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南宁地区6个县(上林、马山、天等、扶绥、宁明、隆安,占全地区一半)医院1983年收治的全部肺结核病人的病历作了调查分析。目的是为今后落实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一般情况:男175例,女83例,年龄5~78岁,其中15岁以下11例,16~25岁,18例;26~35岁,33例;36~45岁,54例;46~55岁,60例;56~65岁,44例;66岁以上28例:学龄前儿童7例。学生12例;教师17  相似文献   

2.
阿加曲班 急性心肌梗死 2 (ARGAMI 2 )研究 ,提供了一个唯一的机会去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早期和晚期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在AMI前几周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仅占研究人群的一个相当小的比例 ,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的获益有无时间依赖性。1995 1997年在以色列 2 5个医学中心的大于 2 1岁的 12 0 0人参加了实验研究。研究的终点是死亡、再发AMI、心衰、再缺血作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风。AMI的诊断标准是持续性胸痛≥ 3 0分钟和ST段抬高在两个胸前导联≥ 2mm或至少≥ 2个肢体…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病人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肌梗死的治疗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 ,改善了病人的近期和远期愈后。 60年代CCU的建立 ,能早期检出致死性心律失常 ,并立即给予除颤 ,使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病死率从原来的 3 0 %降到 15 % ;溶栓治疗的开展 ,改变了AMI的病程 ,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溶解 ,缩小了梗死的范围 ,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再通 ,已被证实减少了短期和远期病死率和病残率 ,病死率下降到 10 %以下。AMI急性期后应用倍他乐克 ( β -blocker)和阿司匹林 (Asprin) ,提高了生存机会 ,降低了再梗死率 ,对危险因素的控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近来证实降低血脂能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死亡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86例,其中死亡42例,进行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入院血糖、入院时CO2结合力、入院时心电图、溶栓治疗、发病至死亡时间、死亡方式、有无诱发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上述多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入院血糖、入院时CO2结合力等。  相似文献   

5.
196例心肌梗死后患者的二级预防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心肌梗死后患者的二级预防现状 ,我们对 1999~2 0 0 0年就诊的 19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 (BMI)、吸烟、血压、血糖、血脂及用药情况 )进行了调查分析 ,旨在减少其再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 ,提高其生活质量。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135例 ,女 6 1例 ;年龄 35~ 75岁 ;病史 6个月至 5年 ,平均 2 .3年。采取问卷形式 ,调查其吸烟状况、个人病史 ,并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血糖 ,以及来院前用药情况 (其中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丁类降脂药单独计算 ) ,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北京地区16家中医医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AMI患者进行注册登记,描述AMI的临床治疗状况.结果 本次研究共收集有效病例1 390例,总发病的平均年龄66.46岁.所有AMI患者中,有冠心病及脑卒中史分别占总患者数的39.78%和35.68%;伴发高血压病占56.62%、糖尿病24.03%、血脂异常11.73%.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患者50.22%,Ⅱ级患者29.78%,Ⅲ级患者10.07%,Ⅳ级患者4.53%,另有5.40%分级不详.420例患者进行了再灌注治疗,总再灌注治疗率30.22%,早期再灌注率20.94%.其中溶栓治疗占14.03%;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占所有病例的15.97%,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占所有病例的0.50%.阿司匹林使用率为84.10%,噻氯吡啶及氯吡格雷为20.79%,β受体阻滞剂59.7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为70.86%,低分子肝素为78.13%,普通肝素为11.29%,调脂药为44.46%,硝酸酯类为80.72%.1 254例(90.22%)患者接受了中药静脉制剂点滴治疗,使用频度高的前6种为:生脉、血塞通、香丹、丹参粉针、复方丹参和血栓通注射液.结论 北京地区中医医院的AMI住院患者具有其独立的临床特征.中医医院在规范治疗方面进步明显,特别是介入治疗方面,改善治疗观念与规范化治疗仍是努力的方向.中药静脉制剂在AMI治疗当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1-12小时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的患共70例。按发病后1-3,3-6,6-12小时三个时间段作溶栓治疗。结果:70例患中总再通率71.4%,其中发病1-3小时组再通率80%,发病3-6小时组再通率70.5%,发病6-12小时组再通率45.5%;再通组死亡率8.16%,未通组死亡率20%。结论:溶栓时间越早,冠状动脉再通率愈高,死亡率越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本院1986~1988年住院的痰菌阳性并有药敏试验结果的312例,进行了耐药病例及其疗效的回顾性调查。结果:原发与继发耐药率分别为28.3%及79.1%。原发耐药率较本院30年前有明显上升。原发耐药组与药物敏感组在目前多药联合的强力短化下,效果无明显差异,而继发耐药的效果则低得多。本文认为应确保初治病例的彻底治疗以杜绝耐药病例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25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梗死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梗死的常见部位及其与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病历,将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按照不同发病部位分组,了解不同发病部位的构成比以及发病部位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符合条件病例共253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占总发病的58.6%,其次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占29.3%,急性前壁合并下壁组心肌梗死病例病死率与其他部位梗死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以前壁或下壁为主,急性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急性心肌梗死平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Zhao WS  Li KB  Zhang Y  Wang HS  Wang LF  Yang XC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2):1023-1025
目的 探讨超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自2002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住院年龄≥80岁超高龄AMI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499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97例,病死率为19.4%,其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AMI)297例,死亡69例,病死率23.2%,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02例,死亡28例,病死率1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资料单因素比较显示:死亡组感染、消化道出血、高血压病史、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破裂、心功能KillipⅢ、Ⅳ级、肾功能不全及STEAMI的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P值均<0.05);而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Killip分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肾功能不全、急诊支架植入及心肌梗死类型为高龄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心功能Killip分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肾功能不全、是否行急诊植入支架及MI类型为超高龄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对超高龄AMI患者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行PCI可提高其住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高干病房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9病区2002年2月至2002年4月住院病历进行统计,探索我院临床老年患者用药中的规律和问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高老年患者的治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及影响院内死亡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急性心梗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中51例冠脉造影患者病变血管分布、范围、支数,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心梗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为78.43%,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受累最多(81.8%)。年龄、心功能、合并症个数与院内死亡率相关。结论急性心梗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冠脉病变复杂、严重。高龄、心功能差、合并症多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住院期间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天津市人民医院外科病房(除心外科)收治的17 698例患者,将其中并发AMI的22例患者作为AMI组,选取同期未发生AMI的500例患者作为非AMI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科室分布及转归。结果 AMI组中,血管外科居首位,占22.7%,临床表现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占77.3%,术后AMI者病死率高,为44.4%。与非AMI组比较,AMI组患者年龄偏大(P<0.05),糖尿病比例高(P<0.05),2组血肌酐、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血液指标对识别外科住院患者AMI高危人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例 1 男 ,3 8岁。因咽痛、胸闷 9d ,加重 8h入院。 9d前因生气后出现咽痛 ,持续数分钟至 3h不等 ,可自行缓解。发作时伴有胸闷、上腹部不适 ,曾在当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诊断为咽炎 ,给予药物治疗无效。 8h前突感咽部疼痛加剧 ,伴胸闷、大汗 ,当地医院按咽炎给予输液无效 ,急来我院就诊。查体 :T 3 5 9℃ ,P 64次 min,R 18次 min ,头颈及双肺无异常。心界不大 ,心音低钝 ,心律不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无异常。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呈QS型 ,ST段弓背上抬 ,T波倒置。V1 ~V4导联呈QS型 ,ST段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1993年1月-1995年12月住院的肺结核病人痰结核菌培养阳性并有药敏结果者205例进行了对氧氟沙星耐药性的回顾性调查,用氧氟沙星治疗者62全争现继发耐药者9例(14.5%),原发耐药者2例(1.40%),用药时间长及单一用药是氧氟沙星产生继发耐药的原因,而原发耐药可能与感染了耐药菌腾,氧氟沙星疗效肯定,耐药发生少,不失为临床一个有效的新抗结核药.  相似文献   

