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胜玲  周进才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543-2546
目的 调查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氟斑牙及氟骨症患病情况,以评价其改水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青铜峡市2006年已改水的高氟重病区叶盛镇叶盛5队,高氟轻病区大坝镇新桥5队(原高桥4队),未改水的大坝镇滑石沟5队共670名儿童和1 400名25岁以上成人分别进行了氟斑牙和氟骨症的调查.结果 改水与未改水地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54,P<0.05);改水与未改水地区氟骨症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98,P<0.05);改水后水氟浓度为0.24~0.32 mg/L.结论 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经改水降氟后,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但氟斑牙及氟骨症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还未达到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铜峡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氟斑牙及成人氟骨症的患病情况。方法选择已改水的高氟重病区叶盛镇叶盛5队(改水区1)、高氟轻病区大坝镇新桥5队(改水区2)和未改水的高氟轻病区大坝镇滑石沟5队(未改水区)。于2011年3—4月,对全部670名儿童进行氟斑牙诊断并对所有25岁以上成人共1400名进行氟骨症诊断。结果两个改水区水氟浓度分别为(0.24±0.05)、(0.32±0.07)mg/L,均合格;未改水区水氟浓度为(1.03±0.19)mg/L。改水地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成人氟骨症患病率均低于未改水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经改水降氟后,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但氟斑牙及氟骨症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2005年滨州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滨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病情现状,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对滨州市惠民、博兴、邹平3县地氟病病区进行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与饮用水氟含量检测.[结果]合计调查8~12岁儿童1467名,检出可疑氟斑牙225人、氟斑牙患者653人(极轻氟斑牙225人,轻度氟斑牙204人,中度氟斑牙194人,重度氟斑牙30人),患病率为44.51%,斑釉指数为0.99;氟斑牙缺损率为9.82%.氟斑牙患病率,改水降氟工程报废病区(63.50%)、改水降氟工程正常运转病区(58.20%)均高于未改水病区(25.20%)(P<0.01);改水工程报废停用病区不同年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用水含氟量(mg/L),改水工程报废病区为(2.24±1.21),改水工程正常病区为(1.34±1.05)(P<0.05);未改水病村为(1.00±0.76),低于改水工程报废病区(P<0.01).[结论]滨州市地氟病病区病情仍然较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改水工程对阳春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儿童氟斑牙病情的影响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中疾控地病发〔2012〕6号)要求,对阳春市高坎村、热水村2个病区村进行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和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水氟浓度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氟斑牙诊断标准(WS/T 208-2011)。结果 2015年阳春市高坎村、热水村2个病区村水氟含量检测结果分别为1.39mg/L、0.08mg/L。2015年阳春市2个病区村氟斑牙总检出率为55.17%(16/29),较改水前氟斑牙总检出率89.77%(79/88)下降34.6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P<0.01)。结论 阳春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工程防病效果显著,但工程维护和管理不善影响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及其防治效果,为指导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铜峡市2006年已改水的改水队1(高氟重病区叶盛镇叶盛5队)、改水队2(高氟轻病区大坝镇新桥5队)、未改水队(大坝镇滑石沟5队)670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根据病变程度进行分型分度,计算患病率.结果 2011年改水队1和改水队2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低于未改水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012,20.676,P值均<0.05).儿童氟斑牙临床分度与水氟质量浓度间显著相关(r=0.638,P<0.05).2个改水队改水后水氟质量浓度分别为(0.24±0.05) mg/L、(0.32 ±0.07) mg/L,已达到国家正常标准.结论 青铜峡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儿童氟斑牙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未达到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汕头市氟病区改水前后儿童地氟病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汕头市氟病区儿童地氟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汕头市氟病区改水时间和方式,饮用水水氟含量的测定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氟斑牙检查根据《氟斑牙临床诊断标准》(WS/WH208—2001)进行。结果汕头市氟病区饮水型高氟区改水后,居民饮用水氟含量不超过1mg/L,改水4年后的氟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显著低于未改水氟病区(P〈0.01),改水超过8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低于30%。结论儿童地氟病患病率与改水年限呈负相关,改水降氟是消除氟危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为评价综合防治措施及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方案,按水氟含量的轻、中、重,选择7个县,对每个县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病区村(屯),进行生活饮用水氟含量及氟斑牙检测。结果调查已改水村10个,水氟含量<1.2mg/L的有7个村,水氟含量>1.2mg/L且≤2.0mg/L的有3个村;共检查8~12岁儿童287人,检出氟斑牙患者9例,氟斑牙检出率为3.1%。未改水村11个,水氟含量>1.2mg/L且≤2.0mg/L的村有9个,水氟含量>2.0mg/L且≤4.0mg/L的村有1个,水氟含量>4.0mg/L的村有1个;检查8~12岁儿童219人,检出氟斑牙患者42例,检出率为19%。儿童氟斑牙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0,P<0.01)。结论改水工程对病区村(屯)氟中毒疫情控制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渭南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流行现状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为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改水和未改水地氟病病区按水氟含量(水氟﹥1.0mg/L为轻、﹥2.1mg/L为中、﹥4.1mg/L为重病区)分层抽样,开展饮用水含氟量检测,8~12岁儿童氟斑牙和儿童尿氟检测,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和氟骨症X线拍片检查。[结果]大荔、蒲城、合阳3县13个乡(镇)30处(村),140份水样的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3.00mg/L;8~12岁儿童即时尿样480份,尿氟几何均值为(2.60±2.38)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51.78%(785/1516);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27.60%(5105/18498)、X线检出率为60.22%(109/181)。[结论]改水和未改水病区的水氟含量全部超标,氟中毒危害依然存在,应尽快落实降氟改水工程,规范管理,加强维护。  相似文献   

9.
