   

2.
通过例举中医药治疗类疟(少阳疟)、署温、湿热3例顽固性发热患者的经过,说明遵循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理论指导,可以为棘手的疾病拓宽治疗思路.也希望中医后学者在今后的临床中,能做到坚信中医,对中医有信心:用好经典,在继承中发扬:发挥中医药优势,更好地为广大患者解除疾苦.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传染性强的,目前认为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的,可能出现严重弥漫性肺泡损害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的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4.
5.
活血化瘀法在SARS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传染性强的,目前认为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的,可能出现严重弥漫性肺泡损害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的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在中医学中,SARS属“温疫”、“温病”范畴。在几千年来与历次温疫的交锋中,前辈医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中必能找到治疗SARS的有效方法。从目前资料分析来看,SARS具有3个特点:1)嗜肺泡性SARS死亡病人尸检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评价显示不同发展水平和严重程度的弥漫性肺泡损害,与急性…  相似文献   

6.
双向调节原则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温病的病位或病性,治疗上提出寒温、内外、升降、上下双向同时调节的思路,阐述了每一方法的临床意义和具体使用事项,为临床治疗温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温病是由外感温热之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温病病因有兼寒挟湿、患病体质和病理变化具有特殊性,治疗中寒凉过度,以致温病治疗有运用温热药物的可能性.从其概念来言,其病因是温热之邪,发热是其特征.其治疗上必以寒凉药为主的方药.这些温热药在温病治疗方剂中的配伍机制及作用,值得探讨,其配方遣药可谓匠心独具.现归纳于下,求请杏林同侪不吝正鹄.  相似文献   

8.
<正>刘德桓教授系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5 a,擅长于运用温病理论和方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重症,临床疗效显著。笔者在跟师学习期间受益良多,现将刘老师运用温病理论辨治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清热解毒醒脑开窍法1.1刘老师认为急性中风发病后,常伴有发热,其中出血性中风约80%90%的患者伴有发热,缺血性中风约40%左右患者有发热。中风(中脏腑)患者  相似文献   

9.
赵文兰 《中国医刊》1999,34(9):49-50
赵绍琴教授从医从教 60余年 ,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温病、湿温病的临床经验 ,现将其主要临床理论选介如下。1 病邪在表切忌寒凉滋腻湿病初起 ,邪在肺卫 ,病轻邪浅 ,只宜辛凉清解 ,宣郁清热 ,开达肺卫郁闭。郁开热清 ,肺恢复其宣降功能 ,津液得以布散 ,自然微汗出而愈 ,此即“在卫汗之”之意。赵教授认为“在卫的辛凉清解” ,绝不是发汗解表 ,温病忌汗。必须区别于伤寒。并举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为例 ,即无辛凉解表之说 ,亦无解表之意。赵教授说 :“温病卫分证 ,属肺经郁热证 ,火郁当发之。”与治火热证不同 ,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结合3例温病病案,从“炉烟虽熄,灰中有火”、“热极生风”、“釜底抽薪”3个方面分别论述中医类比思维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代防治重大急性传染病经验整理,提出治疗温热病,要在深刻认识疾病本质前提下,不必墨守成规,灵活变通使用下法,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见微防渐,先证而治,早用通利,涤荡邪热,釜底抽薪,给邪以出路,防治病情恶化。认为既不违背辨证论治、整体观察的原则,又不拘泥固守,才能取得更好疗效,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急性热性病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近代防治重大急性传染病经验整理,提出治疗温热病,要在深刻认识疾病本质前提下,不必墨守成规,灵活变通使用下法,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见微防渐,先证而治,早用通利,涤荡邪热,釜底抽薪,给邪以出路,防治病情恶化。认为既不违背辨证论治、整体观察的原则,又不拘泥固守,才能取得更好疗效,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急性热性病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温病病机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温病分为温热和湿热两类,从正邪交争与正气受损、热邪郁阻与热瘀互结、无形热郁与有形郁结、“四分“机栝与“三焦“传变等方面探讨温病病机理论,以彰显温病病机的特点,丰富临床实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对温病血瘀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瘀是温病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变化之一,其形成与热、毒、痰、虚关系密切。5方面病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更加重了瘀血的程度。结合有关文献,就温病血瘀的形成原因、证候特征和理法方药进行理论探讨,旨在更加深刻地认识其发生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简述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的内涵与特点、中医外感热病古文献的特点,介绍采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中医外感热病古代文献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梁学林教授认为素体虚弱、正气内伤时外邪侵入而发为血瘀证,或久病未愈,日久耗伤正气而致气滞血瘀症为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病机,故其在治疗上以鼓舞正气、扶正祛邪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温病学辨析     
清代叶天士别出心裁地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说,从而建立了温病学。然而,温病学的病因是不成立的,相应的温病病证亦不能自圆其说,改变外邪侵犯的途径是枉顾生活现实。所谓卫气营血辨证缺乏脏腑基础,不具有作为外感病传变规律的条件,治疗大法巧而洞出,亦不足取。尽管温病学理论错误,但补充了治疗热证的方法方药,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仍不失是对中医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辨治慢性肝病的临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施治是中医临床的根本,治疗慢性肝病,应辨证结合辨病。对证型重叠交杂者应分清主次;当无证可辨时,应遵循“有证辨证、无证辨病”的原则。肝病的发生和演变十分复杂,要考虑“病”和“期”的动态变化;对于临证用药,主张一法为主,多法联用;同时治肝不忘和胃、益肾,时时注意顾护脾胃;对病情复杂者,要善处治疗矛盾,灵活掌握药味和比重,做到“正邪兼顾,分清主次”。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特点与中医温病特点进行比较,认为该病当属于中医“瘟疫”范畴,为“湿毒疫”.新型冠状病毒即为疫疠病邪之源,本病以“湿、热、毒、瘀、虚”为病机特点,初期为寒湿犯表、寒湿郁肺证,进展期为疫毒闭肺证,重症期为内闭外脱之证,恢复期以肺脾气虚、气阴两伤证.治疗上当以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为治则,以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20.
中医在诊治传染病时,曾经先后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有热病、伤寒、瘟疫、温病等不同的学派,互相争鸣,至今未能统一,中医学院的教材仍然把伤寒与温病说成是互相对立的两大学派,伤寒与温病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类疾病.邓铁涛教授(邓老)指出,伤寒与温病都是针对传染病的中医理论,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应是逐渐融合为统一的热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