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白日其利沟脑勘查区位于东昆仑中段、昆中断裂带南侧。在详细分析该勘查区1∶50 000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和1∶10 000土壤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按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出了AP_1~#、AP_2~#、AP_3~#、AP_4~#等综合异常,并对各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经异常查证,区内发现了两条金矿化蚀变带,但矿化体规模较小,与异常规模明显不匹配,综合分析区内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该勘查区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勘查区内以往工作程度较低,没有进行过针对性的普查找矿工作。后在2004年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羊古脑地区圈定了一定范围的综合异常,在2011年又进行了15km21∶1万土壤测量,通过异常检查发现在内接触带有石英细脉带型钨多金属矿化体,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与区内地质、矿产、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找钨铜多金属矿的较大潜力,有进一步开展地质普查工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东至县青草尖—戴村金多金属矿预查区及周边发育明显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异常,为查明区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土壤、岩石等化探勘查工作,进一步缩小了异常范围。经异常检查及探槽验证,在查区发现了数条金矿化体。初步证实具有显著的浓集中心、强度强、规模大等特征的土壤异常主要由金矿化引起,岩石化探异常中心往往直接指示金矿化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陕南何家垭地区(研究区)地处勉略宁三角区,是铜、镍、铁、金、猛、锌等多金属矿重要的富集区,具备良好的成矿潜力。为明确研究区找矿方向,缩小找矿靶区,在区内对Ti、V、Mn、Zn、Cu、Pb、 Ni、Au、As 9种元素开展了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针对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元素含量,进行了相关参数(平均值、变异系数、富集系数)统计并结合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V、Mn、 Cu、Ni、Au、As 、Zn成矿潜力较大, Pb成矿潜力较小。根据元素组合衬度异常分布特征、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在区内共圈定2处找矿靶区,A靶区一处与B靶区一处。A靶区中Cu、Ni、Au、As、Mn、 Zn异常强度分别为137.1×10-6、91.7×10-6、2.45×10-9、39.8×10-6、1 512×10-6、128×10-6;B靶区中Ti、V异常强度分别为9 810×10-6、259×10-6。综合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元素组合衬度异常分布特征、 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与物探信息对找矿靶区进行了成矿潜力分析,认为A靶区具有寻找岩浆熔离型铜镍等多金属硫化物矿的潜力,B靶区具有寻找热液蚀变型钛磁铁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陕南何家垭地区(研究区)地处勉略宁三角区,是铜、镍、铁、金、猛、锌等多金属矿重要的富集区,具备良好的成矿潜力。为明确研究区找矿方向,缩小找矿靶区,在区内对Ti、V、Mn、Zn、Cu、Pb、 Ni、Au、As 9种元素开展了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针对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元素含量,进行了相关参数(平均值、变异系数、富集系数)统计并结合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V、Mn、 Cu、Ni、Au、As 、Zn成矿潜力较大, Pb成矿潜力较小。根据元素组合衬度异常分布特征、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在区内共圈定2处找矿靶区,A靶区一处与B靶区一处。A靶区中Cu、Ni、Au、As、Mn、 Zn异常强度分别为137.1×10-6、91.7×10-6、2.45×10-9、39.8×10-6、1 512×10-6、128×10-6;B靶区中Ti、V异常强度分别为9 810×10-6、259×10-6。综合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元素组合衬度异常分布特征、 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与物探信息对找矿靶区进行了成矿潜力分析,认为A靶区具有寻找岩浆熔离型铜镍等多金属硫化物矿的潜力,B靶区具有寻找热液蚀变型钛磁铁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海南岛乐东县熬硬岭钼多金属矿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开展了地质填图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工作,通过1∶1万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了研究区内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圈定了地球化学异常区域,厘定了异常与成矿的关系;通过1∶1万地质填图工作,查明研究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蚀变等的分布特点,并通过岩样化学分析,确定了矿化蚀变与地质体及构造的关系,为确定找矿靶区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几内亚某金矿位于西非克拉通南部马莱地盾锡吉里成矿区,是赋存于古元古代比里姆(Birimian)超群中的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结合区内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1)区内金矿体呈透镜状、脉状,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比里姆岩系地层中;金矿体严格受剪切构造控制,剪切构造是区内找金的重要标志之一;区内金矿化均赋存于石英脉及其两侧硅化带内,石英脉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化蚀变以黄铁矿化、硅化为特征。(2)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以Au-As为主,两元素异常套合较好,能够有效指示矿化带(体)的存在,共圈出3处具有找矿意义的综合异常。(3)研究区圈出Ⅰ#、Ⅱ#两条矿体,Ⅰ#矿体平均品位为3 g/t,品位变化系数为70%,矿化均匀,估算资源量可达中型规模;Ⅱ#矿体平均品位0.60 g/t。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几内亚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找矿模型,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靶区A、靶区B),通过工程验证,发现了工业金矿体,矿体Au品位为(0.07~5.90)×10-6<...  相似文献   

8.
