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炳阁 《山东医药》2007,47(12):22-22
为防止开胸术后出现胸腔渗液,临床上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但传统的置管方法,引流多不充分.且存在诸多弊端。2004年4月-2005年7月,我们对160例开胸术患者,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放管位置及引流方法作了适当改进,降低了胸腔积液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引流管的固定方法,提供安全有效的固定选择。方法选择胸腔闭式引流术放置单侧胸腔引流管的患者98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研究组采用缝线联合引流管固定装置ELOCK固定引流管,对照组采用缝合固定引流管,引流管穿出皮肤处用纱布包扎。比较两组的引流管脱落、位移、引流管堵塞、牵拉痛次数、皮肤不良反应、增加费用。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引流管脱落率、位移和牵拉痛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费用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引流管固定装置ELOCK固定胸腔引流管,可安全有效的固定引流管。  相似文献   

3.
朱长远 《山东医药》2012,52(22):51-53
目的观察双腔导尿管联合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高龄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9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年龄70~86岁,平均76.5岁。采用16号双腔导尿管和胸腔引流管相结合的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利用双腔导尿管的调节作用,使胸腔引流管的侧孔在胸腔内保持最适宜的2~3 cm的长度。结果本组患者自发性气胸均治愈,发生并发症34例(切口渗液18例,引流不畅6例,心功能衰竭4例,切口感染3例,引流管脱出1例,血胸1例,脓胸1例)。结论双腔导尿管联合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高龄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脑室外引流管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3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双腔引流组(n=177)和单腔引流组(n=172),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后,双腔引流组用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引流管引流冲洗,单腔引流组用传统单腔硅胶引流管进行引流冲洗,观察术后48 h血肿清除率、术后2 w颅内感染率、术后2 w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评分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双腔引流组术后48 h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单腔引流组(P<0.05),2 w颅内感染率和MESSS评分明显低于单腔引流组(P<0.05)。结论自制后置嵌入式双腔脑室外引流管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血肿清除效果满意,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93例,将其随机分为ABLE引流管组36例、中心静脉导管组32例、粗硅胶管组25例。对3组患者分别置管引流,观察其疗效、并发症以及管腔堵塞、导管滑脱、皮下气肿、继发感染、胸膜反应、穿刺点出血等情况。并记录患者完全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ABLE引流管组并发症、管腔堵塞、导管滑脱、皮下气肿发生率及完全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中心静脉导管组,并发症、皮下气肿、继发感染、胸膜反应、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及完全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粗硅胶管组(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肯定、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术后椎间盘炎是脊柱手术或介入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治疗困难,恢复缓慢。1998年6月-2006年5月,我们应用自制的双腔引流管持续冲洗引流辅助手术治疗椎间盘炎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两种胸腔引流管用于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2月~2006年5月,我们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外科接管和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对其引流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开胸术后胸腔内气体和液体异常存留,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已成为常规且被写进了教科书和各种临床指南。在全世界范围内,肺叶切除术后(包括上叶、下叶、双肺叶和袖状切除)传统的胸腔引流方法是放置两根引流管,其主要原因是双管引流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另外也受传统观念和经验习惯的影响。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兴起以及传统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9.
苏洪凯 《山东医药》2003,43(35):72-72
2000年1月以来,我们将剖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稍加改进,在丝毫不影响引流效果的前提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双腔气囊式胸腔引流装置治疗开放性气胸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双腔气囊式胸腔引流装置治疗开放性气胸临床研究时建华徐大勇侯清奎李祥明王俊棠自1994年以来,我们使用自行研制的双腔气囊式胸腔引流装置(专利号ZL96227763.0)治疗开放性气胸,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选择1994年以来住院患者70例,临床...  相似文献   

11.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液气胸的主要手段之一,术后因护理不到位,常有异常情况发生。我们通过对94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病人的临床观察,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99-01/2002-01在我科住院的98例气胸液气胸病人,男79例,女19例。年龄18~76岁。除4例行抽液抽气保守治疗外。其余均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94例病人中,出现皮下气肿10例;引流管阻塞4例;插管后疼痛10例;胸腔感染3例。经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后全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液更换时间与胸腔感染是否相关,为精准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观察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175例患者,分为3组,A组每天更换引流液,B组每3天更换,C组每5天更换,均于更换和拔除胸引管时留取引流液及胸引管前端2 cm进行细菌培养并分析比较.结果 3组引流液的细菌培养阳性15例,检出...  相似文献   

13.
双套管腹腔引流冲洗在胰十二指肠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我们应用双套管腹腔引流冲洗,与单管腹腔引流冲洗比较,认为在预防腹腔感染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吴锦明  黄芳芳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604-1604
为防止胸腔闭式引流管从胸壁脱出,以及减少因胸腔闭式引流管移动引起的胸壁疼痛,临床上通常在引流管口缝线固定的基础上再外加一道固定,这种外加的固定一般采用两种方式:(1)用宽胶布将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在胸壁;(2)用宽胶布或橡皮筋环绕管身加别针的方式在床沿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和激素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后,治疗组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0ml+尿激酶20万单位+地塞米松5mg,对照组胸腔内只注入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mg。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胸腔闭式引流术中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和激素对减少胸腔积液包裹、粘连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自建简易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的应用日趋广泛,然而配套产品货源短缺、价格昂贵却是阻碍其推广的瓶颈。我们采用DRW型胃管替代专用胸腔引流管,借助套管针导入胸腔,经三通开关与简易引流装置连接,构建出一套简易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系统。  相似文献   

17.
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通过与其他两种常用气胸治疗方法的比较来观察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效果。方法采用胸腔穿刺或粗管闭式引流或细管闭式引流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气胸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各自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胸腔穿刺治疗组有效率为62.5%;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组有效率为92.5%;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组有效率为81.4%。结论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气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封锦芳  左建新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796-1797
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小儿脓气胸15例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3年间共发生小儿脓气胸1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1-13岁,继发于肺炎12例,脓胸行胸穿后出现气胸2例,开放性胸外伤后1例。左侧5例,右侧10例,急性脓胸12例、慢性脓胸3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实施护理,使患者对安置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或接负压球的作用、方法、注意事项、观察要点、护理方法等有所了解,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及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医生、护士,减少并发症或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3M透明敷贴在胸腔闭式引流导管固定及预防拔管后伤口渗液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科胸腔积液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3M透明敷贴组与普通敷贴组,对比两组导管脱出、敷贴松动、局部皮肤皮疹、拔管后伤口渗液情况.结果 共有168例患者入选,其中3M透明敷贴组85例,普通敷贴组8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胸腔积液性质及置管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时两组局部皮疹及敷贴松动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别(x^2值分别为1.353、1.985,P值分别为0.245、0.159);而普通敷贴组的导管脱出及拔管后伤口渗液发生率明显高于3M透明敷贴组(22.2% vs 9.4%,x^2=5.153,P=0.023;26.5% vs 4.7%,x^2=15.257,P=0.000).结论 3M透明敷贴能有效防止胸腔闭式引流管脱出及拔管后伤口渗液现象,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