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苦水玫瑰醇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选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0.0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条件下,采集MS^(E)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质谱碎片信息,结合相关文献及对照品比对,共检测出63个主要成分,包括26个黄酮类、11个多酚类(4个酚酸类及7个鞣质类)、7个三萜类、4个苯丙素类、8个有机酸类、1个环烯醚萜类、1个挥发油类化合物和5个未鉴定成分,其中柳穿鱼叶苷、草木樨苷、积雪草酸等28个化合物首次在该属得到鉴定。通过UPLC-Q-TOF-MS方法进一步完善了苦水玫瑰的化学成分,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沙棘果茎叶功效成分的整体差异。实验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结合中药成分高分辨质谱数据库(OTCML),对沙棘果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定与比较分析。色谱柱为HypersilGOLDaQ色谱柱(2.1mm×100mm,1.9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高分辨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模式。基于OTCML中所包含的1200余种中药化合物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分子离子、二级碎片离子谱图信息和文献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鉴定出沙棘中102个功效成分,包括苷类18个,黄酮类21个,萜类18个,苯丙素类13个,生物碱类6个,挥发成分14个,多酚12个;其中有17个化合物是在沙棘中首次发现,对沙棘果茎叶比较表明这些功效成分在不同部位分布有明显差异。该方法为今后充分开发利用沙棘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沙棘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射干提取物中异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乳酸脱氢酶作为生物靶分子,运用超滤质谱技术筛选出6种酶抑制剂,分别为鸢尾苷(tectoridin)、鸢尾新苷A(Iristectorin A)、野鸢尾苷(iridin)、鸢尾苷元(tectorigenin)、野鸢尾黄素(irigenin)和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并采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Semi-prep·HPLC)分离纯化射干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所得单体分离收集液经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度均大于90%。结果证明利用液相色谱-超滤-质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筛选、鉴定、分离射干中的活性物质。此方法对于筛选酶抑制剂有快速和灵敏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芒果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对芒果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合对照品质谱数据及相关文献,对样品中成分的二级质谱数据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35个化合物,主要包括没食子酸鞣质类47个、黄酮类47个、有机酸类30个、香豆素类3个、环烯醚萜苷类8个,其中17个化合物首次在芒果核中鉴定得出。本实验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对芒果核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解析,可为其后续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黄连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DAD-MS)对黄连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其中的活性成分。选用反相C18色谱柱,以0.02%醋酸溶液(A)和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正离子模式在线检测化学成分;以α-葡萄糖苷酶作为生物靶分子,以超滤质谱技术筛选酶抑制剂。再经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以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3.0∶1.7∶0.5∶6.0,v/v/v/v)为两相溶剂系统,所得分离收集液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实验通过HPLC-DAD-MS共鉴定出5个化学成分,分别为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亭和小檗碱。通过HSCCC分离得到两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巴马亭和小檗碱。利用液相色谱-超滤-质谱-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分离鉴定黄连中的化合物。此方法对于筛选有效成分具有快速和灵敏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茶芎是江西省九江地区的特产中药材之一,其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对茶芎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及鉴定。采用Titank C18(100 mm×2.1 mm, 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进样量为3μL;选择电喷雾离子源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分析,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对所得成分的主要色谱峰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茶芎中共鉴定出72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酞类成分33个,有机酸类成分32个,生物碱类成分5个,其他类成分2个。该研究建立的UPLC-Q-TOF-MS/MS方法可以快速准确且较全面地分析鉴定茶芎中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法(HPLC-ESI-MSn)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了绿茶中的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茶样经甲醇提取,HPD-50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糖苷,GC-MS跟踪监测酶解后挥发性苷元,然后通过电喷雾多级质谱,根据正负离子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和多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了13种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其中2种糖苷首次发现存在于绿茶中。  相似文献   

8.
