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徐福松教授从痰火辨治男科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双纶 《新中医》2000,32(3):6-6
徐福松教授在其所著《男性病治疗》中总括男科诸证分虚实两型 :“发于肝、心者 ,以实证居多 ;发于肾、脾者 ,以虚证居多。”并归纳为 :“实则治心肝为主 ,虚则治脾肾为主”的两个治疗规律。今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1 火发于心肝 ,痰生于脾肾脾为痰之源 ,肾为痰之本 ,虽然五脏皆可生痰 ,但徐教授认为脾肾二脏 ,既能生痰 ,也可化痰火。因现代人生活较安逸 ,少动久坐 ,气行迟滞 ,或酒酪甘浓 ,过饱饮食 ,斫伤脾胃 ,聚浊成痰 ;或放荡形骸 ,施精过度 ,不知保全 ,肾阴亏损于下 ,虚火泛炎于上 ,炼精 (津 )为痰 ;心有妄思 ,为外所惑 ,心火独盛 ,或情…  相似文献   

2.
文双纶 《河南中医》2000,20(1):16-17
徐福松教授在其所著《男性病治疗仲总括男科诸证,分为虚实二型:”‘发于肝、心者,以实证居多没于肾、脾者.以虚证居多。”并归纳为:“实则治心肝为主,虚则治脾肾为主”这两个治疗规律。亚火发于心肝,痰生于脾肾脾为痰之源,肾为痰之本,此为常理。五脏皆可生痰,而徐教授独重脾肾二脏,不但生痰,亦可化痰火。现代人生活较安逸,少动久坐,气行迟滞,或酒酪甘浓,过饱饮食,研伤脾胃,聚浊成痰;或放荡形骸,施精过度,不知保全,肾阴亏损于下,虚火炎于上,炼精(津)为痰。心有妄思不得,为外所惑,心火独盛;或清志不遂,肝气都迫…  相似文献   

3.
痰证泛指痰延停留于体内的病证。多因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吸收、排泄障碍所致。一般均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尤与肺脾二脏关系密切,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痰证的治疗应掌握以下原则和方法: 1、治痰先补脾,脾健痰自化。李中梓《医宗必读》曰:“按痰之为病……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故治痰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疾自化矣。” 2、温脾强肾,为治痰之本。张荣岳云:“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原,水泛为痰也。在牌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故治痰者,必当温脾强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心脏或其他脏腑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多为热、寒、痰、水湿、风邪、气滞和瘀血等病理因素所致。心律失常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脾、肺、肾四脏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应全面考虑,以心为主,兼顾他脏,应心肝并治、心脾并治、心肺并治、心肾并治。  相似文献   

5.
心脏神经症多见于更年期女性,发病与心、肝、脾、肾有关,始于肾、伤于脾、发于肝、显于心,常见心肾不交、脾虚肝郁、气血不足、痰瘀内阻证,治以交通心肾、济既水火、健脾益气、疏肝养血,常配合活血化瘀、化痰宁心治疗。  相似文献   

6.
韩永智  许长有 《陕西中医》2003,24(8):764-764
生育年龄男女 ,婚后 3年 (无避孕 )而无孕者 ,称原发性不孕 (女 )或不育 (男 )。如曾有过孕育或流产之后 ,又间隔 3年以上未再孕育者 ,称继发性不孕育。《内经》云 :“丈夫二八 ,肾气盛……精气溢泻”。“肾者主蛰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说明男子生殖以肾为主。但笔者认为与心肝脾肺等脏关系密切 ,临床治疗需详辨其症 ,确用其药 ,方奏奇效。1 阴虚火旺—区分心肝 心为君火 ,肝为相火 ,心肝之火内动 ,均能影响肾的封藏功能 ,故在治疗阴虚火旺的性功能障碍时 ,须分辨心、肝之火。症见多梦遗精、早泄、眩晕心悸 ,口舌作痛 ,舌质红 ,脉细数…  相似文献   