竹园西铜钼矿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成矿区带属桐柏—大别钼成矿带,为铜钼多金属成矿有利地区。为深入研究该区成矿潜力,在区内开展了1∶10 000地质测量、1∶10 000土壤测量、1∶1 000地质剖面测量及槽探、钻探等系统的矿床勘查工作。矿区地质特征研究表明:(1)矿区内铜钼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岩体与构造,灵山岩体花岗斑岩为其成矿母岩,并在断裂交汇部位可形成富矿体;(2)矿区圈定的2条Mo矿体和1条Cu矿体均赋存于花岗斑岩中,矿床具有斑岩型钼矿特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1∶10 000地质测量→1∶10 000土壤测量→1∶1 000地质剖面测量→槽探、钻探揭露的找矿技术流程,在区内圈定了2处钼矿找矿靶区(靶区A和靶区B),经工程验证发现靶区深部存在隐伏花岗斑岩体及多条钼矿体,且靶区A内钼矿体估算的(控制)+(推断)资源量规模达到中型。综合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并与邻近同类型矿床进行类比,认为竹园西铜钼矿区中深部成矿潜力相对较大,可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明铜金矿化体的地质、构造特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及矿石质量等,研究了云南省宾川县白象厂铜矿勘查区地质特征及勘查方法。针对铜金矿化、激电异常区开展工作,分析了勘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激电特征等成矿地质条件,在勘查区内布置施工探槽、浅井、平硐及钻探工程,并研究了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研究为勘查区未来矿产资源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区域地质构造、矿化特征等地质资料,测量荷泗地区放射性元素含量,统计不同岩性放射性元素含量背景参数,了解异常分布规律,圈定多级异常晕的形态及规模,并结合水化测量、土壤底数总量测量成果,对找矿远景区进行评价,为工作区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热昌金多金属矿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那曲—洛隆弧前盆地南缘,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寻找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为初步查明区内矿产资源远景,圈定找矿靶区,采用1∶10 000土壤测量+1∶10 000地质填图+遥感地质解译+激电测深+工程验证的技术方法组合对矿区开展了初步评价,发现金矿体9条、金银矿体3条、铜矿体4条,初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岩体为黑云二长花岗斑岩隐伏岩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及遥感影像特征的综合研究,系统地总结了矿床的找矿标志,圈定了3处矿化潜力较大的找矿靶区,为后续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研究成果对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的区域性找矿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北京四道沟铁矿区1∶10000地质填图和1∶10000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系统总结了区内地球物理特征,为圈定变质型铁矿提供了可靠依据.综合分析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在区内圈定了3个异常区,其中Csd-3号异常找矿前景较大,并提出了勘查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土壤测量等方法手段,对白山中段地球化学综合异常进行查证,工作区共圈定了综合异常6处,其中Ht4为矿致异常,Ht2为有找矿潜力的异常,综合异常于地表矿化体、蚀变带及断裂构造的套和性较好,综合异常区内具有较好的寻找金矿的潜力,为该地区地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瑞昌南阳地区位于江西九江—瑞昌成矿带内,区内已发现武山铜矿、城门山铜矿,具有"多位一体"的成矿特征。结合南阳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EH4电磁测深、激电中梯测量、高精度磁测成果,对该区主要成矿空间与区域成矿特征进行了对比,认为区内深部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对区内物化探异常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布置了钻探工程进行物化探异常验证,在预期部位见到了硫化铜矿化体。结合该区物化探异常特征、地质特征与区域典型矿山地质特征、矿化特征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南阳地区找矿突破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勘查区实施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出组合异常8处。以甲、乙、丙分类,分别为甲类异常Ht-2、Ht-6,乙类异常Ht-5,丙类异常Ht-1、Ht-3、Ht-4、Ht-7、Ht-8。现以甲类异常作为靶区,在甲类异常靶区内,为Ag、As、Cu、Pb、Ni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套合性,在东大坡进行地表揭露工作发现了银矿化体,说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适用于东大坡地区的景观条件,圈定的异常准确、有效,该方法可在东大坡同类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间接反映了元素矿化富集及空间变化的规律,弄清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可为下步地质找矿提供有用的找矿信息。