地氟病区改水后儿童氟斑牙率与血尿生化指标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改水8年的地氟病区8~15岁儿童氟斑牙率与血、尿生化指标进行了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五家村中病区的改水后儿童氟班牙率与改水前比较不仅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未改水轻病区患病水平。血清酶测定结果显示,CPK、GSH—Px活性改水与未改水病区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尿氟、羟脯氨酸排泄量未改水组明显高于改水与非病区组(P<0.01),而改水与非病区组儿童尿羟脯氨酸排泄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内黄县改水降氟防制地方性氟中毒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内黄县改水降氟对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制效果。方法在内黄县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选择改水组和未改水组,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分别进行水氟及8~12岁儿童尿氟含量测定,用Dean氏分度法调查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病区改水组水氟均值0.14mg/L,8~12岁儿童尿氟均值0.62mg/L,氟斑牙患病率13.51%,与未改水组水氟均值1.22mg/L、8~12岁儿童尿氟均值1.49mg/L、氟斑牙患病率43.6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水降氟达标能够降低该地区居民机体氟负荷,有效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山东省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区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方法 按照国家<2008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要求,选择16个县,每个县选择3个村,测定饮用水含氟量,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和>16岁人群氟骨症,并抽查尿氟含量.水、尿氟含量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8~12岁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s法,氟骨症诊断执行<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 调查26个改水村,其中水氟均值≤1.00mg/L的村19个(73.08%),>1.00 mg/L的村7个(26.92%);水氟最大值为3.73 mg/L.调查22个未改水村,其中水氟均值≤1.00 mg/L的村5个(22.73%),>1.00 mg/L的村17个(77.27%);水氟最大值为3.38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总患病率为52.18%(1042/1997),氟斑牙指数为1.17,缺损率为8.01%(160/1997);儿童尿氟均值>1.40mg/L的人数占65.00%(845/1300),最高值为18.53mg/L;>16岁人群氟骨症临床和X线检出率分别为4.35%(1121/25 781)和11.36%(5/44).成年人尿氟均值>1.60mg/L的人数占63.92%(606/948),最高值为21.35 mg/L.结论 山东省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区地方性氟中毒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了解氟病区水氟含量与8~12岁儿童氟斑牙和龋齿患病的关系,为有效保护和提高儿童青少年口腔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西安市20个不同水氟含量的病区村作为监测点,调查监测点8~12岁全部在校儿童氟斑牙和龋齿患病情况.结果 20个监测点儿童氟斑牙总患病率为22.71%,儿童氟斑牙的患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随着水氟含量的增加而上升(x2=171.37,P<0.01),水氟含量1.0~<1.5和≥1.5 mg/L 2个组氟斑牙患病率均超过30%,最高达到了50%.929名儿童龋齿患病率为28.20%,龋患率随着水氟含量的升高而降低(x2=36.24,P<0.01).水氟含量<0.2 mg/L组龋患率高于其他4个组(P<0.05).在性别分布上,男、女生氟斑牙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P>0.05),女生龋齿患病率高于男生(x2=6.82,P<0.05).结论 预防氟斑牙和龋齿流行适宜的水氟范围为0.2~1.0 mg/L,在监测儿童氟斑牙病情的同时应密切关注龋齿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落实效果及病情动态.方法 于2009-2014年在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按照国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和《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抽取10个监测县,每个监测县随机抽取10个改水降氟工程,调查其运行效果,并测定水氟浓度;每个监测县选择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村,调查改水村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含氟量,检测未改水村饮水氟浓度,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对25岁以上成人进行氟骨症X线检查和尿氟检测.结果 在监测县中,共监测改水降氟工程511个,正常运转率为97.06%(354/511),水氟合格率为55.19%(282/511).在165个已改水村中,共监测147个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7.28%(143/147),水氟合格率为62.59%(92/147).在12个未改水监测村,水氟>1.20 mg/L的村占58.33%(7/12).2009-2014年全部监测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平均为50.10%(4 563/9 107),氟斑牙指数为1.0,氟斑牙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172.69,P<0.01).改水工程正常运行且水氟合格监测村儿童氟斑牙的检出率为44.81%(2 543/5 675),氟斑牙指数为0.87,氟斑牙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248.30,P<O.01).改水工程非正常运行或水氟超标监测村儿童氟斑牙的检出率为61.10%(1 750/2 864),氟斑牙指数为1.26.未改水监测村儿童氟斑牙的检出率为47.54%(270/568),氟斑牙指数为1.07.改水工程正常运行且水氟合格监测村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低于改水工程非正常运行或水氟超标的监测村(x2=-202.11,P<O.01).2009和2014年度25岁及以上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分别为8.04%(119/1 481)和7.25%(106/1 463).2014年水氟合格村和水氟超标村成人尿氟几何均值均低于正常值上限(1.60 mg/L).结论 山东省改水防治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改水降氟工程的水氟超标问题较为严重,氟中毒病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深入.  相似文献   

14.