采用黄嘌呤致小鼠高尿酸模型,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阳性组、未灭活水提液(WMHSTY)组、灭活水提液(MHSTY)组、醇提液(CTY)组和水提醇沉浓缩液(STCCNSY)组并分别给药,以提取液对尿酸降低程度与提取液中黑芥子苷含量的关系阐明黑芥子苷与菥蓂治疗痛风作用的关系。结果,MHSTY和WMHSTY对黄嘌呤致小鼠高尿酸模型有显著的降低尿酸作用,两者间无明显差异,但黑芥子苷含量差异显著;CTY中黑芥子苷含量最高,但对本模型无明显作用;STCCNSY中无法检测出黑芥子苷,但对本模型有极显著作用。表明,藏药菥蓂中黑芥子苷的含量与菥蓂对黄嘌呤致小鼠高尿酸模型的作用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黄嘌呤致小鼠高尿酸模型,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阳性组、未灭活水提液(WMHSTY)组、灭活水提液(MHSTY)组、醇提液(CTY)组和水提醇沉浓缩液(STCCNSY)组并分别给药,以提取液对尿酸降低程度与提取液中黑芥子苷含量的关系阐明黑芥子苷与菥蓂治疗痛风作用的关系。结果,MHSTY和WMHSTY对黄嘌呤致小鼠高尿酸模型有显著的降低尿酸作用,两者间无明显差异,但黑芥子苷含量差异显著;CTY中黑芥子苷含量最高,但对本模型无明显作用;STCCNSY中无法检测出黑芥子苷,但对本模型有极显著作用。表明,藏药菥蓂中黑芥子苷的含量与菥蓂对黄嘌呤致小鼠高尿酸模型的作用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QTOF/MS)结合UNIFI天然产物信息平台快速分析华蟾素注射液化学成分。利用QTOF/MS非信息依赖扫描的MS~E模式采集复杂组分质谱信息,将采集的质谱数据文件和自建化学成分库导入UNIFI,进行智能匹配,随后使用MassLynx工作站逐个核对。本实验共辨识76个化学成分,其中蟾蜍二烯羟酸内酯类36个、生物碱类12个(包括1种新成分)、小分子肽类13个、有机酸类7个、酰胺类4个、甾醇类2个、其他类2个。本方法能快速分离、分析华蟾素注射液复杂组分,为该制剂的毒-效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黄山野生绞股蓝中皂苷类成分,为黄山野生绞股蓝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实验选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采用waters Acquity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首先选取4种具有达玛烷型结构的皂苷标准品进行分析,总结达玛烷型皂苷类物质质谱裂解规律及特征离子碎片信息,再依据这些规律快速鉴定黄山野生绞股蓝中的皂苷类物质。从黄山野生绞股蓝中共鉴别出25种皂苷类物质,其中有6个化合物在该植物中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建立黑豆异黄酮和花色苷含量测定方法。应用Waters Xselect 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黑豆异黄酮;应用X-Terra MS C18色谱柱,以10%甲酸水溶液-甲醇/乙腈/水/甲酸(22.5/22.5/40/10,V/V)混合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黑豆花色苷;以电喷雾离子源(ESI)选择离子监控模式(SIM)检测目标化合物,并通过标准品对照比较,实现黑豆12个异黄酮及8个花色苷单体化合物的定量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耗时少,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现性和回收率,可用于黑豆种质资源的化学评价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冀南太行山产酸枣叶的质量,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选用反相WatersBEHAmide(100mm×2.1mm,1.7μm)色谱柱,乙腈与水(含0.5%甲酸)作为流动相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nm,流速0.20mL/min,柱温40℃;以G2Q-TOF联用系统进行检测。通过得到的样品电喷雾-质谱(ESI-MS)正离子和负离子扫描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碎片信息、保留时间,并结合相关文献,从酸枣叶中共鉴定出53个化合物,其中包括黄酮10个、三萜皂苷14个、三萜酸13个、生物碱3个、脂肪酸和有机酸13个。分析结果表明,UPLC-Q-TOF-MS技术可快速、灵敏地鉴定冀南太行山区酸枣叶中的化学成分,可为有效控制该药材质量,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建立了同时测定女贞子中红景天苷、芸香苷、木犀草苷、特女贞苷、橄榄苦苷、木犀草素、芹菜素、槲皮素、松果菊苷等9个成分含量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产地、酒炖前后女贞子含量的差异。采用Hypersll GOLD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 3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扫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不同产地、炮制前后的女贞子中9个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9个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101.9%。不同产地、炮制前后的女贞子中9个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特女贞苷、红景天苷、木犀草苷、木犀草素、芸香苷、橄榄苦苷、松果菊苷对产地划分的贡献程度较大;女贞子经炮制后红景天苷、特女贞苷、橄榄苦苷的含量明显增加。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女贞子饮片和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HPLC-MS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中C12-神经酰胺的方法。