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防己黄芪汤联合通因通用法治疗脾虚湿困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及对血清IL-8和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脾虚湿困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于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防己黄芪汤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通因通用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L-8和IL-13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8、IL-1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IL-8、IL-1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联合通因通用法治疗脾虚湿困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较佳,可显著降低中医症候评分,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10、TNF-α的影响。方法:38例PN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12 W后,观察临床疗效及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0、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IL-10水平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两者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可明显提高肾病终合征的临床疗效,其机理可能与其调节IL-10、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味防己黄芪汤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肾病综合征对肾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用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加用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结果:观察组血清尿素(BUN)、血肌酐(Cr)、24h尿蛋白定量、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防己黄芪汤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肾病综合征可有效改善肾功能,消除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疗效及其对血清TNF-α、IL-6的影响。方法:将62例PN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予激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防己黄芪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TNF-α、IL-6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缓解率为8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联合激素治疗PNS抑制TNF-α、IL-6的生成,提高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尿蛋白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防己黄芪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尿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但观察组Cr、BUN、UA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肝功能、心电图改变,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加味防己黄芪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尿蛋白含量,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宋菊 《陕西中医》2019,(4):478-480
目的:观察加味防己黄芪汤对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防己黄芪汤口服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24h尿蛋白、Alb、CHOL)、炎性指标(hs-CRP、IL-8)、凝血状态(PT、PLT)及Toll样受体相关蛋白(TLR_4和TLR_7)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0%,两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24 h尿蛋白和CHOL均明显减少(P<0.05),而Alb显著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24 h尿蛋白和CHOL的下降程度及Alb的提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Hs-CRP和IL-8均明显下调(P<0.05),观察组Hs-CRP和IL-8的下调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PT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PT的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PLT治疗后两组均减小(P<0.05),然两组各自PLT的减小程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⑤治疗后两组TLR_4和TLR_7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TLR_4和TLR_7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加味防己黄芪汤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微炎状态、凝血状态和Toll样受体相关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减防己黄芪汤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肾病综合征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给予加减防己黄芪汤;对照组给予强的松1.5~2mg/(kg?d)治疗,控制饮食、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和相关对症处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低蛋白血症及血浆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减防己黄芪汤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在缓解水肿,降低尿蛋白及纠正低蛋白血症和缓解其他临床症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防己黄芪汤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微炎状态水平,并探索其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NS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关于PNS的基础治疗:PNS教育、PNS饮食,以及抗凝、抗感染、利尿、激素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防己黄芪汤,2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蛋白尿排泄率和各炎性反应指标。结果: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UAER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前,检测的血清IL-1β、IL-6、IL-10及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ANGPTL3平均值较高(P0.05),而尿ANGPTL3/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防己黄芪汤可有效治疗PNS,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反应水平有关,此外,血ANGPTL3水平可能是反映PNS患者激素药物治疗后蛋白尿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防己黄芪汤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纳入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激素、降脂、抗凝、利尿等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与微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68.09%(P0.05)。治疗后研究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1),2组血肌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8、hs-CR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防己黄芪汤能够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肾功能与机体微炎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防己黄芪汤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含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4. 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 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TC、PT、PLT低于治疗前,Alb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TC、PT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8水平及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免疫组织化学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凝血状态和ANGPTL3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机制.方法:选取IgA肾病蛋白尿患者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肌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加味黄芪赤风汤可有效降低IgA肾病尿蛋白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对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正壮 《吉林中医药》2010,30(7):582-583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期的疗效。方法:将6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防己黄芪汤,疗程为20 d。治疗后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水肿消退情况,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回升,24 h尿蛋白消减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度水肿期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防己黄芪汤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当归汤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加味黄芪当归汤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血肌酐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水平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当归汤联合他克莫司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水平,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防己黄芪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水通道蛋白2的影响,探讨防己黄芪汤调节蛋白尿的作用机制。方法:按5mg/kg剂量给予大鼠尾静脉1次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生化分析仪检测24h尿蛋白量以及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ELISA法检测肾组织AQP2的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酐血脂及肾组织AQP2浓度均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降低(P0.05);防己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肾组织AQP2浓度降低(P0.05),防己黄芪汤低剂量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升高(P0.05),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及肾组织AQP2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防己黄芪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生化指标变化、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L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T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 0%)高于对照组(76.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期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与体征,调节血清白蛋白水平,减少尿蛋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汤联合激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凝、利尿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ALB、hs-CRP、IL-13以及IL-6变化、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6、12个月后,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ALB、hs-CRP、IL-13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hs-CRP、IL-13及IL-6水平均降低,ALB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hs-CRP、IL-13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26/35,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联合激素可显著改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高尿蛋白量及水肿等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s-CRP、IL-13及IL-6等炎性因子水平,提高ALB水平,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7,(12):1664-1667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补肾汤联合西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2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饮食干预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温阳补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尿液中24h尿蛋白定量(24hPro)、血液白蛋白(Alb)、血清IL-8及IL-13、血清IgG及IgA、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的水平,并评价两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24hPro、IL-8、CD8~+水平均下降,而Alb、IL-13、IgG、IgA、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升高,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55%优于对照组75.8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1.61%低于对照组1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阳补肾汤联合西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病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心莲子丸治疗Ig 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FN-γ(干扰素-γ)、IL-4(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g A肾病患者60例,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肾炎康复片治疗,观察组口服清心莲子丸,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之6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心莲子丸治疗Ig A肾病疗效显著,提高患者血清IFN-γ水平、降低血清IL-4水平,调节Th1/Th2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防己黄芪汤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效应强度以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防己黄芪汤调节蛋白尿的作用机制.方法:按5mg/kg体重给予大鼠尾静脉1次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生化分析仪检测24h尿蛋白定量,ELISA法检测肾组织IL-18、TGF-β1、CTGF的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及肾组织IL-18、TGF-β1、CTGF浓度均升高(P<0.05);防己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肾组织IL-18、TGF-β1、CTGF浓度降低(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肾组织IL-18、TGF-β1、CTGF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替米沙坦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胱抑素、尿蛋白排泄率和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7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替米沙坦片进行治疗,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芪地黄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2%显著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UARE、Cys-C、IL-6、IL-8、TNF-α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替米沙坦片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中医证候,减少患者尿蛋白产生,控制炎症发展,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