饮水氟的基准剂量及其生物接触指标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饮水氟的基准剂量及其与尿氟、血清氟和氟斑牙之间的相关关系 ,评价血清氟和尿氟在地氟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江苏省某县瓦庙村和新淮村为调查点 ,对小学校的 8~ 13岁儿童 (新淮村 2 90名 ,瓦庙村 2 2 2名 )的氟斑牙患病率、血清氟、尿氟含量及家庭手压井饮水氟含量进行调查。并按照饮水氟含量将儿童分为不同的接触组 ,即 ,<0 5mg/L组、0 5~mg/L组、1 0~mg/L组、2 0~mg/L组、3 0~mg/L组和≥ 4 0mg/L组。结果 饮水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率及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之间呈显著的剂量 反应关系 ,据此计算的饮水氟含量基准剂量的 95 %可信限的下限分别 1 0 1和 1 30mg/L。尿氟和血清氟含量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及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之间也呈显著的剂量 效应关系。饮水氟和尿氟、饮水氟和血清氟、尿氟和血清氟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17、0 85 5和 0 6 17。结论 我国目前的饮水氟含量标准是安全和合理的。作为生物学接触指标 ,血清氟在衡量一个地区的摄氟水平和地方性氟中毒监测中可能比尿氟稳定。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黄河流域内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山东省黄河流域内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水、尿氟含量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8~12岁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X线摄片检查氟骨症。结果选择3个病区县的27个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水氟均值〉1.00mg/L的村25个(占92.59%),最大值为9.67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总患病率为73.75%,氟斑牙指数为1.60;30岁以上成人的氟骨症临床和X线检出率分别为39.66%和29.78%;儿童和成人尿氟均值在1.50mg/L以上的人数分别占89.78%和91.87%,最高值分别为14.60mg/L和17.99mg/L。结论山东省黄河流域内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尚未得到控制,防制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大防制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濮阳市饮水型氟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评价改水效果,为病区改水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首先按照改水前水氟含量1.2~2.0 mg/L、2.1~4.0 mg/L和≥4.1 mg/L把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分为3个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随机抽取改水年限≤5年、6~8年、≥9年的病区村各1个,共9个村作为调查点。调查各调查点改水前和2015年饮水氟含量和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 结果 2015年调查儿童1 126人,氟斑牙检出率为24.25%,低于改水前(64.10%)(χ2=368.448,P<0.001)。改水6~8年和≥9年的调查点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6.31%、2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0,P=0.132),2组均低于改水≤5年的调查点(42.69%)(χ2=49.263、43.012,均P<0.001)。2015年调查男、女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23.54%、2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8,P=0.518);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8.71%、19.31%、29.82%、24.87%和3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74,P<0.001),改水≤5年、6~8年的调查点,儿童年龄越小,氟斑牙检出率越低(χ2趋势=18.412、6.294,均P<0.05);改水≥9年的调查点各年龄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7.263,P=0.123)。除10岁年龄组外,同一年龄组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与改水年限有关(均P<0.05)。 结论 濮阳市饮水型氟病区改水成效显著,改水年限对儿童氟斑牙患病有很大影响,改水5年以上可达到病区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1984年开始在广东省范围内开展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效果观察。结果广东省21个地级市118个县(市)中有17个市、40个县有不同程度的地氟病流行。病区448个、病区总人口数为576467,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病区主要分布在粤东四个市(汕头、揭阳、潮州、梅州),病区数占全省的52.7%,病区人口数占86.9%。病区类型以饮水型为主(95%),少数为温泉水污染食物型。造成地氟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广东境内富氟地质构造中的氟转移到居民饮用水源,引起水氟超标。饮水型病区经改水降氟后,水氟由改水前12.5mg/l降至0.34mg/l,改水后第七年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96%降至73.3%.其尿氟含量(0.96mg/l)降至正常值以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度氟病区饮用低氟自来水预防儿童氟斑牙的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选中的4个村所有8-12岁儿童用Dean's法进行氟斑牙诊断并对其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改水2年的村中饮用自来水的儿童并没有表现出预防氟斑牙的效果,改水8年以上的2个村饮用自来水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明显降低,严重程度明显减轻且均已达到控制标准。儿童家庭的经济条件、开始饮用自来水的年龄和持续饮用时间被纳入到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在中度氟病区,改水8年以上的病区村,饮用自来水预防儿童氟斑牙效果明显,可达到控制标准。儿童家庭的经济条件、开始饮用低氟自来水的年龄和持续饮用时间是影响预防氟斑牙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