方法采用氯仿甲醇提取法提取MP中的C12-类神经酰胺,利用优化了质谱、色谱条件的HPLC-MS对C12-神经酰胺进行鉴定。结果质谱条件选择ESI(+)模式,离子源温度250℃,电喷雾电压5 k V;色谱条件选择0.10%甲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洗脱程序0~7 min,95%→30%A;7~20 min,30%→0 A。C12-神经酰胺的保留时间为17.695 min,m/z为481.79。C12-神经酰胺样品的色谱峰、保留时间及二级图谱下的特征碎片离子均与C12-神经酰胺标准品吻合。MP细胞悬液、MP培养基两者均得不到二级图谱,且m/z与C12-神经酰胺标准品均不相同。结论建立了HPLC-MS检测肺炎支原体中C12-神经酰胺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同时也适用于肺炎支原体中神经酰胺类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建立快速发现毛冬青三萜总皂苷主要吸收成分的外翻肠囊模型法,确定毛冬青总皂苷在体吸收的活性成分。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收集毛冬青总皂苷给药后的肠囊液样品,采用电喷雾多级质谱快速、全面分析毛冬青三萜皂苷类成分在小肠的吸收。通过全扫描电喷雾多级质谱对肠囊液样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确定皂苷的结构。在肠囊中检测到5个三萜皂苷,依次为:ilexoside O(5)、ilexoside K(4)、ilexoside J(3)、ilexoside E(8)和pedunculoside(13)。电喷雾多级质谱检测条件下,发现毛冬青总皂苷肠吸收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类成分,肠吸收的其它成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花青素苷(anthocyanins)成分和含量的分析是花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技术(HPLC-ESI-MS), 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地分析烟草(Nicotiana tabacum)花冠中花青素苷成分及含量的方法。在保证良好分离效果的基础上, 将分析时间缩短至15分钟, 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 降低了成本, 并成功应用于转基因烟草花冠中花青素苷成分的分析。为不具备高效分析仪器(如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一般实验室研究花青素苷合成相关基因在烟草中的异源表达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实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细胞质膜是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 在肝功能的发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使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细胞质膜,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免疫印迹法检验膜的纯度. 结果显示, 与组织匀浆成分相比, 质膜富集了20倍, 线粒体的污染减少了约50%. 提取的蛋白质用二/一维凝胶电泳(2DE/1DE)分离、胰酶酶解、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鉴定, 或者提取的蛋白质直接进行溶液内酶解、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LC-LTQ)(鸟枪法)鉴定. 一共鉴定了547个非冗余蛋白质, 其中34%为质膜或质膜相关蛋白质. 优化和评估了质膜蛋白质组研究的方法, 且对鼠肝质膜蛋白质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鼠肝质膜蛋白质组研究的方法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质膜是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 在肝功能的发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使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细胞质膜,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免疫印迹法检验膜的纯度. 结果显示, 与组织匀浆成分相比, 质膜富集了20倍, 线粒体的污染减少了约50%. 提取的蛋白质用二/一维凝胶电泳(2DE/1DE)分离、胰酶酶解、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鉴定, 或者提取的蛋白质直接进行溶液内酶解、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LC-LTQ)(鸟枪法)鉴定. 一共鉴定了547个非冗余蛋白质, 其中34%为质膜或质膜相关蛋白质. 优化和评估了质膜蛋白质组研究的方法, 且对鼠肝质膜蛋白质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HPLC-ESI-MS/MS分析姜黄中姜黄素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HPLC-ESI-MS/MS方法分析姜黄中姜黄素类化合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HPLC-ESI-MSn)技术,以Venusil XBP C18(2.1×150 mm,5μm,Agela Technologies)作为分离色谱柱,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根据谱峰的保留时间和质谱一、二级离子碎片信息,结合对照品及参考文献信息,同时检测出姜黄中28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其中有8种化合物尚未见从姜黄中报道,并解析了它们的二级质谱断裂规律。本文为更加全面研究姜黄中姜黄素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