16.
龚敏学 《内科》2012,7(4):376-377
目的全面了解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措施,促进临床更完全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1000份病历,对使用抗茵药物情况及不合理之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茵药物合理使用率迭88.77%。结论该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二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嘱的调查,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512例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结果:512位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44%,微生物送检率为8.5%,二联以上用药率为41.0%,预防用药率为44.4%,给药途径上,静脉给药占99.5%,口服给药占0.5%,在我院现有的35种抗菌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头孢他啶,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心胸外科90.9%,最低的科室为神经内科19.4%,微生物送检率最高的科室为神经内科和新生儿科均为16.7%,微生物送检率最低的科室是五官科、康复科、中医科、口腔科,均为0。35岁以上医师微生物送检率为6.25%,35岁以下医师微生物送检率为93.7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例偏高,微生物送检率极度偏低,经验用药比较常见,应采取措施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入院初期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以199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住解放军总医院的1443例AMI住院患者为对象,对比分析AMI合并肺炎组(159例)和非肺炎组(1284例)患者入院时的病史、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特点,以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探讨AMI入院后并发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比数比(0R)1.983,95%可信区间(CI)1.499-2.623]、冠心病病史(OR 1.566,CI 1.034~2.371)、入院时心率(OR 1.823,CI 1.452~2.287)、白细胞计数(OR 1.409,CI 1.071~1.853)、贫血(OR2.292,CI 1.482~3.543)、PCI治疗(OR 0.519,CI 0.327~0.824),并发心衰(OR3.264,CI 2.130~5.002)、室颤/室速(OR 2.347,CI 1.231~4.476)是AMI患者并发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MI患者入院时心率和白细胞计数升高,并发心衰、室颤/室速和贫血以及未进行PCI治疗者并发肺炎的危险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病人数据库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心房颤动病人64例及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无心房颤动病人6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脑钠肽、左心房内径及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数量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脑钠肽最佳截断值为513 pg/mL、左心房内径42.5 mm、植入支架2.7个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结论脑钠肽、左心房内径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数量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的预测因素,可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近期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年龄对老年住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535例老年AMI住院患者按年龄、预后分别分组.回顾性分析年龄、并存疾病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80v94岁组与65~79岁组、60~64岁组比较,住院病死率升高,分别为7.5%、14.2%和22.9%(χ2=46.378,P<0.01),30 d病死率亦升高(χ2=44.534,P<0.01);60~64岁AMI患者30 d死亡组陈旧性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例数高于存活组,心绞痛例数低于存活组(P<0.05);65~79岁AMI患者30 d死亡组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例数均高于存活组;合并心绞痛例数低于存活组(P<0.05).80~94岁AMI患者30d死亡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例数均高于存活组,心绞痛低于存活组(P<0.05);80~94岁以上30 d死亡组与60~64岁、65~79岁的死亡组比较,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肺功能不全患者增加(P<0.05).结论 AMI患者病死率随增龄而升高,不典型心绞痛是80岁及以上A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