7.
介绍毛以林教授辨治失眠的经验.毛教授认为,失眠一症病因复杂,病位与心肝脾肾相关,其总病机为阴阳失调.临证时应从虚实出发,实者多从痰、火、瘀论治,虚者多从心、脾、肾亏虚入手,并灵活运用安神药对加减,辅以调畅情志之法,临床取效斐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徐福松教授认为男科病的病理特点之一是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故常用扶正祛邪、消补兼施法施治,使消中有补不会克伐正气、补中有消毋虑留滞邪气;在辨治男科病时,主张主病辨证、勿忘整体,辨证之度、量度施治,辨清标本、治本顾标,多方辨证、兼顾治之;强调男科病的辨证以全身和局部相结合,诊断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治疗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指出男科病大凡病发于肝、膀胱、心者以实证居多,病发于肾、脾,肺者以虚证居多,故确立男科病的内治法则是实则治肝、治膀胱、治心为主,虚则治肾、治脾、治肺为主。  相似文献   

9.
吴姣 《江苏中医药》2016,48(5):24-26
因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不孕症是目前关注的热点。南京中医药大学吴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本病以脏腑辨证为纲,病理因素为目。病变脏腑以肾虚为主,涉及心肝脾三脏;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涉及火热痰瘀。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确立了具体的治疗大法:甲减合并不孕者多责之脾肾阳虚,痰瘀阻络,治以温肾健脾,化痰逐瘀;甲亢合并不孕者多责之肾阴亏虚,心肝火旺,瘀热阻络,治以滋肾养肝,清泻瘀热;桥本合并不孕者多责之脾肾气虚,痰凝瘀滞,治以益肾健脾,化痰消瘀。  相似文献   

10.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经验。张教授临床将COPD分2期辨治: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分寒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2型辨治,病情迁延者兼顾扶正;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分肺气亏虚证、肺脾两虚证、脾肾两虚证3型辨治,重在调补肺、脾、肾三脏,以治其本。并以显效病案为例,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痰是由外感六淫或饮食不节、七情内伤,使五脏功能失调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痰生之后,无处不到,或停于脏腑经络,或积于皮里膜外,或聚于关节髓内,从而变生多病,故后世有“百病皆因痰作崇”、“痰生百病”之说。纵观古今文献,论及痰之生成多责之肺、脾、肾三脏,而心肝两脏亦能生痰,则少有论及或论之不明,究其原因,其一为痰本水也、湿也,肺、脾、肾三脏与水湿之运行、消长有直接关系,而心肝二脏则不然。如《景岳全书》谓:“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于脾、肾”。其二为即使心肝二脏所生之痰,亦认为是它脏所处之痰停于该脏,如“痰迷心窍”、“痰郁于肝”等,且受现代医学理论对痰的认识之影响,人们对心肝二脏能生痰似难以理解,也缺乏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献中癃闭脉诊与其辨证论治的关系主要有两点:(1)癃闭从五脏辨治:左寸数大者为心火盛下移小肠,治疗以清心火、养心阴为主;左关浮取沉取皆急者为肝气急,左关弦者为肝气不舒,治疗应选用酸甘之药缓肝、泻肝;右关滑者为脾实有热,治疗应泻其阳热;右关细者为脾虚中气不足,治疗应升清降浊;右寸大者为肺燥金气不降,治疗应以润肺为主;尺脉滑者为肾中有热,治疗应泻其热;左尺重按有力者为肾中有火,治疗应泻肾中之火;(2)癃闭从二脏兼病辨治:左关弦强,右关弦滞者为肝脾兼病,肝气犯脾、脾不制水,应以治肝为主,佐金平木、泻心补脾为辅;寸微而尺鼓者为心肾兼病,肾水不足、心火被伤,治疗应以补肾水、清肾火为主;散脉者为风邪入肝肾化热化燥伤血,治疗应补肝肾之阴,清肝肾之热。  相似文献   

13.
肺胀咳喘证治经验武汉市中医医院(430014)王安康1以咳嗽为主症者,治痰为先肺心病在临床上以咳嗽为主症者,多为痰浊壅肺,治疗方用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化裁有效。痰浊由脾失健运所生,上犯于肺,导致肺气壅塞,上逆为咳。又因肺心病患者,肺脾肾诸脏多虚,所以内...  相似文献   