本次通过对工作区内开展1/2.5万土壤测量,发现测区以Mo、Rb、Cu、Pb、Zn等元素异常为主,而W、Sn等高温元素和Au、Ag等低元素则表现出较高的背景值,并将异常划分了4个综合异常区,最终结合矿区的地质背景,对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异常特征显示:目前已圈定的元素组合不仅表现了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了某些矿床的类型、成矿期,甚至成矿温度的分带特征。区内W、Sn、Mo、Rb、Bi等高温元素主要分布在晚侏罗世花岗岩和次火山岩中或接触带附近,Cu、Pb、Zn、Ag、Au等中低温元素分布在岩体的外接触带上震旦统楼子坝组(Z2lz)地层中,并明显受构造控制。通过地质工作,在AP1综合异常区贵人峰一带发现一中型钼矿,同时,在AP2、AP3综合异常区高南畲一带也发现了铜铅锌、钼矿点。综合异常与矿床(点)吻合,证实了化探在该区找矿是相当有效的。因此,进一步对区内的异常进行查证,有望实现找矿突破或扩大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荷花塘地区处于扬子陆块南缘与北际山大岛弧的接合部位,钦杭成矿带南部边缘。结合该区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并就区内1∶5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的章坞—后山尖综合异常带特征进行了讨论,通过综合运用地质测量、槽探手段对该异常带进行了验证,发现了田村南一条铅锌银铜共生矿体以及后山尖3条以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体(厚1.0~7.3 m)。研究表明:(1)区内矿体受控于南沱组地层、NE向和近EW向节理带、唐舍岩体,唐舍岩体南接触带具有寻找金银、锌、铅、钼等矿产的潜力;(2)章坞—后山尖综合异常带内产出的各矿体沿倾向、走向无钻探控制,储量规模较小,深部应有一定的找矿潜力;(3)建议对后山尖异常地表出露的矿化体进行深部追溯、控制,采用槽探揭示矿化体于地表的分布特征,并对深部矿体的变化情况进行钻探验证,此外,可对章坞—后山尖综合异常带内的近EW向构造矿化带进一步开展磁、电综合物探工作,有望取得找矿进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对纳米比亚辛克莱EPL4204矿权区的元素分布特征、相关性及元素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全区地质背景,圈定了化探综合异常11处。通过地表工程揭露,发现了Ag、Cu矿化体,证明所圈定的异常准确、有效,说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适合于在纳米比亚西南部地区进行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9.
陈欣  方启春  黄超 《金属矿山》2016,45(8):108-113
江西德兴福泉山地区位于东乡-德兴多金属成矿带北段,区内已发现小型钨矿床1处以及金、铜、铅、锌矿化点(带)10余处。为给该区深部找矿勘查及成矿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结合区内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及钻探揭露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内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①双桥山群变质岩可为区内成矿提供主要成矿元素,物化探综合异常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绿色蚀变带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②福泉山地区深部存在隐伏花岗岩体,岩体向南侧伏,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与燕山早期岩体侵入活动关系密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内朱溪钨铜矿成矿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了找矿预测,认为研究区深部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为成矿有利部位,也是今后找矿的关键部位及突破口,区内有望寻找到类似朱溪矽卡岩型钨铜矿床。  相似文献   

20.
繁昌县小紫山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区内铜多金属矿处于安徽沿江成矿带中段,繁昌成矿区东南缘。结合该区1∶5 000地质测量、1∶5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对Cu、Pb、Zn、Mo、As、Sb、Bi、Au等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如下分析:首先运用迭代法计算出了测区各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并圈定了区内单元素的异常范围;然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厘定了区内成矿元素组合,圈定了3处综合异常带作为找矿靶区,即位于测区东北端以Cu、Pb、Zn、Mo为主的Ⅰ#综合异常带和以Cu、Pb、Zn、As、Sb、Bi为主的Ⅱ#综合异常带以及位于测区中部以Cu、Pb、Zn、Mo为主的Ⅲ#综合异常带。研究表明:区内Cu、Pb、Zn、Mo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套合程度高,主要沿NE向呈带状展布,异常强度东高西低,与区内构造蚀变带和地表矿化体对应较好,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了丰富完整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区内成矿物质来源条件、成矿地质条件以及类比邻近同类型铜多金属矿床,认为区内形成中—低温热液脉型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