14.
张秋华  张琪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06-1208
张琪教授认为,心悸病位不仅在心,关键在肝,尤其以女性为主.因女子以肝为先天,“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各种诱因首伤于肝,加重原本失衡的脏腑、气血间关系,导致气郁化火扰心、气滞化痰生瘀、血虚不养心,而见心悸一证.心病及肝、心肝同病为心悸的病机关键.因此,治疗心悸重在疏肝气、养肝血以治本,根据痰、火、瘀之偏重以治标,心肝同治,气血并调.  相似文献   

15.
失眠的八纲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八纲辨证的角度梳理失眠的常见病因、病位、病性、病机。失眠以里证为多见,病位主要在心、脾、肝、胆、胃、肾、经络,但并非全无表证,可有"表里同病"情形;热证失眠的常见成因为心火、肝火、痰火、脾倦火郁等,寒证失眠多从胆气虚冷立论;虚证失眠常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血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胆气虚证、心肾不交证、阴虚火旺证等,核心为神失所养;实证失眠常见肝郁化火证、心火炽盛证、痰热内扰证、胃腑不和证、瘀血内阻证等,核心为神识扰动;阳证失眠多为阳不入阴,而阴证失眠则多为阳气入阴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近15年来临床研究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辨证分型的特点及趋势。方法:采用计算机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近15年来发表的关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结果:共收集合格文献148篇,对所收集的文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中医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文献中,频率位于前三位的证型依次为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和心肾不交证。结论:初步总结出近15年来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即实证以肝郁化火证、肝气郁结证和胆热痰扰证为主,虚证以心脾两虚证、心肝阴虚证和心肝血虚证为主,虚实夹杂则以心肾不交证、肝郁脾虚证和肝阳上亢证为主。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学“吞酸”“吐酸”“食管瘅”“嘈杂”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可与气郁、食滞、火郁、痰凝、湿阻、血瘀等相兼为病。临床多从热论治,鲜有从寒角度出发论治,但因寒起病者亦不在少数。“寒”既包括直中胃腑之外感实寒,也包括中焦阳虚内生之虚寒,二者皆可致酸水上泛,临证以虚寒病机者居多,本病涉及心、脾、肾、肝、肺五脏,治以祛寒温中、培中降逆为主,同时兼顾他脏。  相似文献   

18.
潜阳入阴治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又称不寐,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其病因多端,病机各异。历来,有《类证治裁》所说“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之心脾气血两虚证;有徐东皋所述“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火独亢,不能成眠者”之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有《沈氏尊生书》所说:“心胆俱怯,触事易惊,睡梦纷坛,虚烦不寐”之心胆气虚证;有《张氏医通》所述“脉滑数有力不成眠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胃中不和证。证型不同,理法方药各异。 笔者临床治疗失眠多例,体会到失眠的原因虽多,但以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者为多。盖从人寐的机理来…  相似文献   

19.
哮喘缓解期治疗宜肺脾肾三脏并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哮喘的治疗 ,古代医家多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昌 ,以“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为原则。对于缓解期的治疗则根据肺虚、脾虚、肾虚等偏重不同 ,分别治以补肺固卫、健脾化痰或补肾摄纳等。1 哮喘本为肺脾肾不足哮喘病位在肺 ,与脾肾的关系也很密切。哮喘的病理产物主要为痰 ,痰的产生除与肺有关外 ,与脾肾的关系更为密切。《景岳全书》云 :“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 ,然无不由脾肾。”明代医家王节斋云 :“痰之本 ,水也 ,原动于肾 ;痰之动 ,湿也 ,主于脾。”即指出脾肾两脏在痰生成方面的作用。肺主呼气 ,肾主纳气 ,肺的…  相似文献   

20.
眩晕是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或清窍不利 ,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多见于中老年人 ,亦可发于青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 ,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而危及生命。临床上用中医药防治眩晕有多种治疗方法。或从肝论治、从脾论治、从肾论治 ,而从肺论治者 ,少为人用。兹就从肺论治眩晕九法 ,略识于下。1 宣肺祛风法 :所谓祛风必宣肺。严用和于《重订严氏济生方‘眩晕’门》中指出 :“所谓眩晕者 ,眼花屋转 ,起则眩倒是也 ,由此观之 ,六淫外感 ,七情内伤 ,皆能导致”,第一次提出六淫致眩说 ,补前人之未备。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